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06-25
    综述
    陆相箕状断陷缓坡带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勘探实践——以埕岛东坡东营组为例
    刘传虎 王学忠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4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坳陷陆相箕状断陷缓坡带地层是逐渐超覆于中生界、古生界潜山上的披覆状沉积。这类沉积在渤海湾下第三系地层中广泛发育,并极大地受古地貌特征的控制。在特定的古地貌条件下,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沉积充填序列及生储盖组合的分析加深了对储层及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的认识,并对济阳坳陷缓坡带油气勘探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埕岛地区东部斜坡带东营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其地层格架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将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于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并结合沉积发育特征、厘定地层界线、划分地震旋回,建立层序地层序列,有效地指导了济阳坳陷缓坡带油气的勘探。
    重力流沉积研究综述
    宋小勇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4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越来越多的以重力流沉积为主的油气田相继被发现,对于重力流类型及其沉积相模式的研究愈加深入。由于水下过程的复杂性,重力流的类型出现了多种分类方案,也引出了许多新的名词;另外,先前流行的多种浊积相模式现在看来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在对国内外重力流沉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对重力流沉积的相关概念 以及沉积相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重力流沉积的勘探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影响页岩气开发因素及勘探开发技术展望
    王冕冕 郭 肖 曹 鹏 陈玲 邓 玄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4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在缓解能源供给压力、发展低碳经济和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此为契机,在系统研究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开发特征和成藏机理的基础上,主要从有机质含量、成熟度、矿物成分、裂缝发育程度等几个方面着手,综述分析了影响页岩气产能的客观控制因素;针对页岩气储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北美开采页岩气过程中采用的特殊完井工艺、水平井钻井技术、水力压裂等储层改造技术及裂缝监测等先进技术。同时对我国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简述,为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化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思路。
    地质勘探
    烃源条件对古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以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古潜山为例
    李军生 庞雄奇 崔立叶 吴佳乐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烃源岩的丰度、纵向发育及横向分布情况等方面对大民屯凹陷烃源条件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运移条件进行分析。结合该区的勘探成果,分析烃源岩在太古宇古潜山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认为,烃源岩控制了古潜山圈闭的含油气丰度、油气类型及成藏底界深度,是决定该区太古宇古潜山圈闭能否形成油气藏的关键控制因素。
    靖边气田下古碳酸盐岩气藏储量计算新方法
    王作乾 黄淑女 何顺利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庆靖边气田下古气藏是以裂缝一溶蚀孔(洞)为主的层状碳酸盐岩气藏。为提高储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在容积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沟槽对于储量计算的影响,采用了单井控制面积法、落空井比例法、确定性模型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比较,其中考虑沟槽分布影响后的确定性模型法计算结果最为准确,应用该方法对靖边气田下古气藏储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气田深入开发、开发方案设计和扩边井网部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应用统计法预测济阳坳陷生物气资源量
    高 阳 金强 王浩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济阳坳陷浅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气藏地质背景研究,在414个浅层气藏中识别出生物气藏201个,并应用分形法和翁氏旋回法预测了济阳坳陷生物气资源量。经预测发现,在下一勘探阶段济阳坳陷最可能发现数量多但规模小的生物气藏,应用分形方法预测生物气总资源量介于231.75×t108 ~463.49×108m3 之间,应用翁氏旋回法预测济阳坳陷生物气资源量约556.44×108m3 ,待发现生物气资源量为401.68×108m3 。此结论对研究区生物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资料约束的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构造地质建模
    高寿涛 杨宏伟 吕德灵 夏建 崔向英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永三复杂断块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点、线、面、体的断层建模方法,综合利用多尺度资料(测井、地质、三维高精度地震、井间地震)建立了永三复杂断块的精确三维构造模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精确地质构造以及精确复杂断层模型,能够提高构造面分辨率,准确地做到断 点、断层的空间归位,平面上的井点资料和空间的地震数据相吻合,有效提高了建模的精度。
    萨尔图油田北三西西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叶小明 尹太举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萨尔图油田北三西西块的萨、葡、高3个油组进行了精细的地层对比,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和14个短期旋回,进一步分析短期旋回层序结构,划分出向上“变深”不对称型、向上“变浅”不对称型、向上 “变浅”复“变深”对称型3种基本结构类型。以此为基础,对基准面旋回内单砂体的发育特征和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在长期基准面旋回的背景下,中期基准面旋回对砂体的发育和展布起主要控制作用的结论。
    振幅、频率与动态吸收系数在嘉一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曹健 赵宪生 施泽进 于静芳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频率、振幅和动态吸收系数的计算方法原理。针对JI1东南赤水地区嘉陵江组一段储层特性,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嘉一段有利油气富集带的地震振幅响应模式,研究认为中高振幅为其地震振幅响应模式。应用该模式对提取的振幅、频率和动态吸收系 数的平面图标定分析研究,预测了研究区嘉一段有利储层分布,储层分布有利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
    歧口凹陷歧深地区古近系多层超压体系特征
    毛凯楠 解习农 肖敦清 杜学斌 雷振宇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钻井实测储层压力、测井资料计算泥岩压力以及地震资料计算的地层压力的分析,查明了歧深地区超压体系空间展布。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地层压力结构可划分为静水压力体系、上部超压体系和下部超压体系;平面上,在北大港东翼、歧口凹陷及部分板桥凹陷均显示超压,且在凹陷深部出现明显的2个超压体系;超压体系的出现不仅有效抑制了深层砂体的压实作用,而且对深部油气藏运移和聚集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准确地识别歧深地区超压体系的展布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东委内瑞拉盆地油砂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研究
    法贵方 康永尚 王红岩 刘洪林 刘人和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3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委内瑞拉盆地是一个沉积构造复杂的前陆盆地,盆地南缘的奥里诺科重油带为世界上最大的重油和油砂聚集区。盆地内丰富的油砂资源是被动边缘阶段广泛发育的上白垩统烃源岩、前陆盆地阶段发育的多套优质储盖组合、大范围连通砂体、足够的油气远距离运移动力和 相对开放的氧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分析油砂成矿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盆地内不同的构造性质和构造位置,提出斜坡降解型和构造抬升型2种成矿模式,为今后油砂资源的研究奠定基础。
    蜀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基础分析
    方俊华 朱炎铭 魏伟 陈尚斌 杜志立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蜀南地区早志留世处于较深水的陆棚沉积环境,广泛发育一套静水、缺氧环境下的黑色页岩,其中下志留统黑色笔石页岩十分发育。通过对以往研究资料分析处理、野外露头调查以及实验测试等手段,从页岩空间展布、埋藏与演化、有机地球化学等角度对龙马溪组黑色页岩 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好、演化程度高、厚度大、裂缝发育,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基础。该研究可加深对页岩气成藏基础条件认识,为其他有利区优选提供参考。
    徐州大北望地区寒武系陆表海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栾守亮 陈世悦 马玉新 郭峰 李聪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徐州大北望地区寒武系为华北地台陆表海环境的典型沉积建造,寒武系碳酸盐岩生油潜力及储集层发育情况都有待于研究。通过分析该区寒武系岩石学及陆表海沉积环境特征,恢复了区域海平面变化、周期及古地理环境。综合野外露头与室内分析,研究区寒武系主要发育 的岩石类型为碳酸盐岩,其中鲕粒灰岩厚度较大。该区寒武系陆表海环境中发育沉积相类型主要有潮坪、滩相、滩间海、局限海。该区沉积演化为早寒武世主要以潮坪沉积为主,中寒武世发生了寒武系最大一次海侵,台地鲕粒滩相较发育,晚寒武世水深逐渐变浅,出现局限海、潮坪环境。台地浅滩相中发育的鲕粒灰岩及白云岩为较有利储集岩,该区寒武系云坪沉积具有潜在油气储集意义。
    大邑构造须二段储层裂缝综合预测
    李虎 秦启荣 王时林 樊佐春 李楠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单一裂缝预测技术不准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裂缝成因解析的储层裂缝综合预测方法。利用岩心、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进行储层裂缝的构造解析、确定裂缝成因类型,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预测方法进行裂缝预测。通过对裂缝特征的分析,综合利用构造曲率、断层属性、相干体属性以及古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对大邑构造须二段裂缝进行综合预测,然后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裂缝的发育分布带。裂缝综合预测与实际应用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油藏CO2地质埋存潜力的计算方法
    丁帅伟 李治平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和巨大的储存空间,可以作为地质埋存CO2的理想场所。CO2地质埋存的潜力可以从自由气埋存、溶解埋存和矿化埋存3个方面进行计算。自由气埋存量可用基于类比法的有效埋存量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溶解埋存量采用相关溶解度公式进行计算,矿化埋存量通过x衍射实验进行评价。利用文中提出的计算方法对某油田CO2的地质埋存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该油田CO2埋存的潜力约为33.569×108t,相当于2003年全国CO 排放总量的94% 。该计算方法也可为中国CO2的减排提供部分依据。
    靖边青阳岔油区低阻油层形成因素分析
    程妮 李 和 张锦峰 周 冕 张海龙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油藏构造、储层物性、流体物性等方面研究了青阳岔油区低阻油藏形成因素。黏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能、油藏构造起伏幅度较低造成的油水过渡带较长及较大变化的矿化度,共同造成了该区域油层的低阻。低阻油藏形成因素的研究对该区域低阻油藏的下步勘探部署有一 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开发区的后期调整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油藏工程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交错井网优化研究
    赵春森 许秋石 孙广义 王会 王淑珍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保角变换、汇源反映和势叠加原理等渗流理论,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交错井网的产能公式进行理论研究,得到符合低渗透油藏的公式。井网优化时,给定水平井无因次长度,在其他参教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井网形状因子大小,计算水平井无因次产量,从而得到水平井无因次产量随井网形状因子变化的规律曲线,在曲线上找出水平井产量的最大点,由此得到低渗透油藏不同面积、不同油层厚度时,不同无因次长度对应的最优井网形状因子。
    利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薄油层自流注水量
    王庆勇 张凤喜 昌 锋 裴素杰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上油田开发由于受平台条件、水处理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像陆地油田一样采用注水来实现二次开发。依靠弹性驱动开发的薄油层,能量供给不足,采收率较低。通过实施自流注水,将油层跟上部水层连通,利用能量充足的水体来补给油藏能量,有效维持了油藏压力,保持了油井的产量,进而提高了薄油层的采收率 自流注水量无法通过地面计量系统进行计量,因此利用油藏工程方法,通过拟合测压点,可预测自流注水量及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精细油藏描述在义97块的应用
    高宝国 杨明岭 信德发 何茂秀 刘 霞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义97块储层物性和连通性差、储量动用程度低、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突出问题,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方法,在沉积相、储层、微构造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滚动扩边、井网井距优化,制订以水驱为主的开发调整方案。现场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义97块储量得到二次开发动用,为提高采收率奠定基础。该研究对同类型油田的二次开发调整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产量递减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刘常红 陈志海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集体规模、类型和内部油水关系分布复杂,油井生产动态相对复杂。依据油井钻遇的缝洞储集体类型所划分的3类油井,利用产量“归一化”方法建立缝洞型油藏油井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油井的产量递 减特征,并对产量递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产量递减的主要原因是油井见水和天然能量不足;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采油指数低、油井工作制度的改变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常规稠油油藏聚合物驱适应性研究
    王 敬 刘慧卿 张颖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经济学观点出发,基于“完全”增量法建立了常规稠油油藏聚合物驱评价指标模型,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聚合物驱注入参数及适应性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原油性质、聚合物性质、注入参数以及储层物性等对聚合物驱效果具有很大影响。适合于聚合物驱 的最佳原油黏度为75 mPa·s,最佳聚合物溶液黏度与原油黏度比为1.6左右,最佳聚合物注入量为0.4~0.5 PV,最佳注入速度为300 m3/d,地层垂向渗透率变异系数范围为0.3~0.7,聚合物注入越早越好。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原始油水界面的分布评价——以塔河油田4区为例
    陈青 方小娟 余 勤 姜浩罡 任爱军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实际勘探情况,选取区域压力梯度法、单井压力梯度法和实测法3种方法确定研究区内的原始油水界面,并对其分布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认为:各缝洞单元之间油水界面分布不统一,同一单元之内油水界面也不统一。结合实际地质情况, 对影响油水界面分布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油水界面的分布研究对塔河油田今后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设计方法
    王海江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多依靠较充足的天然能量开发,开发效果受压敏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在考虑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非线性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基本原理,提出了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设计方法,并通过算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该方法对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的弹性开发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层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凝胶泡沫调剖与催化降黏技术
    韩树柏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洼油田地质情况复杂,油层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影响,非均质性严重。随着深层特稠油开发的深入,地层中出现严重的超覆和指进现象。油井经多轮次蒸汽吞吐后,油层中原油重质油组分越来越多,黏度增大,有效吞吐井减少,蒸汽吞吐效果变差。为解决上述问题,实验研究了适合小洼油田特点的凝胶泡沫体系与催化降黏体系,确定出相应体系基本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凝胶泡沫体系具有堵水不堵油、耐冲刷性好和封堵强度高的特点;催化降黏体系能够大幅度降低原油黏度。现场试验表明,该套技术体系可有效改善油井吞吐效果,实现凝胶泡沫调剖与催化降黏技术有机结合。
    LF13-1油田PRD钻完井液体系储层保护效果优化研究
    赵峰 唐洪明 张俊斌 林海春 刘 鹏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F13—1油田主力储层以中孔高渗为主,孔喉粗大、连通性好、敏感性矿物含量低,油田开发时采用无固相PRD钻完井液体系保护储层。动态损害评价实验结果表明,PRD钻完井液体系对高渗透储层保护效果欠佳。出于重点保护高渗透储层又不影响中低渗储层保护的目的,提出选择性暂堵技术对PRD钻井液体系进行优化。通过优选,建议在PRD钻井液体系中加入5%150~300目刚性暂堵颗粒。优化后的PRD钻井液体系具有封堵快、泥饼致密、滤失量低的特点,对高渗透储层的保护效果大幅度提升,而对中低渗储层保护影响不大。
    聚合物驱油后油藏新型驱油菌种驱油性能测定
    张 弦 刘其成 张丽勤 车洪昌 郝春雷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已实施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油藏,当采收率无法进一步提高时,油藏中会有部分聚合物溶液吸附和滞留在岩石孔隙中,这不但降低了油藏渗透率,而且限制了后续驱油剂的作用效果。实验室复配了ZH一3复合菌,该茵能降解原油和驱油用聚合物,降低聚合物分子质量,产生表活剂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注入茵液后,45℃培养7 d,可使采收率较聚驱后继续提高6.2% ,并且能使大量滞留在岩心中的聚合物排出;在非均质岩层中,菌种能更有效地驱替低渗透地层中的残余油,并清理出滞留聚合物。
    低渗透油田生物酶驱油先导性试验研究
    王志瑶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朝阳沟油藏属特低渗透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0-3um2 ,地质原因导致注入井吸水能力差,注入压力高,采油效果差。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朝89区块进行了生物酶降压增注的先导性矿场试验。生物酶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活性蛋白产品,具有改变 岩石表面润湿性和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其复配体系驱油剂比化学试剂和单独生物分子更稳定。现场应用生物酶驱油技术后注入压力下降10.8% ,吸水指数增加,累计增油5 860 t。该区块试验的成功,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经验。
    二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及采出液性质实验研究
    别梦君 卢祥国 于 涛 肖传明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辽河油田锦16块油藏层问和层内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分注和堵水效果逐年变差,开发效率降低,需转换油田开发方式。在现有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开展无碱二元复合驱全过程五点法仿真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岩心平均渗透率相近的情况下,层内纵向非均质模型的水驱采收率较高,而平面非均质模型的化学驱采收率增幅较高。在化学药剂费用和段塞尺寸相同条件下,“调剖剂+二元复合体系”段塞组合的增油效果要好于单独二元复合驱。其中,“体膨聚合物颗粒+二元复 合体系”增油效果最好。调剖可以减少化学药剂采出,进而减小采出液化学药剂浓度和黏度,增大界面张力。
    辽河油田老化油破乳脱水实验研究
    王 瑞 唐晓东 苏 旭 曾 林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辽河油田老化油含水率高、脱水困难等特点,选用4种含Na 、Cl-的无机盐破乳剂,对老化油破乳脱水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存在适量无机盐的情况下,老化油破乳脱水效率提高,脱出水清澈度增大。无机盐阴、阳离子的价态和半径,使用单一型还是复配型破乳剂是影响无机盐对老化油破乳效果的主要因素;适宜的破乳温度、破乳时间和无机盐破乳剂用量对老化油破乳也起辅助作用。最后筛选出最佳破乳条件为:无水Na2S04 质量分数占水相的2O% ,破乳温度为80℃ ,破乳时间为48 h,可使老化油含水率由40% 降至1%。
    钻采工程
    低渗高凝油藏堵塞机理及解堵增产技术研究
    刘海庆 姚传进 蒋宝云 吴 川 贾晓飞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潍北低渗高凝油藏油井产能低、注水状况差等难题,对储层原油特性及储层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进而对油藏堵塞机理及解堵增产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该油藏储层水敏比较严重;油藏堵塞机理主要为有机堵塞、水敏堵塞、冷伤害堵塞以及固体颗粒堵塞;对应于油藏的堵塞类型,推荐采用化学溶解和电磁加热、酸压或高能气体压裂及水力压裂进行解堵,同时还应优化入井流体的温度。现场试验表明,井底电磁炉可对准油层加热,解堵效果较好,且油井很少热洗;油井压裂后,可增产3倍以上,增产效果明显;注热水保持油层温度和压力,达到了储层解堵和提高储层吸水能力的目的。
    清洁压裂液在辽河外围探井的初步应用
    王守刚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国内外清洁压裂液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结合辽河外围探区储层特点,优选了清洁压裂液配方体系,并进行了支撑剂的筛选、设计及工艺技术的优化。在强X井实施后,压裂效果显著。应用情况表明,新型低温压裂液体系满足该区大型压裂施工的要求,可在该区推广; 支撑剂选用石英砂+陶粒组合支撑的方式,其中陶粒比例为20% ,既节约了成本,又提供较高的导流能力。清洁压裂液压裂工艺的成功对该区的储量申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辽河外围探区低孔低渗储层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增强了外围勘探的信心。
    普光气田套管变形原因分析及技术对策
    陈 明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汶川大地震之后,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已完钻井中有多口井套管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分析认为,发生套管变形主要由于地震前后地应力的释放加速了盐膏层蠕动,导致套管承受的外载超过了套管的抗外挤强度。根据套管变形程度不同,提出了以液压滚压整形为主的多种 套变治理技术和后续钻井技术方案。经过现场施工,套变井完井作业正常,新钻井也未发生套管变形,取得了明显效果,为此类地区的钻井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有利于储层保护的射孔工艺技术
    王 云 刘瑞莹 佘治成 黎强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3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射孔工艺在射孔过程中射孔液、压实作用、射孔压差对储层造成了一定程度伤害.为此,总结了低伤害射孔液的性能要求,对比分析了正压射孔与负压诱喷联作、氮气正压射孔、超压酸处理一TCP联作、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复合等射孔技术的技术优势。分析认为,可将多种工艺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地沟通井筒和地层,发挥气井产能。提出了复杂气井射孔工艺的难点及发展方向,并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射孔液等射孔材料的研发,改进现有射孔工艺技术,研究新型射孔工艺技术,满足复杂类型气田的开发需要。
    CSB磁流体密封多功能排砂泵研制与推广应用
    王龙清 王旭 胡剑华 曹雅萍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出砂井、高含水井、含蜡井日渐增多。在采油生产过程中,普通杆式抽油泵在油井中砂卡、蜡卡、漏失等现象日趋严重,导致普通抽油泵不能正常生产,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难题,研制出CSB多功能磁流体排砂泵。现场应用磁流体排砂泵生产证明,随着抽吸时间的延长,油井含砂量减少,舍蜡稠油黏度降低,油井正常生产,便于管理,从而延长检泵周期,减少作业成本。增油效益明显。
    洲城油田开发后期提液增油技术探讨
    李建国
    2010, 17(6):  1. 
    摘要 ( )   PDF (2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液增油是水驱油藏开发中后期保持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模式。针对洲城油田开发后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提液增油机理、提液时机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洲城油田矿场试验对提液参数及注水参数进行了研究,时提液后出现的增油和增水2种相反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建议。研究认为,注水开发油藏在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只要油藏不发生严重水淹或窜槽,适时放大生产压差,可提高油层单井产量;提液要与堵水相结合,当油层发生严重水淹、大孔道窜槽时要先堵水,否则提液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