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油田伴生气利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潘一 徐利旋 刘守辉 孙林 杨双春
       2013, 20 (1): 1-.  
    摘要116)      PDF (733KB)(3154)    收藏
    油田伴生气的回收利用不仅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还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合理回收利用油田伴生气资源是中国能源长期持久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国对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还没有得到普及,油田伴生气的回收装置与工艺也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油田伴生气的性质,对比了油田伴生气的回收装置与工艺,对油田伴生气的利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对中国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的普及与相关装置的改进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对节能减排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5)
    2.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进展
    潘林华,程礼军,陆朝晖,岳 锋
    特种油气藏   
    3. 缝洞型底水油藏开发动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李隆新,吴锋,张烈辉,李允
    特种油气藏   
    4. 国外减阻水压裂液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蒋官澄 许伟星 李颖颖 黎凌
    特种油气藏   
    5. 基于CT扫描测定低渗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
    冷振鹏,吕伟峰,张祖波,马德胜,刘庆杰
    特种油气藏   
    6. 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工厂化作业模式研究
    许冬进,廖锐全,石善志,承宁,李建民
    特种油气藏   
    7. 非常规油气藏储层体积改造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王 欢,廖新维,赵晓亮,赵东锋,廖长霖
    特种油气藏   
    8. 国际合作项目SEC储量评估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衣艳静,鲁兵,原瑞娥,法贵方,贾 瀛
    特种油气藏   
    9. 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发展趋势
    关宝文,郭建明,杨 燕,赵 恒,郑建京
    特种油气藏   
    10. 稠油热采调堵体系研究进展综述
    赵修太,付敏杰,王增宝,董林燕,唐金玉
    特种油气藏   
    11. 考虑多因素的页岩气吸附能力计算模型
    梁 彬,姜汉桥,李俊键,糜利栋,王 磊
    特种油气藏   
    12. 走滑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形成圈闭分布
    李明刚,吴克强,康洪全,贾怀存,程 涛
    特种油气藏   
    13.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储层特征与油气聚集
    毛治国,朱如凯,王京红,苏 玲,都占海
    特种油气藏   
    14. 特低渗透岩心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
    贾振岐 孙念 吴景春 覃生高
       2009, 16 (1): 1-.  
    摘要35)      PDF (116KB)(967)    收藏
    室内实验研究表明,大庆油田扶杨油层特低渗透岩心气测渗透率越低,油水两相流动区范围越窄;残余油饱和度条件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值总体比较低;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呈现凹向和凸向含水饱和度轴及反S型3种形式,这反映了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过程中流体与流体、流体与介质之间相界面作用及变化诱导出流体渗流状态的多变性和复杂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7)
    15. 绝对渗透率对相对渗透率及其应用的影响
    高旺来
    特种油气藏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曾秋楠 于炳松 李昱霏
       2013, 20 (1): 1-.  
    摘要59)      PDF (1607KB)(928)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陆相湖盆环境,属于典型的陆相页岩地层,在目前的页岩气地质评价和研究中,尚无系统方法及相关标准,国外评价方法也差异较大。通过对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和长9段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一系列测试,总结出目标层位的有机质特征、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和分布特征,并讨论了上述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影响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最后,讨论饱和吸附量与上述特征的相关性,探明了控制该页岩储层吸附量的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1)
    17. 春风油田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研究
    王建勇,王学忠,杨 勇,曹 坤
    特种油气藏   
    18. 煤层气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定量研究
    杨宇 孙晗森 彭小东 李军 彭少涛
       2013, 20 (1): 1-.  
    摘要83)      PDF (1140KB)(904)    收藏
    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煤层气储层具有更复杂的孔隙结构。根据分形理论,推导了一种利用毛管压力曲线,采用导数法计算煤层孔隙分形维数的方法,并且对计算过程中的分段性进行了讨论。根据沁水盆地煤样的实测毛管压力曲线计算储层的分形维数,并对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煤阶的煤层样品具有不同的孔隙类型,分形维有明显区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2)
    19. 肇州油田扶余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钟建华 王宏翊 王金华
       2009, 16 (1): 1-.  
    摘要48)      PDF (299KB)(889)    收藏
    肇州油田扶余油层储层发育差,低孔、低渗、低丰度。以钻井、测井、岩心、化验分析、试油、试采等资料为基础,通过油层划分和对比,对研究区沉积模式及沉积相类型进行了总结,对扶余油层岩性特征、储层物性、展布特征、沉积特征及含油气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与评价,基本确定了研究区构造特征及沉积特征,为油藏开发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20. 滑溜水压裂裂缝内砂堤形成规律
    温庆志,胡蓝霄,翟恒立,罗明良,陆斌
    特种油气藏   
    21. 沥青质沉淀清除剂的研制及应用
    樊泽霞,丁长灿,李玉英,朱锰飞
    特种油气藏   
    22. 环形裂缝群激发的渗流场之运动学分析
    齐成伟
    特种油气藏   
    23. 东濮凹陷沙三上盐间段湖相页岩油气成藏条件
    吴鲜,窦莲,龙胜祥,武晓玲,秦启荣
    特种油气藏   
    24. 岩石孔隙压缩系数计算新方法
    张晓亮
    特种油气藏   
    25. 大裂缝性漏失堵漏新技术
    景步宏 储明来 丁建林 吴富生
       2009, 16 (1): 1-.  
    摘要35)      PDF (222KB)(864)    收藏
    针对江苏油田裂缝性漏失在处理过程中遇到的架桥材料较大,无法通过泥浆泵滤网和钻头的问题,调研解决此问题的工艺和方法。根据堵漏工具的结构与原理,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研究出一种旁通阀式堵漏材料送入工具,可将堵漏或固壁材料准确地送至预定位置。同时,为了提高堵漏成功率和工作质量,避免堵漏材料的浪费,有必要关闭环空,针对没有安装防 喷器的井,开发了旋转式井口液压封堵器,可快速密封井口环空。经现场应用,取得成功。以上技术为解决大型和特大型漏失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26. 辐射状分支水平井产能公式研究进展
    陈元千
    特种油气藏   
    27. 欢喜岭油田齐40块蒸汽驱开发蒸汽腔发育规律研究
    范世通
    特种油气藏   
    28. 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储层成岩相及其对孔隙结构影响
    赖 锦 王贵文
       2013, 20 (1): 1-.  
    摘要67)      PDF (1215KB)(854)    收藏
    利用岩心观察、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和压汞曲线等多种手段,研究了蓬莱地区须二段储层成岩相和孔隙结构特征。利用压汞参数划分出4类孔隙结构,并依据成岩作用和成岩矿物划分出强压实胶结相、强压实不稳定组分溶蚀相2种成岩相。选取声波时差、电阻率、自然伽马、密度、中子5条对成岩相较敏感的测井曲线,建立了2种成岩相的测井识别标准,实现成岩相的剖面与平面划分。最后通过不同成岩相与孔隙结构特征对应关系探讨,结合试气结论,利用有利成岩相带的展布规律有效地预测了蓬莱地区须二段有利孔渗发育带的分布,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29. 质疑不存在启动压力之观点
    窦宏恩
       2009, 16 (1): 1-.  
    摘要28)      PDF (360KB)(852)    收藏
    近几年来在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理论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对科学概念理解出现误区和不分条件类比应用概念和公式的情况,澄清了低渗透和特低渗透储层渗流存在应力敏感性和启动压力、固体岩石和流体流变以及低速流体多孔介质中渗流的科学概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理解误区出现的原因,证明了低渗透储层存在强的应力敏感性,特低渗透储层低速渗流存在启动压力,不再服从达西定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
    30. 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动态驱油实验研究
    闫文华,姚振杰,石晓博,吴安东,潘文辉
    特种油气藏   
    31. 辫状河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崔建,李海东,冯建松,刘丛宁,居亚娟
    特种油气藏   
    32.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充填特征
    胡向阳,权莲顺,齐得山,侯加根
    特种油气藏   
    33.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陈永昌,张金川,苏惠,慕小水,张素芹
    特种油气藏   
    34. 中国油气田注C02提高采收率实践
    罗二辉,胡永乐,李保柱,朱卫平
    特种油气藏   
    35. 平均递减指数在致密气储量评价中的应用
    李 陈,夏朝辉,汪 萍,赵一璇,张鸿妍
    特种油气藏   
    36. 轻质油藏注空气催化氧化技术效果评价
    付美龙,黄 俊
    特种油气藏   
    37.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驱方式优选及注采参数优化
    王长久,刘慧卿,郑强
    特种油气藏   
    38. 通南巴构造带裂缝成因研究
    樊靖宇 秦启荣 苏培东
       2009, 16 (1): 1-.  
    摘要46)      PDF (286KB)(805)    收藏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以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12观察及测井解释结果为基础,分析了通南巴构造带裂缝类型、裂缝发育特征及裂缝的分期配套关系,结合通南巴构造带的主要构造形成期次以及相对应的应力场特征,研究了裂缝发育与构造运动期次以及构造应力场的关系,从而阐明通南巴构造带裂缝发育成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39. 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矩形井网优化实验研究
    田文博,杨正明,徐轩,肖前华,滕起
    特种油气藏   
    40.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淑梅,陈娟,胡剑,范绍雷,范希良
    特种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