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05-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辽河探区油气勘探潜力与前景
李晓光 高险峰 李玉金 胡振华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4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田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油气探明程度高达50% 以上,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在系统总结辽河油田“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重大勘探成果及认识的基础上,从资源、认识、技术和领域等方面对辽河油田下步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辽河陆上潜山、地层岩性油气藏和非常规天然气以及辽河海域、辽河外围、新区新领域是下步勘探的有利 目标,并明确指出了“十二五”期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为辽河油田的长期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部盐水层CO2埋藏量计算方法研究与评价
李 琴 李治平 胡云鹏 卢菊红 汪泽龙
2011, 18(5):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水层分布范围广,对CO2埋藏潜能大,将CO2注入深部盐水层进行埋存,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减缓温室效应的途径。针对埋藏过程中如何准确预测CO2埋存容量这一重点和难点,简要论述深部盐水层CO2,埋藏机理及适合进行CO2埋存的深部盐水层储层条件,重点介绍了 几种深部盐水层CO,埋藏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对注入量的影响,提出适用于中国深部盐水层条件的120:容量计算方法,为CO2在盐水层中埋藏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气井产能预测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唐洪俊 徐春碧 唐皓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3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井产能预测是气田开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和任务。目前,气井产能预测的方法有多种,但稳定渗流理论依然是气井产能预测重要的理论基础。首次以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对各种气井产能预测的新理论、新方法进行了较全面地论述、评价和讨论。特别是对二次三项式、三次三项式的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例表明,应用二次三项式,既可确定气井的绝 对无阻流量,又可以获得气井临界产量这个重要参数,用该参数确定气井的工作制度更合理。对高压高产气井应用三次三项式确定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文中分别对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滑脱效应及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滑脱效应的气井产能公式、变形介质气藏气井和水平气井产能公式等新的理论公式进行了扼要论述、分析和讨论。
加拿大油砂资源开采技术及前景展望
王健 谢华锋 王骏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3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拿大是世界上油砂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剩余探明可采储量高达26.99×10 9 m 3,开发潜力巨大。油砂开发技术的日益成熟、油砂成本的逐渐下降、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和加拿大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加拿大油砂工业进入了新一轮开发热潮。在对加拿大油砂工业全面研究基础上,重点对露天矿采和原地开采技术及其适应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油砂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加拿大油砂资源潜力巨大,原地开采项目将成为重点关注目标,SAGD技术将成为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对加拿大油砂项目的评价筛选以及相关开采技术在全球其他油砂资源区的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地质勘探
塔西北震旦系中辉绿岩侵入体的年代学意义
肖莹莹 樊太亮 于炳松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克苏地区肖尔布拉克剖面震旦系顺层侵入了4个辉绿岩床,K—Ar法测得侵入年龄为早石炭世329.36—343.07 Ma,这与塔里木盆地内部钻井老资料一致。此次研究表明,早石炭世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及塔里木盆地内部都有岩浆活动发生;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克苏地区早石炭世进入造山后大陆裂谷拉伸阶段,属塔里木板块西北部塔里木裂谷的一 部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克苏地区早石炭世与天山主体部分一起构成与石炭纪古地幔柱活动有关的大火成岩省,大火成岩省基性熔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变异反映了软流圈源熔体与岩石圈地幔源熔体间的混合;而且这次规模巨大的大陆裂谷活动对塔里木盆地内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沉积地层中有微弱岩浆活动发生。
靖安油田长4+5油藏储集空间及成岩作用演化
薛永超 程林松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分析等多种手段,研究了靖安油田长4+5油藏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喉道特征、成岩作用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储层喉道较细,分选较差,排驱压力、中值压力较高,退汞效率较低。储层孔隙中常见自生石英、长石加大、绿泥石等黏土充填。研究区孔喉组合主要表现为小孔一细喉型。研究区储层岩石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过程,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歧口凹陷辉绿岩成藏条件分析
苏立萍 王振升 史卜庆 孙福利 米兴夺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钻井标定、地震预测的侵入体宏观分布及勘探现状入手,依据钻井实验分析数据及对歧口凹陷辉绿岩体的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岩性及蚀变特征等研究,认为该类岩体主要侵入沙一段至东营组地层,其储层以各种成因裂缝、接触变质及围岩蚀变形成的储集空间为主。通过综合分析歧口凹陷的油气成藏要素及时空配置关系,得出其辉绿岩油气藏的成藏模式,进一步指明歧口凹陷辉绿岩体的油气勘探潜力。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成藏动力系统特征
姜文斌 陈永进 李敏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藏动力系统是油气在多种动力学机制作用下从源岩到圈闭所经过的路线。西湖凹陷是东海盆地主要的油气勘探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基于钻井、地震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在描述流体动力场(包括地温场、压力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西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系统的特征。根据东海西湖凹陷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烃源岩特征以及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分布特征,运用成藏动力系统划分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自下而上分为4个成藏动力系统研究结果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龙岗地区雷口坡组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
王 亮 司马立强 谢兵 胡顺庆 唐 涛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岗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复杂、岩石结构多样,储集空间复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有效性评价是测井评价的重点与难点。在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测井资料结合岩心物性、压汞等分析资料,从储层岩性、物性、裂缝等3个方面进行储层有效性评价。研究认为,有效储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颗粒云岩的有效性好于粉晶云岩;非角砾岩有效性优于角砾岩。同时,通过常规测井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偶极声波测井结合,更客观地评价储层岩性、物性、裂缝,进一步评价了储层有效性。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
赵 哲 罗明高 欧阳可悦 刘 刚 杜 洋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一东区克下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识到该区孔隙类型复杂多样,以溶蚀粒间孔、剩余粒间孔、溶蚀粒内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喉分布差异较大。结合常规压汞参数与孔隙结构参数进行分析,明确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储层评价,对油田后期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吴春燕 李文厚 贾德生 王娟 张红强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沉积学及储层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常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分析、压汞实验分析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为低孔隙、低渗透率储层,具有排驱压力高、孔喉半径小、孔喉分选性差的特征。储集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粒内溶蚀孔为主,晶间孔、微裂隙较少。压实作用、硅质胶结、自身黏土矿物胶结、碳酸盐矿物胶结以及石英的次生加大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而长石、岩屑等的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微裂缝对储层的储集性影响不大。
牛心坨地区双源型太古界潜山成藏条件研究
韩宏伟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对辽河西部凹陷牛心坨地区成藏条件的认识已经无法满足现时开发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分析。通过对该区烃源岩、储层、盖层及油气运移等要素的研究,对该区成藏特征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牛心坨地区具备沙4和中生界2套烃源岩供油条件;储层具有“纵向成层,横向分带”性,混合岩类储层为优质储层;沙4段高升亚段暗色泥岩 即是主要烃源岩,也是区域盖层;沙4段和中生界烃源岩紧邻太古界潜山,潜山内幕具备近源成藏条件 研究认为牛心坨地区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深层具备很大勘探潜力。
马达班湾盆地东部上新统岩性气藏控制因素
张鑫 赵汝敏 朱光辉 杨松岭 李少鹏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达班湾盆地东部上新统砂体比较发育,且紧邻生气凹陷,具有油气成藏的优越条件。文章对马达班湾盆地东部上新统岩性气藏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斜坡带与凹陷带岩性气藏的成藏模式。研究认为,研究区新构造运动为该区岩性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背景,优越的区域位置和良好的烃源岩为该区岩性气藏的形成与富集奠定了基础,沉积体系的时空分布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发育与分布,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与保存条件,骨架砂体与断层等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结合国内外岩性气藏的研究现状,该区岩性气藏可划分为砂岩上倾尖灭气藏、断层一岩性气藏2种,且以断层一岩性气藏为主。研究区斜坡带下部与凹陷带的成藏条件优越,为岩性气藏的有利发育带。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长2低渗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白玉彬 张乾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长2储层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的中一细粒长石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6.36% ,平均渗透率为9.58×10 -3um 2,属中孔、中一低渗储层。根据压汞曲线、铸体薄片等分析资料及试采、录井等测试结果,对长2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认为:长2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后者发育的长石溶孔对储层物性改善起到了积极 作用;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前两者对储层物性破坏严重,而溶蚀作用扩大了储集空间,改善储层物性;长2储层可以划分为I、Ⅱ、Ⅲ、Ⅳ 4种类型;综合评价长2储层是以I、1I 2种类型为主要构成的中一低渗透储层,优质储层多分布在分流河道沉积旋回的中下部。
滑脱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吴礼明 丁文龙 曾维特 许长春 久凯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滑脱构造对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几何学和动力学等方面,分析了滑脱构造的形成机制、变形特征、构造岩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滑脱构造的形成除了受外在动力机制控制,还与地层属性如不整合面、地层岩性及物性特征有关。其变形特征主要受控于滑脱层的深浅,地层的温压及所受应力大小,常伴生有三角带、叠瓦状构 造和双重构造等。碎裂岩作为滑脱构造中典型岩石类型受到动力变质作用,发育大量裂缝和溶洞。滑脱构造形成的高温场、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滑脱断裂带、碎裂岩裂缝,为油气的生成、运移和成藏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油藏工程
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规律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苏10区块为例
郭 鹏 李春林 哈文雷 任德生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流体压力和驱动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首先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苏10区块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建立了该区块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目的层的平均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等地应力等值线分布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油气运移势场。其次,综合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流体势场数值模拟结果和气井的生产情况,发现气井的高产井区为地应力场和流体势场的低值区。由此分析认为: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油气易于从地应力场的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与富集,从流体势场的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与富集。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二段沉积体系
韩 冰 李 勇 吕建荣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二段沉积相类型划分不统一,严重制约了该区的油气深化勘探部署。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孔南地区孔二段沉积特征、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平面展布规律,为该区下一步深化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表明:孔二段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平面上沉积相 展布规律性较强,以短轴多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为主,同时发育长轴水系控制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东、南、西、北部4个沉积体系组展布的沉积格局。
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能计算新公式
刘启国 蒋艳芳 张烈辉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气藏由于储层的特殊性,常出现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高速非达西效应等现象..因此,在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能分析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保角变换方法,推导得到同时考虑高速非达西效应、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能新公式 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非达西效应、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将使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量减 小;在同一井底压力下,随着应力敏感系数、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加,水平井产量降低 .该公式对应力敏感性较强的低渗透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稠油油藏热力泡沫复合驱数值模拟研究
王 敬 刘慧卿 王增林 彭国红 赖书敏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河南油田某区块为例,研究了蒸汽吞吐开发后储层地质特征,并进行了蒸汽吞吐转热力泡沫复合驱方案优化设计。研究发现,蒸汽吞吐结束后储层中仍有大量的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油藏下部储层和距离井点较远的区域;蒸汽吞吐后,储层平均压力大幅降低,有利于蒸汽吞吐转蒸汽驱、蒸汽氮气泡沫驱接替技术的开展;油藏上部储层温度大幅升高并在井间形成有效 热连通通道,利于热力泡沫复合驱过程中泡沫流体封堵上部储层,改善吸汽剖面。对该区块进行方案优化设计,蒸汽吞吐转热力泡沫复合驱最佳气液比为2 :1最佳注入量为0.1 PV,最佳注入方式为段塞式注入,同时发泡方式宜采取地上发泡一伴随注入。
新立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应用侧钻井挖潜试验研究
吴 琼 高 巍 李 楠 刘秋丽 马春波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3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新立油田扶杨油层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将剩余油分为注采不完善型、储层型、构造型3大类12种形式。结合新立油田套管变形井的井况特点,确定了以开窗侧钻为主的工艺技术,应用于3种剩余油类型,部署了挖掘构造型剩余油、储层型剩余油和换井底恢复储量型的侧钻井,共试验了6口井,平均日产液为9.2 t/d,日产油为4.5 t/d,日产油 是老井产量的3.5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挖潜套变井剩余油潜力提供了广阔空间。
超深油气藏储层岩石孔隙度垂向变化研究
李武广 杨胜来 孙晓旭 隗雨薇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预测超深储层物性,采用超深储层孔隙度测井曲线数据,应用地质统计学,即实验变差函数来计算不同深度下孔隙度实验变差函数值,并拟合出孔隙度随油气藏埋藏深度连续变化关系表达式,总结了超深层油气藏储层岩石孔隙度随油藏埋藏深度或有效覆压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数学计算,对孔隙度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了不同埋藏深度下超深层油气藏孔隙度 随深度变化的宏观模型。该研究对深入了解超深层油气藏的产能及预测超深层油气藏的开发动态和采收率具有一定意义。
三塘湖油田马46井区低渗透油藏CO_2吞吐开发研究与应用
蒲玉娥 刘 滨 徐 赢 潘有军 董 明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塘湖油田马46井区储层物性差、原油黏度高、自然产能低。为获得有效产能,进行了CO2吞吐开采方式研究。通过注CO2原油体系膨胀实验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对该油藏进行了CO2吞吐可行性研究和吞吐参数优选。CO2吞吐矿场试验和跟踪评价显示CO2吞吐在马46 井区已见到较好效果。
异常高压有水气藏水侵特征
李凤颖 伊向艺 卢 渊 邓元洲 龚 伟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异常高压有水气藏开采过程中,地层水的侵入会形成“水封气”,造成气井单井产能下降和单井动态控制储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该类气藏的最终开发效果。利用异常高压有水气藏水侵机理数值模拟模型,在研究水侵影响因素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异常高压有水气藏的水侵规律。研究结果对于制订合理的异常高压有水气藏开发技术对策,尽量降低“水封气”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最终提高该类气藏的采收率意义重大。
储层渗流能力定量描述方法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郑春峰 赵忠义 黄新春 郝晓军 谷丽红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油田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评价不同增产措施对储层渗流能力的改变量。当前常用的产液指数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地评价储层综合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但该方法不能把储层有效渗透率和绝对渗透率的改变量分开单独评价。为此引入渗透率比率概念,建立定量描述储层绝对渗透率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将产液指数分析方法和渗透率比率分析方法相结合,能准确地评价增产措施对储层参数的改变量及其实施效果。采用渤海某油田X24井实际生产数据及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渗透率比率和产液指数方法综合评价酸化后储层渗流能力的变化量。结果表明,2种方法有效结合,能够准确地评价增产措施效果。
低渗气藏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孙娜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吉林油田水平井开发深层天然气的产能和经济效益,研究了低渗透率气藏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储层渗透率、储层厚度、水平段长度、纵向位置、表皮系数、压裂裂缝条数。研究表明:在相同渗透率下,随着水平井段长度、气层厚度和压裂缝条数的增加,水平井采气指数增加,而且三者对水平井采气指数的影响显著;水平井采气指数随表皮系数的增加而降低幅度逐渐减缓;纵向位置影响甚微;水平井采气指数随着储层渗透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生产水气比对气井产能影响规律研究
刘鹏超 唐 海 吕渐江 汪全林 李 禹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藏开采过程中,地层水的侵入以及凝析水在井底的聚集,会导致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的增加,降低气相渗透率,严重影响气井产量和产能。从气井生产水气比的变化角度出发,将气井拟稳定流动状态产能方程与气水相渗曲线结合,利用等效表皮系数对不同生产水气比时的产能方程进行修正,得出了生产水气比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其准确 性与可靠性。
致密低渗气藏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章星 杨胜来 张洁 张俊 王一晗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低渗气藏具有低孔、低渗等特征,导致渗流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无法进行常规开发。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其启动压力梯度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表明,在致密低渗岩心中,当气体流量小于一定值时,气体在岩心中为非达西流动。气体的启动压力梯度随岩心围压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增加幅度逐渐减小。温度对气体的启动压力梯度有明显影响,气体分子质量的大小也是影响气体启动压力梯度的重要因素。
复配聚合物驱油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 才 卢祥国 杨玉梅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油田某油藏具有油层渗透率低、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强、裂缝和大孔道发育等特点,导致注入水窜流现象严重,水驱开发效果差。根据油藏实际开发需求,利用室内仪器分析和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复配聚合物溶液分子线团尺寸和黏度性能评价,并与“超高”聚合物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复配聚合物溶剂水注入参数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超高”聚合物相比,复配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英文缩写为“Dh”)分布较宽、损失率较小,具较好增黏性,可提高采收率。随溶剂水矿化度减小,复配聚合物溶液黏度增加,采收率增加。
新型延迟自生热增压泡沫压裂液研究
方行 向丽 屈静 邱玲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川西地区中浅层气藏采出程度加深,地层能量逐渐降低,压裂液返排率下降,常规压裂技术已不能适应开发需要。为解决该问题,研制了具有低腐蚀低伤害性能、泡沫携砂性好、低滤失、返排速度快的新型延迟自生热增压泡沫压裂液,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压后返排速度快,见气早,施工工艺成功率为100% 。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川西中浅层压裂改造的增产有效性。
钻采工程
水平井管柱液压扶正器的研制与初步应用
张 勇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水平井管柱受重力效应影响,导致封隔器胶筒受力不均,密封性能下降,不能长期有效分隔水平井层段的问题,开展工艺技术研究,研制出了水平井管柱液压扶正器 通过地面模拟试验,对工具设计思路、加工材质、装配工艺及性能进行了验证。经现场试验及应用,该工具坐封扶正时能够确保水平井管柱处于居中位置,保证了封隔器的密封性能,满足有效分隔目的层段的要求;在释放扶正力时,可安全可靠撤回扶正机构,减少了修井作业时的安全隐患,适用于水平井、斜井及大位移井的分段压裂、堵水、注水等工艺施工,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煤层气井N_2泡沫压裂技术探讨
刘长延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国煤储层“三低一高”的特点和常规压裂效果差、煤层气井产量低的现状,提出了煤层气井N2泡沫压裂技术。通过实验研究,优选气相、液相,优化泡沫配方,提高铺砂浓度,完善施工技术、储层保护和压后排液措施,现场应用2口井,效果显著。实践证明,N2泡沫压裂技术可有效提高煤层气井产量,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在低渗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董建华 郭 宁 孙 渤 高 宝 庞其民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大港油田低渗透油藏在未动用储量中的比例日益加大。针对低渗储层施工难度大、开发效果不理想等难点,进行了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投产一次完井技术研究,并对完井管柱、分段数量及长度、压裂参数等进行了优化设计。现场实践证明,合理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发低渗储层,能够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实现经济高效开发。
MWD独立误差源的确定分析
王锐 崔朋波 刘培军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随钻测量仪MWD在实际测量中的独立误差源,根据大地坐标系到仪器坐标系的转换对MWD的测量原理进行了系统推导,得出测量井眼轨迹的基本参数,进而结合典型测量仪器的4项独立误差源及MWD进行井眼轨迹测量的特点,在性质和量度方面详细分析了MWD的各项独立误差源,并通过对独立误差源进行分析修正,得出MWD现场应用的优点。
张天渠油田套漏井治理可行性分析
王锦昌 巢贵业 邓红琳 王宏伟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有效治理张天渠油田的套漏井,解决套漏引起的单井产量下降、含水率上升甚至停产等问题,对张天渠油田套漏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套漏主要是套管外电化学腐蚀所致。针对套漏井套漏位置及套漏程度的差异,提出了3种治理方案,分别对3种方案的优缺点、可行性进行了详尽分析。分析认为,挤水泥堵漏工艺可快捷有效地治理漏点少且漏点在水泥返高以上的井;对于破漏点多且难于实施挤水泥堵漏工艺的井,可采取下101.6 mm套管二次固井或例钻工艺方案进行有效修复。
分层射孔调剖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孙玉学 肖 昌 解素伟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的调剖技术难以完全满足现代复杂井段、多层的调剖需要,因此展开了分层优化射孔参数调整注采剖面的研究。也就是在多层同时生产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射孔参数来调节各层的吸水量,使全井段注采剖面达到平衡,最终达到提高注水驱油采收率的目的。利用两相渗流理论及射孔损害与产能的关系,建立了分层优化射孔参数调整注采剖面的数学模型,编制了 优化射孔参数的软件。利用射孔优化设计软件,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施工目的,开展不同形式的优化设计3-作。并在低渗透油层进行了应用试验,使用优化的参数射孔后吸水剖面明显趋于均衡,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争鸣
低渗透储层很特殊吗——回应窦宏恩先生
李传亮
2011, 18(5): 1.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储层存在许多错误认识,如岩石高压缩性、强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和滑脱效应。这些都是实验室里的结论,都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都不是科学认识,它们是由实验的系统误差所致。大量的生产实践已经表明,低渗透储层不存在强应力敏感。泥岩烃源层中的油气能够运移,说明启动压力梯度并不存在。低渗透储层其实并不特殊,与中高渗透储层也没有 本质的区别,只是孔隙稍小、物性稍差、泥质稍多、产能稍低而已。中高渗透储层没有出现的奇特现象,低渗透储层也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