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油气藏

• 综述 •    下一篇

生物成因气生成演化模式探讨

林小云,高甘霖,徐 莹,任 莹,薛 颖   

  1.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湖北 武汉 430100)
  • 出版日期:2015-02-25 发布日期:2015-08-11
  • 作者简介:林小云(1965-),女,教授,1987 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专业,2005 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博士学位, 现主要从事油气成藏地质与资源评价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近海中、古生界残留盆地特征及油气潜力”(2011ZX05023—003);国家专项“生物成因气形成机理与源岩生气能力评价”
    (GZH201100302-WX03)

  • Online:2015-02-25 Published:2015-08-11

摘要: 通过生烃模拟实验资料及生物成因气藏实例分析,在总结生物成因气形成过程和生物气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生物成因气生成演化模式,为生物气源岩生气能力评价提供依据。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co2 还原和乙酸发酵2 种途径形成生物气。沉积物中有机质被降解的过程及形成的产物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生气早期具低温、高硫酸盐抑制等不利条件,生物气产率较低;生气高峰期深度约为300~1 600 m,发酵菌优先利用可溶有机质分解成产甲烷菌可利用的底物,同时生成大量甲烷,以35~55℃为最佳生气温度;生气晚期,地温达70℃以上,不适宜产甲烷菌群生存及可利用底物减少,甲烷产率很低;沉积物处于硫酸盐还原带且该带具一定厚度时,最有利于生物甲烷生成并保存。

关键词: 生物成因气, 微生物生态系统, 生成过程, 生烃阶段, 演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