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2-05-25
    综述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努力实现辽河油田分公司持续发展--在辽河油田分公司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春鹏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田分公司开发技术座谈会历时3天,就要结束了.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次会议对辽河油田"十五"后三年的开发十分重要,辽河油田分公司的主要领导、副总师,各采油单位厂长、经理,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副经理,总工程师、总地质师和有关部门的同志,两院的领导和机关各处室的主要领导都参加了会议,中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研究院的部分同志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推动技术进步,强化油田管理,为实现"十五"加快发展目标而奋斗--在辽河油田分公司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俊荣
    2002, 9(5):  1. 
    摘要 ( )   PDF (4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田分公司开发技术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落实2001年10月中油股份公司召开的技术座谈会工作部署,总结油田"九五"开发工作成果,交流在油田开发管理及技术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油田面临的开发形势及存在问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制定技术对策,全面完成"十五"股份公司加快发展目标和油田分公司工作目标.……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分类及勘探
    肖焕钦  陈广军  李常宝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有效地指导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以济阳坳陷为例,对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性油气藏进行了分类及勘探研究.根据图闭成因类型及其含油气性,可将隐蔽性油气藏分为岩性、地层及裂缝性油气藏3大类.对于不同类型的隐蔽性油气藏,应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勘探的成功率及效益.
    地质勘探
    月海油田古生界古潜山储层特征与油气评价
    赵会民  武士尧  林海  衣红典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及录井、钻井等资料,对月海油田古生界古潜山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含油气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认为:本区古生界古潜山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沉积相为滨浅海相;古潜山储集空间以风化溶蚀型网状裂缝为主;通过对7项油气评价指标的衡量,本区古潜山基本属Ⅰ~Ⅱ类古潜山,是一个勘探潜力较大、远景看好的古潜山区.
    放射性重复测井技术在评价和优选浅层气中的应用
    宋国徽  王国勇  吴玉滨  黄志强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射性重复测井是目前唯一能在套管内取得老井资料的技术.通过它可以优选气层和判断气层的水淹及泄压情况.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老井气层复产的成功率.
    油藏地球化学录井技术在特种油气藏评价中的应用
    郑玉龙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区特种油气藏十分发育,特种油气藏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又增加了其发现与评价的难度;根据特殊油气藏特点建立的解释评价方法(如专家评议法、含油饱和度法、图版法等),将油藏地球化学录井解释与评价技术应用于裂缝性等一些特种油气藏效果较好.实践证明:油藏地球化学录并在特种油气藏的解释与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辽河西部凹陷西南部沙一、二段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特征
    王凯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辽河西部凹陷西南部地区沙一、二段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论述.研究认为:该区沙一、二段沉积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Ⅰ型三级层序,其中低位体系域主要由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组成,沉积作用以加积为主;湖侵体系域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及浅湖组成,以退积为主;而高位体系域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湖相组成,以进积为主.同时认为,低位体系域成藏条件好,是本区有利的勘探目标.
    志丹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评价
    丁纯军  刘曙光  赵青林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志丹地区侏罗系、三叠系储层是低孔、低渗储层,压实程度高,地质解释模型与测井解释模型拟合复杂.针对不同层组的地层,优选细化测井解释模型的参数,使测井资料的数字处理能较真实地反映储层物性特征、流体含量及孔隙度变化,为准确的测井解释油气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为低孔、低渗油气层的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辽河盆地古潜山油藏储层特征
    张吉昌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阐述辽河盆地古潜山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类型的基础上,对辽河盆地古潜山储层进行了分类,并对不同储层条件对古潜山油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辽河油田古潜山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油藏工程
    冷家油田重力流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研究
    朱庆杰  陈鸿雁  陈艳华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冷家油田冷43块油气勘探中,已发现大量的重力流沉积储层.该类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复杂,常规测井解释结果不能反映储层的真实情况.应用数理统计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系统分析,则可以建立多元非线性测井解释模型,从而准确解释油层参数,指导油气开发.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揭示了油层I2小层的油水分布规律,对改善冷家油田的开发效果提出了建议.
    柏各庄油田唐2×1区块侏罗系储层裂缝特征研究
    宋兴文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常规测井资料,结合岩心描述,对柏各庄油田构造裂缝的发育部位和发育方位进行识别,采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对裂缝古应力场进行定量预测.结果认为,侏罗系储层裂缝比较发育,裂缝方位为NE向.该方法是研究本区构造裂缝的有效方法,对寻找流体的有利聚集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焦耳-汤姆逊系数计算方法研究
    毛伟  张立德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气井井筒温度预测时所必需的焦耳-汤姆逊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推出了焦耳-汤姆逊系数计算公式,指出了计算焦耳-汤姆逊系数的关键在于定压下压缩因子对温度的偏导数.以立方型状态方程通式为基础,该通式中的系数取不同值可变为VDW、RK、SRK、PR方程,推出了定压下压缩因子对温度的偏导数.最后预测了不同压力、温度下甲烷的焦耳-汤姆逊系数,通过和实测值的对比,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给出了计算焦耳-汤姆逊系数时选择状态方程的依据.
    马36油藏(氮)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数值模拟研究
    杨斌  张茂林  梅海燕  郭平  彭裕林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马36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生产历史,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在完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之后,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动态预测方案中,模拟计算了4种气(氮气)水交替非混相驱井网,共计29套开发方案.在分析对比了各个开发方案的主要开发动态指标之后,认为该油田通过气(氮气)水交替非混相驱与注水开发相比,10年后可提高采出程度2个百分点.
    六东区克下组砾岩油藏精细描述研究
    霍进  单朝晖  郑爱萍  栾海军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六东区克下组油藏是克拉玛依油田早期注水开发的Ⅲ类砾岩油藏,经历了冷采、注水、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等不同开采阶段,为新疆油田重要的热采生产区块.本次从该油藏静态研究入手,结合动态开采特征,对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分布等进行描述,精细刻画油层非均质性以及油、汽、水分布特征,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为全面认识评价油藏、数值模拟及开发调整跟踪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技术保障.
    冷西深层低渗透隐蔽油气藏的优化部署研究
    姜岭  徐萍  张鹰  张忠义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总结冷西深层低渗透油气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其试油试采效果,对比我国其它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实践,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对该油藏进行了优化部署研究,对油藏的开发层系、开发方式、井网井距及注采系统等油藏参数分别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提出了合理的开发部署意见.
    辽河油区低渗透油田储层改造潜力评价
    郭秀文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低渗透油田油层污染程度表征因子计算和油层改造潜力评价值确定的基础上,分析了辽河油区部分低渗透油田油层改造潜力.主要评价因素包括表皮系数、油层渗透率、油层厚度和目前地层压力.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由层次分析确定,并经过随机一致性检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主观判断的因素,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冷43块s32油层开发规律认识及提高采收率方向
    张俊  许家新  初振淼  章跃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43块s32油层属深层巨厚块状中低渗稠油油藏,隔层不发育.常规天然能量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目前地层压力低,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差.通过开发规律研究,提出今后提高采收率的方向.
    钻采工艺
    稠油蒸汽吞吐井高温泡沫树脂防砂剂的研制与应用
    阚新伟  徐恩金  姜利  韩翠芳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稠油蒸汽吞吐井出砂问题,利用室内实验研制出高温泡沫树脂防砂剂,确定了防砂剂的技术指标,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该防砂剂在现场应用80多井次,施工成功率为100%,防砂总有效率达到85%以上.
    压裂-砾石充填防砂管柱的研究与试验
    孙厚利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产出砂油井进行水力压裂改造后,在其生产过程中会发生油井出地层砂和压裂砂,造成油井卡泵,更为严重的会使油层裂缝在大量支撑剂吐出后发生裂缝闭合,使压裂效果受到很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研制出压裂-砾石充填防砂管柱,其原理是在压裂施工之前将具有砾石充填防砂管柱与压裂管柱双重作用的压裂-砾石充填防砂管柱下到井下油层段,在水力压裂施工的同时一次完成砾石充填防砂施工作业,同步实现油层改造和油井防砂的双重目的,并在现场试验中取得了成功.
    稠油热采井口光杆密封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尚思贤  吴平  马季元  尚秦玉  董莉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克拉玛依六-九区稠油开采中井口普遍出现的跑油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出不同类型的井口密封装置,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密封材料.现场试验研究表明,根据不同工况选择不同的装置及密封材料,密封效果较好,投入产出比达1:6.73.
    复杂区块井筒结盐综合治理技术
    杨建华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濮城油田部分低渗透、高矿化度复杂断块油藏生产油井结盐严重的特点,通过对油井盐样室内试验,剖析了结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井筒清、防盐配套新技术,在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液力启动软柱塞抽油泵在出砂区块生产中的应用
    崔立峰  褚贵良  李春东  佟立红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田的很多区块出砂严重,给油田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并大大增加了油田的生产成本.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液力启动软柱塞抽油泵的研制工作.现场应用表明,该泵具有较好的防砂卡性能,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泵效,不仅延长了检泵周期,节省了作业费用,而且大大提高了油井的单井产量.
    微生物采油在新北油田的应用
    吴琼  张振波  韩玲
    2002, 9(5):  1.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新北油田的矿场试验应用情况,通过对其增油机理、适用条件的分析研究以及对现场应用规律的总结,探讨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可行性,为今后该项技术继续在油田推广应用指明了方向.经过对该项技术进行客观评价及经济效益分析,认为其投资少、工艺简单、增油效果明显.该项技术对同类型油藏具有借鉴价值.
    超细水泥在稠油井中的应用
    周金初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化学堵水、普通水泥封堵、机械封堵等存在的局限性,研究开发了超细水泥.对其技术性能及使用范围进行了研究,并在曙1-35-329井、锦95井、锦45-7-22cp井段进行了应用,封堵一次成功.
    试验研究
    新型钻井液润滑剂HML-1的配方优选与性能评价
    刘保双  唐代绪  薛玉志  何兴贵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目前使用的钻井液润滑剂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研制一种新型钻井液润滑剂的必要性.通过正交实验优选了润滑剂配方.经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证明该产品润滑性能好,与钻井液配伍性好,且无毒性,对环境影响小.
    GH-高温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
    龙华  王浩  赵燕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稠油热采井汽窜问题,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高温调剖剂.它是由热固性PF树脂做为成胶骨架与无机物复合,在地层温度下反应形成凝胶体,具有工作液粘度低(80 mpa@s)、便于注入、可在地层温度成胶、成胶时间可调、耐温性能好、封堵强度高、有效期长的特点.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证明,GH-高温调剖剂适用于稠油热采井高温调剖.
    特(超)稠油流变特性试验研究及应用
    王风岩  嵇锐  王忠伟  卫存芳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辽河油田的特、超稠油独特的流动特征,用旋转法测定原油的流变性,研究其流变特性及其粘度影响因素,为开发此类油藏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认为:当高于原油的拐点温度(55~65℃)时,原油流动性明显变好;特(超)稠油具有较大的屈服值,流动性差,因此应尽可能连续开井生产,以避免因停产而造成较大的启动压力;对于高粘度原油,剪切速率影响其粘度,开采时保持适当的采油速度,可以提高产量.
    静35块浅层高凝油热水加溶剂驱油物模实验及其效果分析
    李泰浩  王旭  贾海燕  张弘韬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阳油田静35块浅层高凝油油藏于1995年投入开发,目前开发矛盾十分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层温度仅高出原油析蜡温度2~4℃,原油在采出过程中由于脱气造成油层内析蜡堵塞渗流通道,导致全块开发形势十分被动.本文主要针对区块当前的开发现状,从室内实验、开发实践入手,明确了以维持该块长期开发的两个必要条件,即保持地层温度高于原油析蜡温度及使地层压力尤其是近井地带压力高于或保持在饱和压力附近.为满足上述两项必要条件而开展了热水加溶剂的物模实验,其研究成果对静35块的全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同类油田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环保
    太阳能利用现状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纪海玲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太阳能的利用现状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研究认为:太阳能在油田开发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信息
    稠油溶解气驱机械建模
    郑永红  汪国文
    2002, 9(5):  1.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稀油油藏中溶解气驱是容易理解的,但在稠油和高凝油油藏中溶解气驱不是很好理解.本文介绍了描述气泡成核作用(晶核形成)和气泡增长过程的机械总体-平衡模型.用适当的速率反应式推导出了瞬时-成核作用(IN)和累加-成核作用(PN)的理论.PN模型实验拟合的比较好,但要求的计算较多.两种模型的总体平衡理论都讲述了在气泡成核作用和气泡增长之前,不需要超越严格的过饱和的限制.达到热力学的泡点时,气体从溶液中释放出来,气泡增长方程显示了描述气体相动力学和实验系统的压力反应.……
    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焦油砂岩加热区带的地震速度模型
    李向科
    2002, 9(5):  1.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新的研究表明,由于蒸汽的注入,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地区焦油砂岩中的声波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本次工作中,时变速度的模型是从反射层和井孔数据的地震旅行时中获取的.模型层的深度是根据使用蒸汽注入前旅行时的反射射线模型来建立的.由于速度在蒸汽注入后产生了变化,可在蒸汽注入后通过监视器勘测的旅行时数据来模型化,这些速度模型基本是由反射旅行时来决定的.地面到井孔之间的旅行时数据表示了蒸汽注入后的期望延迟,但没有有效地改变反射旅行时产生的速度映象.低速带与注汽井位期望的温度增高带相互间有较好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从地震旅行时获得的速度模型探测焦油砂岩中蒸汽的前沿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