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8-25
    综述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进展
    潘林华,程礼军,陆朝晖,岳 锋
    2014, 21(4):  1. 
    摘要 ( )   PDF (2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储层低孔低渗,水平井多级压裂、重复压裂和多井同步压裂为主要的增产措施,压裂缝扩展和展布对于页岩压裂设计和施工、裂缝监测、产能评价至关重要。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水力压裂室内实验是评价页岩复杂裂缝形态最直接的方法,但难以真实地模拟实际储层条件下的水力压裂过程;②扩展有限元、边界元、非常规裂缝扩展模型、离散化缝网模型、混合有限元法及解析和半解析模型为页岩气常用的复杂裂缝扩展模拟
    方法,但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才能真实地模拟页岩复杂裂缝扩展;③天然裂缝分布和水平主应力差共同决定页岩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天然裂缝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角度越小、水平主应力差越大,复杂裂缝网络形成难度越大;天然裂缝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角度越大、水平主应力差越小,越容易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研究结果可以为页岩储层缝网压裂裂缝扩展模拟和水力压裂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现代控制理论在闭环油藏管理中的应用
    聂建英,左 信,胡意茹
    2014, 21(4):  7. 
    摘要 ( )   PDF (8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 世纪90年代兴起和迅速发展的智能井技术,可以实现对井下工况近乎连续的监测与控制,这一硬件条件极大地推动了被动、消极的传统油藏管理向主动、积极的现代油藏管理的转变。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经典控制理论在石油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分析智能井的永久式井下监测设备以及井下流入控制阀在控制过程中分别作为检测变送单元和执行单元的特点和优势。闭环油藏管理理念是在智能井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现代控制理论应用于上游石油工业的载体。它将现代油藏管理考虑成基于模型的闭环控制过程,其核心主要包括模型降维、基于数据同化的模型更新以及基于油藏模型的优化控制3 部分。针对油藏注水采油过程,从油藏模型、优化目标和研究现状3 方面对优化控制理论的相关应用进行了详细探讨。对现代控制理论在闭环油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济阳坳陷探井“ 出油点” 升级评价方法研究
    徐桂华
    2014, 21(4):  13. 
    摘要 ( )   PDF (11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坳陷历经50 余年勘探,在勘探过程中滞留了大量“出油点”。针对“出油点”如何再利用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一套评价体系,来判识在当前勘探条件下“出油点” 是否具备了上报储量的能力。首先通过未升级“出油点”原因剖析,得出制约“出油点” 上报储量的关键要素;其次通过往年已升级“出油点”经验分析,明确“出油点” 升级措施。在此基础上,建立济阳坳陷“出油点”升级评价标准,实现对“出油点”升级潜力定量评价的目的,并界定评价值大于0. 5的“出油点”升级把握性较大,应优先考虑开展升级工作。
    地质勘探
    洞庭盆地浅层生物气成藏条件及潜力圈闭评价
    朱 伟,曹子剑,王红云,景宝国
    2014, 21(4):  17. 
    摘要 ( )   PDF (20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洞庭盆地第四系沉积稳定,钻井浅层气显示活跃,具生物气发育潜力。通过钻井取样资料及地震反射波勘探数据2 个方面综合研究,得出第四系地层分布与构造形态。运用岩心沉积微相分析识别出多种成因的有利储集砂体。研究区最有利储层为物性条件好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气源岩为深湖环境的淤泥和黏土层;储层之上的生气层可以成为直接盖层;有利气藏类型为自生自储型的构造-岩性气藏。在扇三角洲沉积相带下倾方向的圈闭极具生物气成藏潜力。
    气测录井在松河井田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金 军,周效志,易同生,桑树勋,孙宏达
    2014, 21(4):  22. 
    摘要 ( )   PDF (7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松河井田GP-2 井为研究对象,基于气测录井资料获取了钻遇地层的含气性特征,并进行了含气层识别、分类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气资源主要赋存于龙潭组多个煤层及粉砂岩、细砂岩含气层中,且储层厚度及性质决定了气测曲线的异常形态。气测录井成果为松河井田煤成气勘探开发层段优选、煤层气与煤层间砂岩气兼探共采方案设计及压裂段产能贡献率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区域煤成气资源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阿斯特拉罕穹隆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朱毅秀,杨程宇,单俊峰,张军燕
    2014, 21(4):  26. 
    摘要 ( )   PDF (5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滨里海盆地阿斯特拉罕穹隆的构造演化、沉积地层和油气地质等特征及勘探潜力与风险进行了综合研究与分析。该区主要烃源岩为下石炭统的海相页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主要为中石炭统巴什基尔阶的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型储层,区域性盖层为下二叠统阿丁斯克阶泥岩和空谷阶巨厚层状膏岩盐岩,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空谷期后,为一巨型背斜圈闭、具有下生上储式和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主产气和凝析油( 气),产层具有异常高压特征、产出伴生高含量的H2S 和CO2 气体及高矿化度地层水。综合分析认为,南依马谢夫区块为有利目标区,穹隆中下部及外围区盐下层序与深层为较为有利的目标区,盐上层序为具备一定勘探潜力的目标区。
    埕岛油田北部沙一段储层预测技术
    高喜龙
    2014, 21(4):  31. 
    摘要 ( )   PDF (25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埕岛油田北部沙一段储层采用常规的储层预测方法难以有效识别的问题,在分析储层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古地貌恢复技术、沉积相研究技术、地震属性提取技术以及地震分频处理技术,对研究区沙一段不同类型岩性储层砂体进行了识别和清晰刻画,并将实钻井数据与储层预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这4 种技术的运用,在埕岛油田北部沙一段落实了2 个有利储层发育带,所预测储层与实钻井数据吻合率达87. 5%。将该技术综合应用于沙一段储层预测中,可有效地刻画储层的展布特征,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砂岩侵入体特征分析
    吴 伟,刘惟庆,黄雪峰,舒良峰
    2014, 21(4):  35. 
    摘要 ( )   PDF (2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的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SQzj3 层序底部发育的一套地震反射异常体进行了地震相研究。研究表明:地震反射异常体为溢出相砂岩侵入体,砂体来源于下部SQzj2 层序低位体系域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沟通渠道为大量的断层和裂缝,砂岩侵入体的形成受17. 5 Ma 左右的频繁地震作用、裂缝与断裂等沟通通道共同控制。砂岩侵入体由上覆巨厚的泥岩封盖形成了良好的岩性圈闭,这些圈闭的天然气源、输导条件较好,推测为油气勘探的良好目标。
    塔中顺托果勒地区柯坪塔格组下段储层评价
    蔡 玥,李 勇,葛善良,丁迎超,徐文杰
    2014, 21(4):  39. 
    摘要 ( )   PDF (9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充分考虑储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因素,引入孔隙结构类型、平均喉道半径、平均孔喉半径比、可动流体饱和度以及核磁孔隙度、核磁渗透率等新参数,建立储层综合评价标准,将塔中顺托果勒地区柯坪塔格组下段储层划分为3 种类型,研究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发育于潮汐水道微相中的Ⅰ类储层是今后勘探开发主要目标。
    贵州北部龙马溪组页岩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
    胡晨林,张元福,王志峰,李俊杰,张海波
    2014, 21(4):  44. 
    摘要 ( )   PDF (2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及相关测试分析结果,对贵州北部地区下古生界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厚度普遍较大,由20 m 到200 m 不等,主要发育于陆棚环境。页岩矿物成分以碎屑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包括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钙质页岩和泥质粉砂岩。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Ro 平均为1.87%,大多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具有高TOC 含量和高含气量,且二者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稳定,页岩发育厚度大且分布稳定,烃源岩品质好,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基本参数要求,研究区页岩气具备较大的勘探潜力。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页岩油气形成及分布预测#br#
    吕艳南,张金川,张 鹏,黄宇琪,邓恩德
    2014, 21(4):  48. 
    摘要 ( )   PDF (25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发育陆相泥页岩,至今尚未对陆相页岩油气形成及分布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岩心观察、扫描电镜、现场解吸及测试资料分析认为,沙三段泥页岩厚度大、埋深有利成藏、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宜、储集空间发育程度高且含油气性较好,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物质基础和储集条件。根据不同沉积环境下泥页岩特征及不同干酪根类型生油气特征,在文明寨—桥口垂向剖面上预测了页岩油气分布类型和特征。
    陆东凹陷致密油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探讨#br#
    王延山,董崟昊,陈乃申,王群一,郑晓旭
    2014, 21(4):  53. 
    摘要 ( )   PDF (123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致密油概念和形成条件入手,分析了陆东凹陷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特征以及致密储层分布状况。认为陆东凹陷具备致密油形成条件,参照致密油评价因素和标准,预测了致密油有利区,并利用小面元容积法初步计算了资源量。研究表明陆东凹陷致密油有较大勘探潜力,是辽河油田未来增储上产重要接替领域。
    地震沉积学在浊积砂体识别中的应用#br#
    朱 超,刘占国,宫清顺,黄革萍,周 刚
    2014, 21(4):  58. 
    摘要 ( )   PDF (28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湖相浊积砂体分布预测的难点,以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为例,在地震沉积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分频成像、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及属性分析技术,对目的层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受同沉积逆断层的控制,从上干柴沟早期开始,在昆北、阿拉尔及Ⅷ号逆断层的下盘发育两大浊积扇砂体,4 支主水道,平面分布于扎哈泉—绿草滩、跃东、乌南—乌东及扎哈泉南,至上干柴沟中期砂体规模达到最大,平面最大延伸距离达25 km,最大叠合面达300km,其中扎哈泉—绿草滩井区主水道最为发育,为主要的产油区。
    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孙梦迪,于炳松,李 娟,曹晓萌,夏 威
    2014, 21(4):  63. 
    摘要 ( )   PDF (9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是中国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位,为研究其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对该层位的页岩样品进行了全岩X 衍射、岩石物性、有机碳含量、比表面和孔径、等温吸附等分析测试,总结出该层位的岩石矿物特征、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孔隙体积是由TOC 和矿物成分共同控制的,对于吸附量的控制,有机碳含量起主要作用,矿物成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饱和吸附量。该研究为渝东南地区该层位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储层地质依据。
    渤海湾盆地北段辽河坳陷馆陶组地层沉积模式
    杨彦东
    2014, 21(4):  67. 
    摘要 ( )   PDF (6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沉积背景研究入手,分析沉积体规模、几何形态、岩性、粒度分布、沉积构造、古气候环境等特征,并借助卫星地图观察现代陆相沉积,重点关注地貌、水系、供源范围、沉积体形态等,总结出现代山间盆地4 种主要沉积类型,综合确定辽河馆陶组为山间辫状河冲积平原相沉积,并与现今辽河坳陷的曲流河泛滥平原相沉积有承继关系,为今后该油藏开展地质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南堡油田沙一段优势储层预测技术
    徐文会,邢文军,高文中,吴 鑫,高 斌
    2014, 21(4):  70. 
    摘要 ( )   PDF (17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南堡油田难以准确预测有利储层的问题,开展了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研究。通过建立地震弹性参数与岩性、物性、含油性的“物探四性关系”,明确目标区适用的敏感参数;通过井震紧密结合,开展了叠后、叠前地震反演技术研究,探索不同地质条件下储层预测的有效方法,制订相应的储层预测技术流程。预测堡古2 区块优势储层,符合率达到83. 3%;南堡4 号构造沙一段进行叠前同时反演,利用纵波阻抗和纵波横波速度比对有效砂岩进行了预测,现场成果证实了预测方法的可靠性。
    钱家店铀矿床沉积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王世亮,昝国军,陈泽亚,杨松林,雷安贵
    2014, 21(4):  73. 
    摘要 ( )   PDF (5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钱家店铀矿床是层间氧化带成因的砂岩型铀矿床,其形成不但受层间氧化带制约,还受沉积砂体的控制。通过对含矿层位姚家组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粒度特征、沉积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认为姚家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沉积砂体具有较好的成层性及泛连通性,有利于含铀含氧水的沿层流动,并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处沉淀、富集。铀矿富集程度受砂体规模、储层物性、泥岩发育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铀成矿与沉积特征密切相关。
    渤海海域辽东东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杨贵丽
    2014, 21(4):  76. 
    摘要 ( )   PDF (11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辽东东地区的勘探潜力与方向,应用油气成藏综合研究技术,利用区内地质、地球物理和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辽东东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该区具有多元供烃的油源条件、3 套区域性储盖组合、多类型的圈闭条件和有利的复式输导体系,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中部走滑带的东营组—馆下段构造圈闭、东部斜坡带的东营组地层圈闭、洼陷带的沙河街组岩性圈闭以及隆起区的潜山圈闭是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火成岩在阳信洼陷油气成藏中的地质意义
    张 波,吴智平,刘 华
    2014, 21(4):  80. 
    摘要 ( )   PDF (10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弄清阳信洼陷火成岩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火成岩进行了标定与描述,明确了火成岩空间展布特征,剖析了火成岩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火成岩主要分布在洼陷东部,火成岩不仅可以直接提供气源,而且能够促进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同时可形成多种与火成岩有关的油气藏,提升了阳信洼陷资源潜力,丰富了油气勘探空间。阳信洼陷东部火成岩发育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油藏工程
    多层非均质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
    冯其红,王 波,王 相,马小飞
    2014, 21(4):  85. 
    摘要 ( )   PDF (6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多层油藏层间非均质性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基于Buckley-Leverett 水驱油理论推导并建立一种多层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各层的有效注采压差和渗流阻力动态劈分各层的注水量,采用物质平衡原理和水驱油理论预测各小层的开发动态,可以定量刻画多层油藏合注时,各层有效注采压差和供液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真实反映多层油藏实际生产时,高渗层产液比例越来越大,层间矛盾越来越严重等生产特征,可以用于指导油田进行分层注水等生产措施。
    通道压裂砂堤分布规律研究
    温庆志,高金剑,黄 波,胡蓝霄,徐 希
    2014, 21(4):  89. 
    摘要 ( )   PDF (13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掌握通道压裂砂堤分布的规律,运用大型可视化平板装置研究不同纤维加入比例、基液黏度和施工参数下的砂堤分布和通道率。研究表明,增大纤维加入比例能提高通道率,且砂堤趋于平缓,纤维加入方式也能明显影响通道率;较大基液黏度导致裂缝内的通道率增大,现场使用与压裂液黏度相同的基液效果更好;现场试验排量过低、过高都不利于在裂缝中形成通道,最优排量为4 m3 / min;随着段塞的注入时间减小,砂堤趋于平缓,对比通道率,注入时间占段塞时间的1/2 时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通道压裂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借鉴作用。
    HDCS 吞吐转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王春智,李兆敏,刘 伟,李宾飞,李松岩
    2014, 21(4):  93. 
    摘要 ( )   PDF (7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胜利油田郑411 区块深薄层超稠油油藏在多轮次HDCS 吞吐生产后出现的问题,利用三维物理模拟设备,进行了超稠油油藏转HDCS 蒸汽驱的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得到了在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生产特征,研究了HDCS 吞吐后期以及转换为HDCS 蒸汽驱后流体在油藏中的分布以及变化,并在模拟蒸汽驱的基础上,进行了在氮气泡沫、栲胶、氮气泡沫+栲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多轮次吞吐后,模型内部压力大幅下降,产油量下降,产水大幅增加,需要以HDCS 驱作为接替生产方式,之后采用氮气泡沫+栲胶封堵汽窜通道的复合调剖方式,蒸汽驱时的产油量显著增加,含水率降低,使超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低渗透气藏产水气井两相产能方程研究
    李元生,李相方,藤赛男,廖 源,徐大融
    2014, 21(4):  97. 
    摘要 ( )   PDF (8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低渗透气藏渗流理论和质量守恒原理,建立考虑拟启动压力降和气水高速非达西效应的低渗透气藏气水两相产能方程。该方程提出了拟启动压降的概念,可分析不同气水比下储层流动含水饱和度、平均含水饱和度以及储层中相对渗透率的分布和含水饱和度对拟启动压降的影响,从而得到低渗透气藏气水两相流稳定流入动态曲线和不同气水比下的气井产能变化规律。实例研究发现,气井产能随着水气质量比的增大而减小,满足近似的对数关系。当水气质量比与井底流压不变时,储层流动含水饱和度和拟启动压降随着与井眼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气井水气质量比越大,储层平均流动含水饱和度越大而拟启动压降越小。该研究
    环形裂缝群激发的渗流场之运动学分析
    齐成伟
    2014, 21(4):  101. 
    摘要 ( )   PDF (4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Cartesian 坐标系内,对无限大等厚均质水平地层内上下贯通的有限长直裂缝汇( 源)激发的渗流场内流体质点的运动学公式(简称“t- 公式”) 进行了系统和严格的推导和证明。在势流坐标系内,运用平面稳态流速场内流体质点的运动学通式( 简称“ 平稳场运动学通式”),给出了t-公式全新的推导过程。对比发现,平稳场运动学通式给出的推导过程非常简洁。运用平稳场运动学通式,结合Gauss-Legendre 求积公式,构建了环形裂缝群激发的渗流场内流体质点的运动学近似公式。平稳场运动学通式可作为水驱油技术的理论基础。
    基于井温资料的稠油水平井吸汽剖面解释方法
    邓中先,乔 沐,金 璐,黄 丽,王 喆
    2014, 21(4):  105. 
    摘要 ( )   PDF (6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稠油油藏开发,由于相关测试难题尚未根本解决,目前还不能直接测得水平井的吸汽剖面资料。针对稠油水平井吸汽动用评价存在的技术难题,依据完井条件建立理论模型,运用蒸汽井筒传热传质计算理论,采用曲线拟合方法,达到通过井温资料反演水平段吸汽剖面的技术目的。采用该技术方法得到的吸汽剖面成果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体现了该方法的重要实用价值。
    页岩气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研究
    陆 程,刘 雄,程敏华,李 兵
    2014, 21(4):  108. 
    摘要 ( )   PDF (15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页岩气开发中体积压裂水平井的产能影响因素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在考虑页岩气等温吸附和解吸条件下,建立有限导流页岩气体积压裂水平井开采模型。通过研究天然微裂缝渗透率、基质—微裂缝sigma 系数、储层改造体积、人工裂缝导流能力、诱导裂缝导流能力、诱导裂缝密度以及非达西因子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得到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天然微裂缝渗透率和改造体积大小对累计产气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8. 66%、22. 50%、22. 35%,是影响单井产能的最主要的3 大因素。气井产能优化设计对页岩气储层改造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美国SEC 新准则下油气藏类比方法研究
    李忠春,杨兆平,王天奇,刘雄志,原瑞娥
    2014, 21(4):  113. 
    摘要 ( )   PDF (4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C 于2010 年1 月1 日正式执行了油气储量评估新准则,强调了类比油气藏在储量评估中的应用,首次允许利用类比油气藏进行目标油气藏采收率标定。通过表征油气藏特征并对影响采收率相关参数的系统分析,优选了油气藏类比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类比方法,并采用距离法计算油气藏相似性的数学模型,为标定原油采收率和评估上市储量提供了一种SEC 认可的方法。
    鱼骨形水平井产能分析与效果对比
    许红林,熊继有,王 彬,范志利
    2014, 21(4):  116. 
    摘要 ( )   PDF (6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鱼骨形水平井作为提高单井产量和油藏采收率的新技术已得到较广泛应用,但因其井眼结构复杂,常规方法难以计算其产能。采用离散化思想建立了鱼骨形水平井油藏渗流和井筒管流稳态耦合流动半解析产能模型,分析了其井筒产能分布规律并对水平井、压裂水平井和等效鱼骨井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鱼骨形水平井主井筒两端泄油能力强,中间弱,侧钻点处局部最弱;分支井筒从跟端到趾端泄油能力逐渐增强。鱼骨形水平井单相油流IPR 曲线与直井的两相流IPR 曲线相似,其生产压差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低渗透油藏采用鱼骨形水平井增大储层接触面积相比水平井压裂增产更具潜力。
    硅质树脂封窜调剖体系研制及应用
    张子麟,李希明,王 昊,任占春,唐存知
    2014, 21(4):  120. 
    摘要 ( )   PDF (4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渤南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注入水沿高渗透条带窜进的问题,运用硅质树脂封堵地层高渗透条带方法调整注水剖面,进行了复合硅质与醛类固化剂及促凝剂生成硅质树脂封窜调剖体系的研究。研究表明,硅质树脂强度大于100 kPa,对高渗透率单管岩心封堵率大于98%,能够满足温度为100~160℃、矿化度为3 000~50 000 mg/ L 的油藏条件下封窜调剖要求。在渤南十区现场试验中注水井的油压增加了2. 83 MPa,对应油井累计增油达3 107 t,取得了显著
    增油降水效果;硅质树脂封窜调剖是一种改善高温高盐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技术。
    利用无因次压力指数定性识别优势通道
    郝金克
    2014, 21(4):  123. 
    摘要 ( )   PDF (4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含水油田优势通道发育明显、提高水驱采收率比较困难。考虑水驱过程中储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利用渗流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参数———无因次压力指数来进行优势通道的识别。该参数体现了储层渗流能力增加的程度,克服了常规PI 值易于判断错误的问题,可准确有效地对优势通道进行定性识别。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有效、简单实用,对现场的优势通道识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裂缝参数对压裂后页岩气水平井排采影响
    卞晓冰,蒋廷学,苏 瑗,王海涛,刘致屿
    2014, 21(4):  126. 
    摘要 ( )   PDF (13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器建立了考虑页岩气吸附特征、压裂后气水分布特征及裂缝复杂形态的页岩气水平井多段压裂排采模型,基于川东南某页岩气评价井,以压裂后累计产气量和返排率最大化为目标,研究裂缝参数对页岩气压裂后排采的影响。结果表明,缝高剖面和裂缝形态对压后产气量具有显著影响,但裂缝参数对返排率无显著影响;可采取变排量、胶液前置造缝等技术实现设计的裂缝参数;示例井历史拟合结果验证了排采模型的可靠性,为相似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超稠油油藏小井距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先导试验
    何万军,鲍海娟,马 鸿,杨 柳
    2014, 21(4):  130. 
    摘要 ( )   PDF (10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新疆超稠油蒸汽吞吐采出程度低,瞬时油汽比呈指数递减,经济效益较差的问题,在重32 井区筛选出9 个先导试验井组,运用室内蒸汽驱替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合理的井网井距、剩余油饱和度、热连通程度、蒸汽驱方式、蒸汽干度、原油黏度等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井井距在50~60 m 时,超稠油直井反九点井网转蒸汽驱是可行的。开展蒸汽驱先导试验,历时2. 5 a,蒸汽驱阶段采出程度为17. 14%,阶段油汽比为0. 11,试验取得较好效果,为类似油藏开展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提供了借鉴。
    非常规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开发技术实验研究
    沈德煌,张运军,韩 静,李军辉
    2014, 21(4):  134. 
    摘要 ( )   PDF (6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昌吉油田梧桐沟油藏埋藏深、黏度高、水敏性强、渗透率低且级差大,采用常规热采技术难以进行有效开发的问题,运用热采物理模拟方法,进行了多元热流体开发技术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常规热水驱驱油效率和体积波及系数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现场实施时加剧了窜流的风险;研发的3 种多元热流体驱油体系,其驱油效率比相同温度下水驱分别提高了26. 88、20. 55 及19.10 个百分点;二维模型150℃下进行多元热流体段塞驱采收率可达67.59%,梧桐沟油藏采用多元热流体驱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目前正在现场开展热水+多元热流体段塞驱先导试验,已初步见到良好效果,研究结果对类似的非常规稠油油藏实现有效
    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钻采工程
    致密油体积压裂缝网扩展模型建立与应用
    程远方,王光磊,李友志,时 贤,徐 鹏
    2014, 21(4):  138. 
    摘要 ( )   PDF (4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体积压裂获得复杂裂缝网络系统是实现致密油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水力裂缝几何尺寸计算模型只适用于计算单一裂缝形态,无法有效模拟复杂缝网的扩展规律及获得最终几何形态参数。在传统拟三维裂缝扩展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不规则复杂裂缝网络进行有序化表征,建立了由主裂缝拟三维扩展模型、次生缝几何形态计算模型和压裂液滤失模型组成的缝网扩展数学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针对长庆油田某水平井,利用缝网扩展模型计算其缝网几何形态参数,并与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缝网扩展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缝网几何形态参数,模型计算结果与微地震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体积压裂产能计算、经济评价及压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泥包最小化的PDC 钻头水力参数优选
    陈修平,邹德永
    2014, 21(4):  142. 
    摘要 ( )   PDF (4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DC 钻头在泥页岩地层中钻进时,如果水力参数选择不当,极易形成泥包,严重影响钻井效率。现有水力参数优选标准并不适用于PDC 钻头,且对特殊工况(如钻头泥包)没有针对性。为此,在对PDC 钻头泥包机理及井底水力性能对其影响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推导了井底岩屑输运率公式,建立了基于泥包最小化(井底岩屑输运率最大化)的PDC 钻头水力参数优选标准,给出了水力参数优选步骤,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研究发现:输运岩屑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井底漫流水功率;无论是原始泥包还是二次泥包,提高井底岩屑输运效率,都能够预防或减少PDC 钻头泥包现象。
    固井开关滑套多级分段压裂完井工艺技术分析
    赵小龙,董建国,伊西锋,卢雅兰,李 明
    2014, 21(4):  145. 
    摘要 ( )   PDF (5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胜利油田薄互层低渗透砂岩油藏、页岩油藏的开发,研制了套管固井滑套多级分
    段压裂完井工艺管柱。形成了以套管固井,可开关滑套及液压开关工具等为主体的分段压裂
    完井工艺。该工艺具有固井完井分段压裂一体化管柱、压裂级数不受尺寸限制、大通径等优
    点,满足大排量、大规模的压裂需要,后期可选择性开启或关闭滑套实现生产控制。该工艺技
    术通过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认识和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地层难被压裂出有效裂缝等问题,针
    对压裂存在的问题开展分析,提出下一步解决对策及研究方向。
    负压射孔与防漏失一体化工艺技术
    王向东,王 辉,张 勇,施明华,周大志
    2014, 21(4):  148. 
    摘要 ( )   PDF (5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利油田海上中低渗油藏开采前期无注水能量补充,储层敏感性强,作业时油层保护难
    度大,为提高作业效果,延长油井稳产周期,研制了超深穿透负压射孔与防漏失一体化工艺技
    术。该技术通过井下防漏失阀随射孔枪一趟管柱下入及留井,具有大负压射孔、入井液零漏
    失、大幅节约施工周期及洗井药剂用量,以及射孔深度大,泄油面积大,增产增注效果显著的特
    点。在胜利油田海上东营组低渗透油藏的投产作业中进行了应用,实现了深穿透、负压射孔、
    防漏失一体化施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