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0-03-25
    地质勘探
    三肇地区登娄库组低渗透储层气势场特征及有利含气区预测
    付晓飞 付广 霍广君
    2000, 7(3):  1. 
    摘要 ( )   PDF (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利用气势能理论对三肇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的运聚特征进行了研究。目的 弄清该区登娄库组天然气成藏情况 ,并对有利含气区进行预测。结果 升平、昌德、肇州西等地区天然气呈汇聚流形式运移 ,气势能等值线呈闭合状 ,供气单元面积大 ,距侏罗系气源岩近 ;朝阳沟地区天然气以汇聚流运移形式为主 ,气势能等值线也呈闭合状 ,供气单元面积相对较小 ,距侏罗系气源岩较远。结论 三肇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的运聚特征受其气势场特征控制 ;升平、昌德、肇州西等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朝阳沟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较有利地区。
    欢喜岭上台阶兴隆台油层稠油储层特征及评价
    张海芹 贾桂莲 唐立人 张吉昌 汤文芝
    2000, 7(3):  1.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利用地质、地震、测井、钻井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对欢喜岭上台阶兴隆台油层的稠油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目的 寻找有利圈闭 ,落实地质储量。结果 发现欢 6 16、齐 10 8两大有利区块 ;估算稠油地质储量 5 0 7 10× 10 4 t。结论 利用多种资料进行储层综合研究 ,是摸清储层特征及其含油气规律的有效手段 ,为寻找有利圈闭、落实地质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测井技术在曙光低潜山带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李素杰 李喜海
    2000, 7(3):  1.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利用测井技术结合岩心、试油等资料 ,对曙光低潜山带碳酸盐岩储层岩性、裂缝、地层产状等进行了研究。目的 为该区潜山储层评价提供依据。结果 利用自然伽马和三孔隙度测井资料 ,建立了潜山地层的岩性判别标准 ;利用变角度地层倾角处理和单点人工计算法 ,初步确定了潜山内幕地层的产状 ;利用电导率异常检测、井周超声成像等技术 ,识别出了潜山地层的裂缝发育段及裂缝产状 ;利用自然伽马双侧向等技术建立了孔隙度等储层参数的解释模型。结论 采用本文方法对曙光低潜山储层开展的研究是可行的 ,为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油藏工程
    多分枝水平井稳态产能研究
    蒋廷学
    2000, 7(3):  1.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应用保角变换原理和局部渗流阻力的概念 ,将多分枝水平井渗流问题转变为平面径向渗流问题 ,从而简化了求解过程。目的 改善低渗透油田或裂缝性油田的开发效果。结果 与文献上已发表的稳态产能公式相比 ,吻合程度相当好。结论 多分枝水平井可大大沟通井筒与低渗透油藏的接触面积 ,增加产能 ;如能沟通天然裂缝 ,亦会改善裂缝性油藏开发效果。
    地质勘探
    辽河坳陷大洼地区安山岩储层特征研究
    刘为付 刘双龙 孙立新
    2000, 7(3):  1.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以试油、岩心分析资料为依据 ,测井资料为基础 ,研究大洼地区安山岩储层特征。目的 识别安山岩储层类型 ,研究安山岩储层参数特征及裂缝分布情况。结果 本区安山岩储层可划分为三类 ,其中Ⅰ、Ⅱ类为有效储油层 ;建立了孔隙度、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及有效厚度划分标准 ,用后效果较好 ;利用井周声波成像及地层倾角测井技术可有效识别安山岩裂缝发育带及其分布情况。结论 本文所建立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及有效厚度划分标准方法简单、实用 ,为本区安山岩储层进一步地质分析、储层评价、油藏描述等奠定了基础。
    油藏工程
    稠油开采方式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知识的分类
    孙燕军 陈月明 石崇兵
    2000, 7(3):  1. 
    摘要 ( )   PDF (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利用专家系统中专家知识获取与分类的一般规律与做法 ,使系统推理更完善。目的 使建立的稠油开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推理高效而全面。结果 对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筛选制定了独特方法。该方法将有关专家知识分为稠油的分类、稠油油藏的分类、一票否决知识、油藏参数筛选知识、文字型条件知识和方式转换时机知识等。结论 这种专家知识的分类方法使系统推理具有层次性、双向性、高效性和全面性。
    草古1潜山裂缝性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采特征
    徐丕东 韦涛 孙丙和
    2000, 7(3):  1.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结合矿场实践 ,应用油藏工程方法 ,研究裂缝性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开采特征及开采效果。目的 搞清此类油藏的开采规律 ,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结果 高角度裂缝发育的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 ,由于裂缝发育的随机性 ,直井开采效果差异较大 ,而水平井能钻遇更多的裂缝 ,故水平井布井方式开发较有利 ;由于此类油藏渗透性较好 ,依据平面原油性质的变化 ,采取井筒降粘和蒸汽吞吐引效相结合的配套开采模式 ,并应用改进的井筒降粘采油工艺及优化的注采参数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对改善开采效果均是有效的。结论 通过开采特征研究 ,所确定的布井方式、开采方式及采取的一系列参数技术界限 ,保证了此类特种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
    储层天然裂缝与压裂裂缝关系分析
    李玉喜 肖淑梅
    2000, 7(3):  1.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运用构造物理分析方法 ,论述了储层中天然裂缝与压裂裂缝之间的关系。目的 确定天然裂缝对人工压裂裂缝的影响。结果 储层中不同天然裂缝组合及其与最大主应力间的相对方位 ,决定了压裂裂缝的方位和裂缝宽度等空间分布规律。结论 天然裂缝在压裂时活动与否 ,主要取决于地应力差、岩石和天然裂缝的抗张强度及裂缝与最大主应力方向间的夹角等因素 ;在压裂造缝时要充分考虑现今应力场特征、岩石和天然裂缝的力学特征及其组合规律。
    裂缝性潜山油藏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龙晓梅 钱丽杰
    2000, 7(3):  1.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应用经验公式法、水驱特征曲线法、递减曲线法及数值模拟法对裂缝性潜山油藏进行可采储量计算研究。目的 确定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评价开发效果 ,并为同类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根据油藏实际动态数据之间的统计规律 ,东胜堡潜山油藏可采储量为 5 0 0× 10 4 t左右 ,采收率为 37 2 %。结论 计算可采储量的方法较多 ,应充分考虑油藏各种地质、开发动态实际因素 ,选择适合于该油藏的计算方法。
    钻采工艺
    乐安油田砂砾岩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配套工艺技术
    姚凯 催文俊 郭洪金 王史文 朱信刚
    2000, 7(3):  1.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利用数值模拟法 ,对乐安油田热采水平井的开采模式和优化设计进行研究 ,并针对水平井汽窜和出砂问题 ,采用了调剖、封堵、机械防砂等多种新工艺技术。目的 选择适合于各区域的水平井开采方式 ,最大限度提高薄油层热采效果。结果 通过对水平井的生产效果评价和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证实利用水平井开采其产量达直井的 3~ 4倍 ,油汽比提高 0 2以上。结论 利用水平井对乐安油田薄层疏松砂砾岩储层稠油油藏进行热采是成功的 ,并已形成了完井、防砂、注汽、封窜调剖、采油等系列配套工艺技术。
    稠油油井加热过程中井筒温度出现拐点现象浅析
    李淑兰 史蕊 许华明
    2000, 7(3):  1.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对空心抽油杆注热水、热水洗井工艺进行数模计算 ,确定井筒流体沿程温度分布。目的 研究稠油油井中存在的井筒温度出现拐点现象。结果 空心抽油杆注热水、常规油管热水洗井工艺中存在井筒温度出现拐点现象 ,而绝热油管热水洗井工艺中不存在拐点现象。结论 稠油油井中的井筒温度出现拐点现象是流体、地层、管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现象存在但不绝对 ,应根据现场实际计算确定。
    试验研究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防砂方法优选试验研究
    朱彩虹 孙辉 李贵恩 史蕊 李慧源
    2000, 7(3):  1.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在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 ,研究各种防砂方法与油田地质及开发方式的适应性。目的 建立防砂方法优选技术评价模型和经济评价模型 ,使防砂方法在胜利油区疏松砂岩稠油油藏中得以应用。结果 在原油粘度高达40 0 0 0mPa·s的永 8 8井和永 8 平 1井采用防砂方法优选软件进行防砂作业后 ,取得了较好的防砂效果。结论 在出砂地层分级分类的基础上 ,应用数学手段实现了防砂方法的最优选择。
    裂缝性储集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蒋海军 鄢捷年
    2000, 7(3):  1. 
    摘要 ( )   PDF (3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使用基质渗透率为零的天然致密砂岩和灰岩露头制备裂缝性岩心 ,结合理论推导 ,研究了在不同有效应力条件下渗透率、水力学开度和传导系数的变化规律。目的 评价裂缝性储层的应力敏感性。结果 裂缝的油相渗透率、水力学开度和传导系数随有效应力增大呈非线性函数关系变化。结论 在低有效应力阶段 ,裂缝体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特征 ,当有效应力逐渐增大时 ,其应力敏感性逐渐减弱 ,直至油相渗透率、水力学开度和传导系数趋于一个常数。
    科技信息
    钻井及射孔时储集层保护问题
    李艳华 楚泽涵
    2000, 7(3):  1.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三维、四维地震成像优化蒸汽驱效果
    马连山 于连东 杨国华 张希军
    2000, 7(3):  1.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力衰竭稠油油藏富化气压力循环工艺
    张荧 高敏
    2000, 7(3):  1.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