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7-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黄骅坳陷枣北地区沙三段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
景锐 肖敦清 苏俊青
1997, 4(3): 1.
摘要
(
)
PDF
(3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岩石、岩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黄骅坳陷枣北地区沙三段火山岩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和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目的寻找储层中油气聚集规律。结果本区火山岩主要有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和辉绿翁岩四大类;岩相为溢流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及次火山岩相;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储层类型为宏观孔缝型、微细孔缝型、孤立气孔型和裂缝型。结论储集空间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分布;油气主要聚集于溢流相玄武岩宏观孔缝型储层中,火山碎屑岩、沉凝灰岩中发育的微细孔缝型储层亦是重要的含油层。
前河低渗透油田储盖组合特征及评价
肖乾华 孙素青
1997, 4(3): 1.
摘要
(
)
PDF
(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LOGES测井综合处理系统.对3700测井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与解释,得到了盖层的定量评价参数,并在阐述储盖层特征的基础上.对储盖组合进行了评价。目的为前河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建立了储盖层定量评价标准,并将储盖组合划分为差劣储盖组合和良好储盖组合。结论白垩系下统九佛堂组下段(九下段)为差劣储盖组合,虽然油气显示普遍,但一般不能聚集成藏;白垩系下统九佛堂组上段(九上段)为良好储盖组合,是本区主要的含油层系。
试论东营、惠民凹陷与火成岩相关油气藏的成因
李春光
1997, 4(3): 1.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以东营、惠民凹陷已知油气藏为例,以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为依据,探讨与火成岩相关的油气藏成因。目的为该区勘探开发与火成岩相关的油气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火成岩作为源岩可成为壳源CO2气成藏的直接源岩,也可成为岩石化学CO2气成藏和以侵入岩热源作用排烃形成油藏的间接源岩;作为储集岩可形成火成岩原生油藏、残留油藏和次生油藏;作为盖、堵层又可形成大油田、稀油油藏和岩性油藏。结论火成岩作为源岩、储集层和盖层能形成许多与它相关的特殊油气藏。
油藏工程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侯健 陈月明
1997, 4(3): 1.
摘要
(
)
PDF
(4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根据正交设计法和模糊数学原理,提出了一套完善的对蒸汽吞吐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通过计算实例进行分析。目的优化蒸汽吞吐注采参数,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结果该方法能综合考虑蒸汽吞吐过程中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在注采参数优化设计的同时,能够考虑各参数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草20块蒸汽吞吐各注采参数对开发效果的敏感程度依次为:生产井流压、注汽干度、周期注汽量、注汽量递增方式、注汽速度、周期极限产量。结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蒸汽吞吐注采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优化结果与现场实际较为符合,通过完善可成为优化稠油油藏开发管理的有效方法。
薄层特、超稠油油藏高周期蒸汽吞吐阶段开发策略研究
高孝田 刘新福 胡常忠
1997, 4(3): 1.
摘要
(
)
PDF
(5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结合矿场试验,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组合注汽、动态配汽、强排和降粘等一系列开发策略。目的提高河南油区稠油油藏高周期蒸汽吞吐效果,实现“八五”后产能接替。结果采用面积组合注汽方式,泄油范围和产油量分别提高了0.85和0.58倍,热损失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前4周期累积来注比分别为0.7、0.9、1.1和1.3的情况下,后续周期最佳注汽量比前一周期分别递减10%、持平、递增10%和递增20%,此时增产油汽比最高;对油层厚度较大、供液能力较强的井,采取换大泵、调大参数等强排技术;现场实践表明:化学降粘、热洗井及伴热降粘技术,使周期生产时间延长了1.1倍,周期产油量和油汽比分别比前一周期提高了0.9和1.2倍,采注比和回来水率均提高了1.4倍,平均单井累积存水下降480t。结论改善薄层特、超稠油油藏高周期吞吐效果的关键是提高系统热效率;合理组合注汽,可有效地抑制汽窜,扩大蒸汽波及体积;动态配汽和超稠油降粘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层储热;对油层厚度较大、供液能力较强的油井,必须实现强排。
高温四参数测试资料的分析与应用
张修文 蔺玉秋 李树明
1997, 4(3): 1.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高温四参数测试仪。对注蒸汽过程中井下蒸汽流量、压力、温度、干度四参数进行直接定量测试。目的为评价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状况和现场调剖提供依据。结果高温四参数测试与其它测试手段相比,具有测试参数多、定量性强、小层分辨率高等特点,基本实现了分层压力、分层温度、分层吸汽量和分层蒸汽干度的定量化。结论利用该方法,可以正确评价油藏动用状况和现场调剖效果。
二连盆地蒙古林砾岩稠油油藏储层特征及影响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
李明 居维青 赵志刚
1997, 4(3): 1.
摘要
(
)
PDF
(3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油田钻井、取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蒙古林砾岩稠油油藏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及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目的改善复杂砾岩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其采收率。结果蒙古林砾岩油藏储层岩石类型多.支撑类型复杂.储层厚度变化大.原始含水饱和度高.隔夹层分布不稳定;储集空间以次生粒(砾)间溶孔为主,喉道半径小,孔喉分选差,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较高:影响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是原油粘度,油水粘度比.油柱高度,无效孔隙所占比例.储层支撑类型及隔层。结论蒙古、砾岩稠油油藏岩性复杂。储层物性较差,属中孔、中低渗且非均质性严重的储层。粗杂基支撑类型的储层产量高,混合-多级砾石支撑的储层产量次之。
钻采工艺
解吸除氧工艺技术在热采蒸汽发生器水质处理中的应用
葛长章 张广卿 尤忠孝
1997, 4(3): 1.
摘要
(
)
PDF
(3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采用解吸除氧工艺,对热采蒸汽发生器水质进行处理。目的解决胜利油区注汽站水源水含氧量高.从而导致蒸汽发生器炉管和注汽管线严重腐蚀的问题。结果解吸除氧工艺在胜利油区与蒸汽发生器配套应用后,可将水质含氧量由6~14m/L,降至0.03~0.10mg/L,再经辅助化学除氧,可将水质含氧量降至0.01mg/L以下.达到了水质含氧标准。结论采用解吸除氧工艺使其能满足蒸汽发生器水质除氧的要求。与常规热力、真空除氧相比,具有运行费用少,经济效益显著以及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安装操作方便的特点。同时对防止隔热管碱脆,减轻地层中二氧化硅溶解而造成油层堵塞是很有利的。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在压裂选井选层中的应用
曾顺鹏 范学平 杨秀文
1997, 4(3): 1.
摘要
(
)
PDF
(3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应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对不同油气藏、区块的井层压裂酸化效果进行预测。目的为实施成功压裂提供可靠方法。结果该系统在内蒙古科尔沁油田庙5、庙7块的应用表明,该专家系统能较好进行压裂的选井选层及效果评价。结论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能对不同油气藏或区块的井、层压裂酸化效果总结出其影响因素.正确判断井、层适合压裂酸化的程度及产能预测,尤其对低渗、稠油油层的压裂具有很好的效果。
管式防砂排砂泵在稠油井中的应用
田富 左秀石 韩翠芳
1997, 4(3): 1.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应用管式防砂排砂泵,使油井中和油井底部的砂子易被携带到地面。目的解决现场施工中细粉砂卡泵、携砂排液及其柱塞磨损等问题。结果在现场81口稠油井上的应用表明,其施工成功率100%,有效率达95%以上,累积增油1.7×104t,平均延长油井检泵周期1.5倍以上,创直接经济效益3464×104元。结论该泵具有防砂排砂能力,而且柱塞耐磨,密封性能好;操作方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试验研究
筛管悬挂防砂工艺在浅层稠油注蒸汽开发中的试验研究
田相明
1997, 4(3): 1.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采用筛管悬挂防砂管柱工艺对克拉玛依六、九区浅层稠油进行砂控研究。目的合理控制浅层稠油注蒸汽开发中严重出砂问题。结果筛管悬挂防砂工艺在六、九区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砂控技术,它较砾石填充工艺简单,不必配用复杂的地面设备及各种施工用车以及费用较高的携砂液。结论筛管悬挂防砂管柱是一种适合浅层调油注蒸汽开发的防砂措施,对低产能油田尽快收回投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砂工艺。
静安堡油田高凝油油藏原油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高金玉 张方礼 房桂珍
1997, 4(3): 1.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室内实验.分析了静安堡油田高凝油特性及影响因素。目的通过高凝油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为确定不同类型高凝油油藏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果高凝油的析蜡温度主要受原油中蜡的最高碳原子数、含蜡量及压力的影响;凝固点主要受原油中含蜡量、组分的影响。结论开发高凝油油藏,地层温度应保持在原油析蜡温度以上,地层压力应保持在饱和压力附近。
储运与加工
乙醇胺合成的新工艺研究
关大毅
1997, 4(3): 1.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采用高浓度氨水溶液和环氧乙烷,在水作催化剂条件下液液相反应合成乙醇胺。目的解决乙醇胺生产中能耗高、成本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结果MEA的产率随氨和EO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大,而DEA、TEA的产率随氨和EO摩尔比的增加而减小。温度对产品分布的影响不显著。增大氨浓度.MEA的含量略有减小,而DEA、TEA的含量略有增加。结论该工艺大大降低了脱水所需能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科技信息
稠油油藏冷采技术
凌建军 黄鹂
1997, 4(3): 1.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油层原油采收率的确定
孙梅莲 龙铄禺
1997, 4(3): 1.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