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3-25
    综述
    水平井钻柱动力学研究进展
    黄本生 刘清友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4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钻柱动力学是水平钻井工程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水平井钻柱动力学分析可以很好地了解水平井钻柱的运动状态,科学地预测和控制井眼轨迹,揭示钻柱失效的动力学机理。就目前国内外水平井钻柱动力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综合研究表明,目前水平井钻柱动力学理论研究较欠缺,已滞后于实际工程应用,研究的内容也侧重钻柱动力学的某一方面。指出了今后水平井钻柱动力学研究的方向,提出了用全井钻柱系统动力学模型来研究水平井钻柱动力学。
    低渗透油藏实施水平井注水开发的适应性研究
    刘鹏飞 姜汉桥 蒋珍 赵国良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水技术为油田开发方式的转变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调研了国内外水平井注水开发实例及其主要的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水的技术现状和进展,总结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水的主要优势,分析了其适应性条件及特点,并与直井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水的典型适应条件及其潜在的发展方向。
    凝析气藏井筒积液的诊断及排除方法综述
    张大椿 刘 晓 李远亮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3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筒积液是凝析气藏产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不及时发现和排除,气井有可能因积液严重而水淹。及时预测井筒积液的形成对有效采取合理的措施起到关键性作用。分析了凝析气藏井筒积液产生的原因,概括了纯气井和气液同产井井筒积液的诊断方法,如生产测试法、生产数据对比法、临界流量分析法、试井解释法和节点分析法等。最后,全面综述了油田正在推广使用的各种典型排水采气技术,主要有油管排液、N 排液、泡沫排液、机械排液、超声波排液和天然气循环排液等。现场需根据单井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排液技术。
    地质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储层粘土矿物分析
    高淑梅 范绍雷 梅启亮 权海奇 胡 剑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储层为典型低孔、低渗,储层粘土矿物较为发育。粘土矿物对储层储集条件和渗流能力有较大影响,是开展储层评价和油层伤害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由于粘土矿物包含了大量沉积环境介质的物理化学信息,对其规律进行认识可以有效指导储层精细评价、有利区预测和开发技术政策制订等工作。
    渤海湾盆地中、浅层非典型油气藏的非均质控油作用
    杨春梅 刘卫东 梁忠奎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3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渤海湾盆地中、浅层非典型隐蔽油气藏在油气层评价及开发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解释符合率低、含水率高等问题,通过分析储层非均质性与油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非典型油藏中油水分布非均一性产生的原因,确定渤海湾盆地中、浅层非典型油藏存在2类流体非均质现象,非均质控油作用不仅造成中、浅层流体性质评价困难,同时也使油井投产后产液特征复杂化。
    “对接山"型古潜山油气藏及其勘探意义
    陈振岩
    2009, 16(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古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不断获得新突破,古潜山油气藏勘探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对古潜山分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不能完全回答古潜山内幕勘探问题。提出“对接山”型古潜山油气藏这一概念,可以较好地解释古潜山内幕成藏问题,解放古潜山内幕深层勘探。通过对碎屑岩和火山岩中发现的烃源岩和储层对接型油气藏典型例的分析,并从油气成藏机制上对“对接山”古潜山油气藏进行认识,拓宽古潜山油气勘探思路,为我国古潜山加深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牛心坨地区周边勘探目标评价
    李树山 王伟林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牛心坨地区油藏地质特征精细研究基础上,从油气生成、运移、生储盖组合等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入手,对区内成藏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牛心坨地区早期断裂控制洼陷的形成及储层的沉积,晚期断裂控制油气运移和聚集,中央构造带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牛心坨油层为主要含油层系,近距离运移及生、运、储相处一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牛心坨周边所有圈闭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有利圈闭3个,具有钻探部署潜力。
    济阳坳陷东营组沉积末期正反转构造研究
    鲍倩倩 吴智平 李伟 侯旭波 陈伟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4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济阳坳陷大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分析,利用反转构造在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和不整合的发育特征等方法,确定济阳坳陷东营组沉积末期正反转构造的分布范围以及相应的反转构造样式。对坳陷正反转构造成因机制研究表明,东营组沉积末期济阳坳陷构造应力为NEE—SWW 双向强挤压应力和NW—SE双向拉张应力的叠合,且构造反转的选择性造成了正反转构造样式的差异性。对坳陷正反转构造的认识可以为济阳坳陷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裂解气藏超压释放机理
    徐昊清 蒋有录 张永丰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丰地区裂解气藏形成于超压环境,但后期泄压过程使现今气藏基本处于静水压力状况,对气藏超压释放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油气运聚及分布的研究。研究认为,研究区超压释放机理主要包括饱和天然气藏深埋、轻烃扩散作用、热流值降低、地质体较致密时的沉积深埋、渗析作用。其中,饱和天然气藏的深埋和轻烃扩散是导致研究区裂解气藏超压释放的关键因素。
    渤南洼陷深层裂解气成藏条件分析
    李琳琳 查 明 陈中红 卢绪龙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渤南洼陷深层裂解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气藏气源主要来自沙四上亚段高成熟烃源岩,地温控制裂解气生成和分布;各类扇体及次生孔隙是深层裂解气成藏最佳储集体和储集空间,溶蚀作用和裂缝的发育改善了储集层条件,提高了储层含气性;优质盖层为裂解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超压和流体势控制了油气运移和聚集,形成了构造、岩性等类型的裂解 气藏。
    COMPERTZ模型参数估计新方法
    李晓光 鲁港 李玉金 王 刚 高险峰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mpertz模型参数估计问题是一个三维数值优化问题,常规算法在求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数学处理方法,将三维优化问题归结为一元非线性方程进行求解,并给出了该一元方程的解区间搜索算法和二分法求解算法,可应用于石油地质储量、油田产量预测等问题。实际算例表明,该算法计算过程稳定,计算速度快,计算误差小。
    沉积微相分析在胜南3、6区块滚动勘探中的应用
    刘玲利 朱永进 严卫兵 吴凤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3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等时对比的基础上对胜南3,6区块中侏罗统三间房组I油组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在浅水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中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包括溢岸沉积)及浅湖等微相类型。以单井相分析成果为依据,结合测井相平面组合关系及砂体展布图,编制了各层沉积微相平面图。根据各微相砂体特征,提取主力砂体,以中期旋回为单位编制小层主力砂体的叠加图,确定优势储层分布区域,提交A、B、c、D等有利钻探位置。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B、c井风险最小。
    应用三维地震属性识别春光油田原始油水界面
    王学忠 刘传虎 王建勇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油田排2油藏开发前期,以三维地震资料属性分析为手段,利用油层和水层地震振幅能差异性识别原始油水界面,与开发井验证结果基本吻合。区域内推广应用可靠性高,储量计算准确,油藏产量稳步上升,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指标创国内新高。
    油藏工程
    厚油层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
    胡丹丹 唐玮 常毓文 仵元兵 左松林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厚油层层内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北一区东中块葡I组油层为例,分析了厚油层层内夹层的分布特征,并对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利用北一区断东中块相关资料建立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侧积夹层、水平夹层不同发育形态下的剩余油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侧积夹层逆夹层注水、水平间距及倾角越小,遮挡区域的纵向驱替面积越小,剩余油越富集;而水平夹层数量越多,位于油水井异侧,因夹层的隔挡作用,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基岩-孤立溶洞不稳定窜流方程
    程倩 熊伟 高树生 刘华勋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呈高度离散分布,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基岩是储层中广泛分布的等效连续介质,渗透率低,基岩向溶洞的窜流为非稳态窜流。提出单井钻遇孤立溶洞模型,模型外边界定压,溶洞视为扩大井筒,分析基岩与孤立溶洞间的不稳定窜流规律,初步建立基岩一孤立溶洞不稳定窜流模型。
    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合理井网形式研究
    程忠钊 李春兰 黄世军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理井网形式的部署将会使区块发挥最佳的开发潜能。以辽河油区某中深层块状稠油油藏为例,通过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性研究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合理井网形式,在实际区块考虑直井和水平井组合形式进行部署,对比优化设计出最优的井网形式。研究结果表明,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合理井网形式为正对排状水平井注汽水平井生产井网和环状混合并网。该研究为稠油油藏井网形式部署提供了新思路,对类似稠油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注入参数的确定
    吴婷婷 侯亚伟 张绍辉 刘向斌 徐程宇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1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喇萨杏油田经过近50 a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在后续聚合物驱开发中,高渗透厚油层的聚合物驱基本结束,中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技术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分子质量聚合物对低渗透油层的适应性,同时根据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大庆油田中部高台子油层的注入参数。相对分子质量在600 x10 ~1 000×10 的聚合物适合渗透率0.050—0.100 m 的低渗透油层;确定聚合物最佳注入参数为:注入聚合物分子质量为1 000×10 ,浓度为800 mg/L,注入速度为0.10 PV/a,聚合物用量560mg·L~ ·PV~。该研究为指导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技术的矿场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高3—6—1 8块火驱采油数值模拟研究
    邢景奎 苗崇良
    2009, 16(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高3—6—18块火驱先导试验区建立非均质三维油藏数值模型,使用水、重油、溶解气三组分模型,进行蒸汽吞吐生产阶段的精细生产历史拟合。根据历史拟合得到的压力、温度、含油饱和度场,建立火驱采油研究的三维三相六组分油藏数值模型,进行火驱先导试验的油藏工程参数优化研究,推荐了优化参数,预测了优化方案的开发指标。该研究对于同类油藏火驱 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巨厚变质岩古潜山油藏合理开发方式探讨
    许宁 徐萍 李蔓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油幅度1 600 m的裂缝,li油藏是油藏地质、油田开发的全新研究对象。通过录井岩屑薄片制作、岩电柱状对比分析技术,建立岩性和储层定量识别和划分标准,综合研究油藏天然能量大小、储层润湿性、驱油效率、原油物性后认为,采用先期直井试注,后期转入水平井全面注水、底部注水、渐次上移是较合理的开发方式,预计较衰竭式开采提高采收率12;1%。
    整体不稳定注水技术在大芦湖油田的应用
    董平志 毛振强 晋战稳 郑光燕 赵飞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1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芦湖油田樊29块是典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后投产,经过10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常规调配效果越来越差。在油藏精细研究基础上,借鉴低渗透油藏研究的新理念和新成果,结合数值模拟、测井解释成果、油藏工程方法、油层渗流力学理论、室内试验等技术手段和理论,对该块中高含水期的动态调配方法进行探索,提出“变井排 注水驱替井排间剩余油、变周期注水增大注水波及体积、变幅度注水改变渗流方向”的灵活注水方式,经过矿场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降低自然递减、改善水驱状况的目的,增加可采储量18.3×10 t。
    欢西油田薄层稠油水平井注汽参数优化研究
    刘贵满 李 明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薄层稠油水平井合理注汽参数,提高生产效果,在对稠油注汽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提出薄层稠油水平井注汽参数确定方法及公式,并进行了现场跟踪对比分析。该研究成果为指导现场合理配汽提供了依据,对提高薄层稠油水平井开发效果具有较大意义。
    考虑交接面阻力影响的三重介质复杂油藏的试井模型
    李秀军 李笑萍 李爱民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1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三重介质复杂油藏的现状,考虑了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的影响,以及交接面阻力的影响,建立了三重介质复杂油藏有效井径的试井模型。先将模型转化成无因次定解问题,然后通过Laplace变换得到试井模型拉氏空间的解,再利用数值反演方法得到实空间的解,绘制无因次井底压力和无因次时间的特征曲线。通过对特征曲线的分析,表明交接面阻力对三重介 质复杂油藏井底压力有一定影响。
    CO2与原油混相及非混相条件下渗流机理差异
    陈兴隆 秦积舜 张可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CO:的资源化利用获得广泛认识的同时,CO 提高采收率技术得到深入发展。研究CO 驱替过程中气、液组分变化有利于发现CO 一原油混相或非混相状态对渗流特征影响的原因。采出程度、含水及气油比等变化规律显示CO 在孔隙中具有独特的渗流特征。相同驱替量的情况下,非混相状态较早进入含水快速上升期,采出程度平缓增长,而混相状态的采出程度则保持较长时间的线性增长。组分分析结果显示,CO 驱替过程中油、气组分变化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除此之外,混相状态的CO 易于与油相组分作用,而非混相状态的CO2则偏向于与气相组分作用,说明混相或非混相状态时CO 与原油的作用方式不同。
    TR一0 1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研制及现场性能评价
    胡刚 李刚 潘成松 文翔宇 张宝龙
    2009, 16(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河南油田井楼区块稠油,通过实验研究了自制乳化剂TR一01的稳定性,分析了矿化度对其降粘性能的影响等,确定了现场加药最佳浓度。实验结果表明,TR一0l乳化降粘剂具有很好的乳化降粘作用(降粘率达到99% 以上),配制成本也较低,对井楼区块油井的普遍适用性较强,是一种理想的稠油乳化降粘剂。
    低伤害变粘度压裂液体系在双河油田的应用
    张小军 张永成 汪 奇 王库 梁顺武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河油田延长组属于低温、低压、特低渗油藏,自然产能不能满足开发要求,完井后必须采取增产措施。由于储层敏感矿物分布广泛,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伤害因素分析,优化了该地区的压裂液配方,研制出包括压裂前和后处理液在内的低伤害变粘度压裂液体系。该压裂液体系起到了保护储层、降低伤害的作用,还具有高效防膨、快速破胶、防止地层水锁等优点,能有效降低对地层的二次污染,使压后地层保持良好的导流能力。现场实施了13口油井,增产效果显著。
    钻采工艺
    变粘分流酸主剂油酸酰胺丙基甜菜碱的合成
    马代鑫 徐赋海 王增林 隋春艳 王德山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聚合物基稠化酸体系对地层存在潜在伤害的问题,研制出一种表观粘度随pH值升高而增大的新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一油酸酰胺丙基甜菜碱。该表面活性剂在非均质储层分流酸化中应用,随酸岩反应进行酸液体系自动变粘,具有分流酸化的作用,且不会对地层造成二次伤害。
    注水泥动态过程研究与计算机模拟
    黄志强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固井质量,分析了注水泥动态过程,建立了环空流速、井口压力、真空段长度以及环空动压力等动态参数计算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注水泥动态过程计算机模拟软件,并经过江汉油田现场资料验证,结果满足工程要求,为固井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
    侧钻井扩孔复杂情况处理技术探讨与完善
    王廷瑞 李亚方 王立苹 丁文正 夏泊咿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固井质量,延长侧钻井寿命,实现老油田经济、有效地开发,针对侧钻井扩孔出现的复杂情况进行分析,从现场复杂情况处理的成功和失败实例中,探讨和完善在复杂井况下实施连续、平稳、安全扩孔技术,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钻具组合、工艺参数以及现场施工规程,对于侧钻井扩孔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螺杆泵采油技术在稠油热采开发后期的应用
    卢时林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区欢西油区稠油区块层内出水问题严重、油井吞吐效果差,为此,在采出程度低的稠油高含水井上探索不注汽直接应用螺杆泵冷采的可行性,并结合现场应用情况,浅析了增油机理。在锦45块和锦6ll块等区块部分高含水井上应用螺杆泵采油技术,采用变频控制柜控制合理的生产压差,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投入产出比为1.0:5.2。
    二氧化碳段塞辅助压裂技术的研究与试验
    于法珍 王观华 龚雪峰 左家强
    2009, 16(3):  1.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特低渗油藏地层能量下降大、压裂液难以返排的难题,进行了二氧化碳段塞辅助压裂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在压裂前注入液态二氧化碳,利用混相与溶解气作用,起到补充地层能量和提高压裂后助排效果的目的。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确定了以桩74块为代表的低渗油藏原油与二氧化碳的最小混相压力,并优选了最佳闷井时间和压裂施工参数,现场应用 5口井,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