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油气藏

• 油藏工程 • 上一篇    下一篇

高压生烃模拟实验及其成油滞后特征

吴远东1,2,张中宁1,吉利明1,孙丽娜1,2,贺 聪1,2   

  1. (1.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69)
  • 出版日期:2016-06-25 发布日期:2016-12-02
  • 作者简介:吴远东(1989-),男,2012年毕业于南华大学资源勘查专业,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工作。
  •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层烃源岩凝析油的排出与残留特征及定量化模拟研究”(2011ZX05008-002-23)

  • Online:2016-06-25 Published:2016-12-02

摘要: 为探究压力对泥质烃源岩热演化和生烃特征的影响,利用高温-高压模拟仪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桃10井的泥质烃源岩进行了研究,在半开放体系条件下开展了恒压和增压系列生烃热模拟实验。发现2个系列实验热解油产率峰值出现在500~520℃,与辽河盆地同层位烃源岩常规模拟实验结果相比滞后至少150℃,表明半开放体系生烃模拟实验中的生油高峰可能滞后于常规封闭体系模拟结果,利用常规封闭体系模拟实验进行烃源岩评价可能低估了泥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尤其是在评价深层泥质烃源岩时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研究认为,在半开放体系中流体压力的升高和频繁排烃作用是导致成油滞后现象的原因。该研究为重新认识泥质烃源岩自然演化提供了依据,在泥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评价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为评价盆地或凹陷深层泥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半开放体系, 模拟实验, 炭质泥岩, 成油滞后, 镜质体反射率, 辽河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