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5-06-25
    综述
    微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气藏技术
    李登伟  张烈辉  郭了萍  熊钰  梁雪原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波加热技术作用速度快,设备简单,灵活性高,不对储层造成任何污染,适合于开采各类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研究了微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气藏的机理,如加热作用、造缝作用和非热效应;总结了微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气藏的实验研究成果;指出微波加热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气藏的3种方法:一是微波对由地面注入地层的水或盐水加热,二是微波通过直井对储层加热,使地层温度升高,三是微波通过多分支井对储层加热.
    大港油区稠油井开采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向
    张勇  邢金生  王长在  周俊杰  孙连杰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港油区立足于稠油冷采,形成了稠油井开采系列配套工艺技术,其中地层处理配套技术主要包括单井化学吞吐、微生物采油、有机溶剂清洗等,举升工艺主体技术包括常规有杆泵、电热杆、螺杆泵、电潜泵等,同时广泛配套环空掺水加药降粘工艺.目前的工艺配套技术能够满足大港油田稠油尤其是普通稠油的开采需要,但在今后的稠油开采中,应该对各项工艺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优化、配套,提高特稠油和稠油井的开采工艺配套水平,降低稠油井开采成本.
    地质勘探
    分层地应力描述及其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李行船  马宗晋  曲国胜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侧向约束应力状态作为地应力的参考应力状态,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岩石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葛氏地层应力经验关系式,建立地应力的计算模型.滨670井、滨660-665区块进行了单井分层地应力及地层岩石力学参数分析计算,用于滨670井限流压裂设计以及滨660-665区块极限注水压力的确定,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四川盆地东北部构造成因探讨及未来天然气勘探方向
    胡明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盆地东北部由于力学环境复杂且不稳定,因而形成了较为特殊的构造形迹组合,特别是其在平面上构造形迹变化更加特殊.构造形迹是古地应力场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现有的构造形迹出发,结合构造演化史,进行构造几何学特征分析,进而探讨构造形迹在平面上变化的原因,并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同时指出在该区进行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大民屯凹陷沈232-沈238井区沙河街组潜力评价
    王国鹏  周德良  李双泉  尹天放  陈永成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沈232-沈238井区沙三、沙四段地层沉积特征和划分对比标志进行研究,建立了地层格架.地层沉积特征反映该区经历了水进-水退的沉积过程,形成了一套以扇三角洲相向河流三角洲相过渡的砂岩和含砾砂岩沉积体系.圈闭类型有构造-断层圈闭和断层-岩性圈闭;储层类型属低孔低渗砂岩和砂砾岩;此外,沙四段还有特殊的产层类型--油页岩.该区烃源岩好,且有一定的储层发育,测试获工业油流,通过进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有望获得新的地质储量.
    四川盆地西部流体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
    罗啸泉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坳陷经历了晚三叠世以来前陆盆地的复杂构造演化,是整体超压的陆相碎屑岩含气领域.运用流体封存箱理论,对川西流体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关系进行了分析.川西流体压力封存箱的演化可划分成印支晚期-燕山期须家河组封存箱的形成和喜山期须家河组封存箱的改造2个阶段.川西致密碎屑岩生烃增压和成岩致密化是T3超压封存箱形成的主要原因,后期的构造运动对须家河组封存箱的改造,使天然气向箱外"混相涌流",在浅中深层形成了规模的次生气藏.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储量计算方法
    刘学利  焦方正  翟晓先  杨坚  李宗宇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古岩溶缝洞型油藏,储层发育受控因素多,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多样,储集类型复杂,既有裂缝-溶蚀孔隙型储层,也有裂缝-溶洞型储层,堪称世界上最复杂特殊的碳酸盐岩油藏,油藏描述难度大,常规的储量计算方法不能有效使用.在分析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连续性特征尺度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孔隙体积来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集性及相应的储量计算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典型区块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量,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精细描述和后期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东辛地区沙三段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李果营  钟建华  饶孟余  江林  孙钰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着重描述和分析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滑塌浊积扇砂体沉积和发育特点,将本区的滑塌浊积扇砂体划分出了3种沉积微相,建立了砂体垂向序列和分布模式,进而说明了滑塌浊积扇砂体发育的地区性控制因素.认为东辛地区滑塌浊积扇砂体的形成和发育与三角洲的规模和建设性、洼陷带的古地形特征及构造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大民屯凹陷高凝油区块气测特性研究
    曹志壮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气测录井方面,高凝油与稀油、稠油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对高凝油区块不同气测显示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不同储集层特性规律,建立了不同气测解释模式.研究表明,这些模式的初步建立,为今后气测录井在高凝油区块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在解释方面得出的认识,为完善气测解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复杂断块油气田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的应用
    孟韶彬  王玲云  刘永刚  刘光蕊  胡列侠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国内外水平井发展概况及录井技术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原油田地质特点,研究了该油田水平井录井施工难点,阐述了中原油田水平井地质录井配套技术,并结合现场施工的经验教训,探讨了中原油田水平井录井技术的发展措施和建议.
    油藏工程
    高含水油藏注氮气开采效果分析
    张茂林  梅海燕  顾鸿军  董汉平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气提高采收率是高含水油藏、低渗油藏、水敏油藏改善开采效果的有效技术.针对五2西克下组油藏建立2个注氮气驱方案,对比预测了各方案的开采动态指标,并进行了经济效果分析.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及开采效果评价分析表明,该油藏采用气水交替的注气开采方式能够改善油藏高含水后期开采效果.
    注采井网均衡驱替的产量设计
    王军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网产量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地层中的驱替过程达到均衡驱替,进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五点法和七点法注采井网油井的产量相等即可实现均衡驱替,而九点法注采井网若要实现均衡驱替,则角井的产量要达到边井产量的倍.
    圆形封闭双层油藏新型产量曲线研究
    李雪梅  李艺  杨翔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圆形封闭双层油藏,利用Laplace变换进行求解,给出Laplace平面上压力解的表达式.利用产量与压力的关系,重新定义了无因次变量,导出了新型产量的标准曲线.利用Laplace变换的数值反演方法给出了实空间的解,并将本结果扩展应用到多层油藏和气藏.
    中深层块状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试验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柴利文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蒸汽驱开发是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先导试验受多种因素制约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以高升油田中深层块状稠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油藏地质、油藏工程、钻采工艺等方案设计及现场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具体技术对策.
    难动用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实践
    左悦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油藏精细描述和薄层水平井设计方法,利用导眼井、MWD无线随钻测量和电子多点测量相结合的手段,选择单层厚度较大且平面分布较广的油层部署水平井.通过薄层水平井精心设计和实施,使常规方式无法开发的薄油层实现高产,产油量是直井的6倍.该研究为油田开发中后期难动用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尕斯库勒油田周期注水试验研究
    王小林  王杰祥  王德林  黎宁  巩永刚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尕斯库勒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差异大,层间、层内非均质严重.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利用周期注水技术改善开发效果.现场试验表明:周期注水技术在该油田矿场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油田进行大规模周期注水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同时,该技术在尕斯库勒油田的成功应用,也为低渗透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开发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实例.
    广义S增长曲线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李祖友  朱义东  李玉林  杨白书  荣宁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目前普遍采用的6种S增长曲线指标量增长率变化特征的分析,得到能够代表这6种增长曲线的广义S增长模型及增长曲线,建立了油田年产量、累计产量预测模型,并通过非线性回归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实例分析表明,所推导出的年产量、累计产量模型对实际油田预测结果较为准确.
    底水锥进油藏油水同采技术研究
    蒋晓蓉  谭光天  张其敏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底水油藏生产中后期,油井不可避免出现见水现象,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控水措施,将造成产量迅速递减,采收率下降,开发效果变差.对红南油藏开发现状及生产动态的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并提出了油井油水同采技术,见到了一定的效果.该研究为含水油田的综合治理拓展了思路.
    陆梁油田头屯河组复杂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张会勇  马亮  王兆峰  顾江萍  韩俊伟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陆梁油田头屯河组油藏幅度低、油层薄以及低孔、低渗等特点,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确定了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并针对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天然能量、注采比、采油速度、井网适应性等不同方案进行了指标预测和优选.该项研究对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钻采工艺
    薄层多层压裂的拟三维模型及应用
    罗天雨  赵金洲  郭建春  杜成良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低渗复杂的薄层多层油气藏,期望一次性压开所有产层以减少压裂作业的次数.在调研国内外多层压裂裂缝延伸模拟的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能模拟多产层在一次压裂改造中全部被压开、多条裂缝同时延伸的拟三维数学模型,包括压裂液在各产层的动态流量分配,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改进的B-P神经网络系统在储层敏感性伤害预测中的应用
    邱电伟  何顺利  李中锋  门成全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储层保护的角度出发,对长庆油田的储层伤害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了对储层造成伤害的几种因素:水敏、盐敏、速敏、酸敏、碱敏,并采用Kohonen自组织网络和改进的B-P网络相结合的组合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储层敏感性伤害的预测模型.该模型改进了以往神经网络模型在数据处理方面的缺点,缩短了网络学习训练的时间.运用该模型对长庆油田储层伤害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一致性,说明改进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储层敏感性伤害预测中能够满足工程预测的需要,从而为油气层保护技术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强水敏高泥质砂岩油藏物理法解堵工艺研究
    尚朝辉  邹群  杜勇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桩139块储层属于高泥质、强水敏疏松砂岩油藏,在井下作业以及日常生产过程中,易出现近井地带堵塞和砂埋防砂中心管的现象,目前采用的酸化以及光冲管防砂中心管冲砂等工艺,无法较好解决此类工艺难点.在进行防膨剂优选、水敏评价等相关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定向井旋转射流解堵装置,实施高压水射流的物理法解堵工艺,经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川西地区压裂施工过程中管柱摩阻计算
    黄禹忠  何红梅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降阻比法为基础,分别对有机硼交联(HPG)压裂液的前置液、携砂液的沿程管柱摩阻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川西地区部分井压裂施工现场的施工数据,对管柱摩阻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改进后,提高了压裂施工设计和数值模拟中摩阻参数计算的准确性;同时用计算机程序实现了施工过程管柱沿程摩阻的计算,可用于模拟压裂施工全过程的摩阻计算.对四川川西地区以油管方式注入井的水力压裂施工设计及现场施工过程中井底压力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大位移井完井及采油工艺技术
    薛爱信  刘燕娥  宁振堂  庄福建  谭庆勇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大位移井的定义、完井技术及采油工艺技术.大位移井眼剖面的优化设计及悬链线的概念,在大位移井的固井完井施工中,由于大位移井延伸井段长,采用了套管漂浮接箍和套管漂浮技术.大位移井中的电潜泵机组应用于接近水平的井段中,井眼净化工作尤为重要,同时简要介绍了几种不同的油层打开方式.
    外加厚套管固井质量评价技术
    李哲  张胜文  李丽娟  王艳萍  王天宇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7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外加厚套管模拟井进行声幅/变密度、SBT测井实验和测井资料分析,归纳出声幅/变密度测井响应规律,同时对11口外加厚套管井进行试验和分析,总结出利用声幅/变密度综合评价外加厚套管固井质量的解释标准.利用全波分析技术等研究结果,编制了一套外加厚套管固井质量处理评价软件,最后利用该软件处理了17口外加厚套管井声幅/变密度测井资料,以其中1口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外加厚套管固井质量解释标准的可靠性及处理评价软件的合理性.
    新立油田影响深井泵泵效因素分析及合理泵挂的确定
    吴琼  韩玲  王艳  付邵峰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大量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各种开发因素,得出含水率、泵挂深度和沉没度与泵效的内在关系.并得出了新立油田扶杨油藏合理沉没度和合理下泵深度的范围.对新立油田抽油机井生产管理和抽汲参数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二氧化碳压裂增产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尝试
    潘晓梅  沈文刚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碳压裂增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分析了永乐油田葡萄花油层前期3口试验井压裂效果,为低产低渗透油田的增产改造技术探索了新途径.近年来,新兴的CO2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层增产过程中见到较好的苗头,2004年,在永乐油田葡萄花油层试验了3口井,见到较好效果.
    试验研究
    渗透性微细水泥堵水技术研究
    陈大钧  黄辉远  黎真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选择性段塞和高强度的渗透性水泥段塞,对油水同层或高压水层封堵了油气通道而大量出水的油井进行堵水技术(称为两段塞复合油井堵水技术)研究.选用水溶性改性树脂-聚合物复合堵剂(DM-3),通过孔隙型砂岩的堵水实验,发现DM-3对岩心有较强的暂堵能力和选择性封堵能力.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高渗透水泥段塞微细水泥的基础配方,在四川金华地区的金102井进行现场施工,取得了成功.
    大庆油田分子膜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李斌会  黄丽  韩冰  李宜强  马学辉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大庆油田主力油层的砂岩岩心,测定分子膜驱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岩心的润湿性变化,在水驱、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后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注入量的分子膜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分子膜驱相对于水驱可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驱油效率;可使岩心表面的润湿性由亲油向亲水方向转化;在水驱、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的基础上,分子膜驱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稠油水驱降粘开采新技术实验研究
    金发扬  蒲万芬  任兆刚  赵金洲  肖玉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渤海SZ36-1油田的地质特征,研究筛选了适合海上稠油油田水驱降粘开采的复合降粘体系.该体系具有用量少、成本低、降粘率高、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在注入水中加入复合降粘体系,能有效改善水驱效果,采收率在常规水驱的基础上提高近12个百分点,降粘率在95%以上,可达到高效经济水驱降粘开采稠油的目的.
    稠油油藏自生CO2吞吐技术室内研究
    刁素  蒲万芬  林波  徐晓峰  张晶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2驱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因素有气源、腐蚀、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自生CO2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其它制约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自生CO2技术适应性强,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采收率可提高10%左右.
    其他
    辽河油区计算稠油粘度通用方程
    康志勇  张勇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辽河油区6个油田22个典型稠油区块44条粘温曲线,运用统计学原理,建立了计算原油粘度通用方程,由此计算各种稠油在任一温度下的脱气原油粘度.该方法最大相对误差为9.9%,平均相对误差为3.3%.应用该方程可为稠油分类、流体评价和稠油油藏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英文摘要
    2005, 12(6):  1. 
    摘要 ( )   PDF (4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