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1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典型复杂断块油田的勘探历程及启示
张以明 冯文彦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2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是一个逐渐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本文介绍的留楚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小断块含油区,其勘探历程充分说明选准方向,坚持勘探是最终取得成功的根本;深入认识油气富集规律,综合评价,整体部署是优质高效勘探的关键;及时部署三维地震,精确落实圈闭是取得成功的前提;科学组织是提高勘探效益的重要保证.结合多种资料立体滚动勘探开发是进一步扩大成果的有效途径.
中国沉积盆地非烃气成因机制研究
史建南 曾治平 周陆扬 寥成君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烃类气体的成因分析,已成为有机说和无机说争论的焦点.本文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方面,对非烃气组分如CO2、N2以及稀有气体的成因进行分析.非烃气组分成因类型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烃类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从反面论证油气成藏所必须具备的"储、盖、保"条件,对于油气源的判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前第三系是中国东部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吕炳全 王红罡 陈振岩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国东部沿海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古潜山为窗口,分析了从震旦纪以来该地区发育过一系列含油气盆地和烃源岩,形成了相互叠置的多幕次叠合复式含油气盆地和各种油气藏,这一认识将拓展东部沿海油气勘探的时空领域,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方向.
从世界部分产油国提高采收率的措施看地球物理技术发展
楚泽涵 李艳华 蔡智鸣 封锡强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统计分析世界部分产油国家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增产措施的发展趋势:热采是目前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注CO2增产的方法发展最快,而注聚合物的方法在国外已经逐渐淘汰.根据这些情况,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要考虑适当提高下井仪器的温度性能指标,加强地层孔隙中流体成分和性质的研究,尤其是在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孔隙流体物理性质和相应的地球物理响应研究.
地质勘探
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探讨--以济阳坳陷为例
肖焕钦 陈广军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层在油气成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多断型的含油气盆地.如何对断层影响油气成藏的各种因素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是多断型盆地勘探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以济阳坳陷为例,从断层的形成及其影响油气成藏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青南洼陷成藏条件分析
李莉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南洼陷是目前东营凹陷勘探程度最低的洼陷,本文针对下第三系地层沉积体系、储层特征、油源岩对比进行系统评价.确认本区具备有利的成藏条件,凸起、断阶带的主要目的层段沙四段、沙三段,是寻找各类油气藏的重点目标.
潍北凹陷孔店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王文林 杨永红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潍北凹陷是一个中低勘探程度的地区,为了寻找孔店组深层勘探目标,应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层序地震学等多学科理论,对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孔店组沉积体系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湖底重力流、滩坝体系及河漫平原.
车西北部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林红梅 王亚琳 张家震 曹淑敏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车西北部古潜山带的勘探获重大突破,发现了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等多层系的古潜山油气藏,油气藏类型有风化壳型、古潜山内幕型.该区古潜山地质结构、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被下第三系覆盖的车西北部古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之一,不同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分布特征,而储集条件控制了油气富集高产.古潜山油气藏多与第三系油气藏上下叠置,形成复式油气藏.
惠民凹陷孔二段烃源岩综合评价
许建华 王思文 周季军 潘古玲 季民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惠民凹陷盘深3井有机碳、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等多种化验分析资料出发,对孔二段地层暗色泥岩有机质进行系统评价.评价结果认为,该井孔二段地层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低,干酪根类型差,有机质成熟度过高,不具备生成工业油气的条件.文章还结合区域地层分布特征,指出下一步寻找深层烃源岩的方向.
孤北洼陷沙河街组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
庄文山 方旭庆 阳显文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构造入手,对孤北洼陷沙河街组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基本构造格架可划分为两个正向构造单元和两个负向构造单元;该区沙河街组沉积相可划分为4类沉积体系,并指出了各类沉积体系的分布范围;沉积体系控制了储层的展布,影响着隐蔽油藏的分布;构造背景、断层、沉积相带是该区隐蔽油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并据此建立了隐蔽油藏的成藏模式,指明了勘探方向.
缝洞型古潜山油藏储量参数解释方法研究
苏成义 张玲 史建忠 游秀玲 崔玉海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缝洞型古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结构比较复杂,造成储量评价工作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随着地震、测井、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成像、核磁共振测井新技术的应用,为定量评价缝洞型古潜山油藏储量参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是,同样是缝洞型古潜山油藏,由于具有不同的区域地质条件、不同的油藏特征,其储量研究也各有特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东部的埕岛油田埕北30块古潜山和西部的塔河油田塔3、4块古潜山油藏,分析了该类油藏的储量参数研究思路.
地震资料约束的地质统计模型
谭学群 方赟 吴卞生 马朋善 潘艇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砂岩储层为例,介绍将三维地震数据综合应用到建立地质统计油藏模型中的方法.该方法可用来定量预测砂岩分布,评价砂岩分布图的质量并估算钻探成功率.地震反射振幅转化成波阻抗可作为用地质统计的方法对砂体进行预测的补充.通过对比使用和不使用地震数据评价地质统计模型的结果认为,利用地震数据可有效地降低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低孔低渗储层特征研究
昝新 李辉 毛国良 朱军 张冬梅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2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地层细分对比-沉积微相分析、储层评价等研究工作,搞清了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低孔、低渗储层的纵、横向展布规律,落实了深层系的储集特征,明确了原油储集有利相带,为该区的二次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使该区深层系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90× 104t.
油藏工程
各向异性双重低渗介质中油水两相非达西渗流
邓英尔 刘慈群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各向异性双重低渗介质油藏中两相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法求得其解,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非达西流使水驱前缘推进速度加快,使油井见水早;注入率越大,前缘推进速度越快,油井见水越早.注水开发这种油藏时,见水前注入率不能太大;见水后可适当增大注入率(存在一最佳注入率),以减弱非达西流的影响,对于低渗双重介质油藏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地质勘探
胡状集地区沙河街组地层的高分辩率层序地层研究
黄照文 胡晓辉 杨克敏 王英华 贾蕊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对胡状集地区沙河街组沉积地层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了研究,总结出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堆积样式和沉积特征,为今后胡状集地区高分辨率地层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油藏工程
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识别技术
刁刚田 杨元亮 宋文芳 杨胜利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对渤海湾地区第三系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类型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解释评价方法.矿场试验表明:该方法为一套较完善,能有效识别、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解释技术.
低渗透油藏经济界限产量计算方法探讨
许艳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经济界限产量研究是目前油田改变经营方式的主要依据.只有适时了解目前油田的经济产量界限,及时改变油田开采方式,才能提高油田整体经济效益.根据目前国内财税制度和低渗透油田开发状况,提出了一种低渗透油田经济界限产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具有可操作性.该方法对于国内其它低渗透油田经济界限产量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多解产量预测模型求解与参数优选
柴安庆 孙业恒 马功联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油田的生产规划和对外合作中,产量预测是一个重要技术支持,目前双曲递减模型翁氏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中的传统手工试差法不仅繁杂,且难以得到最满意解.文章通过区间试差编程技术,说明了获得类似双曲模型和翁氏模型等多解模型最优解的实现方法和快速求解技巧.
孤岛油区浅层气藏开采规律浅析
张伟伟 丁可新 生如岩 吕庆仙 单宝忠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岛油区气藏是胜利油田开发较早的气藏之一,也是目前胜利油区最大的浅层气藏,目前已进入开发后期.随着采出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地层压力逐年下降,停产井增多,气井出砂出水严重,低产能井增多等诸多问题.通过进行气藏精细描述研究,分析各类含气砂体的开采规律,明确该气藏资源动用、采出、封闭、剩余等情况,以提高该气藏的开发效果.
综述
C913断块沙三段储层压裂技术研究
史江艳 卢宗平 杨百新 刘志华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C913断块沙三段储层岩性、物性及埋藏深度进行分析后认为,该储层具备压裂改造的条件.结合油层温度及闭合压力,优选出适合该区特点的压裂液配方和支撑剂类型,并确定了施工参数.在该块应用后,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钻采工艺
一种新型稠油、高凝油开采工艺--磁降凝降粘技术
杨文军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以往稠油、高凝油区块开采工艺技术的不足,研究了磁降凝、降粘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稀土永久磁铁产生磁场,使原油经过特定的磁场处理后,其粘度和凝固点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粘度下降30%~50%,凝固点下降6~22℃.磁降凝、降粘技术配合热水循环工艺使一些难以开采的油井正常生产,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气-汽段塞驱改善油藏开采效果
陈德民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汽段塞驱是通过气-汽发生器装置,向生产井组的中心注入井注入温度250~300℃的烟道气和水蒸汽混合物的工艺技术,其主要成分为N2、CO2和水蒸汽.此项技术具有注入体积大、波及范围广、成本低、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好等优点.自1998年12月以来,该技术先后在曙光油田杜66块曙1-43-530(两轮次)、1-45-036、杜163、1-43-532井组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取得了明显增产效果.截至2000年1月31日,累计增产原油6 038.4 t.同时,试验区块的自然递减下降为36.7%,综合递减下降为5.22%.分别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7.8和13.9个百分点.气-汽段塞驱工艺技术的试验成功,为中质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转换提供了有效途径.
油井射孔状况检测技术开发及应用
孙青松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田射孔状况的检测仅局限于地面对射孔枪实发情况进行目测检测,而对于井下射孔具体状况无法验证.针对这种情况,研制了油井射孔质量检测仪.该仪器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可以对井下射孔位置、孔眼数量进行量化检测,更加精确判明射孔状况,为上产、补射孔提供可靠依据.
深抽工艺技术在老油田的应用
徐遵义 张立萍 田军 陶惠明 包琳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兴隆台油田开发中后期出现的油层压力低、油井动液面低,造成油井因泵效过低而减产甚至停产的情况,采用深抽泵、锚定器、Z331-114热洗封隔器组件、泄油器及H级杆柱组合等配套工艺即深抽工艺技术,通过加深泵挂保证泵的沉没度(将泵挂由目前的平均-1 500m加深至平均-2 700m),提高生产压差,从而保证油井正常生产.该技术在兴隆台油田低渗油层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辽河油田稠油井套管损坏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
贾选红 刘玉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辽河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情况的全面调查与分析,找出了造成辽河油田稠油井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针对套管损坏的不同程度,提出了相应的修复复产治理技术,即套管加固密封工艺技术、爆炸整形修井工艺技术、套管补贴工艺技术、取换套管工艺技术、套管内侧钻工艺技术、电潜泵和电缆打捞磨铣工具的研制等.实践证明,这些技术能够针对辽河油田的实际情况,有效预防套管损坏井的发生和恢复部分因套管损坏严重而停产的油水井的生产,为油田稳产、上产创造有利条件.
针对高凝油油藏的自生热压裂技术
彭轩 刘蜀知 刘福健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高凝油油藏的压裂施工效果,必须避免注入地层的冷流体引起井底周围的原油冷却,导致原油析蜡或凝固,从而降低裂缝的导流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采用自生热压裂技术,利用生热剂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以加热压裂液和油层的近井地带,保证压裂液在进入裂缝后不会对油层造成"冷伤害",达到提高裂缝渗流能力,增加油井产能的目的.文中探讨了自生热压裂的压裂、生热机理,生热剂的反应动力学特征,影响自生热速度的因素,自生热压裂液的配方研究,压裂施工工艺等.
辽河油田稠油井套管损坏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
贾选红 刘玉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辽河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情况的全面调查与分析,找出了造成辽河油田稠油井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针对套管损坏的不同程度,提出了相应的修复复产治理技术,即套管加固密封工艺技术、爆炸整形修井工艺技术、套管补贴工艺技术、取换套管工艺技术、套管内侧钻工艺技术、电潜泵和电缆打捞磨铣工具的研制等.实践证明,这些技术能够针对辽河油田的实际情况,有效预防套管损坏井的发生和恢复部分因套管损坏严重而停产的油水井的生产,为油田稳产、上产创造有利条件.
堵水调剖技术在河31断块的应用
王丰文 凡玉梅 党龙梅 马功联 牛富玲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现河庄油田河31断块储层复杂以及高温、高矿化度等地层条件,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堵剂配方,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试验研究
氟硼酸酸化技术在樊128区块低渗透油层改造中的应用
刘宁 张守鹏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东营凹陷南坡樊家洼陷带的樊128井区沙三段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特征、敏感性静态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室内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该区块首次提出采用新型氟硼酸替代常规盐酸和土酸的酸化作业措施,收到良好的增油效果,获得显著效益.
高温高压蒸汽凝析液对超稠油油藏储层的伤害研究
李向良 郭平 庞雪君 李相远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胜利单家寺油田单6东超稠油储层为例,利用高温高压动态物理模拟流程研究了蒸汽凝析液对超稠油油藏储层的伤害,得出主要注汽工艺参数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程度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现场注汽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筛选出适合该区块的热采油层保护添加剂,为指导矿场实施油层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环保
高温高压蒸汽凝析液对超稠油油藏储层的伤害研究
李向良 郭平 庞雪君 李相远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胜利单家寺油田单6东超稠油储层为例,利用高温高压动态物理模拟流程研究了蒸汽凝析液对超稠油油藏储层的伤害,得出主要注汽工艺参数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程度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现场注汽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筛选出适合该区块的热采油层保护添加剂,为指导矿场实施油层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科技信息
稠油开采的化学方法
徐雅莉 邸秀莲
2003, 10(2): 1.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多种原因(如地层厚度小于10 m等),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和阿尔伯达省的许多流动性稠油油藏不适合使用注汽等热采方法.开采这种油藏可以使用非热采方法,其中化学驱是重要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实验室化学驱技术的最新成果,同时论述了其局限性以及改进措施.在化学方法中,碱驱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比较重要,部分原因是它们所使用的化学剂较便宜,并且可以借鉴的室内研究和现场经验较多.这里讨论的实验室研究包括两个罗伊得敏斯特稠油油田的表面活性剂驱和蒸汽吞吐,其采收率可达33%.其它开采方法包括使用两种表面活性剂的周期激励法,原油采收率为12%,尽管采收率较低,但在特殊情况下,这种方法的成本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