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8-03-25
    综述
    特稠油、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模式综述
    刘文章
    1998, 5(3):  1. 
    摘要 ( )   PDF (5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水平井热采模式.对特、超稠油油藏进行开采。目的改善开发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结果对油层厚度小于5m的特、超稠油油藏不宜采用水平井热采;对油层厚度在5~10m的特稠油油藏或油层厚度大于10m的超稠油油藏,可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对原油粘度大于5×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适用蒸汽吞吐开采;对油层厚度大于20m,原油粘度大于20×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必须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结论对已投入蒸汽吞吐的特稠油油藏,尤其是处于中后期吞吐阶段的区块,应采用蒸汽加氮气泡沫驱及现有在井与水平共组合蒸汽驱模式;对尚未开发的特、超稠油油藏,应采用水平井注蒸汽热采模式及其它新技术。
    地质勘探
    达尔其油田稠油生物降解有机地化特征
    常俊合 黄元湖 李琚洲
    1998, 5(3):  1.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从稠油生物降解宏观及微观特征入手,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对达尔其油田稠油的地化特征及降解序列进行研究。目的分析稠油地化、成因特征及成熟度,为油田今后勘探指明方向。结果稠油宏观上具有饱和烃含量低,饱和烃/芳烃比值小的特点;微观上烷烃、芳烃色谱及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稠油为两期混合油,且成熟度不高,降解程度较低。结论达尔其油田稠油属低─较低成熟油;稠油的降解程度可划分为三级;今后的勘探方向应以寻找稀油为主。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曙103古潜山储层研究
    李宗飞 魏喜 王仁厚
    1998, 5(3):  1. 
    摘要 ( )   PDF (4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古生物化石确定地层时代;通过岩石学研究,探讨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目的为曙先低潜山带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结果曙103古潜山地层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和下古生界寒武系两个地层单元组成;储集空间为孔─缝型,整体上看曙103古潜山储层是由两个孔隙连通单元组成的复合块状油气藏,指出了角砾状云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岩。结论曙103古洛山在地层和储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认识,一是证明了辽河盆地内部有古生界存在,扩大了盆地内古潜山储层的勘探领域;二是为辽宁省区域地质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渤海海域稠油油田(藏)特征及勘探意义
    姜培海 唐文辉
    1998, 5(3):  1. 
    摘要 ( )   PDF (4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从油藏描述入手,结合色质、气相色谱和物性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内5个大、中型稠油油藏。目的指导新区勘探,预测开发有无经济价值。结果渤海海域内5个大型稠油油藏,其产油层埋藏浅;储层为高孔、高渗型;原油性质具“三高三低”特征;成因上属次生型,受构造后期抬升、生物降解及地层水洗氧化等因素控制。按成因可分为边水氧化型、底水稠变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不同成因的稠油油藏原油性质在纵向上各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处于凹陷边缘斜坡披覆构造可形成易开采的边水氧化型稠油油藏,并且此类油藏是今后勘探的首要目标之一。
    油藏工程
    低渗透油层渗流特征及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阮敏 何秋轩 任晓娟
    1998, 5(3):  1.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结合安塞、玛北、石西等油田实际情况,研究了低渗多孔介质中流体渗流特征和有效压力的变化对低渗多孔介质的影响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目的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依据。结果由于岩石孔隙表面存在“吸附滞留层”,使低渗多孔介质中流体渗流为非达西渗流;有效压力对渗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有效压力对孔隙结构的影响;随有效压力的增大,储层渗透率逐渐减小;低渗透储层径向流的泄油半径远小于线性流的泄油半径。结论开发低渗透油藏,必须采取特殊的开发方案(如压裂改造或打水平井等),以改变原油的流动方向,变径向流为线性流。
    浅层稠油油藏注蒸汽纵向动用程度监测技术的应用
    霍进 陈荣灿 蒋福修
    1998, 5(3):  1. 
    摘要 ( )   PDF (3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井温剖面监测、TPS-9000型吸汽剖面监测、产液剖面监测及剩余油监测等技术,研究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目的为该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结果井筒附近油层以中、上部动用为主,其动用程度为30%~87%;并间油层除上部动用外,底部也被热水驱扫,其动用程度为32%~50%。结论上述监测技术适于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监测,其中,TPS-9000型吸汽剖面测试技术效果最好;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主要受油层物性及汽水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
    小洼油田洼38块深层特稠油加密调整实施汽驱先导试验
    嵇伟民 程金财 杨先克
    1998, 5(3):  1. 
    摘要 ( )   PDF (4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在小洼油田洼38块目前井网井距加密调整的基础上,对沙河街组沙三层系进行70m小井距开发试验。目的寻找提高采收率,实现稳产的最终开发方式。结果优选出洼38块蒸汽吞吐到地层压力为5.0MPa左右时,转入蒸汽驱方式开发,可提高经济效益。结论全面实施70m小井距开发试验,有利于实现开发方式的顺利转换,同时利用铁板效应,可提高蒸汽的热利用率。
    锦45块“八五”期间新增可采储量技术途径研究
    刘斌 肖迅 郭秀文
    1998, 5(3):  1. 
    摘要 ( )   PDF (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注采特征曲线,对锦45块“八五”期间新增可采储量进行了计算研究。目的研究蒸汽吞吐阶段增加可采储量的途径,为同类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结果蒸汽吞吐阶段增加可采储量的三项技术途径:一是加大滚动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发现和投入新储量;二是开展油藏工程研究,搞清油水分布,合理部署调整井;三是综合治理,增加可采储量。结论“八五”期间,利用上述技术途径,改善了锦45块开发效果。新增可采储量271×104t。
    钻采工艺
    PS降粘剂在胜利油区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郭雄华 冯海船 顾永涛
    1998, 5(3):  1. 
    摘要 ( )   PDF (4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对PS稠油降粘剂进行评价分析。目的解决胜利油区稠油油藏粘度高,开采和集输难度大的问题。结果PS降粘剂使用浓度小,含水、水质要求低,乳化效率高,降粘效果好,而且不影响破乳。在胜利油区应用后,使稠油的可采性和泵输性大大提高。结论调油PS乳化降粘开采,不仅解决了稠油在地层、井筒内难以流动的问题,而且使稠油的地面输送简单化,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克拉玛依油田六──九区浅层稠油油藏蒸汽驱采油工艺配套技术
    任标 王卓飞 茹江燕
    1998, 5(3):  1. 
    摘要 ( )   PDF (3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将蒸汽驱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用于克拉玛依油田六─九区浅层稠油油藏蒸汽驱生产过程中,并对各种工艺技术的应用进行评价。目的建立一套适合该区浅层稠油油藏蒸汽驱采油工艺的配套技术。结果蒸汽驱注汽井井下结构以热膨胀金属封隔器加隔热油管为最佳;综合应用生产井常规监测、汽驱观察井测温、测压及TPS-9000型高温测试车,能满足油田生产的动态监测;采用“T”型管网、球型分配器进行蒸汽量的分配及差压式流量计进行湿蒸汽的单参数计量,其计量误差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结论该区采用的蒸汽驱采油工艺配套技术,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但注采井注采剖面的调控及细粉砂的防砂工艺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碳酸盐岩气层水力压裂支撑缝几何尺寸计算新方法
    吴月先
    1998, 5(3):  1.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对于具有均质性的气藏,依据气藏气井已测得的并温解释成果,对引进的经验公式进行修改,建立本气藏压裂后的支撑缝缝高计算公式;依据压力分布原理,利用措施前后的测试成果,反算支撑缝缝长;结合实际施工规模和实验参数,确定支撑缝缝宽。目的研究出一种直接求取水力压裂支撑缝长、宽及高的综合方法。结果该方法避免了多解性的出现,且不考虑裂缝模型,不必假设缝高,因此可信度高。结论该方法计算简便,易于掌握,开辟了支撑缝几何尺寸计算的新途径,对于加砂压裂增产效果明显的气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试验研究
    超稠油掺稀释剂脱水试验研究
    宁甲清 郭鹏宇 宋迎来
    1998, 5(3):  1.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根据辽河油区曙光油田曙一区超稠油密度大、粘度高、油水密度差小,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采用超稠油掺不同比例稀释剂进行不同条件下热化学沉降脱水。目的选择适合于超稠油脱水的工艺条件,解决超稠油脱水的难题。结果超稠油掺入一定比例(8:2,7:3)的稀释剂,加入一定量的(200~300mg/L)破乳剂LH-2或RS-2,在沉降12h和8h时,超稠油脱水可达到油净水清。结论曙一区超稠油掺不同比例的稀释剂进行脱水,能够满足脱水生产的需要。
    实验室原油电脱水试验研究
    刘吉良
    1998, 5(3):  1.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采用密闭原油电脱水器对原油进行脱水。目的将原油中的水脱净,达到实验的要求。结果原油电脱水主要靠电场对水滴的作用而造成水滴的聚结和沉降。因此选择脱水器,一要考虑原油的含水率和实际需要;二要注意加热温度、加热脱水时间对原油性质的影响;三要控制脱水釜顶部汽化水滴和脱油量对脱水效果的影响。结论采用原油电脱水器,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含水原油中的水脱净,完全满足了实验室内进行原油物性和流变性试验研究的需要。但由于电脱水主要是靠电场的作用造成水滴聚结和沉降,因此在选择脱水器时应考虑原油中的含水率和实际需要,本着以脱水效果好,不改变原油性质为原则。
    科技信息
    深穿透水力射孔技术及其应用
    李祖奎 王吉东 燕静
    1998, 5(3):  1.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稠油井筒采矿法及其在冷湖油田的先导试验
    刘新福 杨志斌 李彦平
    1998, 5(3):  1. 
    摘要 ( )   PDF (4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