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油气藏

• 油藏工程 • 上一篇    下一篇

塔中高—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注水驱油研究

程亮1,石磊1,王娟2,陆涛1,陈璟1   

  1. 1.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1;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四川 成都  610500)
  • 出版日期:2016-06-25 发布日期:2016-12-02
  • 作者简介:程亮(1977-),男,工程师,200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11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从事油藏工程、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工作。
  •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之“碳酸盐岩缝洞型气藏开发关键技术完善与应用”(2011ZX05059-001);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高温高压多组分凝析气非平衡相态理论模型研究”(20115121110002)部分研究成果

  • Online:2016-06-25 Published:2016-12-02

摘要: 通过建立凝析油最大反凝析速度判别方法,对不同相态凝析气藏凝析油析出速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准确判定了近井地带凝析油的反凝析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精细裂缝-基质双重介质凝析气藏数值模拟模型,对塔中I号气田II区洞穴型、缝洞型高—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注水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凝析油反凝析程度、水侵模式、裂缝物性及发育程度、裂缝与基质耦合程度和注水速度对气藏储层系统注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凝析程度严重且注入水可形成强能量次生边底水的凝析气藏,具有强油水置换能力,适合注水驱油开发,注水驱油机理分析与现场先导试验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塔中裂缝性双重介质储层高—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中后期增产方案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注水驱油, 最大反凝析速度, 组分模型, 油水置换, 缝洞型凝析气藏, 塔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