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8-25
    地质勘探
    川南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吸附气含量计算方法研究
    程超,白小军,林海宇,冯磊,夏雨
    2018, 25(4):  1. 
    摘要 ( )   PDF (15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众多吸附模型的计算原理和适用条件交代不清,对深层页岩吸附量计算适应性差等问题,以页岩气吸附机理为研究基础,分析Langmuir基本模型的局限性,厘清了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多分子层吸附模型和微孔填充模型3类改进模型的计算原理及相互关系,并讨论了各改进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研究认为,黏土矿物大孔及干酪根中孔双组分单层吸附行为和干酪根超微孔以微孔充填形式吸附能较完整地表征深层页岩的物理吸附过程,并由此提出了双L-DA新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川南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吸附量计算效果较好。该研究对深层页岩吸附气含量计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贵州龙潭组海陆交互相页岩气评价
    彭艳霞,郭少斌,马啸
    2018, 25(4):  7. 
    摘要 ( )   PDF (14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评价海陆交互相页岩气选区评价关键参数,通过热模拟实验及岩石热解实验,以贵州YV-12个不同深度的龙潭组海陆交互相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国海陆交互相页岩从未成熟阶段到过成熟阶段的产烃过程,Ro与烃类产出量及热解烃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热解烃量与总烃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Ro的升高,液态烃产量先增加后减少,气态烃产量及总烃量增加,热解烃量减少。热解烃量越大,生烃潜力越大。研究表明,中国海陆交互相页岩生烃演化过程可分为:液态烃低成熟阶段气液共生高成熟阶段、气态烃过成熟阶段3个阶段、初步确定中国海陆交互相页岩气有利区Ro下限约为1.7%,目标区Ro下限约为2.1%。该研究对中国海陆交互相页岩气的进一步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源汇体系研究
    范雪松, 樊太亮, 王宏语
    2018, 25(4):  12. 
    摘要 ( )   PDF (2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物源与沉积体系研究不精细,相互之间关系不明确的问题,运用源汇体系综合分析方法,利用钻井岩性统计对比、地震相分析及沉积体系展布特征等手段,明确了梨树断陷营城组源汇体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营城组沉积期存在东南物源和北部物源;沟渠主要发育在断层调节带及坡折带处,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展布。总结出盆缘陡坡型、盆缘缓坡型、多级断裂坡折型和断裂交互型4类陆相断陷源汇耦合模式。该研究对类似盆地的源汇体系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富县油田姜家川地区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勘探
    马芳侠,李晓路,张庆,陈义国,段昕婷
    2018, 25(4):  18. 
    摘要 ( )   PDF (21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姜家川地区长8油层组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明确岩性油藏的勘探前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录井、测井等资料,对长8油层组的沉积特征、储集层特征、油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8岩性油藏主要受沉积微相分布、烃源岩供给以及成岩作用的控制。同时建立了“夹心式”充注、优势砂体储集的油气成藏模式,并结合近年来的勘探成果预测出5个I类有利区和2个II类有利区,进而证实了姜家川地区长8岩性油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研究结果对研究区的下部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拐凸起火山岩油气藏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研究
    丁力,吴宇兵,刘芬芬
    2018, 25(4):  24. 
    摘要 ( )   PDF (2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火山岩储层岩性变化大、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气勘探面临较大困难等问题,运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通过检测地表土壤中烃氧化菌的丰度差异,研究土壤吸附气的组成特征,来圈定油气分布范围,判别油气藏流体性质。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识别出3个勘探有利区,并将东南部G10井区以及中部G16井区北部定义为2个勘探风险区。揭示下伏圈闭油气性质以油为主,并伴有凝析油气。检测结果与已知井结果吻合较好,并成功预测了6口钻井的含油气性差异,表明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中拐凸起火山岩勘探方面具有较好适用性。将地质微生物数据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成果相结合进行“4G”综合研究,可为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新模式,达到提高勘探成功率的目的。
    辫状水道和心滩坝规模定量研究
    张善义
    2018, 25(4):  29. 
    摘要 ( )   PDF (13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还没有具有普遍意义的辫状水道和心滩坝规模定量求取方法,为了精准刻画辫状河道和心滩坝规模,以大量野外实测的辫状水道和心滩坝的宽度、厚度等数据为依据,通过线性回归,建立了辫状水道和心滩坝的定量计算关系式。结果表明:辫状水道的最大宽度与平均厚度之比和最大宽度与最大厚度之比呈正相关性;心滩坝的宽度与厚度呈双曲线型,随着心滩坝厚度的增加,心滩坝宽度先变窄后变宽并从机理上阐明了心滩坝沉积特征主要是由于水动力和砂体沉积速率不同引起。通过对喇嘛甸油田葡Ⅰ2层的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公式计算的辫状水道和心滩坝规模与采用井震结合描述的规模对比,符合率分别达到了94%和86%,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精度。该研究对资料缺乏地区的辫状水道和心滩坝规模定量计算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准噶尔盆地中深层薄层叠置砂体储层预测
    贾开富,王峰,宋明星,王仕莉,江祖强
    2018, 25(4):  33. 
    摘要 ( )   PDF (3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前哨低凸带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油气显示活跃,勘探程度低,潜力较大,为中深层储层,砂体类型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针对该类储层埋藏深、砂体薄、侧向叠置,预测难度大的问题,结合去砂技术储层预测方法,利用逐层去砂实验、模型正演、迭代反演等技术手段进行目标识别,对岩性体边界进行精细刻画,识别出14个岩性圈闭,部署预探井1口,试油获得工业油气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相分析
    郑超,王宇峰,汤兴宇,胡欣,孙志昀
    2018, 25(4):  39. 
    摘要 ( )   PDF (26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鱼石地区勘探潜力巨大,随着勘探的深入,双探1井在栖霞组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对该区滩体边界刻画不够细致,从而制约了勘探效益。为了深化对沉积展布特征的认识,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为理论基础,结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并利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对滩体边界进行刻画,进而对有利区域进行预测。研究认为:栖霞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2个海泛面,各三级层序划分为海进、海退2个体系域;发育开阔台地相及台地边缘相,可分为4个亚相和3个微相;将有利区划分为三级有利区,其中以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最为有利。该结论的提出以期对后续工作有所裨益。
    利用泥岩声波时差预测地层压力方法优选
    徐源,庞雄奇,胡涛,徐田武,郑晓薇
    2018, 25(4):  46. 
    摘要 ( )   PDF (18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油气盆地深层油气资源丰富,超压发育带往往是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但目前对深层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的选择还存在误区。针对以上问题,利用平衡深度法、Eaton法和Zhang法对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濮深18-8井进行单井地层压力预测。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的地层压力与实测深层地层压力数值相差不大,但平衡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显示3000m以下地层均发育超压;而Eaton法和Zhang法计算结果显示3000m以下共发育3套超压层系,与地层声波时差演化规律相一致。造成3种预测方法结果差异主要因素为选取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不同。该研究可准确预测深层地层压力,对该区下一步深层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须五段页岩气富集条件及有利区评价
    邓涛,李勇
    2018, 25(4):  51. 
    摘要 ( )   PDF (13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须五段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和资源远景区,运用页岩气基础地质评价方法,利用实测野外剖面、地球化学测试与扫描电镜等手段,明确了研究区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须五段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并引入页岩气综合地质评价指数优选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研究区须五段黑色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大于2.0%,油浸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大于1.25%,须五段底界平均埋深约为3600m,具有北西深、往南东方向变浅的特点,富有机质页岩累计有效厚度超过200m,在桑园地区达到最厚,并且向周缘厚度递减,成分脆度均值大于0.50。综合地质评价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勘探有利区主要分布在眉山以西的蒲江—桑园区块,区域内地形平缓、面积大,是须五段页岩气最为有利的勘探开发前景区。该研究丰富了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的勘探评价目标,可为未来陆相页岩气的勘探提供借鉴。

    苏北盆地生物降解气特征及成藏模式
    付茜,刘世丽
    2018, 25(4):  57. 
    摘要 ( )   PDF (14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浅层生物降解气研究程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对已知气藏进行解剖,分析浅层生物降解气的气藏特征、地球化学、伴生油藏、地层水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气的形成与适宜厌氧微生物生存的环境、稠油油藏(带)的分布、较好的保存条件等有关。同时,建立苏北盆地“自生自储”侧向运移和“下生上储”纵向调整2类生物降解气成藏模式,并指出高邮凹陷南部断裂带、北斜坡的外坡带以及金湖凹陷西斜坡的外坡带是下一步浅层生物降解气勘探的有利区带。该研究为今后生物降解气勘探提供依据。
    油藏工程
    砂体叠置关系与剩余油分布规律
    杜殿发,郭乔乔,郑洋,张根凯,张雪
    2018, 25(4):  62. 
    摘要 ( )   PDF (26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不同砂体叠置类型下水驱流线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的问题,以孤东油田七区西区块的地质条件为基础建立概念模型,利用流线数值模拟方法,对储层内部砂体叠置构型进行深入分析,模拟不同空间叠置类型下的油水渗流状态,观察流线的分布及变化,剖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体叠置对流线分布、剩余油的驱替有重要影响作用,剩余油分布呈现叠置区域上部高于下部,边缘区域高于中心区域的规律。流线趋向于保持在原砂体内渗流,泥岩及叠置面的存在改变了流线的方向,造成泥岩、泥岩附近和叠置交界面处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该研究对认识层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流线驱替效率及油藏开发后期的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致密油藏水平井重复压裂多级选井方法研究
    陶亮,郭建春,李凌铎,曾凡辉,李慧
    2018, 25(4):  67. 
    摘要 ( )   PDF (15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水平井重复压裂选井的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明确影响水平井重复压裂选井的关键因素和优选重复压裂井尤为重要。将灰色关联分析法与模糊聚类方法相结合,建立多层次评价模型,定量计算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和储层综合评价因子,通过拐点法确定储层分类的阈值。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理想重复压裂井的概念,巧妙地将体积压裂水平井特有的储层物性参数、初次完井参数和生产动态参数相结合,计算候选井与理想重复压裂井的相对欧氏距离,对水平井重复压裂增产潜力优先级排序和等级划分,形成了重复压裂选井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含油砂岩长度对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影响最大,其次为压裂簇数和压裂段数,储层改造体积为主控因素;相对欧氏距离越小,越具有重复压裂增产潜力,大幅度提高了重复压裂选井的效率和准确性。该研究对水平井重复压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伊拉克Ahdeb油田注采井组连通性分析与应用
    张秦汶,张烈辉,刘启国,江有适,崔力公
    2018, 25(4):  72. 
    摘要 ( )   PDF (14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伊拉克Ahdeb油田高渗带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注采井间连通性不明确、驱油规律复杂等问题,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物质平衡理论分析Ahdeb油田注水开发中高渗带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建立了井间连通系数计算模型,同时结合水驱特征曲线和含油率模型对未来注水开发进行预测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渗带的影响下,AD1-11-2H井与4口相邻注水井的连通系数分别为0.21、0.14、0.12、0.31,通过不同的连通系数计算并提出了有效注水速度的概念。根据注采井组之间不同的有效注水量并结合水驱特征曲线和含油率模型对井组进行优化配注。AD1-11-2H井组优化配注1a后,采出程度达12.5%,年采油速度为2%,综合含水率为57%,完成了开发方案目标。研究成果对非均质性较强的高渗带油藏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考虑基质和酸压缝应力敏感性的产能预测模型
    郑子君,余成
    2018, 25(4):  76. 
    摘要 ( )   PDF (25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力敏感性储层中的酸化压裂井,其基质的渗透率和主缝的导流能力均会受到地应力变化的影响,使得传统的产能预测模型出现偏差。为此,采用离散元方法进行流固耦合模拟,分析酸压主缝的导流能力在不同生产压差下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在传统的径向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将酸压缝导流能力的变化抽象为对等效表皮系数的修正,建立同时考虑基质和酸压缝导流能力应力敏感性的产量预测模型,并考虑了压力恢复时导流能力损害的不可逆性。采用上述模型对库车西部一口酸压井的产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基质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和酸化压裂主缝导流能力的变化对产能的影响均不可忽略。研究对于合理制订长期生产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于测井和统计分析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新模型
    吴伟
    2018, 25(4):  82. 
    摘要 ( )   PDF (24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胜利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注入水的不断冲刷造成储层参数发生变化,油藏非均质性日益严重,油藏平均相对渗透率已经不能完全反映油水渗流规律。针对该问题,利用胜利整装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样本,基于测井渗透率解释经验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油水相对渗透率端点特征参数与油藏渗透率和孔隙度之间的定量预测新模型。新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平均绝对误差小,结果可靠,能够满足工程应用。实例应用表明,新模型能够实现在油藏数值模拟中,为每个网格赋予油水相对渗透率值,预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与常规数值模拟有一定差别,新模型预测剩余油饱和度范围值更小,局部剩余油频数高,反映了新模型能够对油藏局部剩余油富集进行刻画和描述。研究成果对深入认识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稠油油藏半衰竭水驱开发压力恢复速度研究
    周海燕,石洪福,刘斌,王记俊
    2018, 25(4):  87. 
    摘要 ( )   PDF (14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窄河道稠油油田在恢复地层能量的同时,还要防止注入水水窜,针对该问题利用petrol模拟器建立反映窄河道特点的精细地质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不同河道模式的压力恢复策略,推导出压力恢复速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不同宽厚比河道的合理压力恢复速度及合理注采比。研究结果表明,为抑制油井含水上升,压力恢复速度不宜过快,应保持在0.2~0.3MPa/季度为宜。将研究成果应用于BZ油田,指导了125个注水段的增注措施,地层压力回升明显,油田日增油863m3/d,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对类似半衰竭水驱开发油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层间干扰定量表征新方法在渤南垦利区域的应用
    蔡晖,阳晓燕,张占华,黄琴,程大勇
    2018, 25(4):  91. 
    摘要 ( )   PDF (1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渤海南部垦利区域多层合采油藏层间干扰大,油田层间干扰定量表征困难,油田单井实际产能与ODP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利用油田测井数据,建立比采油指数与电阻率相关数学模型,求取理想比采油指数。考虑不同含水引入无因次采油指数,从而求得全生命周期理论比采油指数,进一步建立层间干扰校正系数的数学模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渤南垦利区域调整井,产能预测与实际数据误差仅为2%。指导油田细分层系开发,重新部署井网,日增油240m3/d。研究成果对渤南垦利区域产能评价、调整井研究、产液结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基于甲型水驱曲线的体积波及系数变化规律
    朱圣举,张文博,朱洁
    2018, 25(4):  95. 
    摘要 ( )   PDF (1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满足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变化规律不明确的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对甲型水驱曲线公式进行变换,并结合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及水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利用实验室岩心分析数据和实际油藏开发数据,得到了水驱体积波及系数随含水率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北2区水驱砂岩低渗透油藏进行验证,水驱体积波及系数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仅为1.80%。研究结果表明,在水驱开发的中间阶段,水驱体积波及系数与由含水率及常数组成的复合变量成线性关系;预测模型的适用阶段,由具体油藏的实验室岩心测试结果而定,2区油藏在含水率达到40%以后才能使用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对于满足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稠油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蒸汽超覆研究
    周鹰
    2018, 25(4):  99. 
    摘要 ( )   PDF (13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井网结构复杂,蒸汽腔的控制和超覆机理有别于传统蒸汽驱,需要结合不同原油黏度特点和蒸汽腔控制特点进行理论探索。考虑启动压力梯度、蒸汽前缘上边界变化和拟流度比,对蒸汽超覆理论进行推广,简化蒸汽超覆系数,得到液相等压面及蒸汽相前缘数学模型。经验证,该方法与数值模拟软件结果一致,同时直观展示了液相等压面及蒸汽相前缘变化趋势,揭示了蒸汽相超覆及前缘滞后规律。该研究为明确蒸汽超覆程度,提高蒸汽前缘波及效率,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理论指导。
    稠油油藏弱凝胶调驱增油预测模型研究
    刘东,胡廷惠,潘广明,李浩,吴金涛
    2018, 25(4):  103. 
    摘要 ( )   PDF (18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稠油油藏注弱凝胶调驱效果的主控因素,定量预测和评价不同矿场条件的弱凝胶调驱采出程度及其增加幅度,以渤海N稠油油藏典型参数为原型,建立数模井组模型,运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水驱、弱凝胶调驱试验各25组,对影响弱凝胶调驱效果参数进行了多因素交互分析,得到了影响采出程度增加幅度的4个主控因素及其排序,并通过一元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得到注弱凝胶采出程度及其增加幅度的多因素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对3个井组弱凝胶调驱矿场试验进行了实例计算,预测误差在10%以内,吻合度较高。该研究成果对稠油油藏弱凝胶调驱方案的设计和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种聚合物地下黏度计算新方法
    张志军,李芳,魏俊,周薛,袁伟杰
    2018, 25(4):  109. 
    摘要 ( )   PDF (14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常采用经验法计算聚合物驱油田聚合物地下黏度,但该方法仅能得到黏度范围,而非特定数值。针对该问题,通过聚合物驱渗流公式转换及油藏工程理论等,建立了聚合物地下黏度与井口注入压力、累计注入聚合物量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求解聚合物地下黏度的新方法。实例表明,新方法得到的渤海L油田4口注聚合物井的聚合物黏度分别为3.79、5.19、2.48、6.37,与常规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与经验法相比,可以得到精确数值。该研究对注聚合物油田措施调整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考虑滞后效应的海上弱挥发油藏周期注水研究
    黄建廷,潘广明,吴金涛,张彩旗,屈继峰
    2018, 25(4):  112. 
    摘要 ( )   PDF (18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海上弱挥发油藏的特点,以毛管滞后和相渗滞后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开展该类油藏长期衰竭开发后注水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相渗曲线滞后和毛管力滞后,后续注水开发预测采收率结果将分别偏大和偏小,与实际不符;与常规注水相比,周期注水能够提高采收率1.1个百分点,其增效油沿注采方向呈现“三区两带”特征,分别发育水富集区、滞水排油带、油富集区、滞油排气带以及次生气顶区;为减小次生气顶影响,长期衰竭开发后的注水策略包括强化注水和周期注水2个段塞,强化注水转周期注水的时机为地层压力恢复至泡点压力,周期注水阶段最优半周期为2个月;油田由衰竭开发转注水开发后,年产油综合递减率由20.8%改善为-12.7%,开发效果变好。考虑滞后效应制订的双段塞注水策略能够提高采收率18.3个百分点,可为弱挥发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实践依据
    聚合物产生菌FY-7对非均质油藏的调剖潜力分析
    毕永强,修建龙,张康智,马挺
    2018, 25(4):  123. 
    摘要 ( )   PDF (19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非均质油藏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探索聚合物产生菌FY-7在油田开发中的调剖应用,借助微观孔隙仿真模型从微观上研究其调剖机理,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从宏观上评价其调剖堵水性能和提高采收率的能力。结果表明:FY-7能在24~39℃下通过生长代谢生成大量交联状的生物聚合物,且生物聚合物呈稳定胶体状态;FY-7优先在大孔道生长繁殖,并生成生物聚合物产生封堵作用,在整体上调整了吸水剖面,提高了注水波及体积,改善了水驱效果,具有选择性调剖的作用;FY-7的平均封堵率为73%,对非均质岩心可提高采收率为10.54个百分点。FY-7可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胜利油田高温高盐稠油油藏复合驱技术
    石静,曹绪龙,王红艳,郭淑凤,夏晞冉
    2018, 25(4):  129. 
    摘要 ( )   PDF (13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胜利油田孤岛油田东区油藏化学驱油体系的耐温性、抗盐性、增黏性,研制了新型二元复合驱油体系。根据聚合物驱水油黏度比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确定了聚合物的合理黏度,利用动态界面张力分析,研究了驱油体系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油藏条件下分子质量为22×106的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可满足驱油要求;石油磺酸盐(SLPS)与烷醇酰胺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GD-1)复配能大幅度提高体系的界面活性和抗钙能力;高效二元复合驱配方为0.18%聚合物+0.2% SLPS+0.2% GD-1,室内提高采收率17.4个百分点。孤岛东区Ng3-4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于2011年实施,试验后综合含水率从94.7%降至80.9%,日产油由279t/d增至778t/d,截至2016年8月,试验区已累计增油65×104t,提高采收率6.0个百分点,预测可提高采收率11.3个百分点。研发的新型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可满足胜利油田高温、高盐稠油油藏开发的需要,先导试验的成功为同类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研究提供了借鉴。
    延长油田致密油藏注水吞吐机理及应用
    高涛,赵习森,党海龙,张志升,吴向阳
    2018, 25(4):  134. 
    摘要 ( )   PDF (15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致密油藏采收率提高方法,解决该类油藏能量补充困难问题,以延长油田南部地区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长岩心室内吞吐实验,结合核磁共振测试,分析了注水吞吐作用机理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相同开发条件下,回采速度越低采出程度越高,憋压时间和压力存在最佳值,吞吐周期建议开展3次;渗吸作用是注水吞吐的主要机理,致密岩心自发渗吸驱油效率平均为15.61%。以王平X井为例,初期日产油为14.6t/d,衰竭开采12个月日产油降为3.9t/d,注水1630m3闷井15d后开井,日产油为13.3t/d。注水吞吐技术在致密油藏能量补充、提高单井产量方面效果显著。该项研究为类似油藏注水吞吐开发提供了借鉴。
    稠油油藏三元复合驱参数优化实验研究
    吴海俊,付美龙,孙晶,廖月敏,张瑶
    2018, 25(4):  138. 
    摘要 ( )   PDF (16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扶北2稠油区块在蒸汽驱过程中采收率低、见效差的问题,提出了减氧空气+高温泡沫剂+蒸汽三元复合驱方案,并对其进行参数优化研究。通过优选出的最佳注入参数,采取并联三管填砂模型模拟地层纵向非均质性,对该三元复合驱采收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渗透率级差为3.20,高温泡沫气液比为1:1,以混合注入的方式,最佳泡沫剂注入量为0.25倍孔隙体积,水驱至含水率为50%,回压为5MPa时,减氧空气+高温泡沫剂+蒸汽三元复合驱最终采收率为63.8%,比蒸汽驱采收率提高了28.9个百分点。研究认为,通过减氧空气+高温泡沫剂+蒸汽三元复合驱能有效地抑制汽窜,使中、低渗储层原油动用程度增大。该项研究为同类稠油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借鉴。
    钻采工程
    气体钻井岩屑遇水黏附现象与对策研究
    祝效华,刘骉,门宏建,安家伟
    2018, 25(4):  143. 
    摘要 ( )   PDF (15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体钻井钻遇地层水时,泥页岩岩屑形成黏附岩屑床,导致注气压力升高、钻柱转矩增大,甚至卡钻。通过实验模拟水平段岩屑起动和气体携水过程,研究了岩屑黏附机理、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大量岩屑在下井壁缓慢移动,水呈液膜状贴井壁流动并伴随悬浮液滴,部分粒径岩屑受毛细管力黏附导致无法起动;小出水量时,可提高钻速减小液固比,使岩屑床处于固态,不易黏附;大出水量时,可控制钻速使环空液固比升高,则岩屑与水的混合物处于流动状态,以避免黏附。该研究成果为遇水情况下气体钻井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技术基础。
    强研磨性硬岩PDC钻头磨损机理及磨损分布规律研究
    王滨,李军,邹德永,杨宏伟,黄涛
    2018, 25(4):  149. 
    摘要 ( )   PDF (24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钻进强研磨性硬岩时,PDC钻头磨损情况复杂,磨损机理及磨损规律缺乏理论研究。针对该问题,采用实验观测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钻头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火成岩中PDC齿的磨损形式主要为磨料磨损和冲击损坏,磨料磨损包括磨料研磨磨损、磨料冲击磨损和磨料射流磨损,冲击损坏包括切削齿断裂、PCD层碎裂和PCD层与WC层分离;钻头冠顶和外锥处绝大部分PDC齿磨损高度大且冲击损坏严重,并未充分进行剪切破岩;保径处一些PDC齿发生断裂及PCD和WC层分离;设计适用于火成岩的PDC钻头时,应重点从提高切削齿性能、冠顶及外锥增布辅助齿、提升钻头稳定性、加强保径等角度进行优化。研究成果对PDC钻头结构优化及性能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海上热采井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邹剑,韩晓冬,王秋霞,张华,刘志龙
    2018, 25(4):  154. 
    摘要 ( )   PDF (2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关键工具耐高温、高压性能的限制,渤海油田海上稠油热采先导试验一直采用注采两趟管柱来进行注热和生产,且注热管柱未下入井下安全阀和封隔器等安全控制工具。为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对海上油田热采井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工艺技术进行了技术攻关。通过耐高温材质优选、结构改进及高温实验评价等多种研究手段,研制了井下安全阀、耐高温封隔器、耐高温排气阀等关键工具,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系统整体耐温为350℃,耐压为21MPa。该技术为海上稠油规模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深井硬岩地层钻井高频低幅扭转振荡耦合冲击器研制与应用
    贾红军,王攀,冯伟雄,张俊杰,邱晓宁
    2018, 25(4):  158. 
    摘要 ( )   PDF (24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深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地层岩石的可钻性越来越差。常规钻井方式钻遇此类地层破岩效果差,钻井效率低,PDC钻头往往由于卡滑、振动而导致失效快、寿命短。为此,将脉冲射流和冲击振动钻井破岩相结合,研制了一种工作原理全新的高频低幅扭转振荡耦合冲击器,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所研制的冲击器进行了应力分布及振荡腔结构参数等仿真分析,基于模拟结果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并设计加工了一套原理可行且结构安全的高频低幅扭转振荡耦合冲击器。现场试验表明,该装置能显著改善钻头工作状况,提高平均机械钻速,工作寿命也完全能够与钻头寿命相匹配。高频低幅扭转振荡耦合冲击器有利于解决现有钻井技术中钻头钻遇坚硬地层时的黏滑效应、间歇性卡钻问题,能够有效减小甚至消除卡滑、振动对钻头的损害,提高PDC钻头的破岩效率。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超薄层低阻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
    吴丛文,石国新,路建国,张洪,王维
    2018, 25(4):  164. 
    摘要 ( )   PDF (1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多层系单砂体刻画难度大、低阻超薄油层识别难度大、水平井实施风险大等诸多开发难点,综合应用地质学、测井、油藏工程、地质建模、录井、水平井地质导向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以砂层组为单元建立了低阻油层电性识别标准,刻画并落实了多层系超薄油层展布形态,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成果,确定了水平井开发部署参数,按照“新老直井分注+水平井采油”的方式进行了整体开发部署。通过超薄层水平井精细设计及实施优化,实现了水平井轨迹精确控制。在29个超薄层低阻油藏成功实施57口水平井,平均油层钻遇率达到90.4%,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为13.0t/d建成产能12.4×104t,取得了显著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实施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致密油水平井缝网增能重复压裂技术实践
    何海波
    2018, 25(4):  170. 
    摘要 ( )   PDF (12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三塘湖盆地马56块致密油采用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开发方式存在地层能量不足,单井产量下降快,采收率低的问题,在分析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和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润湿性评价、数值模拟、工艺参数优化等室内基础研究,形成了前期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后期实施大排量压裂的缝网增能重复压裂技术,达到动态渗吸排油的目的。现场先导性试验7井次,改造后日产油达到初次压裂日产油的93.5%,增油效果突出,有效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为致密油水平井重复压裂探索出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