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8-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普通稠油油藏二次热采开发模式综述
刘文章
1998, 5(2): 1.
摘要
(
)
PDF
(4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国内多数稠油油藏或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中后期,产量递减加快,经济效益下降的紧迫局面,提出了二次热采模式。目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挖掘石油资源潜力。结果只要油藏地质条件适宜于蒸汽驱采油,而且有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就应适时地将蒸汽吞吐开采转入蒸汽驱开采;对于不适宜进行有效汽驱的油藏,应采用注热水或其它二次热采模式。结论不论何种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中后期,都应研究、采用二次热采模式,建立二次热采概念,以此找到依靠注入热能及驱替能采出更多的原油途径,稳定稠油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地质勘探
安塞油田长6油层深盆油初探
张金亮 李恕军 秦承志
1998, 5(2): 1.
摘要
(
)
PDF
(3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鉴国外深盆油气勘探开发的成功模式,对陕甘宁盆地安塞油田进行了“深盆油”的初步研究工作。目的重新认识和评价那些被废弃的区带和层系,寻找深盆油气藏。结果通过对安塞油田的沉积背景、储层特征和油水分布的分析,认为安塞油田长6油层内油水分布较为复杂,在横向连续储层内,可出现油水关系倒置现象的深盆油圈闭。从储层角度看,属非均质低渗透相对圈闭油藏;从深盆油气观点看,属一种动态圈闭油藏。结论安塞油田深盆油存在的某些证据,拓宽了找油的领域。因此,在已知油藏的周围甩开勘探,其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致密油层成藏系统的划分与评价
付广 姜振学 张云峰
1998, 5(2): 1.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油藏形成条件及其在时间上的匹配关系,利用油势场特征对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致密油层进行成藏系统的划分。目的对成藏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结果通过对主要评价参数划分等级与赋予权值,再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成藏系统综合评价权值法,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致密油层划分为5个成藏系统。其中榆树林、升平为好的成藏系统,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区;宋芳屯、朝长和肇州为较好成藏系统,是油气聚集的较有利地区。结论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致密油层成藏系统的研究结果与该区目前的实际勘探成果是一致的。说明这种成藏系统的划分与评价是可行的。
油藏工程
无因次参数对稠油热采试井三区典型曲线影响研究
凌建军 黄鹂 胡建平
1998, 5(2): 1.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稠油注汽井近井地带温度分布特点,建立三区热采试井的数学模型。目的研究无因次参数对稠油热采试井三区典型曲线的影响。结果流度比λ1主要影响第二平台和第一平台的相对高度;流度比λ2主要影响第三平台和第二平台的相对高度;扩散比η1主要影响第二平台之前是否出现波峰;扩散比η2主要影响第三平台之前是否出现波峰;无因次内区半径A1主要影响第一平台持续时间和第二平台出现的时间;无因次过渡区半径A2主要影响第二平台持续时间和第三平台出现的时间;CDe2s主要影响井筒储集引起的波峰和第一平台持续时间。结论无因次参数对三区典型曲线有显著影响。
稠油蒸汽驱开采特征及转驱程序研究
许心伟 张锐 何中
1998, 5(2): 1.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蒸汽驱开采特征及转驱程序。目的提高蒸汽驱开发效果,指导油田生产实践。结果蒸汽驱开采分三个阶段,即:蒸汽驱启动阶段、蒸汽驱跃变阶段、蒸汽驱衰竭阶段;蒸汽驱跃变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压力下降和产量峰值的出现;全面转驱开发效果差,蒸汽驱易失败,分步转驱开发效果好,蒸汽驱易成功。结论蒸汽驱跃变阶段是蒸汽驱开发的重要阶段,针对其特征,应加强其油藏管理;蒸汽驱从试验井组到全面油田实施,应采取分步转驱方式。
修正容积法确定稠油蒸汽吞吐开发的合理井距
柴利文 唐清山
1998, 5(2): 1.
摘要
(
)
PDF
(4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计算油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容积法,对实际采油量及最终采出油量进行脱气原油体积收缩量校正。目的确定和评价蒸汽吞吐开发的合理井距。结果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蒸汽吞吐降压开采过程中溶解气油比和原油体积系数的变化,可确定不同蒸汽吞吐开发阶段的合理井距。结论修正容积法确定稠油蒸汽吞吐开发的合理井距具有参数取值简便,计算简单的特点,与井距研究的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可靠性及有效性。
钻采工艺
纯化油田低渗透油层伤害原因及保护技术研究
冯浦涌 刘希华 杜文贞
1998, 5(2): 1.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纯化油田油层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采油生产实际情况,研究并应用了7项油层保护技术。目的保护油层,提高产量。结果低密度洗井液、热油洗井及井下洗井开关等技术可有效地保护油层不受污染;低伤害压井液、油井不压井作业等技术可较好地防止压井作业过程中造成的油层伤害;FAC有机缓速酸可防止酸化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提高油水井酸化有效率;负压与深抽技术相结合,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项有效措施。结论纯化油田油层保护技术的应用,使油层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
高含硫稠油井硫沉积、腐蚀及其解决途径
付亚荣 胡书宝 胡占国
1998, 5(2): 1.
摘要
(
)
PDF
(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高含硫稠油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原油乳状液理论和最佳密堆积理论,复配适合高含硫稠油井开采的降粘剂。目的解决高含硫稠油井开采过程中的硫沉积、腐蚀问题。结果该方法在赵州桥油田应用后,现场利用挂片失重法随机抽取两口井(连续生产一年后)进行观察,管柱无硫沉积、腐蚀,挂片腐蚀速度在0.2785~0.6688g/(m2·h)之间,且无坑蚀现象。结论该方法使井内管柱得到了较好保护,但对含水>20%以后的硫沉积及腐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吐哈低渗透油田钻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
雷丽 徐良才 马德禄
1998, 5(2): 1.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低渗透油田储层特征,开展了钻井过程中以屏蔽暂堵技术为主的综合配套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目的防止或减少钻井过程中储层的损害,有效地保护储层,提高油气井的单井产能。结果该技术在丘陵、巴喀油田应用后,使储层表皮系数明显下降,流动效率明显提高。结论以屏蔽暂堵技术为主的储层保护技术,适合吐哈油区丘陵、巴喀油田的储层保护要求,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试验研究
高压水射流深穿透增产技术的试验研究
荣耀森 张绪杰 马春宝
1998, 5(2): 1.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高压水射流技术,对炮眼和近井地层进行直接深穿透处理。目的处理油水井污染堵塞。结果高压水射流深穿透解堵,能同时产生低频旋转水力波、高频自激振荡射流冲击波、空化噪声超声波三种物理作用,并同时作用于油层,达到对整个生产层段的完全处理。其解堵有效率达90%以上,平均单井增油20%~50%,有效期90d以上。结论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处理深度和处理效果,而且施工简单,能量集中,是稠油和低渗透油田增产、增效的一种新技术。
低密度MTC固井液在低渗透气井的试验研究
路宁 王文斌
1998, 5(2): 1.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陕甘宁盆地低渗透气田天然气井地层漏失等问题,通过室内试验,设计了密度为1.41~1.60g/cm3的二级固井高炉矿渣——MTC水泥浆和APIG级水泥——MTC水泥浆。目的提高固井质量、降低固井成本。结果通过对高炉矿渣的水化机理和两种MTC水泥浆对比分析,认为高炉矿渣——MTC转化法较APIG级水泥——MTC转化法,具有外加剂用量少、抗压强度高、体系简单、固井成本低等特点。结论两种低密度MTC水泥浆配方设计合理,性能优良,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科技信息
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地质及开发特征
喻高明 李金珍 刘德华
1998, 5(2): 1.
摘要
(
)
PDF
(3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长,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以往认为没有油气聚集价值的火山岩,如今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领域之一,特别是夹有生油岩系的火山岩,与沉积岩一样,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火山岩油气藏分布概况及地质特征1.分布概况经过近百年...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
伊培荣 彭峰 韩芸
1998, 5(2): 1.
摘要
(
)
PDF
(3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以往认为没有油气聚集价值的火山岩,如今也成为寻找油气不可忽视的领域之一。特别是夹于生油岩系中的火山岩,与沉积岩一样,同样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巴、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