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下白垩统碎屑岩沉积相特征

›› 2007, Vol. 14 ›› Issue (3): 1-.

• 地质勘探 •    

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下白垩统碎屑岩沉积相特征

武天祥  牟中海  薛建勤  吴海欧  周星合   

  1. 武天祥(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牟中海(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薛建勤(中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  吴海欧(中油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周星合(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 收稿日期:2008-01-11 修回日期:2008-01-11 出版日期:2008-01-11 发布日期:2007-03-25

  • Received:2008-01-11 Revised:2008-01-11 Online:2008-01-11 Published:2007-03-25

摘要: 在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下白垩统进行了层序划分,识别出了2个中期层序(MSC1、MSC2),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沉积相分析认为,在红山构造带,MSC1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MSC2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坝;在红山凹陷,2个中期层序均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在2个中期层序中,上升半旋回底部和下降半旋回项部为有利储集岩发育部位,最大湖泛期密集段泥岩可作为本区的盖层.同时指出油砂沟-红山参2井-东沟、科木尔、红山参1井以南一带为有利油气储集区带,为下一步的深入勘探提供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