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东升, 赵志刚, 徐建永, 刘志峰, 李楠. 古近系陡坡扇构造-岩性复合圈闭识别与储层刻画技术及应用[J]. 特种油气藏, 2020, 27(5): 38-44. |
[2] |
李兆敏, 赵艳玲, 王海涛, 赵清民, 鹿腾, 徐正晓.
注入水矿化度对盐间页岩油储层物性影响研究
[J]. 特种油气藏, 2020, 27(2): 131-137. |
[3] |
惠威, 薛宇泽, 白晓路, 贾昱昕, 王一飞, 任大忠.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影响
[J]. 特种油气藏, 2020, 27(2): 87-92. |
[4] |
高振南, 耿志刚, 张风义, 余元洲, 吴婷婷.
基于流固耦合的变质岩潜山裂缝型凝析气藏数值模拟研究
[J]. 特种油气藏, 2020, 27(1): 121-128. |
[5] |
王泊.
不连续隔夹层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特征及氮气抑水机理
[J]. 特种油气藏, 2019, 26(6): 135-140. |
[6] |
刘海青. 高柳斜坡带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有利储层分布[J]. 特种油气藏, 2018, 25(6): 77-. |
[7] |
甘 军,赵顺兰,罗威,胡晨晖. 涠西南凹陷地层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J]. 特种油气藏, 2017, 24(2): 40-. |
[8] |
石世革. 孤北洼陷浊积水道砂体预测与岩性油气藏勘探[J]. 特种油气藏, 2016, 23(3): 16-. |
[9] |
张雪玲.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产油量模型应用[J]. 特种油气藏, 2016, 23(2): 128-. |
[10] |
伍海清,白 冰,刘明泽,李小春,王 磊. 估算二氧化碳井筒压力的等效密度法[J]. 特种油气藏, 2015, 22(3): 114-. |
[11] |
裴家学. 辽河外围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及识别[J]. 特种油气藏, 2015, 22(3): 62-. |
[12] |
肖传桃 帅松青 吴光大.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古近-新近纪坡折带及其对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J]. , 2013, 20(1): 1-. |
[13] |
宋传春 张云银 李海涛 王树华. 准中地区深层岩性圈闭识别[J]. , 2007, 14(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