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8-25
    综述
    液相高压脉冲放电致裂岩石技术研究进展
    李沼萱, 闫铁, 侯兆凯, 孙文峰, 鞠国帅, 刘树龙
    2021, 28(4):  1-9.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01
    摘要 ( )   PDF (16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砂岩和页岩油气藏因其岩性致密、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等特点给勘探开发带来了挑战。针对低渗油气资源,液相高压脉冲放电致裂岩石技术是提高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总结液相高压脉冲放电致裂岩石技术的实验装置研发、影响因素和岩石裂缝规律,明确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液相介质电导率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脉冲放电冲击波强度;放电电压越高、放电能量越大,致裂岩石效果越好;岩石裂缝的起裂主要受张剪性应力影响,裂缝扩展存在对称性,有转向、分叉和波形特征。该文可为液相高压脉冲放电致裂岩石技术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对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勘探
    敖古拉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及其对萨葡高油层油气聚集规律的影响
    王运增
    2021, 28(4):  10-15.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02
    摘要 ( )   PDF (15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敖古拉断裂附近萨葡高油层油气分布规律不明确的问题,在敖古拉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断裂伴生裂缝和凸面脊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刻画方法,结合敖古拉断裂附近萨葡高油层油气分布,对敖古拉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及其与油气聚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敖古拉断裂在萨葡高油层内除了东、西两端和中部2处局部部位外,其余部位皆发育伴生裂缝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敖古拉断裂在萨葡高油层内发育7处凸面脊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其中部和中西部各发育3处凸面脊输导油气有利部位,东部仅发育1处凸面脊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敖古拉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与萨葡高油层油气聚集关系主要表现为伴生裂缝和凸面脊共同输导使萨尔图油层油气最为富集;伴生裂缝输导对油气成藏贡献大于凸面脊输导。该研究揭示了敖古拉断裂附近萨葡高油层油气分布规律,对萨葡高油层的下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凹陷古进系及白垩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潜力
    南征兵, 肖坤叶, 张光亚, 刘计国, 史忠生, 肖高杰
    2021, 28(4):  16-22.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03
    摘要 ( )   PDF (12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针对深层白垩系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尚未取得突破的现状,通过开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Melut盆地北部凹陷源上、源内各主要层序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表明:源上主要发育Yabus上段—Adar—Lau高位域,有利相带为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主要形成构造-岩性圈闭;源内主要发育Galhak—Algayger湖侵域,有利相带为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和洪水浊积扇,主要形成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综合分析认为,源内层序是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勘探目标。在有利构造背景下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是Melut盆地白垩系成藏的关键因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优势相带,上白垩统Galhak组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要目的层段。研究结果对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下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百口泉组特低渗砂砾岩储层孔喉结构定量表征
    张代燕, 户海胜, 王英伟
    2021, 28(4):  23-29.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04
    摘要 ( )   PDF (18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特低渗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喉结构复杂、定量表征难度大等问题,综合应用铸体薄片观察、常规压汞和恒速压汞等技术对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百口泉组特低渗砂砾岩储层孔喉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强,砾岩含量超过50%,孔喉分选系数为1.10~3.60,平均为1.97;储层平均孔隙半径和平均喉道半径分别为127.80、0.25 μm,主流喉道半径为0.71~1.12 μm,平均为0.91 μm;对于微观孔喉非均质性较强的砂砾岩储层,主流喉道半径应作为衡量砂砾岩储层渗流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建议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方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单井产量,采用气驱和注气吞吐提高采收率。该研究定量认识了特低渗砂砾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为开发对策的制订指明了方向。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上“甜点”段页岩油储层演化特征及差异性评价
    彭寿昌, 查小军, 雷祥辉, 费繁旭, 徐东升, 高阳
    2021, 28(4):  30-38.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05
    摘要 ( )   PDF (55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以往的研究集中在沉积环境、岩石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等方面,而对页岩油储层演化特征及储层差异性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探讨研究区储层演化特征及差异性,选取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上“甜点”段典型岩心样品,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等研究手段,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上“甜点”段页岩油储层特征、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储层演化特征及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上“甜点”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以砂屑云岩、长石岩屑砂岩、云质砂岩、粉砂质云岩及灰色泥岩为主,岩石矿物成分复杂;溶蚀孔、粒间孔和晶间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偶见少量裂缝发育;在酸碱流体多期演化作用下,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以及复杂交代等成岩演化过程,不同岩性储集层的物性、孔喉结构参数及测井响应特征存在差异。该研究为吉木萨尔芦草沟组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依据。
    四川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陆相细粒沉积岩储层物性特征及有利储集层研究
    朱毅秀, 吕品, 金科, 郭芪恒, 王欢, 王昕尧, 师源
    2021, 28(4):  39-47.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06
    摘要 ( )   PDF (28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陆相细粒沉积岩不同于盆地内其他地区,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需对该区域目的层段细粒沉积岩储层物性特征开展研究。综合利用薄片观察、氦气法测孔渗、低温氮气吸附、扫描电镜及FIB等方法,对研究区岩石的物性特征、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和渗透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细粒沉积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包括有机质孔、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黏土矿物间微孔和构造缝、页理缝、成岩收缩缝;平均孔隙度为3.35%,平均渗透率为1.54 mD,属于特低孔低渗的孔缝型储层;细粒岩储层以微孔和介孔为主,孔径主要为3~7 nm;大二亚段富有机质页岩和介壳页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岩性,大安寨段下部和中部的富有机质细粒岩段为有利储集层段。储层特征分析有助于揭示大安寨段陆相特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形成机理,也可为该类储层成因解剖与分布规律预测提供支撑和借鉴。
    安福屯陡岸砂砾岩体优势储层特征
    蓝阔
    2021, 28(4):  48-54.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07
    摘要 ( )   PDF (27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民屯凹陷安福屯陡岸砂砾岩体岩相变化快、含油性差异大的特点,运用地质综合研究方法,进行古地貌恢复、沉积相分析、储层特征微观研究。研究表明:西部断槽带普遍发育厚层状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具有裙带状多期叠覆式分布特征。安福屯扇体前缘亚相砂岩类储层粒间溶孔发育,储集性能和油气显示情况普遍较好;砂体与洼陷泥岩直接接触,具有近源优先捕获油气的条件,明确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优势岩相带。安福屯陡岸砂砾岩体“相带控储、物性控藏”特征显著。该研究对于西部断槽内其他砂砾岩体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中北部油藏油水同出成因机制探讨
    叶大帅, 丁文龙, 汤小琪, 胡延旭, 张钰景, 杜金, 武跃伟, 何砚臣
    2021, 28(4):  55-61.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08
    摘要 ( )   PDF (14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冀中坳陷蠡县斜坡中北部油藏成因机制及油水分布特征,对油气系统关键时刻、密闭取心分析化验、测井资料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蠡县斜坡油藏油水同出现象与油藏的充注程度和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相关,研究区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低,原油物性差,黏度高,加之生排烃晚,构造幅度低,油气在上浮过程中需要更长的运移路径和克服额外的流动阻力,导致目前油气正在向圈闭中充注;加之储层孔隙分选不均匀,微观非均质性较为严重,使得油气充注不充分且不均匀,油藏原生水饱和度高,常规试油或储层经压裂改造后导致油水同出。研究结果对研究区下步石油勘探及滚动评价具有重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扶余致密油层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
    卜春明
    2021, 28(4):  62-71.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09
    摘要 ( )   PDF (28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三肇凹陷扶余致密油层砂体相变快、预测难度大的问题,综合岩心、地震、测井等多种资料,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三肇凹陷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分为2个长期半旋回和4个中期旋回,基准面在MSC3时下降至最低;研究区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沉积为主,局部见曲流河和滨浅湖沉积。扶余油层在先水退后水进的背景下,基准面演化经历了早期缓慢下降、中期快速下降、缓慢上升和晚期快速上升等4个阶段,不同演化阶段沉积相类型、砂体展布特征差异明显。该研究可为三肇凹陷下一步储集砂体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苏伊士湾中新统蒸发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田雨, 瞿建华, 何巍, 张艺久, 曹丽娜, 邓勇, 钱利, 李辰
    2021, 28(4):  72-78.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10
    摘要 ( )   PDF (34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伊士湾中新统蒸发岩广泛发育,部分钻井在蒸发岩层系测试获得工业油流,展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为了厘清蒸发岩层系储层特征及展布规律,以埃及North West Gemsa区块中新统South Gharib组为例,利用岩心、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物性分析及测井资料等,对SG组岩性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G组岩石类型多样,以盐岩为主,夹硬石膏、杂卤石、光卤石及白云岩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样品压汞曲线形态及孔喉半径分布显示出细歪度、微细喉等特征,渗流条件较差;白云岩及叶片状硬石膏物性条件相对较好,为研究区重要的储层发育岩石类型,其余蒸发岩类物性整体较差,一般不能作为储层;有利储层分布区主要位于区块西部,为SG组下步勘探重点区域。该研究成果对苏伊士湾地区中新统蒸发岩层系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隔夹层特征、成因及分布
    于慧敏, 宋彦辰, 彭渝婷, 刘波, 李童, 石开波
    2021, 28(4):  79-87.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11
    摘要 ( )   PDF (27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层中隔夹层发育情况制约着剩余油的分布,针对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面临长期水驱开发后注气提高剩余油采收率的难题,以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Ⅳ-3—Ⅳ-5小层为例,通过对岩心、测井和测试分析等综合研究,明确隔夹层类型特征及成因,建立隔夹层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刻画了隔夹层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表明:尕斯库勒E31油藏主要发育泥质和钙质2类隔夹层,以泥质隔夹层为主,其成因主要受高频旋回所控,钙质夹层分布相对较少,多形成于胶结作用。基于构型层次结构分析,尕斯库勒E31油藏隔夹层可划分为小层间隔层、单砂体间夹层和单砂体内夹层3个层级。在对GR、SP、AC、RLLD等测井曲线归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泥质隔夹层和钙质夹层的定量识别标准。小层间隔层连续性好,基本在全区均有分布,厚度大;单砂体间夹层连续性较差,仅在局部地区连续分布;单砂体内夹层零星分布,厚度最薄。该研究成果可为尕斯库勒E31油藏气驱开发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油藏工程
    普通稠油降黏剂辅助氮气吞吐开采机理
    李宾飞, 臧雨浓, 刘小波, 黄咏梅, 李海峰, 朱建军, 卢小娟
    2021, 28(4):  88-95.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12
    摘要 ( )   PDF (21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普通稠油降黏剂辅助氮气吞吐过程中开采特征不明确、降黏剂和氮气协同作用机理不明晰的问题,通过微观可视实验和物理模拟,揭示吞吐过程中流体微观分布特征和降黏剂作用机理,对比研究普通稠油氮气吞吐、降黏剂辅助氮气吞吐的开采特征。结果表明:在普通稠油降黏剂辅助氮气吞吐过程中,降黏剂能有效分散原油和氮气,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和少量泡沫,乳状液和泡沫的贾敏效应能有效抑制气窜,扩大波及面积,延长气体弹性能量作用时间,提高氮气有效吞吐周期,室内实验普通稠油降黏剂辅助氮气吞吐开采可提高采收率6.5个百分点。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降黏剂筛选原则,为降黏剂辅助氮气吞吐现场应用提供借鉴。
    火驱过程中稠油组分变化特征研究
    蒋海岩, 李天月, 杜坤, 袁士宝, 张喻鹏
    2021, 28(4):  96-101.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13
    摘要 ( )   PDF (23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火驱过程中稠油组分变化复杂的问题,基于CMG-WinProp模块,研究火驱过程中不同区带间的稠油组分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带主要发生高温氧化反应,重质组分裂解为轻质组分;结焦带轻质组分聚合生焦转变为重质组分;油墙区主要富集燃烧反应后的轻质油。相图变化表现为随着火驱燃烧反应的进行,油藏温度逐渐升高,气液两相区面积逐渐增大,随轻质组分含量的增多相图临界点向左上方移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稠油热采过程中的组分变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烷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疏水基碳链长度对低渗岩心自发渗吸的影响
    朱维耀, 赵成圆, 马启鹏, 李华, 宋智勇
    2021, 28(4):  102-107.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14
    摘要 ( )   PDF (16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烷基甜菜碱亲水基结构相同、疏水基碳链长度不同对渗吸机理的影响,通过开展自发渗吸、接触角和油水界面张力实验,分析在高温、高矿化度、低渗透条件下,烷基甜菜碱疏水基碳链长度对自发渗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疏水基碳数由12增至18,4种烷基甜菜碱渗吸采出程度分别为37.8%、39.4%、41.0%和42.1%;渗吸方式均为逆向渗吸,接触角随碳数增加而减小,有利于原油剥离岩心;界面张力随碳数增加而降低,有利于油滴变形流动,共同促进渗吸过程。实验结果满足归一化采出程度模型,对烷基甜菜碱作为渗吸剂在低渗透油田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水流优势通道特征及其对剩余油的影响
    白雷, 孙鹏超, 胡晓蝶, 万青山
    2021, 28(4):  108-115.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15
    摘要 ( )   PDF (41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QD1油藏克下组砾岩油藏含水上升快、产液速度高的问题,运用Rdos软件栅状模拟和Eclipse化学驱模拟刻画聚合物驱不同阶段水流优势通道及其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结果表明:QD1油藏克下组油藏水流优势通道可分为2种类型,在聚合物驱4个阶段中,前缘水驱阶段和回返递减期分别发育6条和17条Ⅰ类通道,集中于水平压裂缝和储层相对高渗带,见效高峰期和聚合物驱稳产期以近东西向的Ⅱ类通道为主;水流优势通道是控制克下组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区东部剩余油呈鸟足状、环岛状分布在水流优质通道间,随水驱波及范围扩大,剩余油缩小为团块状、点状,西部剩余油则呈带状、线状分布在断层附近。该研究为QD1油田水流优势通道封堵措施设计、改善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效果提供依据。
    复杂小断块油藏水驱辅助注气吞吐提高采收率研究
    曲世元, 姜汉桥, 李俊键, 周宇, 马康, 常元昊
    2021, 28(4):  116-122.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16
    摘要 ( )   PDF (22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小断块油藏单纯利用注水或注气措施难以兼顾整个剩余油区域,挖潜效果有限。为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采收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索了水驱辅助注气吞吐的开发方式,同时利用经济和效率双重指标分析了其油藏适应性。依据不同措施方案下典型模型的开发效果,确定了该方法的最优开发模式为:补充能量—闷井增能—闷井阶段—开发阶段,进一步确定了其技术界限:气水注入速度比为6.5~8.5、阶段二与阶段一增压比为0.1~0.3、注采比为0.4~0.6。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胜利油田a-7区块,模拟预测表明该方法相比基础水驱开发采收率提高12.96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对复杂小断块油藏高含水期调整开发措施、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动态渗吸对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影响及应用
    胡亚斐, 李军诗, 胡水清, 吴峙颖, 姜晶, 董宁, 胡泊旸, 吕彦兵
    2021, 28(4):  123-128.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17
    摘要 ( )   PDF (12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超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常规注水难以建立有效驱替、裂缝-基质间渗吸作用强等问题,运用室内渗吸实验和相似理论,在分析超低渗透油藏动态渗吸驱油机理的基础上,得到动态渗吸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实验室数据应用到油田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超低渗透油藏动态渗吸的主要因素包括润湿性、注入速度、裂缝密度、吞吐周期等。其中,润湿性是渗吸的主要影响因素,岩石亲水性越强,渗透率越高,裂缝越多,动态渗吸效果越好;适合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注水速度为0.1 mL/min;合理吞吐周期为2~3个,优化闷井时间为30 d左右。矿场试验表明,鄂尔多斯盆地A油田5口水平井进行体积压裂并利用动态渗吸采油后,平均含水下降20个百分点,5口水平井累计增油2 145 t,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超低渗透油田生产方案的制订有指导意义。
    海上油藏流场评价方法
    蔡晖, 刘英宪, 马奎前, 姜瑞忠, 张福蕾
    2021, 28(4):  129-135.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18
    摘要 ( )   PDF (23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海上油藏流场优势通道及驱替的不均匀性评价难的问题,该文利用基于海上高含水阶段油田评价的新参数,分析水分流量关系曲线规律,得到水分流量、动用系数和通量强度3个用于表征海上油藏流场的参数。通过特征分级点法对流场进行分级,由通量强度与水分流量关系曲线的线性段特征、油水相渗比值半对数曲线直线段上拐点确定3个特征分级点,建立起“三点四级”指标流场表征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海上油藏的流场评价中,结果表明:3个分级点水分流量为22%、73%和90%时能够分别对流场的潜力情况、动用状况和优势与否给出明确的界限。该流场评价方法为海上油田后期的流场重构和开发效果改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边顶水超稠油油藏SAGD蒸汽腔描述及调控对策
    葛明曦
    2021, 28(4):  136-141.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19
    摘要 ( )   PDF (17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油藏非均质性影响,无隔夹层边顶水的巨厚块状超稠油油藏SAGD蒸汽腔纵向发育不均衡,存在边顶水下泄风险。针对该问题,通过对辽河油田杜84块SAGD蒸汽腔的精细描述,立体刻画了蒸汽腔空间展布特征,并通过数值模拟对SAGD井组停止注汽、降低注汽量、间歇注汽、注非凝析气4种调控方式进行优化对比,论证不同开发方式对蒸汽腔扩展的影响,提出了SAGD蒸汽腔均衡调控对策。结果表明:4种调控方式均可抑制汽腔继续向上扩展,其中,间歇注汽更易于均衡汽腔,节约蒸汽用量,延长开发期,且具有油汽比高,净产油量高的生产特点。该研究对SAGD汽腔描述及控制技术具有技术指导意义。
    致密砂岩油藏高温高压动态渗吸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继梓, 巩联浩, 卜广平, 武兴
    2021, 28(4):  142-149.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20
    摘要 ( )   PDF (12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致密砂岩油藏水驱过程中基质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开展了4种典型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的注水吞吐动态渗吸岩心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驱替速度、注入量、闷井时间、渗透率、裂缝对动态渗吸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渗吸驱油效率随驱替速度的加快先提高后降低,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注入量和闷井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驱油效率的增幅不断降低;采用AEO-2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渗吸效率最高,其最佳注入方式为0.3%质量分数、0.1 mL/min驱替速度、1.2倍孔隙体积注入量和18 h闷井时间;渗透率、裂缝与动态渗吸效率呈正相关性,开展大规模体积压裂和酸化改造是提高动态渗吸效果的重要因素。矿场试验结果显示,油井经过注水吞吐动态渗吸后,平均产油量提高幅度达166%,平均含水率下降幅度达25.8%,增油降水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钻采工程
    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温度剖面影响因素分析
    罗红文, 李海涛, 安树杰, 辛野, 李磊, 邹顺良, 李颖, 刘畅
    2021, 28(4):  150-157.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21
    摘要 ( )   PDF (15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缺少水平井温度剖面预测模型,且影响温度剖面的主导因素不明确,导致根据分布式光纤温度测试数据反演解释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产出剖面十分困难。为此,建立了考虑多种微量热效应和裂缝系统传热的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温度剖面耦合预测模型,模拟分析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储层温度分布和井筒温度剖面特征,并采用正交实验分析和定量实验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影响因素对温度剖面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各因素对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温度剖面的影响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裂缝半长、单井日产气量、储层渗透率、井筒直径、裂缝导流能力、水平段井筒倾角、储层总导热系数;主导因素为裂缝半长、单井日产气量和储层渗透率。温度模型的建立和温度剖面主导因素的确定为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产出剖面、裂缝参数等定量解释奠定了理论基础。
    脉冲电沉积制备NiW-Si3N4/MWCNTs复合镀层及其性能研究
    张伟, 李本刚, 龙雄云, 景文杰, 朱名召, 李虹杰, 张维罡, 何腾
    2021, 28(4):  158-163.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22
    摘要 ( )   PDF (46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暴露在复杂工况下的油管、套管钢材表面极易发生腐蚀,导致材料使用寿命降低,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通过脉冲电沉积技术在C45钢基材表面制备了NiW-Si3N4/MCNTs复合镀层,并探究了纳米颗粒Si3N4与MWCNTs用量对复合镀层表面微观形貌、硬度和耐蚀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颗粒的加入在抑制Ni-W镀层的(220)与(200)晶面生长的同时,还能促进Ni-W镀层晶粒的细化,大幅度提升NiW-Si3N4/MCNTs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可达1 243.7 HV;与Ni-W镀层相比,NiW-Si3N4/MCNTs复合镀层的阻抗更大,腐蚀速率更低,抗腐蚀性能更好。该项研究为进一步提高Ni-W镀层物理化学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缓解了油管的腐蚀问题。
    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技术在多层管柱配注井中的应用
    刘镇江, 汪小军
    2021, 28(4):  164-169.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23
    摘要 ( )   PDF (19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常规放射性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工艺无法满足多层管柱配注井吸水剖面测试要求的问题,通过优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和防弥散剂,优化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注入参数等措施,提高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测试精度。研发了同位素示踪剂井口释放装置,其利用不同注水层段间的注水压差在井口采油树即可释放同位素示踪剂,操作简单可靠。该技术解决了多层管柱配注井的测井难题,为多层管柱配注井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新疆超稠油油藏采出砂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
    吕柏林, 邢向荣, 樊靖文, 胡鹏程, 马鹏, 杨春
    2021, 28(4):  170-174.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1.04.024
    摘要 ( )   PDF (11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注蒸汽热采稠油油藏非均质性严重、中低渗层动用状况差、高渗层汽窜干扰严重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向油田采出砂中加入固化剂(无机盐类)、分散剂(膨润土)、促凝剂(片碱),自主研制出新型KWF复合堵剂。其具有固化时间可调(3~300 h)、抗压大于6 MPa、耐温大于350 ℃的特点。该体系在注入高渗汽窜通道后与地层岩石胶结,封堵率大于85%,且不损害中低渗透层。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可有效封堵大孔道,提高产油量,阶段累计增油可达1 057 t。采出砂调剖技术既解决了采出砂的环境污染问题,又降低了稠油热采开发成本,对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