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2-25
    地质勘探
    塔北隆起西部卡普沙良群滩坝沉积特征
    夏辉,林畅松,刘永福,赵海涛,孙琦
    2018, 25(6):  1. 
    摘要 ( )   PDF (2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北隆起西部早期勘探的重点为深层碳酸盐岩,为了推动碎屑岩油气勘探,须对该区卡普沙良群发育的滩坝砂体进行重点研究。依据岩心、测井、录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卡普沙良群滩坝的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其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塔北隆起西部英买力地区卡普沙良群发育滩坝沉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砂坝和砂滩亚相;砂质滩坝的发育主要受古地貌、物源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沉积模式可分为三角洲改造型和水下低隆起型;滩坝砂体是有利的储集体,为后续勘探的重点目标。该研究明确了研究区滩坝的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建立了2种相应的沉积模式,可为后续碎屑岩勘探提供理论借鉴。
    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主控因素及“甜点”刻画
    胡英杰
    2018, 25(6):  6. 
    摘要 ( )   PDF (24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勘探面临的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缺少致密油储层定量分类标准及适用于老油田的甜点刻画方法等问题,系统性开展岩心测试,研究了岩性、物性、孔喉、含油性、脆性、地应力与油层产能之间的关系。根据储层中油气赋存状态,岩性、物性、含油性及产能之间的关系,确定储层物性及含油性下限,建立了致密油分类标准,形成了一套利用测井资料刻画致密油“甜点”的研究方法。研究表明:岩性控制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含油性,进而影响油层产能,是沙四段致密油的主控因素杜家台油层I+II类“甜点”区为27.2km2,高升油层I+II类“甜点”区为77.5km2,新增三级储量近亿吨。该方法对老油田致密油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埕岛油田低级序断层综合识别及其在注水开发中的应用
    杨彬,王优杰,杨鹏飞,武群虎,李琳艳
    2018, 25(6):  12. 
    摘要 ( )   PDF (17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埕岛油田发育较多利用常规手段难以识别的低级序断层,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其对精细注水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综合利用多种叠后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对低级序断层进行了识别,并结合精细地层对比及油藏动态资料分析等方法,对低级序断层进行验证和刻画。结果表明,低级序断层与高级序断层在剖面上和平面上形成了多种组合样式,依据形成的应力不同将其分为拉张正断层、拉张-走滑断层和走滑断层3类,拉张正断层主要分布在高级序断层的上盘,拉张-走滑断层与走滑断层则主要分布在高级序断层的两侧。通过低级序断层的识别,有效解决了埕岛油田西北区4A井组Ng31层的注采对应矛盾和北区Ng(1+2)3层的油水关系矛盾,除此之外,在油田开发后期低级序断层对剩余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低级序断层对于指导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川南嘉陵江组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启示
    罗洋,邓宾,陈嵩,江林,邓飞涌
    2018, 25(6):  19. 
    摘要 ( )   PDF (2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勘探开发实践中隐蔽油气藏的表征和本质,启发类似油气藏的勘探,以四川盆地南部沈17井嘉二1亚段隐蔽油气藏为例,从构造-沉积格架、储层盖层组合特征着手,结合钻探历程、测井、试油、生产等现场资料,采用“表象-本质-表象”的思路方法进行分析,认为该油气藏具有特征性隐蔽和技术性隐蔽双重隐蔽性的表征,储层隐蔽性强是根源。研究表明,由于双重隐蔽性,嘉陵江组油气探明率相对较低,下步勘探潜力较大。受此启发,针对该类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出建议:一是随着地质理论、物探技术和勘探实践的发展,早期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块或层系,仍值得深化研究和勘探;二是持续提升钻井储层保护技术,是保障勘探发现的重要途径;三是整装油气藏势必会伴生具较大储量的、分散的隐蔽油气藏,开展老井复试,利用“过路井”对隐蔽性强的层系作兼探,兼顾此类“小气田、高产井”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对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具有现实意义。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良里塔格组预探阶段有利区带评价
    谢佳彤,秦启荣,李斌,杨素举,曹自成
    2018, 25(6):  25. 
    摘要 ( )   PDF (25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良里塔格组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圈闭类型多样、勘探难度大等问题,综合分析油气成藏地质要素,结合烃源岩厚度分布、生储盖组合、圈闭平面分布及性质描述等资料,研究了良里塔格组成藏主控因素,确定区带划分要素和边界,将良里塔格组划分为11个区带,并在优选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带评价标准,采用主客观组合权重法对区带进行地质评价并对区带进行了评价优选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卡塔克隆起北和东北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为有利油气富集区。该研究对预探区带的评价、有利区预测以及勘探开发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天环凹陷北部上古生界气水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王怀厂,任德生,候云东,张辉
    2018, 25(6):  32. 
    摘要 ( )   PDF (13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凹陷北部地区上古生界气水分布规律十分复杂,主要表现为平面上无统一的气水界面,剖面上气水多层叠置。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该区岩心、构造裂缝观察和显微裂缝观测及构造沉积微相、输导体系、气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的研究,配合地应力与流体势、构造裂缝预测等技术手段,明确了研究区气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该区天然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天然气常富集在地应力相对低值区、构造裂缝密度高值区、分流河道主河道及微幅构造的高部位;水体主要富存于分流河道边部、河道底部及微幅构造低部位;沉积微相类型、裂缝类型及发育程度、地应力的相对高低及微幅构造,是天环凹陷北部上古生界气水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天环凹陷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准噶尔盆地哈山构造带断裂疏导能力量化评价
    林会喜,王圣柱,张奎华,吴倩倩,薛雁
    2018, 25(6):  37. 
    摘要 ( )   PDF (35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山构造带断裂发育,不同部位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综合运用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基于断裂带的宏观、微观特征观察及数理统计,对断裂带的内部结构、疏导能力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内部结构受断层规模、产状、岩性、活动性及其所处地层流体环境等因素控制,断裂带为复杂的三维地质体,可分为断层核、破碎带、破裂带(诱导裂缝带)和围岩结构单元;根据断裂带的时间和空间“四维”属性特征划分疏导评价单元并进行疏导能力量化评价。结合钻井揭示的20余条断裂的上、下盘油气水关系分析认为,断裂带的疏导能力具有强非均质性,呈“分层、分段、分块”的特点,对油气运聚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实例解剖,深化了研究区的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对高效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梨树断陷油气封存机理与成藏关系研究
    逄海明,万丛礼,李九思
    2018, 25(6):  43. 
    摘要 ( )   PDF (15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查明梨树断陷油气充注与成藏机理,基于钻井地层压力数据,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地层压力分布、油气封存条件、类型、油气组合等特征。结果表明,梨树断陷发育2套含油气组合,且早期发育高压—超高压流体封存箱;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封存箱内流体发生调整与交换,并在构造稳定区形成原生油气藏,而构造改造区形成次生油气藏。根据构造样式、主充注期与构造活动的匹配关系等,将研究区流体封存箱分为3类6种,流体封存箱控制了油气组合样式及油气富集。油气封存机理研究对准确把握勘探主要目的层,推进高效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藏特征与有利区带研究
    孙秀建,杨巍,白亚东,谢梅,石正灏
    2018, 25(6):  49. 
    摘要 ( )   PDF (24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岩油气藏是柴达木盆地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前期由于勘探程度低,成藏特征认识不清,影响了盆地基岩油气藏的勘探进展。为了更好地指导勘探部署,全面分析了盆地基岩油气藏在烃源岩、储层以及盖层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对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表明:盆地基岩具有2套优质烃源岩,储层岩性多样,储集空间包括裂缝和孔隙,存在广泛发育的优质盖层,储盖组合良好,具备断隆控聚、储盖控藏的成藏模式;在成藏研究基础上,指出盆缘山前带是基岩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该研究有效指导了柴达木盆地坪西、尖北等规模基岩气藏的发现,对今后盆地基岩油气藏勘探领域的研究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新疆北部石炭系烃源岩发育模式及潜力研究
    程世伟,林会喜,李艳丽,张奎华
    2018, 25(6):  55. 
    摘要 ( )   PDF (17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新疆北部石炭系烃源岩的沉积背景复杂、岩石类型多样,目前该区域石炭系烃源岩潜力的系统评价较少。通过对烃源岩沉积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等进行分析,开展沉积有机相类型划分,建立了复杂成盆背景烃源岩发育模式,明确了有利烃源岩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烃源岩主要沿残留洋和弧间盆地分布,以B、BC相为主,乌伦古地区和车排子地区均是有利烃源岩发育区;上石炭统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西缘和吐哈地区,陆相烃源岩在陆东—五彩湾一带局限分布。该研究明确了新疆北部不同地区油气潜力差异性,为石炭系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束鹿凹陷西斜坡潜山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黄远鑫,鱼占文,张骜,焦亚先,周阳
    2018, 25(6):  60. 
    摘要 ( )   PDF (1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束鹿凹陷西斜坡潜山油藏特征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等问题,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综合研究方法,对该区的潜山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束鹿凹陷西斜坡主要发育块状残丘潜山、断块潜山和地层楔状体潜山;盖层的有效性是块状残丘潜山成藏主控因素,侧向封挡条件是断块潜山成藏主控因素,底板层的有效性是地层楔状体潜山成藏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山坡断棱块状油藏、山坡断棱层状油藏、山坡断沟侵蚀型油藏、山坡楔状体层状油藏、高位风化体块状残丘油藏等五种成藏模式。该研究有效地指导了束鹿西斜坡潜山目标的落实与钻探部署,实现了潜山领域勘探的新突破。
    断层封闭史在临邑洼陷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韩敏,邱贻博
    2018, 25(6):  65. 
    摘要 ( )   PDF (1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邑洼陷内主要发育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油气的富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断层封闭性的影响。为了重塑油气运聚的过程,明确了临邑洼陷各控油断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运用埋藏史、构造演化史、构造应力场及断面的力学性质等,对断层封闭史展开研究,将断裂的开启、封闭史与油气的运聚、成藏过程结合起来。结果表明:控制临邑洼陷沉积的临商断裂和夏口断裂均为油源断裂,断层的活动使得该区形成具多套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该研究对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川东南DS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及富集控制因素
    何顺,秦启荣,周吉羚,钟城,范存辉
    2018, 25(6):  70. 
    摘要 ( )   PDF (29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川东DS地区页岩气富集情况,综合分析DS地区页岩气生气条件、储集空间以及保存条件,对该地区页岩气富集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有机质类型以型干酪根为主,厚度大,TOC2.00%6.67%Ro2.20%3.36%,处于过成熟产干气阶段;页岩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孔及微裂缝发育,提供页岩气储集空间及横向渗流通道;DY2DY4井埋藏深度适中,压力系数大于1.2,单井日产量分别为10.5×104m3/d20.0×104m3/d,属高产页岩气井。通过对烃源、储集空间及保存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有机质及孔隙发育、埋藏适中、压力系数大、保存条件良好的区域是页岩气有力勘探区。该研究可为今后相似地区的页岩气勘探提供借鉴。
    高柳斜坡带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有利储层分布
    刘海青
    2018, 25(6):  77. 
    摘要 ( )   PDF (37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堡凹陷高柳斜坡带已进入高勘探程度区,有效勘探岩性圈闭是研究的难点。为精确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基于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建立了高柳斜坡带沙三段高精度层序等时地层格架。高柳斜坡带沙三段由4个三级层序(SQ1~SQ4)构成,以其内部岩性突变面和稳定泥岩段为界进行高精度层序划分,识别出12个四级层序地层单元。通过层序内部含油气特征分析,明确了有利储层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SQ2-2、SQ2-3、SQ3-1、SQ3-2和SQ3-3四级层序内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有利含油储集砂体;以层序约束、砂体分布及构造匹配为基础对有利储层分布进行了预测。该研究可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复杂构造区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
    赵文韬,荆铁亚,姚光华,杜宏宇,吴斌
    2018, 25(6):  83. 
    摘要 ( )   PDF (32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分析复杂构造区页岩气保存条件,以渝东南黔江地区为例,运用微生物烃检测技术,对研究区地震测线、主要断裂和目的层出露区的地表微生物值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微生物高异常值主要集中在向斜核部,而中部的微生物高异常值则主要集中在目的层出露区;向斜两翼均为单一断裂,地表微生物分布呈线性特征,而向斜核部则整体表现为微生物高异常带,推断与向斜核部断裂破碎带有关,页岩气保存条件较差;新滩-小河坝组盖层表现出微生物高异常特征,指示裂缝系统发育导致盖层垂向封盖能力有限,不利于页岩气藏形成;最终优选出1个页岩气保存相对有利区,位于濯河坝向斜北部Q1井区附近。研究成果表明微生物烃检测技术可用于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优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地质“甜点”评价
    孟祥振,刘聃,孟旺才,冷丹凤,陈立军
    2018, 25(6):  90. 
    摘要 ( )   PDF (14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富集规律不清,致密油“甜点”分布尚未进行有效评价等问题,通过单因素地质参数统计手段,结合已知致密油油藏分布规律,深入分析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主控因素,预测致密油“甜点”有利区。研究表明,长7段地质“甜点”主要评价要素为烃源岩、储集层、沉积相、裂缝发育程度及源储匹配性,预测研究区长7段长官庙、富县等9个致密油勘探“ 甜点”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鄂尔多斯盆地大型坳陷湖盆致密油“甜点”分布模式。该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致密油勘探降低勘探风险和勘探成本等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油藏工程
    辽河油田开发技术思考与建议
    武毅
    2018, 25(6):  96. 
    摘要 ( )   PDF (1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田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技术、成本效益等矛盾日益突出,为保持油田持续千万吨稳产的目标,在辩证评价油田开发形势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十二五”期间油田开发技术进展,深入分析“十三五”油田保持千万吨稳产开发技术需求与挑战,在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前提下,明确油田下步开发技术发展思路,提出低成本、高效益的开发技术对策,夯实油田千万吨稳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为辽河油田实现效益发展、稳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基于井间连通性的油藏注采调整优化方法
    邓学峰,赵辉,沈文洁,魏开鹏,宁雪薇
    2018, 25(6):  101. 
    摘要 ( )   PDF (17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单模型系统的不确定性,运用井间连通性模型与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油藏开发注采调整优化设计方法。所建连通性模型可模拟计算出井点产出的油水动态。而后运用多模型集合平滑数据同化方法(ES-MDA),得到反演模型特征参数,以拟合后的多个连通性模型集合为动态预测基础,结合鲁棒优化理论,建立了油藏开发鲁棒生产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自动求解得到油水井注采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得到实时注水劈分和井间连通关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疆B80实际区块,该区块日增油46.8m3/d,累计产油0.655×104 m3含水率降低4.56%,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减小开发生产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非均质指数法识别低效循环油水井
    杨二龙,闫伟,王健,孙莺萁
    2018, 25(6):  105. 
    摘要 ( )   PDF (13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水驱开发油田经长时间冲刷与浸泡后,油井含水率高、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以低效循环油水井日产油量、含水率、流压等参数为基础,利用改进后的非均质指数法(MHI),计算实际油水井的日产油量、含水率、流压等的MHI值,逐步识别低效循环油水井。大庆油田杏十区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率可达90%以上。该方法对大庆油田及其他同类水驱油田治理低效循环、改善开发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辽河特高孔渗、“双特高期”油藏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开发效果分析评价
    温静
    2018, 25(6):  109. 
    摘要 ( )   PDF (14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欢喜岭油田锦16区块处于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双特高期”开发阶段,水驱已临近经济极限,2011年开展了25注37采大规模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工业化试验。通过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密闭取心测试、与驱替效果较好同类油田类比等手段建立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系统总结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前置段塞、主段塞前期、主段塞低含水期等不同开发阶段含水率、产出能力、注入能力、动用状况、采出流体、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等生产参数特征,对现场试验开发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对见效规律不明显井通过提高聚合物浓度,分注、有利时机增加采油井点等措施进行全过程跟踪调整,试验区高峰日产油达353t/d,是转驱前的6倍,综合含水最低为81.7%,较转驱前降低15个百分点,阶段累计产油量为59.7×104t,复合驱提高采收率19个百分点,最终采收率可达70%,投入产出比为1.00∶2.42。研究成果可为复合驱全程跟踪调整技术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为同类型油藏复合驱开发评价和跟踪调整提供借鉴。
    高耗水层带的级别划分方法
    刘志宏,朱奇,冯其红,王森,杨勇
    2018, 25(6):  114. 
    摘要 ( )   PDF (18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特高含水后期整装砂岩油藏高耗水层带普遍存在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特高含水后期小层流线密度与全井流线密度的比值、小层换油率与经济换油率的比值、小层内含水饱和度3个高耗水层带评价指标的界定标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胜利油田整装砂岩油藏。结果表明:当小层流线密度与全井流线密度比值大于2.5,小层换油率与经济换油率比值小于1.0,小层内含水饱和度大于1.0倍全井平均含水饱和度时,油藏形成高耗水层带。研究成果对于快速识别胜利油田高耗水层带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上市储量评估中指数递减法合理递减率的选取
    周焱斌,王晖,张运来,章威,张吉磊
    2018, 25(6):  120. 
    摘要 ( )   PDF (14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上市储量评估中指数递减法合理递减率的选取缺乏规范和指导,评估结果因人而异的现状,基于阶段递减率定义,对不同生产状况下的产油量递减率、含油率递减率和开井数修正产油量递减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明确了3者之间的数学关系,确定了指数递减法产油量预测合理递减率的选取依据。研究表明:当评估单元产油量、含油率和开井数修正产油量均有明显的递减趋势时,选取开井数修正产油量递减率进行产量预测;产油量、开井数修正产油量无递减,含油率有明显递减时,选取含油率递减率进行产量预测。该研究可为指数递减法合理递减率的选取提供指导,为更好地开展SEC上市储量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窄条带状普通稠油油藏平面波及系数计算方法
    孙强,石洪福,王记俊,潘杰,凌浩川
    2018, 25(6):  126. 
    摘要 ( )   PDF (1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窄条带状普通稠油油藏的油藏工程设计和评价问题,基于流管法和油水两相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建立了一套平面波及系数的计算方法。以渤海某窄条带状普通稠油油藏为例,利用该方法分析了稠油启动压力梯度、注采压差和采液强度对平面波及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黏度较大时,窄条带油藏边部存在无法动用的死油区,导致平面波及程度低,可通过提液、增大注采压差等方式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程度。同时考虑到海上平台液处理能力的限制,计算得到了不同河道宽度油藏的采液强度界限,优化了生产井的合理产液量,指导油田生产井提液,平均单井日增油达15m3/d,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乳状液对残余油的微流调节启动机制及触发条件
    马云飞,张宗勋,侯吉瑞
    2018, 25(6):  131. 
    摘要 ( )   PDF (16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化学复合驱油体系对原油的乳化作用可启动微观残余油,从而提高驱油效率。为了确定乳化作用对残余油的启动机制以及实现这几种启动方式所需的条件,采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配合图像处理软件分析乳状液性质,以制备的乳状液作为驱替剂进行微观刻蚀模型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乳化作用启动残余油主要存在3种机制,即分散启动、携带启动和微流调节启动;微流调节启动机制通过乳状液颗粒堵塞作用和贾敏效应的叠加,可提高局部渗流阻力,改变微观液流方向,但对乳状液的颗粒数密度有一定要求;通过调整驱替剂的配方、注入时机和注入量可对乳状液的颗粒数密度进行调整,从而充分发挥乳状液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研究成果有助于化学复合驱理论的完善,并指导复合驱配方与注入方案的优化。
    钻采工程
    水平井预置速凝堵剂管外封窜技术
    肖国华,付小坡,王金生,王玲玲,强晓光
    2018, 25(6):  136. 
    摘要 ( )   PDF (14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水平井管外窜漏产生的高产液、高含水、低产油现象,为解决常规封窜堵水措施施工工艺复杂、风险高、周期长、效果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水平井预置速凝堵剂管外封窜技术。该技术利用预置速凝堵剂对水平井管外进行分段封隔,且挤注完成后通道自动关闭,无过顶替或顶替不到位等问题,具有施工简单快速,预置速凝堵剂剂量准确、用量少,封隔强度高,安全可靠等特点。该技术在冀东油田浅层水平井成功应用3井次,综合含水降低10%,达到了控水稳油的目的。该技术可用于水平井及大斜度井管外封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新型等通径键槽式滑套压裂技术
    朱玉杰,赵建军,魏辽
    2018, 25(6):  140. 
    摘要 ( )   PDF (18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常规投球式滑套压裂后不能实现全通径、后期储层改造困难的难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等通径键槽式滑套分段压裂技术,该技术主要由键槽式滑套和配套的专用打开工具组成,通过逐级投入专用打开工具打开滑套进行压裂施工,压裂结束后专用打开工具可返排出井口或在井内溶解,无需下钻即可实现管柱内的全通径,节省了施工时间和成本。地面实验和模拟入井试验结果表明,打开工具可顺利通过并打开滑套,工具的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现场应用条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可为非常规油气藏的降本增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转向压裂用可降解纤维优选及现场应用
    马海洋,罗明良,温庆志,杨柳,薄江伟
    2018, 25(6):  145. 
    摘要 ( )   PDF (20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纤维暂堵转向压裂工艺中可降解纤维种类多、效果差异大等问题,利用自主设计的暂堵评价实验装置,优选转向压裂用可降解纤维,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综合评价3种纤维的分散悬浮性、悬砂性、降解性和封堵性。结果表明:纤维质量分数越高,其分散性越差,悬浮性越好,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纤维,携砂液携砂能力可提高50%以上;3种纤维的降解率均可超过90%,降解速度可满足施工需求;质量分数为1.0%时,2种柔软且表面粗糙的纤维(J-2、J-3纤维)可成功封堵模拟裂缝,且暂堵层最高承压为5.2MPa;基于性能与成本因素,优选J-3纤维用于现场施工的暂堵和携砂阶段。实例应用表明,纤维暂堵转向压裂后日产油量约为邻近常规压裂井的1.92~2.55倍,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该研究对纤维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应用和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莺琼盆地超高温高压气井测试技术
    韩成,魏安超,黄凯文,罗鸣,张超
    2018, 25(6):  150. 
    摘要 ( )   PDF (18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海莺琼盆地超高温高压气井井底温度接近200,地层压力系数超过2.3,且部分井CO2含量高。超高温高压气井测试作业面临测试管柱设计复杂、高密度测试液易沉降、测试管柱及封隔器受力复杂、测试管柱失效风险高等一系列难题。为此,研制了超高温高压气井测试技术。该技术使用RD旁通试压阀有效解决了管柱密封性检验与管柱插入之间的矛盾,同时,使用选择性测试阀解决了测试工具响应问题;使用超细重晶石加重测试液,合理控制测试液pH值,显著提高了高密度测试液的沉降稳定性及抗CO2污染性;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封隔器受力及管柱伸缩量,有效降低了测试管柱失效风险。该技术在南海莺琼盆地3口超高温高压气井测试作业中进行了应用,成功率为100%,无事故发生,为海上超高温高压气井的安全测试提供了技术支持。
    投球调剖技术在大王庄油田特殊注水区块的应用
    李海涛
    2018, 25(6):  155. 
    摘要 ( )   PDF (1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王庄油田注水井井筒条件复杂、储层结构特殊,常规的机械分注工艺效果较差,注入水单层突进问题严重,水驱效果差。针对该区块套管变形损坏、地层出砂、夹层薄等问题,开展了投球调剖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调剖球密度与措施井注入水的密度差可控制在0.002 g/cm3内,有效封堵率可达80.0%以上;调剖球抗压强度为80MPa,满足封堵射孔炮眼的需要;措施后注水量不变,平均注水压力上升了2.2MPa,吸水剖面改善率为92.8%,主力吸水层吸水强度平均降低了0.7m3/(d·m)。现场试验证明:新型调剖球解决了封堵率低、措施有效期短的问题,特别适用于开采效果差,常规分注工艺无法奏效的注水井,尤其适合于解决井段长、井斜大、层数多、夹层小、套管变形或损坏、出砂结垢等存在大修风险的注水井调剖分注。该技术现场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精度高,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
    污油泥在地层中运移规律研究
    滕立勇,宋华,蒋肇标,周煜航,钟立国
    2018, 25(6):  159. 
    摘要 ( )   PDF (18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