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油气藏

• 地质勘探 • 上一篇    下一篇

柴达木盆地红沟子油砂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赵钦阳1,2,3,杨元元2,3,季汉成1,李宗星2,3,曹占元4   

  1.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3.中国地质科学院页岩油气调查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4.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 出版日期:2017-12-25 发布日期:2018-01-10
  • 作者简介:赵钦阳(1991—),男,2014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地质学专业,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风化作用对烃源岩品质的影响——以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烃源岩为例”(41602165);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柴达木盆地及周缘油气基础地质调查”(DD2016173)

  • Online:2017-12-25 Published:2018-01-10

摘要: 以野外露头、录井描述、岩心、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普通薄片、荧光薄片、分析化验等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红沟子油砂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结果表明:红沟子油砂矿出露于红沟子构造高点,沿着背斜两翼分布,发育层位为新近系上油砂山组(N21)和下油砂山组(N22);红沟子油砂矿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石英、长石、岩屑含量为Q该研究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油砂资源的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38F32R30,整体成熟度较低;储层物性整体随着深度变大而变差,孔隙度为3.10%~38.90%,平均为22.70%,渗透率为0.1×10-3~10.0×10-3μm2,综合评价为中孔、低渗储层;油砂的含油率随着孔隙度、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含油率为0.12%~15.55%,平均为2.51%;充足而持续的烃源供给、优质的储层、有效的盖层封闭、盆地高寒缺氧的古气候环境、良好的运移通道和较晚的构造抬升是红沟子油砂成矿的必要因素;孔隙度大于25.00%、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砂泥互层配置良好、泥岩层较厚、靠近背斜核部的区域是今后的勘探优选目标。

关键词: 油砂矿, 地质特征, 成矿因素, 红沟子地区, 柴达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