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2-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深层烃源岩成烃理论研究进展
李美俊 孟元林 顾雪琴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油区深层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深层烃源岩油气生成理论是寻找深层油气藏的基础.目前的研究表明,深层油气藏的温度已超出传统的干酪根晚期成油理论所认为的"液态窗",深层烃源岩仍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是深层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温度和压力是影响有机质生烃演化的主要因素,目前较多的实验数据和勘探发现证明,压力可延迟或抑制油气生成和有机质成熟.中国东部深层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但仍需要深入研究深层烃源岩生烃理论、深层储层的储集性能、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油气成藏和深层油气勘探技术等问题.
稠油油藏开发经济评价及风险分析系统的开发
王俐 李红昌 王炬 单启成 徐进鸿
2002, 9(4): 1.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综合应用多种理论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个Recor稠油油藏经济与风险分析软件系统.本系统的实现是使用Borland Inprise的Delphi 5.0开发工具结合Microsoft Access 数据库及当今流行的COM技术来完成.系统主体框架构架于面向对象的基础上,结合面向过程的优点共同设计完成.Recor系统以蒙特卡洛方法为数学基础,应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最后通过办公自动化技术将资料以表格、图形的直观形式提供给用户供决策使用.本系统已在江苏油田韦庄稠油油藏近150个方案的经济评价工作中应用,其计算功能的实现和计算精度均达到较好效果.
利用系统工程原理提高乐安油田开发后期堵水调剖效果
姚凯 孙明磊 刘东亮 路广娥 刘艳波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日益严重的汽、水窜状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乐安油田砂砾岩稠油油藏进行了综合治理,以提高其开发效果.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地质勘探
一种可能的油气圈闭类型——震源圈闭
方国庆 刘德良 王多云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对油气的生、储、盖、圈、聚、保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直接驱动油气运移聚集方面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当震源体活动(地震)时,产生大量微裂缝,并且沟通已有孔隙,早先的强应力区转变为弱应力区,从而使油气向低压区内运移聚集成藏,形成震源圈闭油气藏.利用大量的现代地震台网及古地震资料,将地震地质与石油地质研究相结合,可实现寻找震源圈闭油气藏的目的.
油气检测中的自组织映射分析
曹思远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层分析中的自组织映射分析是通过直接分析未知数据体来进行的,特别在勘探早期,可用于储层预测约束的井位很少,借助于原数据体中存在的聚类关系,可大大提高钻井的成功率.
AVO地震反演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方贇 柯善珍 陈家敏 刘敬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AVO分析和地震反演相结合的三维多道全局优化地震反演技术和方法进行叠前反演.结果得到纵横波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等相关数据;结合岩性贡献概率量板,最终得到岩性数据体.将其用于岩性预测和地下含油气信息检测后效果良好.由此认为:本方法能处理各种道集数据,是一种新的流体预测和岩性预测方法.
千米桥东潜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索
王书香 张亚光 于学敏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地化分析,结合地质条件等,对千米桥东潜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剖析,并对其气藏的形成进行了探索.结果认为:千米桥东潜山天然气为无机二氧化碳、偏腐殖型有机气、腐泥型有机气的复合气,主源为东部歧口凹陷沿岸带深层(偏)腐殖型气;烃类气体聚集时间晚,为更新世明化镇沉积时期,而无机二氧化碳聚集时间早于烃类气体;与千米桥凝析气藏不同的是该气藏CO2含量高.
东濮凹陷马寨滑脱断层的形成机制及地质意义
马瑾环 张国信 张丽华 张春胜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滑脱断层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质现象,在国内外含油气盆地中都有发现.本文运用钻井、区域地质等资料,对东濮凹陷马寨滑脱断层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形成滑脱断层需具备斜坡、塑性岩体和区域构造应力场3个基本条件;滑脱断层面之下油气富集程度较高,之上较差;马寨滑脱断层的发现,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地质构造理论,而且加深了对东濮凹陷石油地质规律的认识.
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储层特征研究
綦敦科 齐景顺 王革
2002, 9(4): 1.
摘要
(
)
PDF
(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识别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微相类型,研究火山岩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储层类型及储层参数,以岩心资料、试气成果、测井资料为基础,对火山岩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本区火山岩储层可划分为流纹岩、安山岩两类;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的有效孔隙度计算方法和有效厚度划分标准.这一成果对本区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油藏工程
变形介质低渗透油藏的产能分析
宋付权
2002, 9(4): 1.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多孔介质孔隙和喉道较小,固液作用显著,因此达西定律已不适应.实验表明,低渗透油藏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另外,有些低渗透油藏还具有介质变形的性质,尤其是异常高压的低渗透油藏.变形介质的渗透率一般随压力变化呈指数关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影响,研究低渗透油藏中直井产量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低渗透油藏中,油井的产量随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对于采油指数,则存在一个最佳压差,此时采油指数最大.在油田的生产中,可通过增大生产压差或者减小注采井距来提高油井的产量.
注入水的水质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的影响
杨正明 邱勇松 张训华 赵向国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注入水的水质影响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结合物理模拟实验,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不同注入水水质条件下,特低渗透油藏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注入水的水质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在一定的水质处理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小注采井距或压裂措施,来提高特低渗透油藏的动用程度.为特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多油层低渗油藏纵向非均质对油井产能影响研究
张方礼 许宁 于涛 徐萍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油田现场实际对发育多套油层的低渗透砂岩油田多层合采效果进行定量研究.认为单层接替开采的采收率总是高于合采方式,且随着纵向非均质程度增加,合采与单层开采的初期产油量差别逐渐变小.非均质程度相同,间夹压力异常油层将进一步降低采收率,且对合采井影响更大.压力异常差油层对采收率和含水都有较大影响;双南油田双208块的实际生产资料完全证实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滚动勘探开发
薛成刚 阎焕玉 王玉华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蔽油藏(尤其薄砂体中的隐蔽油藏)是目前我国东部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其岩性圈闭预测难度很大,导致其滚动勘探开发难度也较大.本文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类型及成藏机理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通过应用全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及约束反演等技术实现了精细构造成图以及储集层横向预测.该项研究有效地指导了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乐安油田草20断块合理井网密度研究
白钢 肖刚 姚凯 衣春霞 刘同敬
2002, 9(4): 1.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20断块为特稠油区块,开发历史较长,目前面临井网密度调整的问题.鉴于国内外尚无一种适用于类似油藏的油藏工程核算方法,因此,根据特稠油开发规律和开发特征,借助于数值模拟,从理论方面探讨了合理井网密度的基本规律和变化特征,得到了油藏厚度与合理井网密度的关系图版,并与现场结合,对开发规律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形成的井网密度规律与现场综合确定的井网密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指导类似于草20断块的特稠油布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单2块稠油油藏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对策
杨元亮 宋文芳 刁刚田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开发效果变差的实际,在重新建立地层、构造、储层及流体模型的基础上,描述出动态油水界面及剩余油富集区,探索出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高含水后期的挖潜对策,并通过上、下扩射,注氮气调剖等技术,提高老油田注汽质量和强化注汽效果,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稠油油藏高含水后期的开采方法.
小洼油田洼38块东三Ⅰ段油藏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嵇伟民 张金红 周鹰 张淑坤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油藏开发特点和油井生产特点,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对洼38块东三Ⅰ薄互层油藏进行研究,以改善其高轮次吞吐开发水平.通过绘制综合解释图版,从开发和工艺技术相结合的角度优化适合该类型油藏特点的开采技术.单注单采、复合防砂和优化射孔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出砂严重的薄互层油藏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为实现薄互层有效开发,提高剩余储量动用程度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钻采工艺
水力喷砂射孔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于永 杨彪 杜宝坛 马收 孟庆民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喷砂射孔技术集射孔、解堵于一体,适合于处理复杂井况条件.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套喷砂射孔现场方案的设计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油气井井身结构、喷射层位、喷射工具,设计喷射过程的施工排量、喷射时间,预测施工过程的压力及喷射深度,优化施工时间.
浅薄互层普通稠油油藏水力压裂的实践与认识
蔡国华 王先荣
2002, 9(4): 1.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5、W8普通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度浅、多层状砂泥薄互层、中孔、中低渗型储层且隔夹层薄的地质特点,地层原油流度低,未经过储层改造的单井自然产量低.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通过在储层物性、含油性及井筒技术状况等方面进行压裂选进条件的优化,开展了注水稠油油藏的水力压裂引效探索性试验,应用高砂比的高导流能力短缝技术、小排量小规模控制缝高技术、防止水基压裂液与稠油乳化措施及防止压裂后目的层底部地层水上窜技术等配套水力压裂工艺,增产效果较为明显,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改善.通过该稠油油藏水力压裂的实践认为,压裂选井的有利方向主要位于储层物性及含油性较好的构造高部位,压裂工艺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压裂规模.
致密气藏开采技术初探
李文魁 刘长松 沈治凯 黄学宾 陈宗林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化的布井方式和压开最合适的裂缝是开发方案的重要环节,对致密气层获得扩大的可采储量、天然气采收率和提高日产量有决定性作用.在确知水力裂缝方位的情况下,采用相应的矩形方式布井将会对提高可采储量和天然气的采收率起重要作用.随着测地应力和监测方法与技术的发展、深入研究储层性质以及模型研究的扩大,构成了综合分析系统,形成了"现代化的"压裂技术.
稠油出砂冷采矿场操作技术策略
刘新福 杨志斌 黄爽英 宋鹏瑞 赵春旭
2002, 9(4): 1.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稠油出砂冷采机理和矿场实际资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稠油出砂冷采矿场操作技术对螺杆泵、井下工具、井筒降粘以及地面流程的要求,明确相应的开发技术策略.结果表明,随着大量砂粒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单井产量一般可达3~50 t/d,是常规降压开采的数十倍至数百倍,采收率一般可达8%~15%.搞清矿场操作技术对稠油出砂冷采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技术策略,对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研究
克拉2异常高压气藏开采压力变化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高旺来
2002, 9(4): 1.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克拉2气藏是否可以采用衰竭式开采,以及储层岩石变形是否会对产能产生影响,开展了气藏开采压力变化对物性参数影响的实验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克拉2异常高压气藏开采过程中渗透率、孔隙度、孔隙压缩系数等物性参数都随开采压力而变化,但是在开采压力变化范围内,孔隙度、渗透率变化不大,渗透率变化具有轻微的不可逆性.对于克拉2气藏,储层岩石变形对产能影响不大,可以采用衰竭式开采,以充分发挥异常高压气藏弹性能量大的优势,提高开发经济效益.而孔隙压缩系数随有效压力的变化较为敏感,建议在进行气藏生产动态预测时把储层孔隙压缩系数考虑为压力的函数,这样有利于提高气藏生产动态预测的准确性.
GS-高温暂堵剂的研制与应用
王浩 赵燕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多轮次吞吐后层间及平面矛盾突出的问题,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温暂堵剂.该高温暂堵剂由HG改性树脂、交联剂、HS固相颗粒组成.其成胶温度低,基本不受矿化度高低影响,强度大、封堵时间可调,适用于多轮次吞吐井注汽暂堵.
泡沫排水起泡剂的研制与应用
郭辉 毛彦一 朱丽娜 宋君妍 谷小东
2002, 9(4): 1.
摘要
(
)
PDF
(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原油田地层水矿化度高、温度高、井深的情况,研制了泡沫排水起泡剂.该起泡剂分子中碳链长度为12~16,在高矿化度(16×104 mg/L)、高凝析油含量(200 g/m3)气井采出水中和90~100℃高温下有良好的起泡性能.该起泡剂在中原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环保
红山嘴油田稠油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述银 李泽伟 张金荣 王文清 荣垂刚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红山嘴油田稠油污水含污油密度大、粘度高、乳化严重及水温高等问题,红浅稠油处理站建成了一套400 m3/h的稠油污水处理装置.投入运行后,机组能将进口污水含油≤2 000 mg/L、悬浮物≤200 mg/L,处理为装置总出口污水含油≤10 mg/L、悬浮物≤5 mg/L,达到了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该装置具有运行平稳、高效、费用较低等特点,是油田稠油污水处理的一项成功技术.
信息
石油-稀释剂混合物粘度及质量分数模型的建立
刘秀婷 杨军 杨戟
2002, 9(4): 1.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粘度模型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程序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纯原油而言,已经建立了几个精确模型.在这篇文献中,深化了一种在早期出版物中出现的简单相关模型.不仅能预测稀释原油混合物的粘度,而且还能对使原油粘度降低到可开采粘度的稀释剂的质量分数进行预测.在深化粘度模型中,把纯原油及稀释剂的粘度作为边界点,并建立质量分数的n(粘度降低参数)次幂,用来解释随稀释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原油粘度急剧降低的程度.模型以三种不同原油及5种不同稀释剂的99个数据点为基础而建立;粘度范围为10-1~106 mm2/s.模型重新计算了粘度及质量分数值.并且与Cragoe、Chirinosde等方程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程度非常高.粘度与质量分数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12%和5%,对深化模型以外的预测数据表明实验数据与预测数值有很好的吻合性,25℃,60.3℃和82.6℃混合物的粘度平均绝对偏差在10%以下.
稠油油藏溶解气驱机理
邸秀莲 高益桁 杨刚
2002, 9(4): 1.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稠油(粘度为1~100 Pa*s,重度为8~15°API)溶解气驱通常指冷采,在加拿大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根据最近的报道,加拿大目前有5 000多口油井通过冷采开采稠油.除加拿大之外,委内瑞拉、中国、阿曼也进行过稠油冷采.有些稠油油藏的冷采采收率估计可高达20%.采收率高时通常伴随着油藏压力下降速度慢、低于泡点压力时两相流的GOR增长缓慢,以及相应的地质力学响应.泡点压力之下采收率达到10%~20%,这对于非常粘稠的原油来说是不寻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