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04-25
    综述
    冻胶泡沫体系选择性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兆敏 张 东 刘崴挂 李松岩 张超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10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冻胶泡沫体系在水驱开发油田的调剖堵水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调研国内外冻胶泡沫选择性控水技术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冻胶泡沫体系的常规及微观实验研究,包括体系配方、体系影响因素、多孔介质中的微观流动状态等方面。冻胶泡沫体系在油田上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冻胶泡沫体系防砂、防气窜、控制边底水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 了冻胶泡沫体系在油田堵水调守I方面的优势. 同时探讨了目前该技术的不足之处,明确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盐下油气藏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范存辉 王保全 朱雨萍 邱小骥 杨扬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下油气资源作为当前世界油气工业极为重要的储量增长点和战略接替区,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案。在调研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盐下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成藏主控因素、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盐下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其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其储层储集和渗滤空间主要以粒间孔隙和溶蚀孔洞、 裂缝为主,盖层岩性主要为蒸发岩类,封堵油气效果明显;构造作用和次生作用是盐下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盐下油气藏在勘探和开发上面临各种技术难题,进一步加强盐下油气成藏基础理论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盐下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科技攻关,对盐下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勘探
    吴堡断裂带构造特征与成因
    白 鹏 刘 岩 杨晓文 王月娥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3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吴堡断裂带构造综合研究与分析,采用分期、分区、分类的工作思路,以里德尔单剪模式为依据,考虑力学机制、构造演化等综合因素,完成了吴堡断裂带构造样式成因分析,认为吴堡断裂带尽管在剖面上处于伸展构造系统的地段,但在平面上出现走滑构造的构造样式成因的雁列式组合,区内构造既有剪切又有拉张成因,为走滑一伸展复合型构造成因,今后的工作难点是分辨不同断层的成因。
    川西地区栖霞组储层测井识别与流体性质判断
    王 亮 胡恒波 张鹏飞 杨青建 方忠运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地区栖霞组储层的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较强,对其进行测井识别与流体性质判断较困难。在分析研究区储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裂缝一孔(洞)型白云宕储层和裂缝型灰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与地层水矿化度等4种影响流体性质判别的因素,提出了声波一中子孔隙度重叠法与MDT测试法2种适合研究区储层流体性质判别的方法。
    从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对比非常规页岩气和煤层气
    邵珠福 钟建华 于艳玲 吴琼玲 孙红华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重要的接替能源,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开发将会影响到全球未来整体能源局势 页岩气和煤层气在成藏务件和成藏机理上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都包括原生生物成因、次生生物成因、热成因以及混合成因;储集层为低孔、低渗,储集空间都包括孔隙和裂隙。但页岩气的保存不需要盖层,煤层气藏不仅需要良好的盖层条件,还需要煤层底板具有良 好的封闭物性;煤层气具有吸附性成藏机理,而页岩气兼具吸附性、活塞性双重成藏机理。
    渝东北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
    张志平 程礼军 曾春林 汪生秀 王巧丽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是重要的非常规特种油气资源。根据重庆渝东北地区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发育的黑色页岩的地质背景、有机地化特征、物性参数等指标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具备发育页岩气藏的地质条件。应用国内外评价标准,结合渝东北地区实际情况,优选出该区志留下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区,并运用类比法、体积法、特尔菲法等计算研究区有利区页岩气资源量。
    变质岩潜山油藏储层特征及高效开发建议
    汪利兵 童凯军 马时刚 周 蓉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5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JZ25—1s油田太古界潜山油藏是1个孔、缝十分发育的变质岩似层状底水油藏,其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具有裂缝空间发育规律差异大、潜山内幕裂缝发育段的连通模式不明确、优质储层变化大、非均质性极强、连续性及可对比性差等特点。结合JZ25—1S潜山油藏高产井的特点,从岩性、构造裂缝发育及井型等因素出发,分析潜山油藏产能的主控因素,提出潜山 油藏高效开发建议,为后续潜山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中新生代火成岩储层特征
    郭永峰 罗静兰 刘化清 李双文 姚 军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恨据大量常规薄片与铸体薄片的鉴定与统计,通过孔隙度与渗透率测定等手段,对歧口凹陷中新生代火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对火成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结果表明:歧口凹陷中新生代火成岩可分为6大类20余种火成岩岩石类型;其中,以安山岩和玄武岩类物性最好,其次为 辉绿岩和凝灰岩,英安岩最差;火成岩储层的形成与储集性能的改善主要与构造作用、风化淋滤作用、溶蚀作用、蚀变作用有关。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高 勇 牟智全 王永凯 窦红坤 曾建宏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9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滨海断鼻沙三段、歧北斜坡沙二段和滨海斜坡沙一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特征、烃包裹体产出特征、包裹体和沥青的成因特征的分析,划分出研究区油气成藏期次、成藏时间以及油气藏成因的控制因素,认为研究区具有“两期充注、先油后气,差异聚集、高油低气”的油气成藏模式;油藏分布序列受生烃演化、构造发育的配置关系控制;受大面积分布的岩性圈闭控制,多期砂体叠置,差异聚集是油气藏分布倒置的主要原因。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地震属性优化分析技术研究
    畅永刚 黄丹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8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奇异值分解是基于矩阵的数学运算方法来优化压缩地震属性集,地震属性集空间维数一般较高,因此有必要对相关地震属性集进行压缩,从而揭示数据集所表征的储层特征,可用于识别有意义的地质目标: 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砂岩石盒子组盒8段含气储层沿层属性集进行了优化压缩。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奇异值分解优化后的各分量比优化压缩前的单属性预测致密含气砂岩效果更好。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地震属性优化分析技术研究
    畅永刚 黄丹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8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奇异值分解是基于矩阵的数学运算方法来优化压缩地震属性集,地震属性集空间维数一般较高,因此有必要对相关地震属性集进行压缩,从而揭示数据集所表征的储层特征,可用于识别有意义的地质目标: 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砂岩石盒子组盒8段含气储层沿层属性集进行了优化压缩。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奇异值分解优化后的各分量比优化压缩前的单属性预测致密含气砂岩效果更好。
    缅甸伊洛瓦底盆地中北部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王婵 林畅松 王川 王必金 孙璐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9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伊洛瓦底盆地是经历多期构造作用的第三系沉降盆地,后期强烈挤压导致盆地中北部主要发育基底卷入型的挤压构造 .研究区构造样式包括挤压、反转、伸展和走滑构造、、盆地发育甘高复背斜带、洪湾复向斜带、Patolon复背斜带、赛带复向斜带、Mahudaung复背斜带和甘尼斜坡带构造单元 研究区经历了断陷一挤压反转一强烈挤压坳陷一沉降3个发展时期,各地质 时期的动力学背景决定了断裂构造的性质。研究区最有利圈闭类型为三角带构造和反转构造所形成的背斜圈闭。
    塔里木盆地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地层对比与沉积相研究
    许景 蒲仁海 郭倩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15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大量岩心分析,多口井的测井、录井岩性及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进行了地层对比及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并对该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发育砂泥岩沉积,塔东南地区沉积物较粗,塔西南地区砂泥岩中含有膏盐岩,并且该段与上覆舍灰岩段地层为不整 合接触关系;该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应是以河流一三角洲的陆相沉积为主,向西南方向直到巴楚及其以西地区才开始发育潮坪、渴湖一开阔台地的海相沉积。塔里木盆地在该时期总体为东高西低的古地貌格局,其物源来自盆地东侧方向。
    SZ油田开发中后期相控储层精细表征研究
    张岚 张建民 王 宁 郭 诚 刘英宪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6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Z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高含水阶段,为进一步描述储层分布规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等方法,对Sz油田东营组下段的层序地层及基准面旋回界面、洪泛面的成因类型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中短期旋回层序地层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短期层序为单元的等时地层对比,同时划分单井沉积微相并描述小层 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应用层序地层学和相控储层建模技术,建立能精细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的地质预测模型,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对油田压力、含水率进行历史拟合,拟合结果与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较好,表明利用层序地层学及相控地质建模技术可为油田中后期综合调整及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油藏工程
    变形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产能分析
    刘桂玲 张雅玲 李国华 张 军 王君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压敏效应和表皮效应的影响,根据变形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模型,开发设计了三重介质油藏产能预测的数值模拟程序;并结合油田开发中油藏参数的实际数据,绘制了产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了各参数对油井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油井产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压敏效应影响较小;表皮效应会在井筒附近产生一个压力缓冲区,提高产能,但不影响油井定压生产持续的时间;油井产能变化具有鲜明的“三重介质”特点。
    套保稠油油藏出砂冷采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谷武 林雨凤 李旭东 邓 涛 刘 杨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区块开发形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出砂冷采后多种开发方式的标准筛选以及此技术在该油藏的适应性研究,结合火驱物理模拟实验,明确了该区块进行火驱的可行性;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选了火驱合理的井网方式和注气参数。2007年开始,通过开展现场试验,见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提高区块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具有拐点的油井脚方程建立及应用
    杨满平 高超 杜少恩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开采过程中,当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析出,水驱油藏油井出现三相渗流,部分油井受其影响,产量出现随着流动压力降低而下降的现象,表现为IPR曲线发生倒转。利用新建立的油井流入动态关系方程,能够合理地拟合和描述这种倒转现象,并可以判断油井IPR曲线是否出现倒转现象或具有拐点,计算油井的最低合理流动压力。新 建立的,IPR方程通式囊括了大部分经典的IPR方程,包括经典的Vogel方程和Fetkovich方程及其推广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新立油田断层附近高效调整井部署方式研究
    吴 琼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吉林新立油田断层发育的特点,以断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机理研究为基础,建立了断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模式;综合应用多学科技术手段,研究了断层影响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断层附近现有井网类型和剩余油状况,优化确定了合理的高效调整井布井方式。根据研究成果指导实际布井76口,平均单井日产液为11.8t/d,日产油为6.5t/d,其日产油是老井产量的5.4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高含水期挖掘剩余油潜力探索出一条新的技术思路。
    带形地层中水平井方位对产能和采收率的影响
    游支云 苏堪华 王小秋 刘继林 郭晓乐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带形地层中水平井方位对产能和采收率的影响。产能方面,在对比分析齐成伟导出的带形地层中横向和纵向双分支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的差异后,提出了“纵横阻力比”的概念,研究表明带形地层中纵向水平井的产能远大于横向水平井;采收率方面,在水平井激发的三维渗流场可近似为等长裂缝激发的二维渗流场的情况下,根据齐成伟导出的带形地层中 横向和纵向双裂缝复势公式绘制了流网图,流网图显示带形地层中纵向水平井的采收率远小于横向水平井。
    凝析气井产能试井解释中的阻塞表皮系数校正法研究
    熊 钰 孙安培 张雅玲 阳建平 肖 缇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循环注气凝析气井产能试井过程中,常会发生反凝析现象,导致凝析油在井底造成阻塞。在气井产能测试时,主要表现出常规二项式产能测试曲线为负斜率 为 确进行产能测试,将阻塞表皮系数理论与常规二项式产能方程理论相结合,获得了考虑阻塞效应前提下,相对准确的凝析气井产能试井方法。实测分析表明:该方法在产量校正基础上,可有效解决循环凝析气井产能试井曲线斜率为负的问题,并能正确获得气井产能。
    欢17块底水油藏水锥起降规律影响因素研究
    聂彬 刘月田 杨海宁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改善底水油藏开发效果、降低油藏开发中底水锥进现象带来的影响,对影响底水锥进现象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欢l7块大凌河边底水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利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总结出水锥起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隔夹层距离射孔段越远、平面展布面积越小,底水锥进现象越明显;油水黏度比、垂向水平渗透率之比、井距与水 锥下降速度呈正变关系;在压制底水锥进过程中,单井日产液量越高,水锥下降速度越快;水锥下降高度变化主要发生在前4 a,建议矿场上最佳关井压锥时问为4 a。
    利用曲面反应法研究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率变化规律
    王涛 李保振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率变化规律,有效降低底水锥进对油藏开发的影响,在建立底水油藏数值模型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对水平井见水特征参数6的6个影响因素(水平井无因次位置、油水黏度比、水平段与主渗透率方向的夹角、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水平段长度、油藏厚度)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后期通过运用曲面反应法得出各影响因素对水平井含水变化的影响顺序和影响交互性。该研究成果对底水油藏的水平井开发具有理论及现场指导意义。
    河坝飞三有水气藏治水对策研究
    李凤颖 伊向艺 刘兴国 卢 渊 查玉强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5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异常高压有水气藏开采过程中,气藏水窜是产能持续大幅度下降、水淹井不断增加、单井动态控制储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该类气藏的最终开发效果,因此气藏实施整体治水已成为开发生产的指导方向。在系统分析河坝飞三有水气藏开采现状、水侵特征的基础上,建立数值模拟模型,针对气藏可能的水侵特征,结合井区实际见水情况,在研究小油管携 液、井口增压携液基础上,总结出河坝异常高压有水气藏的治水措施。研究结果为提高河坝飞三有水气藏最终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煤层气藏中一种模拟压裂直井的等效方法
    窦莲 彭小龙 冉艳 王可可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井压裂是1种开发煤层气的重要方式,如何准确模拟直井压裂后的排采规律是数值模拟研宄的难点。根据压裂直井和两分支水平井流线的相似性,提出了1种等效模拟方法,推导出了直井压裂缝传导系数和虚拟多分支水平井传导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该关系式等效模拟直井压裂后的排采规律 以沁水盆地南部一口压裂气井Fz一005并为例,进行实验结果对比,证明该等效方法符合实际应用需要。
    不同驱油剂应用于聚合物驱油后油层的适应性分析
    曹瑞波 韩培慧 高淑玲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一些油田已陆续进入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亟待研发聚合物驱油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 为此,运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驱油荆的渗流能力及聚合物驱油后驱油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复合体系阻力系数及残余阻力系数最高,流度控制作用最强,扩大了波及体积,同时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驱油效率,驱油效果较好,聚合物驱油后采收率提高10.6个百分点。
    稠油热采低效水平井治理对策
    邱国清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热采低效井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油井低效原因进行系统分析,配套系列技术,做到套管损坏井治理与防治相结合。通过研究,形成了地面一井筒一油藏一体化的多元复合化学泡沫调剖技术和HDCS、压裂防砂地层改造强化采油配套工艺,针对性解决了高含水井、低产井热采开发效果差的问题 现场应用表明,该系列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超稠油燃烧基础参数特征研究
    程海清 赵庆辉 刘宝良 吴拓 彭 旭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5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超稠油油藏开展火烧油层技术可行性研究的需要,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火烧油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分别采用超稠油、特稠油、普通稠油开展了火烧油层燃烧基础参数物理模拟实验。对比了不同类型稠油门槛温度、燃料消耗量等燃烧基础参数,结合产出油组分及温度场发育特征,分析了超稠油燃烧基础参数特征。研究认为,超稠油油藏开展火烧油层试验是可行的,超稠油门槛温度、燃料消耗量等燃烧基础参数值均高于其他类型稠油;稠油火烧油层的驱油效率与黏度相关,黏度越大其燃料消耗量越大,其最终的驱油效率相对较低;火烧后原油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善。
    环氧树脂水乳液固砂性能研究
    赵修太 李宏 王春彦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改善化学防砂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效果,开展了环氧树脂乳液固砂性能研究。以环氧树脂、自制乳化荆为原料,采用相反转法,合成了具有较低黏度的环氧树脂水乳液。通过室内模拟固砂实验发现,采用环氧树脂乳液固砂,固结的岩心强度高、渗透性好,抗压强度可达5MPa,且具有良好的耐油、耐水性能。
    采出液配制二元复合体系可行性实验研究
    穆剑 武俊宪 姚振杰 郑晓松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区锦16块实施二元复合驱时,产生大量采出液,同时要向油层注入大量水以保持由层压力 通过室内驱替实验模拟该区块实施复合驱后二元体系的采出液,测定采出液配制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黏度稳定性及流变性,研究采出液配制二元复合体系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所需的聚合物用量均比深部处理污水配制相同黏度的聚合物干粉用量少;采出液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可达l0-3mN/m:采出液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采出液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具有较好的黏弹性 因此,采出液配制二元复合体系是可行的。
    不同人造裂缝对渗透率影响的室内研究
    刘春志 蒲万芬 周法元 喻秋兰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不同人造裂缝对渗透率的影响,介绍了不同岩心造缝方法及其特点,并开展了室内物模实验,测定不同人造裂缝的渗透率。结果表明:裂缝的克氏渗透率随裂缝平均宽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且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通过总结不同人造裂缝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加深了对裂缝的认识,为更好地开采裂缝性储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多孔介质中泡沫的直观特征研究
    盛 强 郭 平 陈 静 杜建芬 王玉华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1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评价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借助可视化微观模型驱替装置,利用图像采集系统,通过对大量图片进行分析,研究了水湿和油湿介质中不同压力下单一泡沫体系、复合泡沫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以及泡沫的形成与衰变机理 结果显示,单一泡沫体系和复合泡沫体系在水湿介质中形成的泡沫稳定性均较好,泡沫形成较为容易;同等条件下泡沫体系在油 湿介质中泡沫的形成较水湿介质中困难,泡沫稳定性较水湿介质中差;压力相同时,水湿介质和油湿介质中添加了高聚物的复合泡沫体系比单一泡沫体系泡沫稳定性好 。
    钻采工程
    安塞油田高52区低孔低渗油藏储层敏感性研究
    李芳芳 高旺来 杨胜来 华小卫
    2012, 19(4):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安塞油田油井产能,针对该区低渗储层的敏感性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通过系统的岩心流动实验,定量评价了储层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52区长10段低渗透储层整体存在强水敏性(水敏指数平均为77.80%,临界矿化度为10000mg/L)、弱碱敏性(碱敏指数平均为15.82%)、强酸敏性(酸敏指数平均为90.58%)损害;储层速敏性不仅与储层黏土矿物组成含量有关,还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结构有一定关系。对该区块储层的敏感性研究为下一步的油气开采提供了依据。
    页岩气藏中两条互相垂直裂缝井产能分析
    王 坤 张烈辉 陈飞飞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页岩气藏中两条互相垂直裂缝井,运用2次保角变换,建立了考虑裂缝的有限导流和滑脱效应影响的页岩气藏裂缝井稳态产能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支撑剂粒径和裂缝穿透比条件下裂缝导流能力对产能动态曲线的影响,绘制了不同滑脱系数下的产能流入动态曲线,同时研究了不同滑脱系数下裂缝穿透比对产能的影响。
    F19井沥青侵及相关井下复杂情况的处理
    郭京华 夏柏如 赵增新 卜海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19井φ212.7mm井眼裸眼段长达2445m。与邻井相比,地层压力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压沥青、盐水层与多个低压薄弱层共存,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钻井过程中先后发生了沥青侵、井漏和盐水侵等一系列井下复杂情况。稠油沥青严重威胁着钻井安全,破坏钻井液流变性能,污染严重时钻井液呈现胶凝状,无法循环利用。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混柴油钻井液预防和处理稠油沥青侵及问题;同时针对严重的井漏,优选出了桥塞堵漏和固结型堵漏2种堵漏浆配方。为保证尾管下到底,从钻井液、悬挂工具、操作等多方面制订了具体措施和应急预案。下尾管作业中,尽管多次出现阻卡和失返等异常情况,但由于措施和预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最终成功实现尾管“坐底”,挤水泥固井。
    长岭火山岩气藏完井投产储层保护技术
    李 君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层保护技术是油气田科学高效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吉林油田火山岩气藏的潜在伤害因素,研制了经济适用的低伤害无固相压井液体系,密度在1.2~1.5g/cm3之间连续可调,耐温高达180℃,配方采用的降滤失剂、增黏剂、缓蚀剂等均为生物降解性能好的环保型材料。该体系性能稳定、流动性和抑制性好,对岩心渗透率伤害率低,对地层伤害程度小,同时结合应用一体化完井工艺技术,简化了施工工序。室内实验与现场应用表明,该套技术减少了完井投产过程中储层的损害程度,较好地保护了气井原始产能,具有一定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目标垂深和造斜率不确定条件下的水平井轨迹设计
    孙腾飞 高德利 张 辉 梁奇敏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水平井钻井中普遍存在工具造斜率和目标垂深不准确的现象,这使水平井井眼准确进入目标窗口的难度大大增加,甚至导致脱靶。由此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研究表明,采用双增型水平井设计出中间稳斜段的最佳稳斜角,在钻进中及时发现标志层或油层顶界面等方法,可以解决目标垂深和造斜率不准确的问题。考虑了标志层的倾角和储层倾角不平行的情况,并推导了整套设计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标志层倾角的重要性。
    塔河稠油电泵掺稀开采系统效率测试分析评价
    秦飞 金燕林 李永寿 邱华标 刘 勇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系统效率测试可以准确获得效率参数以及各种工作参数,是塔河稠油电泵井维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于塔河油田2010年的系统测试资料,对比分析了电泵井与常规机抽井的系统效率与泵效,解释了“高泵效、低系统效率”的原因,进而初步确定了最优系统效率下相关参数的合理范围,为油井提高提液效率、优化掺稀工艺和工作制度提供了合理的决策指标和评价手段,对提高稠油采收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争鸣
    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表达式推导——兼答《低渗透储层很特殊吗》一文作者
    窦宏恩
    2012, 19(4):  1.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油层物理对孔隙度及岩石几种不同压缩系数的基本概念入手,采用2种方法推导出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岩石总体体积压缩系数及岩石骨架体积压缩系数的关系式。此表达式的导出有助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变化规律的研究及油藏工程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