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世界火成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江怀友 鞠斌山 江良冀 齐仁理 李 龙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4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已经引起了石油界学者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比较详细的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世界火成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历程,介绍了火成岩油气藏在世界范围的分布及勘探开发现状。介绍了多种成熟的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技术,特别是火成岩地震勘探技术和非地震勘探技术方面的发展,这些技术推动了火成岩的勘探开发。针对中国火成岩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难题,通过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对中国火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地质勘探
辽河东部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
单俊峰 韩霞 毛俊莉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辽河东部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判识标志、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成气态烃的地球化学特征、气源岩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目前发现的天然气以低成熟的煤型气为主,局部为成熟煤型气;经气源对比,煤型气源岩以s 为主;除煤型气外,局部存在油型气、原生生物气和原油菌解气等类型。结合东部凹陷成熟度一深度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发现的天然气主要为深度在4 300 m以上、R。<1.0% 的浅源岩层;深源岩层(4 300~7 000m)生成的高成熟天然气探明量较少,仅在红星地区深层少量分布。由此推测,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大。
极复杂断块油田微型构造研究方法及应用
黄龙威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胡庆油田构造复杂、断块破碎的地质特点,运用构造整体解释与精细研究相结合方法,采用地震层位精细标定、高分辨率三维地震人机联作精细构造解释等技术,落实了整体构造格局及断层在空间上的展布状况,摸索出了微构造油藏的成藏规律和勘探方法,发现了一批与小断层有关的微型构造油藏,对极复杂断块油田的滚动增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塔河油田YT1区块三叠系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分析
汪彦 鲁新便 彭军 赵冉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YT1区块三叠系可划分为6个长期、15个中期和3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发育有A型、x型、V型3种不同的层序构型 以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单元,建立相应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根据不同层序单元沉积相发育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分布规律,分 析认为该区三叠系属于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随着地层基准面有规律地升降变化,研究区曾发生过6次规模较大的湖进一湖退旋回,其沉积记录亦体现出6次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一前三角洲一滨浅湖变化有序的沉积序列。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相)识别技术——以五彩湾凹陷石炭系勘探为例
黄芸 石星 陈勇 李艳平 袁波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近年来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的勘探实践,探索了一套适用于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相)识别技术系列。该技术系列主要包括:利用重磁电等非地震勘探技术进行火山岩的基本特征及平面分布的确认,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火山岩测井响应特征、井震结合建立火山岩相对应的地震相模式,依托三维连片目标处理数据体展开火山岩相划分和地震属性优化等地震解释技术的综合应用,最终确定有利火山岩相分布区并上钻探井。五彩湾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勘探成效显著,证实了该套火山岩(相)识别技术系列的可行性,尤其在火山岩(相)识别和勘探目标优选方面该套技术系列的实施为后期准噶尔盆地亿吨级克拉美丽石炭系气田的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冀中坳陷碳酸盐岩潜山内幕储层特征及其形成主控因素
吴兴宁 李国军 田继强 韩春元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运用沉积岩石学及储层地质学方法,利用岩心及薄片观察、测井解释及实验分析等手段,认为冀中坳陷长城系高于庄组、蓟县系雾迷山组和寒武系府君山组发育碳酸盐岩潜山内幕储层 储层岩性以结晶程度好、各种粒屑含量高及泥质组分较少为特征;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溶孔、溶洞及各种裂缝,较少发育大型洞穴;储层类型包括孔隙型、孔洞型和裂缝一孔隙型3种,其中裂缝一孔隙型储层物性最好。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裂缝是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这对冀中坳陷碳酸盐岩潜山内幕储层的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枪口节流作用和热传导作用对海上勘探气枪子波的影响
李国发 曹明强 陈浩林 倪成洲 郭顺林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上地震勘探多使用气枪震源进行激发,气抢子波的研究对于海上地震采集和资料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枪口的节流作用和热传导作用影响着气枪予波的特性。为此,基于自由气泡理论,考虑气枪机械因素以及气泡周围环境的影响,建立了气枪震源子波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就枪1:2节流作用和气泡壁的热传导作用对气枪子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枪13"节流作用与气枪枪口面积有关,影响气枪内高压气体的释放速度,进而削减气枪子波的主脉冲;气泡振动加快了气泡周围流体的运动速度,气泡壁的热传导作用随之加强,气泡损失更多的能量,气泡振动衰减速度加快。
冀中坳陷新河凸起变质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探讨
崔秀梅 王建瑞 李清 曹兰柱 彭宁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3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和钻井资料表明,新河凸起变质岩潜山内幕具备成藏条件,毗邻束鹿和深县两大生油凹陷,古近纪沙三段生油岩生成的油气分别通过新河断裂、衡水断裂输送到新河凸起变质岩潜山中;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具备裂缝大规模发育的条件。由于岩性以及受力的不均一,导致裂缝发育分布不均一,深色变质岩致密,裂缝、节理极不发育,具有良好的封盖条件;浅色变质岩裂缝发育,可作为储层,这种“深盖浅储”储盖组合模式是新河凸起变质岩潜山内幕储盖组合的主要形式之一。
塔南凹陷基底潜山油藏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
马新海 王金奎 王有功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大量的岩屑、岩心观察描述和统计分析,总结出塔南凹陷潜山油藏储层岩性以凝灰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裂缝为主,其中裂缝结合孔洞型储层是最有利的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综合构造应力分析、基底岩性、基底地层地 莨属性分析等多个因素,认为塔南凹陷基底潜山油藏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塔南凹陷中部断裂潜山带中南部和北部。依据断裂和基底地层组合方 式、圈闭类型和油气主要的运移方式,将塔南凹陷基底潜山油藏总结为3种成藏模式:不整合面输导结合有利砂岩层输导油气的上盘披覆式潜山油藏、断层输导结合不整合面输导油气的反向断层遮挡式潜山油藏和断层输导油气的古隆起式潜山油藏。
核磁共振技术在渭河盆地奥陶系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罗婷婷 周立发 刘志武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渭河盆地内P井奥陶系岩心及岩屑的核磁共振分析入手,利用所获得的 弛豫谱形态特征、可动流体百分数及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结合常规测井解释、岩石薄片显微鉴定及扫描电镜分析,对该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采用标准T2分布差异及差谱分析对奥陶系储层流体进行了识。认为:渭河盆地P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微孔隙,可动流体较少,在测量井段内并没有解释出含有油气的储层。核磁共振技术在渭河盆地P井奥陶系储层评价中得到了准确、快速的应用。
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夏一段冲积扇储层沉积微相分析
白振华 张源智 刘玉梅 马行陟 江晓晖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从单井相分析入手,通过连井对比将剖面扩大到全区范围,详细研究了百21井区夏一段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重点分析了主要舍油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研究认为:该区二叠系夏一段属冲积扇扇中和扇缘亚相沉积,主要微相类型是扇中的辫状水道和漫溢砂;夏一段冲积扇扇体具有东西2个扇叶的特点。其中,西部扇叶与东部扇叶相比,规模大、延伸远、辫状水道和漫溢广泛发育,局部发育扇中泥石流。
红车断裂带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
甘学启 姜懿洋 秦启荣 宋文燕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车断裂带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随着油气勘探进程的加快,近几年在石炭系火山岩中不断有油气发现。本文从储层岩石学及储集性能等方面对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研究区储层岩石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次生裂缝;孔隙性最好的是火山角砾岩和砂砾岩,渗透性最好的是凝灰岩;储层 岩石的含油气级别较低,绝大部分为不合油,储层绝大部分为干层或水层,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储层有油气生产能力。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藏地震响应特征及应用
单婷婷 张敏 马立协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由于沉积时间短、成岩作用弱,形成了特有的“低频、低速、同相轴下拉”的地震异常反射特征。通过“时间域”和“深度域”两方面对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的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得出其第四系的地层分布和构造形态,并发现解释成果与钻探效果高度吻合,据此推测三湖坳陷北斜坡仍然是今后生物气勘探的重要前景区。
油藏工程
春光油田边水驱岩性油藏特色开发技术
刘传虎 王学忠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3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春光油田是以沙湾组为主力含油层的浅层优质高效油田,在矿场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薄砂体滚动勘探、勘探开发一体化、开发动态监控技术、单井油嘴系数估产技术及新的油藏经营管理模式等鲜明的特色技术 针对岩性油藏的隐蔽特点,形成了以地震属性特征直接判断油层的技术;针对边水活跃的特点,建立了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形成了以数值模拟为核心的油藏一井筒一地面一体化动态监控技术;立足实际,形成以单砂体成为独立油藏管理单元、管理扁平化、用工属地化、制度文本化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油藏管理模式。春光油田开发5 a以来,产量稳步上升,保持自喷开采,边水水线缓慢、均匀推进,含水率仅为2% ,采油速度保持在5%以上,采收率为47% 。
低渗透分形油藏-井筒耦合流动分析
同登科 吴上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油水生产的实际过程,综合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储层介质的分形及油藏和井筒的耦合流动,将油藏渗流与井筒管流作为整体来研究,建立了分形低渗透油藏一井筒耦合流动模型。采用IMPES方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应用追赶法求解,得到井口定产量生产、定压外边界情况下,分形低渗透油藏一井筒耦合的一个计算示例的数值解,分析和讨论了参数对压力动态的 影响。
高含水后期水平井数值模拟研究
赵春森 袁友为 许建民 刘庆娟 许秋石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有效利用水平井挖潜处于高含水后期的厚油层剩余油,需要对水平井的位置、射孔层段以及初期产能进行优化。运用Pettel建模软件建立研究区精细地质模型,初步设计了水平井的轨迹;利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对水平井的位置、射孔层段、初期产能大小进一步优化。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水平井能更有效地开发厚油层中剩余油。
塔里木盆地H水驱砂岩油藏长期与短期产量预测方法
王 陶 肖天君 李 洪 刘俊峰 张 亮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某沙漠油田的H油藏为超深、超薄水驱砂岩油藏,目前处于中含水期,平面含水分布差异较大。应用多种水驱曲线法预测产量结果相差较大,因此提出应用不受含水阶段限制的“HCZ+Logistic增长曲线组合法”进行油藏长期产量预测及采收率预测。应用实例表明,“HCZ+Logistic增长曲线组合法”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动态吻合度较高,与阿普斯(Arps)指数递减法预测短期产量的相对误差较小。该方法可作为筛选水驱曲线的重要参考,对完善、补充开发初期方案,做好近期生产调整与长期油气生产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海上低渗透油田开发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
曾祥林 梁丹 孙福街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上新开发油气田中,低渗透油藏储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与陆上低渗透油田相比,海上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更具有挑战性。在对海上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开发生产特征及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陆上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经验,提出了适用于海上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技术对策,对今后海上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苏里格西区气水分布特征及产水类型解析
代金友 王蕾蕾 李建霆 林健 尹松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钻井、测井、生产测试、分析化验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经验公式计算以及相渗一压汞综合分析方法,研究苏里格西区气水分布规律,确定气藏产水类型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气水分布呈“渐变互补”关系,相对富水区在西北部;地层产出水由凝析水、可动水和自由水构成。控制生产压差即可控制地层产水。该研究为气田产水井管理及开发选区工作提供了依据。
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井间连通与裂缝发育关系初探
王 旭 李祖友 邓文龙 严小勇 徐广鹏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气井压裂施工导致邻井连通逐渐增多的现象,综合分析地应力、压裂缝监测、井区压降变化、井问连通时间及气井问的方位关系等资料,得出压裂缝发育是压裂导致井间连通的主要原因。总结了气井压裂导致邻井出砂堵塞气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止井间压裂连通的3个措施:部署加密调整井时要充分考虑气藏的地应力方向和裂 缝发育方向;优化射孔、压裂工艺技术;压裂施工时,邻井采取关井恢复压力措施。
多次加砂压裂裂缝延伸模型研究与应用
柳春林 王锐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考虑多次加砂压裂时,加砂过程中砂堤高度变化对缝中流体流动及后续支撑剂沉降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多次加砂压裂的拟三维裂缝延伸模型,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裂缝扩展进行预测。模型包括压裂液在缝中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压降方程、裂缝宽度方程及高度方程。其中压降方程是在平板流理论、力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常规压降方程不 同的是方程考虑了砂堤高度变化对流体流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多次压裂和常规压裂相比增产效果理想。现场试验表明多次压裂对储层改造效果好,对提高油气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渗致密气藏低速非线性渗流产能研究
宋洪庆 何东博 娄钰 伊怀建 朱维耀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地层水的赋存状态将低渗致密气藏划分为3类储层,根据不同类型储层渗流的主控因素,建立考虑滑脱效应、应力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同时存在和各自组合存在时的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低渗致密气藏低速非线性渗流3类储层产能公式。计算表明,低渗致密气藏低速非线性渗流不同流态下,气井计算产量都明显区别于传统达西流动情况,且生产压差较大时,应力敏感性对气井的产量影响增强。因此低渗致密气藏实际开采中,要根据气藏具体含水状况,选择对应流态的产能方程进行评价,实际生产中尽量避免放大压差过快生产。
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吴 畏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双孔双渗模型,应用时变技术将开发动态与储层裂缝物性参数的变化结合起来,模拟裂缝性潜山油藏裂缝物性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并预测了潜山油藏在裂缝影响条件下的油水运移趋势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预测不同井网形式及注水方式的开发效果来指导油田加密调整。根据苏德尔特油田的地质特征提出了井网和注水方式调整办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一种新型天然气压缩因子数值计算方法
管虹翔 段国喜 齐桃 李 伟 李伟超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气压缩因子是天然气重要的物性参数之一,传统计算方法对于高压天然气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综合利用传统压缩因子图版与高压天然气压缩因子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同时适用于中低压及高压范围的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公式。计算显示在低压段平均误差为3.3% ,在高压段平均误差为2.5% 。将这一公式应用于气井压力的计算中,取得了较高的计算精度。
一种水驱剩余油分布实验相似方法的探讨
王锦林 田津杰 王京博 黄 波 刘福海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物模驱油实验主要的相似方法所得出的相似准数较多,对模型制作要求相对较高,实现起来难度较大。从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效果角度出发,运用几何法与方程法结合的方法,在岩心、流体主要性质相同的情况下,分析出渗流的真实速度(运动速度)相等、几何尺寸成比例变化等规律,可得到一种新的、相对简易的相似转化方法。该方法有效规避了考虑严格几何厚度相似所带来的困难,同时不用筛选、复配不同体系参数,大大降低了相似转化的实现难度。
构造倾角对凝析气藏注气效果的影响
陈小凡 杨程博 杨建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造倾角是影响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构造倾角的凝析气藏具有不同油气水渗流规律和开采特点,开发策略和措施不同。以大涝坝2号构造凝析气藏流体相态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不同构造倾角对注气开采效果的影响,探究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的变化规律。建议在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在构造高部位多布注入井,在构造低部位多布生产井,将更有利于提高凝析气藏循环注气的总体开发效果。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伤害的实验研究
何文祥 杨亿前 马超亚 朱圣举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特低渗砂岩储集层在开发中遇到的矛盾,对不同渗透率条件下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地层伤害进行对比分析,制定相应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取长庆油田耿43井区和白马中区特低渗透岩心为实验样本,对敏感性、贾敏性、水锁效应以及水质伤害程度进行分析,得出特低渗透储层地层伤害程度一般规律及其与渗透率大小的关系,提出避免储层敏感性伤害及改善水质 的措施。该研究结果对类似油田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基于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技术预测气藏水锁
张益 李军刚 佟晓华 石海霞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准确地诊断与预测气藏水锁问题一直是气藏开发中的技术难点。常规研究方法需使用大量岩心进行测试,且时间较长,无法快速应用于生产中。在充分分析水锁产生机理和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技术的三层前馈神经网络系统,以孔隙度等11个对水锁有影响的因素为网络的输入层节点,建立气藏水锁识别、诊断、评价和预测的信息融 合模型,并编制软件,进行气藏水锁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给出气藏水锁程度,对比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高符合率。
大芦湖油田氮气驱提高厚层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先导试验
董平志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大多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开采效果越来越差,急需转变开发方式。在进行室内精细研究基础上,优选大芦湖油田樊29块作为试验区,开展厚层低渗透油藏氮气驱先导试验。氮气具有易获取、密度较低、压缩性较好、腐蚀性小等优点。经过优化试验方案、矿场施工、深入分析后认为,氮气驱是一项能较好改善厚层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先进 技术,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钻采工程
裂缝性地层压裂降滤失方法研究
曲占庆 岳艳如 罗明良 温庆志 路辉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控制压裂液向天然裂缝的滤失,通过对裂缝性油藏滤失机理的调研,进行了相关的敏感性分析,确定了采取前置液加粉砂的降滤失方法。通过优化前置液体积、粉砂加量、砂浓度、粉砂粒径、施工排量和压裂液黏度,优选出最佳参数以达到降滤失的效果。以ST70井为例对油藏的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对比加砂前后的滤失量和滤失速度。结果表明,加砂后滤失量和滤失速度明显降低,验证了粉砂降滤失的效果。这对于提高裂缝性油藏压裂的成功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常温螺杆泵举升工艺在热采井中的初步应用
张小波 许建民 刘沫然 高 健 王 建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1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螺杆泵作为一种新型的机械举升工艺,具有节能、投资少、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但由于螺杆泵定子橡胶耐温的局限性,不适用于井底温度高蒸汽吞吐开发的油井。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常温橡胶螺杆泵耐温性的研究与试验.在苏丹6区FNE38井注汽结束后直接采用PCM螺杆泵生产,获得阶段性成功。试验证明,在蒸汽吞吐井中控制温度,可采用常温螺杆泵进行举升,特别是在地层可能出砂的区块采用该技术可免去各种防砂措施,节省了大量的防砂费用,最大限度发挥油井产能,使常温螺杆泵可在温度较高的稠油油井中使用,拓宽了螺杆泵在稠油开采上的应用范围。
埕91块深层超稠油开发配套工艺技术
庄栋 秦延才 赵德林 李大伟 程永红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埕91块原油黏度高,油层埋藏深,油层敏感性强等开发难点,探索了深层超稠油开发配套工艺技术。研究表明:大通径防砂精密微孔滤砂管裸眼完井工艺可有效增大渗流面积,减少油流阻力;替泥浆、通井、酸洗工艺可解除全井段泥饼堵塞,打开油流通道;HDCS工艺中油溶性降黏剂、二氧化碳及注入蒸汽的相互作用对超稠油的开发起着决定性作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及电热杆举升工艺减少了油井的冷伤害,提高了HDCS的效果,解决了井筒举升的问题,为今后深层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探索出一套经济可行的办法。
高含盐油田掺水工艺
靳海鹏 田世澄 周勇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缺水沙漠地区高气油比、高含盐油井以及螺杆泵防卡、防气特性,研制了空心螺杆泵掺水新工艺:井下工艺包括特殊的定位短节、掺水喷嘴、加长转子、加深的油管及喇叭口技术;地面配套了掺水流程,包括储水罐、加药泵、流量计、单流阀以及旋转接头;配套定期泵车洗井和清防盐药剂处理地层,保证了沙漠缺水地区高含盐油井的正常生产。同时,井口分离器分离出天然气为加药泵和螺杆泵提供了动力,节约了电力投资。该5-艺保证了沙漠地区高含盐油井的高效开采。
苏里格气田φ88.9mm油管固井工艺技术
魏周胜 刘小利 王文斌 罗丽霞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里格南部气田φ215.9mm井眼下φ88.9 mm油管完井顶替效率低,后期钻探难度大,固井施工压力高。为解决该问题,根据平衡压力固井工艺原理,通过外加剂优选及固井工具优选,配制出优质固井前置液体系、防渗漏水泥浆体系、固井压塞液体系,完成了适合小尺寸套管固井的配套施工工艺。使用该工艺现场施工6口井,目井工具附件性能可靠,既满足返高要求 也未发生漏失,未留水泥塞,满足后期储层改造需要,为苏里格气田低成本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声波振荡解堵技术在高尚堡浅层油藏水平井中的应用
李国永 叶盛军 裴素安 杨小亮 孟维龙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是高尚堡浅层油藏主要的开发方式。地层出砂造成的防砂管柱堵塞严重影响了油井产能,多次常规酸化解堵效果不理想,为此引进了声波振荡解堵技术。从颗粒解堵、提高地层渗流性、降低流体黏度等方面探讨了声波振荡解堵的技术原理。基于水平井防砂管柱及近井地带堵塞类型分析认为,生产过程中的地层出砂颗粒运移堵塞是水平井的主要堵塞类型。 高尚堡浅层油藏7口水平井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施工简单、成本低、增油效果好,可在水平井解堵中推广应用。
黄骅凹陷超深层火成岩压裂技术研究
陈田勇 周承富 吕选鹏 刘德正 王玉忠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黄骅坳陷南堡油田火成岩岩性致密,天然裂缝发育,人工裂缝起裂宽度小、滤失大,压裂启动压力高等难点,研制了能适应180℃ 高温的延迟交联压裂液,并进行压裂管柱优化组合,形成了前置液多级粉陶段塞降滤失比例技术及多粒径组合技术。采用阶梯排量泵注液氮助排技术和特种增效助排剂技术,在南堡5号构造压裂施工4次。结果表明,该技术提高了液 体返排率,减少了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改善了压裂效果。
CPR随钻测井系统在薄油层中的应用
杨晓峰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常规随钻测井LWD存在的技术局限,进行了CPR随钻测井系统和常规LWD原理的对比,研究显示出CPR的先进测量方法和独特技术优势。通过大庆海拉尔地区希3一平3井、辽河油区洼6O—H127井和杜84一兴H3009井的成功应用,证明了CPR随钻测井系统能 及时掌握所钻地层岩性变化,并能进行精确的地质导向。在薄油层中应用该技术可有效控制油层中的井眼轨迹,这对于大幅提高油层钻遇率和最终采收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
动态储量评估中关于储量价值、折旧的影响因素探讨
赵庆辉 陈淑凤 陈 超 王飞宇 黄祥光
2011, 18(2): 1.
摘要
(
)
PDF
(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证实储量的类别分析入手,研究油气资产与储量的对应关系。针对影响证实已开发储量的主控因素,运用递减曲线和水驱特征曲线的评估方法,采用合理划分评估单元、科学选取递减类型及递减率、分油品选用原油价格和成本劈分等方法对证实已开发储量进行评估,达到科学合理的评估上市储量及油气储量资产价值目的,为规避因上市储量大幅波动而引起的资 本风险提供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