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10-25
    综述
    清洁泡沫压裂液研究应用现状及展望
    李兆敏,张 昀,李松岩,吕其超,叶金桥
    2014, 21(5):  1. 
    摘要 ( )   PDF (7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在调研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清洁泡沫压裂液的组成及其优势,详细分析了清洁泡沫压裂液在稳定性、流变性、携砂性和低伤害性方面的研究现状。清洁泡沫压裂液是由黏弹性表面活性剂、盐溶液、起泡剂和气体组成的泡沫压裂液体系,在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清洁泡沫压裂液结合了清洁压裂液与泡沫压裂液的优点,具有携砂能力强、滤失低、压裂效能高、返排能力强、地层伤害小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压裂液领域的研究重点。对清洁泡沫压裂液现场应用的几个实例进行总结,进一步说明清洁泡沫压裂液具有可提高油井产量并对地层清洁无污染的优势。最后,从配方体系、稳泡机理和配套施工工艺方面指出了清洁泡沫压裂液的未来发展方向。
    地质勘探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雷家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
    单俊峰,黄双泉,李 理
    2014, 21(5):  7. 
    摘要 ( )   PDF (15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以碳氧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锶钕同位素分析测试手段为基础,综合分析了雷家沙四上亚段白云岩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认为该区沉积水体咸度不高,为半咸水。锶来源主要受陆源硅铝质岩控制,并受房身泡组火山岩的蚀变影响。δCe 具有弱—中度正异常的总体特征,-α 含量与Sm 含量比值与Ce 异常相关性差,碳氧稳定同位素相关性好,14 个样本姥植比的平均值为0. 38。结果表明沉积作用发生在偏碱性条件的强还原性封闭湖盆环境中。该认识对该区致密油的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南堡2 号构造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王时林,刘翠琴,张博明,乔海波,李 亮
    2014, 21(5):  12. 
    摘要 ( )   PDF (27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以南堡2 号构造古近系东营组一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东一段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研
    究。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结合骨架剖面的沉积微相和地震相研究表明,东一段为辫状
    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沉
    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等粗岩相与含油性的关系密切,为物性较好的储集
    相带,伴随着水体变浅,东一段整体上组成了一套向上岩性变粗、泥岩颜色变浅的反旋回沉积,
    反映了东一段沉积期湖盆不断萎缩、逐渐消亡的过程。该研究对研究区储层的认识和研究区
    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黄骅坳陷X1 地区基浪堆积物油藏地质特征研究
    季 岭,李晓良,王庆魁,张家良,孙 建
    2014, 21(5):  16. 
    摘要 ( )   PDF (18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浪堆积物作为火山碎屑沉积的一种方式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但一直没有在该类储
    层中发现油藏的先例。在对黄骅坳陷X1 地区沙三段储层进行研究时发现,火山口附近储层
    发育厚度大,向周围迅速变薄尖灭,储层物性好、单井产能高。总结了该区基浪堆积物的沉积
    模式,并通过测井和地震进行识别,刻画基浪堆积体分布特征。基浪堆积物储层以含火山物质
    的砂砾岩和泥岩互层为主,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孔渗性较高。分析认为岩浆遇水的爆炸作用
    及后期储层中火山物质的溶解是储层改善的主要原因。通过综合研究,制订了该区的布井方
    案,取得较好效果,为该类油藏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角洲前缘储层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
    严 科
    2014, 21(5):  20. 
    摘要 ( )   PDF (7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1 层三角洲前缘储层为例,利用岩心分析资料以及剩余油
    饱和度测井资料,系统揭示了储层原始含油性以及特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表
    明,三角洲前缘储层具有反旋回垂向层序和反韵律物性分布特征,由此控制储层原始含油性也
    具有反韵律特征。特高含水后期,受储层内部结构、级差与重力因素综合影响,剩余油具有3
    种分布状态和3 种分布类型。三角洲前缘储层水驱过程相对均衡,近残余油态、过渡态、差异
    分布、均匀分布类型的剩余油在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中占数量优势,单一成因砂体侧向边
    界与四级界面耦合形成的侧向遮挡区域水驱程度相对较低,存在小规模的剩余油富集区。
    南翼山油田浅层低压油气藏形成机理
    房 媛,汤达祯,许 浩,王 凯,喻廷旭
    2014, 21(5):  24. 
    摘要 ( )   PDF (5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浅层油藏以低压为主,伴随部分常压和少量高压。针对压力系统
    复杂的问题,从地层流体性质、封闭机制、构造运动等方面剖析低压油藏形成机理及浅层低压
    油藏压力演化与成藏耦合关系。研究表明,膏质泥岩和断层为南翼山浅层压力系统提供封闭
    条件;南翼山浅层油气藏是深部油气藏在喜山晚期构造运动破坏后,通过断层调整到浅部圈闭
    而形成;新构造运动抬升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反弹和流体降温收缩,分别使浅层油藏压力降低
    10. 50 MPa 和7. 68 MPa,是南翼山浅层油藏低压形成的重要原因。
    大民屯泥页岩非均质性及对页岩油分布的控制
    毕君伟,张巨星,宁松华,张泽慧,冯右伦
    2014, 21(5):  29. 
    摘要 ( )   PDF (2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民屯凹陷勘探实践证实沙四段存在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从泥页岩的有机非均质性入手,借助实验测试及改进模型测井方法,开展泥页岩的有机非均质性评价,从而识别出页岩中有机质富集段。结果表明:有机质富集段的泥页岩TOC 高,生烃潜力大,含油性较好,是页岩油发育和聚集的有利层段,也是非常规资源勘探的现实目标。该项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页岩油的分布规律和下一步的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南堡凹陷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形成及分布
    刘海青,许廷生,李艳梅,孟令箭,吴琳娜
    2014, 21(5):  34. 
    摘要 ( )   PDF (11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南堡凹陷主体构造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需要寻找新的区块来满足勘探需求。勘探成果表明,中深层的岩性油气藏是增储上产的重要潜力区,有必要对岩性圈闭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构造活动、沉积体系展布及优势储集砂体分析,认为高北斜坡岩性体、南堡4 号构造北部的叠置砂体和南堡3 号构造坡折带砂体沉积背景有利,多期扇体叠置,优势相带储层发育,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这些区带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力区域。
    数据挖掘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黄 渊,廖明光,李 斌,胡晓蝶,胡雯雯
    2014, 21(5):  37. 
    摘要 ( )   PDF (13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川东北龙会场—铁山区块礁滩相储层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现有储层评价标准与大量强非均质性储层不匹配的情况,基于岩心和测井资料,使用数据挖掘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储层进行定量分类,总结每类储层岩石学、沉积学以及物性特征,建立储层定量评价标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际产能资料分析和验证,认为此定量评价和传统定性研究结论一致,且突出了储层相控特征,又提高了储层间的对比精度,更适于本区储层的精细研究。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评价
    陈迎宾,胡 烨,王彦青
    2014, 21(5):  43. 
    摘要 ( )   PDF (6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广泛发育,是该区一套潜在的烃源岩层系。野外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以碳酸盐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为主。下石炭统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油气潜力不大。上石炭统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 27%,有机质类型属Ⅰ—Ⅱ型;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58%,有机质类型为Ⅱ-Ⅲ1型,均达到中等—好的烃源岩标准。二者发育于还原背景下的开阔水域,且有机质热演化大多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有较好的沉积环境和生烃潜力,是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中最具潜力的源岩类型与生油气层系。
    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运移及富集规律研究
    尹志胜,桑树勋,周效志
    2014, 21(5):  48. 
    摘要 ( )   PDF (11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与“三带” 发育理论,对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运移及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气主要赋存于采空区、邻近煤岩层裂隙带、本煤层残煤及存在应力释放的邻近层残煤中。矿井关闭后,近水平煤层采空区内煤层气垂向上由采空区经垮落带向裂隙带方向运移,并在裂隙带与弯曲下沉带交界面下部形成高浓度富集区;倾斜煤层相邻采空区,煤层气向煤层上倾方向裂隙带运移,并形成富集区。若相邻采空区垂向裂隙贯通,则在上部采空区煤层上倾方向裂隙带内形成统一的富集区。
    哈山地区二叠系勘探成效分析
    董臣强
    2014, 21(5):  52. 
    摘要 ( )   PDF (8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针对准噶尔北缘哈山地区复杂山前构造带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的特点,进行了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提高了地震分辨率,运用多技术联合构造解析和建模,建立了逆冲推覆加后期走滑的构造解释模式。研究区原油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同时二叠系本身具备生烃条件,且断层和储层发育,成藏条件优越,油藏主要为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2 种成藏模式,研究区发育4 个有利勘探区带:前缘超剥带、前缘冲断带、外来推覆系统和准原地叠加系统。哈深斜1 井在二叠系压裂取得成功,为规模开发该区油气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沧东凹陷致密油形成条件及勘探潜力
    刘国全,贾 丽
    2014, 21(5):  55. 
    摘要 ( )   PDF (21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沧东凹陷是黄骅坳陷重要的富油凹陷,孔二段油页岩面积为770 km2,成熟暗色泥岩面积达962 km2。有机质丰度为1.24%~7. 39%,有机质类型以Ⅰ—Ⅱ2 型为主,演化程度适中,具有“早生早排”特征,资源丰富,具备源储一体致密油聚集的有利条件。受沧县、孔店、徐黑和灯明寺4 大物源控制,沟扇对应,孔二段发育10 个规模不等的三角洲沉积体,古湖盆低斜坡—中心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碳酸盐岩等致密储层与油页岩互层发育,是致密油勘探的重点。沧东凹陷存在3 种致密油聚集有利组合:源内互层组合、源上紧密接触组合、近源侧接组合。通过致密油形成条件分析,初步圈定了湖盆中心及低斜坡区致密油有利勘探区150~200km2,其中孔东断层下降盘和官西地区是致密油勘探的首选靶区。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佳木河组层序地层模式
    孔玉华,鲍海娟,李振华,李 啸,张顺存
    2014, 21(5):  60. 
    摘要 ( )   PDF (33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佳木河组以碎屑岩为主,为夹部分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的混积地层,三级层序PSQ1、PSQ2、PSQ3 与前期的中、下亚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而上亚组在区内遭受剥蚀,分布局限。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充分利用录井、测井资料,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佳木河组四级层序的划分对比,建立起中拐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层序地层模式并明确各层序的沉积特征,对下一步有利区的优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化技术在凝析油油藏老井二次评价中的应用
    郑玉龙,张丽云,赵立红,张 丹,赵 展
    2014, 21(5):  65. 
    摘要 ( )   PDF (7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凝析油油藏相态、流动特性复杂及解释符合率低等问题,利用地化技术二次分析已试油井60 口,运用最大裂解温度、气相色谱特征等地化参数,建立综合参数法、气相色谱解释图版等方法。对Q3-17-5 块20 口井进行了二次评价,提出9 口井的试油建议,8 层/ (3 口)井试油,油气层解释符合率达100%。部署井位1 口,试油获工业油流。实践证明,地化技术对凝析油油藏老井二次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油藏工程
    大庆长垣YP1 超长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
    尹洪军,杨春城,唐鹏飞,顾明勇,付 京
    2014, 21(5):  68. 
    摘要 ( )   PDF (8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薄互层特低孔渗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采用直井压裂无法满足经济开发需要,需开展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建立并求解了非均质储层超长水平井分段压裂数值模型,给出了非均质储层的裂缝参数优化曲线,并对YP1 超长水平井进行了裂缝参数优化设计,形成了非均质储层超长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技术。YP1 井经压裂改造,生产360 d 后日产油仍稳定在16.8 m3 / d,流压下降缓慢,增油效果明显。现场应用表明,超长水平井分段压裂技可以显著提高大庆长垣扶余油层薄互层特低孔渗储层的开发效果。
    利用多段井模型预测自流注水速度
    郭 肖,周碧辉,宋 戈,王伟峰
    2014, 21(5):  72. 
    摘要 ( )   PDF (7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流注水工艺难点之一是监测和控制注入速度。运用多段井模型模拟自流注水过程,并预测自流注入速度、注入量等关键参数,分析了井筒摩阻,油(套) 管内径对注入过程的影响。以海上油田实践为例,描述了模拟的细节。结果表明:自流注水注入速度和注入量的峰值出现在注水的中后期;改变井筒摩阻或油(套)管内径可以控制自流速度。研究结果可以为自流注水实践提供重要依据。
    聚合物驱阶段注采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梁 丹,冯国智,谢晓庆,石 爻
    2014, 21(5):  75. 
    摘要 ( )   PDF (7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不同的注聚合物时机,建立海上聚合物驱见效时间判断标准,在确定见效时间的基础上,将油井注聚合物后的生产阶段划分为见效前期、见效明显期和见效结束期。对注入井和生产井的动态分析发现,不同生产阶段表现出的动态特征不同,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定量评价了油藏注入能力和产出能力的影响因素,由此得到影响注入能力和产出能力的主控因素。该研究为油田调整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应用虚拟示踪剂方法研究侧积体油水运移规律
    殷代印,张 东
    2014, 21(5):  79. 
    摘要 ( )   PDF (14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将侧积夹层面作为沉积单元顶面处理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侧积夹层建模方法。以杏树岗油田杏六区东部为例,建立了该区侧积夹层地质模型,应用虚拟示踪剂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侧积体内油水运移规律,分析判断来水方向和来水量,定量研究了侧积体内的剩余油分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侧积体内和侧积体之间的油水运移情况,定量判别来水方向和来水量,为高含水后期侧积体内剩余油的判别及挖潜提供理论依据。
    低渗透油藏优势渗流通道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姜瑞忠,于成超,孔垂显,阳 旭,孙召勃
    2014, 21(5):  85. 
    摘要 ( )   PDF (6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裂缝型低渗透油藏水窜严重的问题,通过将渗透率相对较低的油层和优势渗流通道划分为2 个不同的渗流区域,引入水窜指数和优势通道相对导流系数的概念,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定量分析了优势渗流通道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优势渗流通道是影响油藏低含水期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水窜指数主要影响见水快慢,优势通道相对导流系数主要影响见水时含水率的大小。同时可根据实际生产数据,计算优势渗流通道的渗透率、渗流面积及渗流体积等参数,研究结果对油藏实施针对性的开发调整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循环预热启动标志研究
    霍 进,桑林翔,杨 果,苏长强,郤一臻
    2014, 21(5):  89. 
    摘要 ( )   PDF (11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循环预热方式启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标志认识不明确、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不清等问题,通过井筒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井下温度、压力分布规律,得出温度法和压力法可准确判断循环预热启动标志。研究表明:注汽速度、井深、注汽稳定性是影响水平段见汽的主要因素,水平段见汽时间与注汽速度呈负相关,与井深呈正相关,循环预热井组水平段见汽时间在1 周左右,研究成果为科学地确定注汽参数提供依据。
    封闭边界对变形致密气藏压裂井渗流影响
    徐梦雅,冉启全,李 宁,沈冠中
    2014, 21(5):  92. 
    摘要 ( )   PDF (7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变形致密气藏的储层特征及渗流机理,利用摄动变换机制和反叠加方法求解圆形、矩形封闭变形致密气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无量纲拟井底流压,绘制变形致密气藏压裂井试井理论曲线图版,形成一套快速有效的致密砂岩气藏压裂井动态反演技术及动态产能确定方法。通过苏里格气藏压裂井实例分析,验证了应力敏感性致密砂岩气藏压裂井产能递减典型曲线图版的准确性,有助于致密砂岩气藏的高效开发。
    欠饱和页岩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及储量计算方法
    赖令彬,潘婷婷,胡文瑞,宋新民,冉启全
    2014, 21(5):  95. 
    摘要 ( )   PDF (4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页岩气藏特殊的储层特征及赋存状态,基于吸附气解吸原理,运用物质平衡理论、Bangham 变形理论及Langmuir 吸附模型,推导了欠饱和页岩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并对物质平衡方程线性化,从而获得基于物质平衡方程的页岩气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研究表明:临界解吸压力对页岩气动态储量预测影响较大,考虑临界解吸压力页岩气动态储量比不考虑解吸压力动态储量低2%左右;临界解吸压力越小,储层欠饱和程度越高,吸附气含量越低,气藏动态储量越低;溶解气对动态储量影响相对较小,约占总储量的0. 06%。
    辅助溶剂对SAGD 开采效率影响的数值研究
    贾江涛,施安峰,王晓宏
    2014, 21(5):  99. 
    摘要 ( )   PDF (9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不同辅助溶剂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 开采效率的不同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辅助注入不同轻质溶剂SAGD 过程中不同分子质量的轻质溶剂对SAGD 过程的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C2H6 虽然可以保持蒸汽腔的压力,但是总体不利于稠油开采;C9H20 能够在蒸汽锋面处充分溶解到稠油中,大幅度降低稠油黏度,增强锋面处稠油流动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稠油的开采速度。SAGD 辅助注入C9H20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于稠油快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稠油水平井多元热流体驱影响因素敏感性研究
    李敬松,姜 杰,朱国金,郑 伟,杨 兵
    2014, 21(5):  103. 
    摘要 ( )   PDF (4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元热流体驱替技术增产机理复杂,既受油藏地质条件的限制,又受注入强度、蒸汽温度、采注比等因素影响。在引入正交数值实验方法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稠油油藏水平井多元热流体驱的地质和工艺参数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质因素敏感性依次为有效厚度、渗透率、油藏倾角、净总比、孔隙度、原油黏度、油藏埋深;工艺参数因素敏感性依次为采注比、注入温度、蒸汽干度、井距、气水比、CO2 含量、注入强度。其中,影响显著因素为有效厚度、渗透率、净总比、油藏倾角、采注比、注入温度。该研究对多元热流体驱油藏筛选和注采参数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海相深层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油层水淹特征
    黄 素,徐怀民,王 超,周新平,王培俊
    2014, 21(5):  107. 
    摘要 ( )   PDF (11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 油田A 油藏是目前中国陆上埋藏最深的海相砂岩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藏内部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淹,层间矛盾突出。由岩性段到单砂体、从纵向至平面对油藏水淹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达到充分认识海相砂岩储层水淹规律的目的,为油藏开发调整提出切实的建议。研究表明,纵向上油藏高水淹层主要分布于物性好、厚度大、夹层少的中—上临滨砂体中;平面上,构造低部位和注水井附近的油层水淹较严重。总体上,海相砂岩油藏水淹和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到沉积和构造特征影响。
    热波耦合辅助稠油催化裂解实验研究
    王佩佩,蒲春生,吴飞鹏,刘 静,郑黎明
    2014, 21(5):  111. 
    摘要 ( )   PDF (5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蒸汽吞吐采收率,利用胜利孤东油区油样及新型多活性点催化剂体系( DHLJ-3),借助室内大功率谐振波发生装置,研究热波耦合作用下催化裂解前后稠油重质组分的变化,评价振动时机对稠油降黏效果及降黏效果反弹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高温蒸汽、低频波、催化裂解3 者间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纯催化裂解相比,该技术在不同裂解温度下降黏率提高了4~12 个百分点,胶质、沥青质的转化率增大,增幅最大可分别达到5. 4%、2. 9%,稠油降黏的反弹率很小。矿场试验2 口井,措施后比上轮蒸汽吞吐产油量增加1 884.􀆰 3 t,平均投入产出比达1. 0 ∶ 12􀆰 7,油井峰值产油量明显提高,稳产时期明显延长。
    煤层气藏CO -ECBM 注入参数优化研究
    王杰祥,陈 征,赵密福,杜建德,李玉英
    2014, 21(5):  115. 
    摘要 ( )   PDF (5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层气藏CO2 -ECBM 注入参数优化研究针对目前CO2 -ECBM 技术缺乏有效注入参数优化方法的问题,研究不同CO2 相态下的吸附置换能力。运用井筒多相管流的计算方法,以沁端区块为研究对象,进行CO2 -ECBM 注入时机、注入速度以及注入压力等注入参数的优化研究。研究表明:区块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下降后再实施CO2 -ECBM 措施效果更好;在区块气温变化范围内,最大CO2 注入压力为2. 5MPa,夏季可适当提高,但不得高于3 MPa;区块最大CO2 注入速度为50 t/ d。优化后的注入参数将对该区块CO2 -ECBM 的顺利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芳48 非均质断块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效果研究
    赵明国,陈 栖,贾慧敏,杨洪羽
    2014, 21(5):  119. 
    摘要 ( )   PDF (5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芳48 断块非均质性对CO2 驱油效果的影响,在模拟实际油藏条件下,采用天然岩
    心进行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与均质岩心相比非均质岩心CO2
    驱最终采收率低16. 28 个百分点以上,且气体突破快,注入压力高;3 种非均质地层中,正韵律
    地层和层内非均质地层CO2 驱油效果较好,反韵律地层最差,且反韵律地层气体突破快、注入
    压力高;非均质岩心高渗层对最终采收率的贡献率高于97. 90%,高渗层的吸气量占99.59%以
    上,低渗层几乎没有启动。因此,储层非均质性是导致芳48 断块CO2 开发效果不理想的主要
    原因。借鉴国内类似油田开发经验,建议结合压裂进行单井CO2 吞吐。
    正负电性聚合物选择性控水技术
    陈 渊
    2014, 21(5):  123. 
    摘要 ( )   PDF (5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河南油田特高含水开采期厚油层内各小层强、弱交互水淹且小层间夹层薄无法分层
    堵水的技术难题,开展了正、负电性聚合物选择性控水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静态吸附平衡实
    验和填砂管驱替实验,研究了正、负电性聚合物的使用浓度、吸附平衡时间、注入方式、注入轮
    次及正、负电性聚合物选择性控水效果。研究表明,按先正后负交替注入正、负电性聚合物5
    轮次后,填砂管水相封堵率达95. 51%,油相封堵率为20.70%,选择性封堵作用明显。现场试
    验11 井次,阶段累计增油5 290.1 t,降水49 685. 6 m3,控水和增油效果显著。
    钻采工程
    稠油水平井均匀注汽技术
    刘德铸
    2014, 21(5):  127. 
    摘要 ( )   PDF (15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现水平井均匀动用是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发挥水平井开发优势的基础。针对稠油水
    平井笼统注汽导致水平段动用不均、动用程度低的问题,研发了水平井双管注汽、多点注汽、分
    段注汽及分段完井的分段注汽技术;同时,针对水平井注汽阀不能进行调节的问题,研发了可
    调注汽阀及配套的投捞工具,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平井均匀注汽技术。在辽河油田稠油
    水平井大规模应用,水平段平均动用程度提高了21%,增油效果显著。
    稠油注空气低温催化氧化技术适应性研究
    蒋生健,唐晓东,张洋勇,李晶晶,崔盈贤
    2014, 21(5):  130. 
    摘要 ( )   PDF (4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稠油注空气低温催化氧化采油技术是集热采、N2 驱、表面活性剂驱及稠油井下改质技术
    于一体的稠油开采新技术,该技术成本低廉,可促进稠油改质和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分
    析了该技术的原油及油藏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及海上
    稠油样均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氧化性能,可应用于注蒸汽热采后的稠油老区、海上及难动用稠
    油油藏。该技术在辽河油田的现场试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海上单筒双井稠油热采钻完井技术
    刘新锋,张海龙,高彦才,李效波,王圣虹
    2014, 21(5):  134. 
    摘要 ( )   PDF (8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避免海上油田平台空间和井槽数对采油的限制,利用单筒双井技术开采稠油油藏。在
    热采过程中,单筒双井不仅受高温流体影响,而且小井眼防砂也面临挑战。在常规热采井钻完
    井技术基础上,结合单筒双井井身结构特点,对单筒双井钻完井工艺、井眼轨迹控制和定向井
    设计等进行优化。设计了补偿工具以减小热应力对完井管柱的影响,并完成了完井管柱的优
    化和改进。单筒双井钻完井技术现场应用,作业成功率为100%,充填效率超过110%,达到了
    设计要求,没有发生出砂及管柱损坏现象,满足了海上安全环保要求,延长了防砂有效期,为提
    高稠油热采效果奠定了基础。
    充气控压钻井关键工程参数研究
    何 淼,柳贡慧,李 军,李梦博,游子卫
    2014, 21(5):  138. 
    摘要 ( )   PDF (9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充气控压钻井技术将充气欠平衡钻井和控压钻井技术结合,主要应用于窄密度窗口和对
    储层保护要求较高的低孔、低渗地层。结合充气钻井工艺特征,考虑注气初期井筒中气体运移
    规律,建立了环空井筒多相流瞬态模型,并将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
    稳定性和精度。模拟了截面含气率随井深变化规律,以及排量、注气量和井口回压调整时井底
    压力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带压1~2MPa 钻进可以大幅改善近井口处两相流流型,有利于
    安全高效作业;在井筒压力控制对应的工程参数中,调整井口回压的时效性最高,排量其次,注
    气量最差。研究结果为充气控压钻井中作业参数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大牛地气田水平井合理注甲醇量的确定方法
    李晓慧,汪 洁,王菁玫,徐 晨
    2014, 21(5):  143. 
    摘要 ( )   PDF (8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越冬生产期间气井堵塞以水平井为主,达到合理的单井注甲醇量是解决水平井大面积堵
    塞的最有效方法。应用Plackett-Burman 实验统计分析法,获得了各堵塞影响因子的敏感程
    度,结合该结果对水平井进行分类和典型井的选取,利用Pipesim 软件建立典型单井地面输气
    模型,确定各类井的合理注醇量。结果表明,该典型井选取方法灵活易操作,可针对实际气井
    情况进行多次细分,使典型井更具有代表性;对堵塞影响最显著的因子是环境温度与产液量,
    其次是污水含醇率与井口油压;获得的注醇建议表给出了每类井的合理注醇量。研究结果应
    用于实际生产,取得了显著效果。
    潜山地层欠平衡取心技术在乍得H 区的应用
    王俊明
    2014, 21(5):  147. 
    摘要 ( )   PDF (6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乍得地区潜山地层可钻性差、取心工具无法投球、潜山地层极易堵心、堵心时信息无
    法及时反馈等问题,研制了适用于潜山地层的CQY172-101-QPH 型欠平衡取心工具。取心现
    场应用结果表明,井下投球成功率达到100%,防堵心系统运行稳定,提高取心钻进机械钻速
    1. 4 倍,钻头平均寿命增加2 倍,取心收获率提高至95. 1%,远远高于60%的行业标准。研究
    结果表明,利用液压原理设计欠平衡投球接头,针对易堵心地层研制防堵心系统,优化设计潜
    山地层专用PDC 取心钻头,为潜山地层欠平衡取心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