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油气藏

• 地质勘探 • 上一篇    下一篇

滨里海盆地东缘构造缝形成期次及低角度构造缝成因

李长海,赵伦,李建新,王淑琴,李伟强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 出版日期:2019-06-25 发布日期:2019-08-12
  • 作者简介:李长海(1992—),男, 201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工程专业,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
  •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哈萨克斯坦带凝析气顶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注气开发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2017ZX05030-002)

  • Online:2019-06-25 Published:2019-08-12

摘要: 裂缝是碳酸盐岩油藏主要的渗流通道,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揭示低角度构造缝特征及分布,进而实现有效注水开发,基于薄片、岩心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综合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分析了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油田构造缝的发育期次,并结合构造演化历史探讨了研究区低角度构造缝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北特鲁瓦油田共发育了3期构造缝,均以北东—南西走向为主。第1期发育于早二叠纪,以低角度构造缝为主,形成时埋深较浅,充填较早,阴极发光特征以不发光为主,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34.4MPa;第2期发育于晚二叠纪,以斜交构造缝为主,少部分被充填,阴极发光特征以昏暗发光和明亮发光为主,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42.4MPa;第3期形成于三叠纪,以高角度构造缝为主,几乎未充填,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52.2MPa。研究区低角度构造缝主要与构造演化有关,早期的高角度构造缝在地层反转后演变为低角度构造缝。通过对低角度构造缝成因的分析,为北特鲁瓦油田下一步裂缝预测及开发方案部署工作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 北特鲁瓦油田, 碳酸盐岩, 裂缝期次, 低角度构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