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油气藏

• 地质勘探 • 上一篇    下一篇

六盘山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关宝文1,2,郑建京,许世阳1,2,郭建明,杨 燕1,2   

  1. (1.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出版日期:2015-02-25 发布日期:2015-08-11
  • 作者简介:关宝文(1987-),男,2010 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硕博连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研究。
  •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类重要方向项目“阿尔金断裂东段左旋走滑构造转换及其控油研究”(KZCX2-EW-QN112);中国科学院西
    部行动计划项目“准噶尔盆地东部低熟气资源潜力与有利勘探区预测”(KZCX2-XB3-12);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准东地区侏
    罗系各类烃源岩的生排烃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Y404RC1);甘肃省重点实验室专项(1309RTSA041)
      

  • Online:2015-02-25 Published:2015-08-11

摘要: 为了能早日在六盘山盆地获得工业性油流, 基于野外露头、最新地震、钻井资料以及前人认识, 系统分析了六盘山盆地油气成藏生储盖组合、平面展布及其成藏时空匹配关系。研究表明: 古近系寺口子组砂岩能作为区域性储层, 含石膏层清水营组泥岩可作为区域性盖层, 乃家河—马东山组低成熟度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 油气成藏时空匹配具有良好对应关系, 在埋深较大的构造圈闭区域有可能发现油气藏, 罗川1、黑城和九彩1 是重点研究区域。

关键词: 六盘山盆地, 烃源岩,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