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5年 第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5-01-25
    地质勘探
    聚类分析在稠油解释中的应用
    仲自勉 李能根 冯汉铎
    1995, 2(1):  1. 
    摘要 ( )   PDF (4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霍其士—莱赫曼法进行最优值选择,利用3700测井资料,提取出地层胶结指数(mF),有效孔隙度与电阻率孔隙度比值(RPER),视孔道弯曲度的对数值(TAA),视地层水电阻率的m次方值P12,重构水线电阻率与实际电阻率比值(STRO))等5组对判别稠油储层流体有利的聚类参数,对冷东地区稠油层标准样本进行均值模糊聚类并求取聚类中心,同时得到隶属于4种类别的隶属度。在计算过程中对测井曲线进行环境校正与畸变参数修复和重构工作。通过对冷东地区18口井的流体识别,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江汉盆地拖市油田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岩心分析与储层评价
    罗蛰潭 倪师军 王绪本
    1995, 2(1):  1.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岩石学研究,结合古物化环境分析,提供了本区储层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证据。根据特殊岩心分析结果,讨论了储层物性分类特征。并通过孔隙演化过程和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对孔隙分布及有利储层区进行了预测性评价。
    油藏工程
    稠油油层热物性参数计算模型
    徐振章 胡志荣 唐焕文 秦学志
    1995, 2(1):  1. 
    摘要 ( )   PDF (3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论述了在无条件直接测定油层岩石热物性参数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蒸汽吞吐生产数据和油藏地质特征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油层热物性参数(热导率和比热容、热扩散率)的方法、原理及软件。计算结果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地质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的需要。
    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探讨
    刘斌 张忠义
    1995, 2(1):  1.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辽河油区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特征出发,立足单因素分析,在着重研究渗透率、净总厚度比和单层厚度对原油采收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价值工程》中的“功能重要度评价法”,优化出不同类型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阶段的采收率计算公式。经实际资料验证,该公式对油田开发前期确定采收率和可采储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高升油田高 3 块隔夹层特征及对稠油热采的影响
    唐清山 施晓蓉
    1995, 2(1):  1. 
    摘要 ( )   PDF (4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论述了高3块隔夹层类型、岩性和分布、微观孔隙结构、热物性特征,以及不同类型隔夹层对稠油蒸汽吞吐、蒸汽驱、热水驱的影响,并提出改变原注汽排液井只射开油层下部1/2调整为全部射开。为改善高3块蒸汽吞吐、蒸汽驱、热水驱的开发效果,为增加油层动用状况提供了依据。
    钻采工艺
    高温条件下裂缝性油藏堵水技术
    赵政超 刘恩宏 梁秀荣
    1995, 2(1):  1. 
    摘要 ( )   PDF (3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高温条件下裂缝性油藏化学堵水工艺技术的研究,依据甲醛与聚丙烯酰胺、甲醛与酚和酚醛树脂与聚丙烯酰胺发生缩聚反应,形成凝胶原理,研制出适合于高温条件下裂缝性油藏的化学堵水剂。该堵水剂在地面条件下不交联,在地层条件下有较强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和抗冲刷能力。该堵剂用调节pH值及变化配方等方法,在70~130℃下可控制成胶时间,在成胶前有较好的泵送性和在孔隙中的滞留能力。经现场实用,其工艺成功率为100%,堵水成功率为75%以上。是堵水、增产的一可行方法。
    对 TPS-9000 型高温测试仪的改进及热采监测技术
    扬志祥 王传领 鲍洪涛
    1995, 2(1):  1.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TPS-9000型高温测试仪特性及测试原理,指出该设备存在流量测量密封段设计不合理的一些问题,并对该仪器进行大胆改进,重新设计与研制了流量测量段。经过多次改进和室内及现场实验,终于改制成能适应辽河油区高温高压条件下稠油热采测试的仪器。通过不同类型井的测试,其结果令人满意。为稠油开发和油藏热物性分析提供了分析资料和数据,在分层注汽和提高稠油动用程度上具有重要作用。
    试验研究
    沈阳油田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渗流特征研究
    王西江
    1995, 2(1):  1. 
    摘要 ( )   PDF (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资料,对沈阳油田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各项渗流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得出该类油藏油气水渗流以裂缝孔隙为主,并具双孔隙特点;在注水开发中,应主要考虑裂缝非均质较强的影响,以防止油藏过早水淹和水沿大裂缝突窜,造成含水上升速度快,驱油效率低的后果。
    辽河油区稠油储层砂岩特征及原油微观分布
    魏喜 李学万 崔向东
    1995, 2(1):  1.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辽河油区稠油储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和含油薄片荧光特征的研究,总结出四种孔隙类型,三种孔隙充填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原油荧光性质和微观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稠油砂岩中不同沥青组分的原油在微观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沥青质沥青分布于粒间孔隙中,油质沥青分布于微孔中,而胶质沥青分布于二者之间。
    储运与加工
    沈阳油田高凝油集输工艺试验研究
    尹凤吉 王兴阁
    1995, 2(1):  1. 
    摘要 ( )   PDF (4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阳油田为高含蜡、高凝固点的原油,原油集输十分困难。为解决此问题,先做了原油流变性试验,但原油含水率上升,流变指数变小,稠度增大,输送困难;通过加降凝剂试验,效果亦也不佳,无法达到工业应用的目的;进行热处理试验,可达到降粘、降凝目的,但因降低幅度不大,失去实用意义;加稀释剂试验效果较好,但掺入量较大;采用磁防蜡器经两年试验,效果虽好,但输油温度要控制在凝固点附近而不易做到。最后研制出套管伴热保温、集肤效应电伴热、自限式电热带保温和热解堵车等四种热输油工艺技术,解决了高凝油集输的问题,创造了可观地经济效益。
    科技信息
    稠油乳化降粘技术
    刘国然
    1995, 2(1):  1. 
    摘要 ( )   PDF (3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上的稠油资源非常丰富,储量和产量都占很大比例。为了开发稠油资源,世界各产油国和地区都在致力于研究稠油的开采和集输问题。为了降低稠油的粘度,增加流动性,提高产量,一般采用热采法、稀释法、乳化降粘法等。其中乳化降粘技术具有方法简单、经济、所需能量...
    蒸汽驱油贴现净累积采油量计算方法
    赵洪岩 齐立明
    1995, 2(1):  1.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化蒸汽驱动态的目标是使贴现净累积采油量Np达到最大。计算公式为:Np=ΔNpt/(1+i)t(1)qno=qTo-qf(2)qf=350ΔHs(is+0.05is,t=0)/(EgQc)(3)式中:ΔNpt为某一时期的净采油增量;t为那一时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