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1995年 第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5-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油燕沟潜山带中生界火山岩特征及含油气研究
邢志贵 黄华杰 陈光权
1995, 2(2): 1.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岩石学、储层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对油燕沟潜山带火山岩岩化特征、储集性及含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该火山岩为燕山期白垩纪产物,是以碱性岩系列为主的火山岩建造,具低渗微孔细喉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微裂隙—孔隙、微裂隙两种孔隙组合类型;同时,对原油组分、油源及含油产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火山岩油藏特征。为今后寻找该类火山岩油藏提供了重要资料。
辽河断陷冷东地区油气富集规律
余成
1995, 2(2): 1.
摘要
(
)
PDF
(3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构造、断裂系统、沉积因素等方面,阐述了冷东地区油气富集规律。提出构造活动控制生储条件;断裂系统控制圈闭和油气聚集;多期成因类型的砂砾岩体是油气聚集的场所;有利构造与岩相带匹配是油气富集的关键。油气分布具有“上稠下稀、东稠西稀”的特点。
油藏工程
高检 1 井蒸汽吞吐测井研究
陈学义
1995, 2(2): 1.
摘要
(
)
PDF
(4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升油田高检1井密闭取心证实了蒸汽吞吐采油后,邻井已受到波及,油层的含油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均有明显的降低。受蒸汽吞吐的中、强水洗层,用测井的三电阻率和时差、自然电位对储层的含油性和物性的检测,均有明显的响应特征。高检1井水洗段的含油饱和度虽已降低到40.9%,但仍有较高的采油指数,与测井检测含油饱和度吻合。用岩心刻度测井,初步建立了水洗级别的解释标准。
静北潜山高凝油油藏开发特征再认识及开发效果分析
张跃明 李庆章 张建英
1995, 2(2): 1.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北潜山油藏是一个地质特征和原油性质复杂、开发难度较大的高凝油油藏。开发以来,应用油藏动态监测和生产资料,研究油藏开发特征,对裂缝发育状况、油层动用程度和油水运动规律有进一步认识,为井网调整、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油藏连续5年高产稳产,开发效果较好。
考虑热损效应的实用热采试井方法
盛家平
1995, 2(2): 1.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热采项目中用压力降试井来估算蒸汽波及体积是非常重要的,而地层中热损效应在压力降试井分析中又是不可忽略的。现发表的一种试井方法考虑了这种效应,但此方法在使用中有些不足之处,其中之一是,油藏的渗透率无法从试井数据中估测,而必须预先知道才能估算其它参数。为了提高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即使用压力导数来划分不同的流动区域;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压力降试井;用原来的方法和修正方法,以及常规试井方法分析了试井数据。结果表明,修正方法实用性更强,功能更全,除了具有常规方法的功能外,还能考虑热损效应。此外,修正方法还能判断热损效应是否严重地影响压力降试井方法的可用性。
钻采工艺
长冲程稠油防气泵系列化研究
徐兆强 曲俊仁 欧阳波
1995, 2(2): 1.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辽河油区高升油田稠油气顶气窜严重影响泵效的问题,进行了长冲程稠油防气泵及其系列化研究,改变了传统的游动凡尔系统结构,扩大了其流道面积。经现场应用23井次,取得了单井增油5.06t/d,提高泵效8.93个百分点的增产效果。
蒸汽热采测试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陈万洪
1995, 2(2): 1.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蒸汽热力采油是当今世界开采稠油最有效的方法。在稠油热采生产过程中,准确全面取得各项参数,用以指导生产,需要有适应高温、高压、汽水两相的测试仪器。通过调研国内外热采测试仪现状,认为都不能满足同时测温度、压力、蒸汽流量和干度。为改变此现状,笔者提出研制四参数测试仪的构想,并认为据国内现有的技术及产品,若立项研究,在两三年内可达到现场试用水平。
试验研究
稳定粘土在稠油开采中的试验研究
关兴安 张宏 杨开
1995, 2(2): 1.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海外河油田马圈子油层粘土含量在8%以上,泥质胶结、疏松,油层属于水敏性。通过稳定粘土工艺试验研究,对工艺参数、处理效果、作用机理进行了重新认识,得出了FSJ-91-1稳定剂现场工艺试验参数3%~3.5%的适宜浓度,其作用机理及处理效果与优选的工艺参数有关。采用优选的工艺参数及稳定剂处理水敏性地层,用于早期防砂措施中,可进一步延长检泵周期,提高油井生产时率。仅1993年现场施工40余口井,增油7012t,创经济效益595.62万元,获得明显的整体经济效益。该项工艺目前已在海外河油田做为配套措施采用。
冷家堡油田稠油蒸汽加溶剂吞吐试验
李牧 马达波 边芳霞
1995, 2(2): 1.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加入溶剂是一种新的热力采油方法。通过对冷家堡油田稠油组分及元素分析,选出A、B、C、D四种溶剂,其中B、C、D三种降粘效果较好,经室内试验,选用C、D两种复配使用,其最佳配比为2∶3。利用四因子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基本配方为:20%S+1%F+0.2%H。通过岩心流动试验,证实该配方的溶剂使渗透率损失很小,不会产生胶质、沥青沉淀;物模试验认为蒸汽加溶剂吞吐技术,可以提高稠油的蒸汽吞吐效果和采收率,并给稠油集输与储运也带来了很大方便。
储运与加工
高凝油集输及其处理工艺研究
杨顺 吴德兴
1995, 2(2): 1.
摘要
(
)
PDF
(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阳油田高凝油集输采用二级布站,充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油井回压,实现油气密闭混输的办法。油气集输半径1~3.5km,井口回压1.0~1.2MPa。集输流程主要有:原油凝固点大于45℃的油井,大部分采用水力活塞泵采油集输,其动力液来自本区块自产的高凝油;闭式热水循环集输工艺,其循环介质采用热污水,闭式循环自成体系,介质入井压力低,这种流程既可提高污水利用率,又可节能,对低产的边远井可随时掺水输送;投球输送工艺,适用常温运行,当原油凝固点为28~36℃,气油比大于40m3/t时,可采用此集输流程,但流程较复杂。油气处理工艺,沈阳油田采用一级油、气、水三相分离与加热,二级热化学脱水。高凝油稳定工艺,采用微正压闪蒸工艺,原油稳定深度控制在C6组分拔出量不超过稳定前原油中C6组分总量的5%;天然气处理采用二甘醇吸收脱水工艺,可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干度;轻烃回收装置采用氨为冷冻剂,配以膨胀机和分离机,能回收100%轻质油和50%的液化气。
科技信息
非牛顿原油非常规开采方法综述
管纪昂 程仲平
1995, 2(2): 1.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热力采油方法(如注蒸汽、注热水、火烧油层)除火烧油层外在我国各稠油油田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非常规热力采油方法(如电加热、电磁波加热、核能、超声波能等)我国研究较少;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各种非常规热力开采方法,...
近海稠油的开采
佟荣艳 赵君
1995, 2(2): 1.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能源危机期间,许多炼油厂使用了过去不愿用的低质量稠油,改变了稠油的销售市场,使其价格接近轻质油的价格,从而使开采近海稠油成为热门。此时,在加利福尼亚近海和地中海发现了许多稠油油田。近海稠油油田目前,只有几个近海油田开采稠油,Beta油田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