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2-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曙一区超稠油开采特征及开发对策
刘福余
2002, 9(6): 1.
摘要
(
)
PDF
(3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曙一区超稠油在油层条件下呈"固"态,常规试油不出.经过多项开发试验,确定以蒸汽吞吐伴以井筒越泵电加热和地面保温伴热为基本开发方式.本文研究了超稠油生产过程中产油量低、操作成本高等各种开发矛盾特征及对策,同时提出了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方式研究方向.结果认为:采取低成本开采的油藏管理与配套技术,可大幅度改善开发效果,实现稳定、经济、规模生产.
油藏工程
HCZ产量增长模型在超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包连纯 国力刚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杜84、杜229断块开发实际,以应用数学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超稠油生产递减阶段的指标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导,实现了在EXCEL下的参数求解.通过实际验证,该模型具有运算速度快、准确率高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产量预测方法.
杜84断块超稠油产量递减率影响因素分析
由世江
2002, 9(6): 1.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单井统计资料出发,以油藏地质、油藏工程、数理统计等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和现场实际两方面全面分析总结了影响超稠油产量递减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为超稠油油藏的经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超稠油油藏废弃产量界限的确定
支印民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杜229断块超稠油油藏开采效果逐渐变差的趋势,通过生产规律分析和推算,提出了合理的废弃产量界限,从而为该区块超稠油的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多井整体蒸汽吞吐在超稠油开采中的初步应用
杨胜利 耿立峰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曙一区杜84断块曙1-38-7030井组为例,系统地论述了利用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技术改善超稠油开发效果的原理及开发程序.通过对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机理的研究,综合分析了该项技术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具体的操作程序,在生产实践中见到了明显效果.实践证明,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是改善超稠油中、高轮次吞吐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为辽河油区超稠油油藏以及其它地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曙一区超稠油间歇蒸汽吞吐技术探讨
马红 周大胜 国立刚 杨先勇
2002, 9(6): 1.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曙一区超稠油井进入高周期后产量递减、成本上升的矛盾,提出用间歇吞吐技术改善高周期蒸汽吞吐效果.通过对吞吐机理和现场实际资料统计的分析,对这项技术实施的条件及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在高周期井实施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杜229断块北部难采区开发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海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难采区油井开发生产特征分析入手,对该区地层格架、沉积环境提出了新认识,客观地展现了沉积环境与储层物性的空间配伍关系.储层"四性"研究,动态、静态综合分析及双模研究揭示了储层物性是直接影响开发措施和开发效果的基本因素.
杜229断块兴Ⅴ组超稠油水侵特点及开发对策研究
周大胜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杜229断块南部兴V组出水问题,精细统层对比,深化油藏地质研究;结合油井生产动态,开展全过程水性跟踪和示踪剂监测试验.其结果不仅确定了边水水侵部位、层位及方向,而且对水侵速度、能量大小及涉及程度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科学有序的堵水、堵排结合治水、综合治水方案,在已实施的26井次堵水措施中,成功率100%,累计增油6.1×104t,确保了全块持续高产、稳产.其工作思路和方法,不仅对开发同类型油藏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基础油藏的开发也有借鉴意义.
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分析
杨德卿 尤彦彬 赵志宏
2002, 9(6): 1.
摘要
(
)
PDF
(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监测手段,了解曙一区超稠油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对吸汽、产液剖面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曙一区超稠油油层总体纵向动用程度较差.采用分注、选注、调剖、分段射孔等工艺措施,可改善油层动用程度,提高油井吞吐效果.
杜84断块超稠油蒸汽吞吐汽窜机理分析及防窜措施初探
张勇 孙玉环 孙旭东
2002, 9(6): 1.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超稠油蒸汽吞吐汽窜的实质及汽窜造成危害的研究,对杜84断块汽窜的油藏因素、开发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块防治汽窜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适合超稠油蒸汽吞吐开发的汽窜防治措施.
杜84断块超稠油开发中后期稳产对策研究
王强 戴少强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杜84断块超稠油生产中后期暴露的主要矛盾,即随着轮次升高,周期吞吐效果变差、井下技术状况日益变差、油层动用不均、汽窜加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稳产对策--实施多井整体吞吐、大修复产、调剖等措施.现场应用证明,这些措施基本能够确保杜84断块超稠油中后期的稳产.
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杜229断块边底水油藏分析中的应用
王飞宇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杜229断块兴V组是典型的边底水油藏,随着采出程度及吞吐轮次的增加,边底水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越来越严重.为落实来水方向及能量大小,在该区块的杜32-51-37和杜32-53-41井组进行化学示踪剂监测,基本上确定了边底水突破方向和推进速度.通过示踪剂监测资料,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认识杜229断块构造南部兴V组出水这一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堵、排水工作思路.该种方法首次在边底水问题上采用,为兴V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应用多离子分析识别超稠油蒸汽吞吐产出水水性
李成芹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曙一区兴隆台油层和馆陶组绕阳河油层超稠油在开采过程中顶水下泄、底水上窜、边水推进,单纯采用6离子分析法很难区分产出水中回采水与顶底水的问题.为了在油井吞吐生产过程中及早发现顶、底、边水是否产出,经过270井次的水性资料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热采油藏矿物变化文献研究,摸索出利用SiO2高温溶解特性分析识别超稠油蒸汽吞吐产出水水性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弥补常用6离子法的不足,识别吞吐井产出水水性可行.
高温长效测试资料的分析及应用
邓中先
2002, 9(6): 1.
摘要
(
)
PDF
(2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多年高温测试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高温长效监测仪,实现了热采井全周期流温流压资料的录取;高温长效测试资料直接反映了油井生产过程动态参数的变化;通过对资料的多方面研究和分析,可获得油井流动参数、热参数等变化规律;应用高温长效测试研究成果可对热采生产井提出重要的参考依据,提高稠油开发水平.
钻采工艺
TP100H套管在超稠油热采井中的应用
杨立强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热采井套管损坏日益严重,制约热采油井正常生产这一问题,研制开发了适合于超稠油热采井需要的TP100H套管.经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可使套管损坏率下降20个百分点以上,从而保证了热采油井的正常生产.
热应力补偿器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孙迎春 贾耀惠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特种油开发公司热采井套管损坏日益严重,制约了热采油井的正常生产这一问题,引进了套管热应力补偿器,并在现场198口热采井中进行了应用,有效缓解了热采井的套管损坏,使套管损坏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
TBS防砂管在超稠油油井大修中的应用
梁建宇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稠油油井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套管损坏现象日益严重,有些井虽然采用套管整形及套管补贴技术,但依然无法修复,目前这种情况已成为制约油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而TBS防砂管加固大修工艺技术适用于套管损坏严重的超稠油油井,现场实施表明:该技术是一项投入成本低、修井成功率高、油井增产效果好的套管损坏井修复工艺技术,为保证超稠油油井中后期的正常生产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水平井在杜84断块超稠油开发中的优势研究
高成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手段,结合矿场试验,并与直井在完全投资、操作成本、完井方式、生产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表明,水平井在杜84块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可以优选超稠油的开发方式,为超稠油开发方式的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在条件具备的区域选用该项技术,对提高超稠油储量动用程度、提高最终采收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超稠油蒸汽吞吐调剖技术
管礼和 潘建华 陈刚 胡新正 李民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的储集物性、原油性质及开采特点,进行高温调剖技术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制出适合该区超稠油开采的高温调剖剂类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类调剖剂具有改善油层吸汽剖面、缩短排水期、提高周期产油的效果.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超稠油标准示功图识别与分析
陈刚 张松 张洪驰
2002, 9(6): 1.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曙一区杜229断块1807个实测示功图综合分析,结合稀油和普通稠油示功图,总结出超稠油抽油机井举升系统中不同部位出故障时的典型示功图,并提出每种示功图应采取的措施及下步建议.
综合
曙一区超稠油管道热力集输技术研究
余五星 郑南方 陈金宝 潘建华 赵志宏
2002, 9(6): 1.
摘要
(
)
PDF
(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1年以前,特种油开发公司主要采取罐储车运的集输方式,存在着管理难度大,费用高等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实现超稠油管输的技术思路,在没有经验可供借鉴的条件下,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与现场试验,成功地解决了采油平台间的自压输油工艺、干线输油工艺、管线伴热工艺、设备选型等技术难题,并于2001年10月~2002年4月完成了管输改造工程,基本实现了超稠油管道密闭输送,在降低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污水回收超稠油破乳脱水技术研究
王诗中 余五星 郑南方 赵文峰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回收污水中超稠油破乳脱水困难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对比各种解决方法及进行破乳剂筛选,最终研制出了可有效处理污水回收超稠油的破乳剂,找到了一条解决回收污水超稠油破乳脱水问题的新方法,也为其它油田超稠油破乳回收提供了借鉴.
注汽锅炉烧超稠油技术的现场应用
涂安敏
2002, 9(6): 1.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综合注汽成本高的问题,采用超稠油替代普通稠油作为燃料油,使得综合注汽成本下降了35.7%.同时,针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超稠油灰份大、烟温高、注汽锅炉热效率低等问题,对锅炉结构进行了改进,使注汽锅炉的热效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注汽锅炉烧超稠油技术的应用,使得曙一区超稠油综合注汽成本从¨1.5元/t下降至71.67元/t,年创经济效益7 505×104元,从而为超稠油注汽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油井生产信息网络控制系统
李荣辉 傅强 王学军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油田生产数据采集的不合理状况,通过大胆尝试,提出了一种科学系统的生产数据采集方式.并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实现网上各类生产信息查询,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为油田生产服务.目前已经取得满意的效果.
原油外销自动化地秤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张秋菊 张绍东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原油外销手工操作中存在的弊端,开发了原油外销自动化管理系统.该系统较好地应用了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WEB技术、射频刷卡技术;整个系统的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高效,从根本上杜绝了丢油现象,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应用价值工程原理降低超稠油开采成本
郝喜顺 修景涛 张力
2002, 9(6): 1.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超稠油开采过程中的温度问题,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开展功能替代,取得了降低开采成本的良好效果.在利用中频铁铠电缆替代特变整体电缆,应用燃煤炉替代地面集肤效应,应用注采一体管柱替代真空隔热管等方面,既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又完善了开采工艺,从而达到提高超稠油开发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