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7-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中国岩溶缝洞系统油气储层特征及其勘探前景
贾疏源
1997, 4(4): 1.
摘要
(
)
PDF
(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在应用水文地质原理于可溶性油气储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单独划分出岩溶型油气储层。目的指导可溶性油气储层的勘探。结果该类储层内缝洞系统储集空间的几何结构复杂。流体在该系统内分隔储集。结论我国岩溶型储层有比较广阔的勘探前景,应加强油田水文地质研究。综合应用含油气系统预测法.岩溶发育条件分析法,油气水分隔储集特征研究法及油气藏流体泄漏调查法,进行该类储层的勘探。
一种快速识别和求取过滤电位的方法及在低孔低渗油田的应用
燕军 刘诗琼 刘正锋
1997, 4(4): 1.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根据自然电位测井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在不知道地层压力、流体粘度、过滤电位系数的条件下,快速识别和求取过滤电位的方法。目的校正自然电位数值,求准地层水电阻率。结果建立了快速识别和求取过滤电位的图版。结论在过滤电位识别图版上,若趋势线过原点则认为无过滤电位;反之.则趋势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即为过滤电位值。
正理庄高39块火成岩油藏特征
蒲玉国
1997, 4(4): 1.
摘要
(
)
PDF
(3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应用精细构造图进行交汇作图的方法,对高39块火成岩上、下圈闭进行重新认识。目的解决该块油气藏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结果高39块火成岩油藏在平面上沿南西—北东方向呈独立三小块零星分布:纵向上仅分布于火成岩下部的圈闭内。结论火成岩的侵入时间和空间位置是决定该块油气聚集和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油藏工程
油藏压力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
岳清山 李平科
1997, 4(4): 1.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蒸汽驱过程中,油藏压力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目的提高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效果。结果井口注汽于度相同的条件下,油藏压力越高,井底蒸汽干度越低;油藏压力过高(如大于8MPa),会使蒸汽驱效果明显变差,甚至导致蒸汽驱开发方案失败,一般成功的蒸汽驱油藏压力为1~5MPa。结论在注蒸汽过程中,注入压力直接影响井底蒸汽干度;为了在蒸汽驱过程中保持较低的油藏压力(1~5MPa),生产井必须排空,必要时可增力。生产井以保证采注比大于1.2。
蒸汽驱最优方案设计新方法
岳清山 赵洪岩 马德胜
1997, 4(4): 1.
摘要
(
)
PDF
(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应用油藏工程概念及成功的蒸汽驱经验,提出了一个公式化的蒸汽驱最优方案设计新方法用的设计出最优的蒸汽驱操作条件,提高蒸汽驱采收率。结果利用油藏深度、油层厚度、单井注汽能力及排液能力,可以简便地设计出蒸汽驱的最优方案(包括布井方式、井网密度、注汽速度及排液速度等)。结论该方法只适用于一般稠油油藏垂直井蒸汽驱最优方案设计;只有准确得到油藏的实际注入能力和排液能力,才能设计出最优方案;防止油层污染,最大限度地发挥油井产能,是蒸汽驱取得较好效益的关键。
确定凝析气田合理井距的两种方法
康志江 邱立伟 陈元千
1997, 4(4): 1.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单井控制经济极限储量分析法,确定凝析气田的合理开发井距。目的为凝析气田的开发井网部署提供依据。结果经同一凝析气田应用,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可靠,既提高了凝析油采收率,又增加了其经济效益。结论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可结合起来确定合理井距;但对于面积很大,要求开发井数十分少的凝析气田,不适用数模方法确定合理井距,这种情况只要将开发井均匀地布在气田上即可。
锦45块蒸汽吞吐水淹层测井解释
陈学义 张辉 韩志明
1997, 4(4): 1.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侧钻井,对原井或邻井进行采油动态的测井监测,分析影响水淹状况的因素,确定各类稠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目的分析稠油层动用程度,为老井的调层采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在油层物性相似条件下,油层的水淹状况与注汽井段位置、油层厚度有关。强水淹层多形成在注汽井段的上部和中部、油层厚度大于3m的1类层;中水淹层多形成在注汽井段的上部和中部、油层厚度大于1m的Ⅰ类层和Ⅱ类层;其它层段易形成弱水淹。结论以电阻减小率为主,综合解释蒸汽吞吐水淹层是可行的,估算的剩余油饱和度误差较小;根据原始含油饱和度、孔隙度、油层厚度、注汽井段位置,结合采油动态,可以解释老井的水淹状况。
钻采工艺
高凝低渗油井电喷泵举升工艺技术
周明卿 缪明才 樊灵
1997, 4(4): 1.
摘要
(
)
PDF
(3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采用电喷泵举升工艺开采高凝、低渗油层。目的提高高凝、低渗深层油藏的动用程度。结果该工艺在桩西油田7口高凝、低渗深层油井上进行应用,均获成功,7口井平均泵深达2528.7m,平均日产液26.9t,起到了很好的防蜡作用。结论电喷泵举升工艺靠高温高压动力液将油井产液举升到地面,具有无机械运动部件、深抽能力强、热效应高等特点,适合于高凝、低渗深层油藏的开采。
小断块稠油油藏开采技术的研究及在文38块的应用
陈普信 陈路原 李荣勤
1997, 4(4): 1.
摘要
(
)
PDF
(5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结合文38块小断块稠油油藏开采的实践经验,对小断块稠油油藏的油层改造、井筒降粘工艺进行研究。目的提高小断块稠油油藏的开发速度。结果提出了一套适合小断块稠油油藏的开采技术,使文38块油井利用率由33%提高到100%,采油速度由0.55%提高到1.54%,采出程度由3.06%提高到5.62%,投入产出比达到1∶10.18。结论小断块稠油油田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油层、井筒、地面三结合,才能取得好效果。同时应因块、因井制宜,突出实用性、技术灵活性的特点。
蒸汽驱油藏温度剖面监测技术研究
马明 蔡传富 谢长江
1997, 4(4): 1.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根据杜66块蒸汽驱油藏的地质构造和射孔生产井段,设计了耐高温高压热电偶束及地面直读仪表,在井下同时监测各油层的温度变化。目的解决蒸汽驱采油工艺的油藏动态监测问题。结果该项技术经地面试验检测后,在观6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其监测结果与根据井筒模型和生产参数计算的结果相符。结论蒸汽驱油藏温度剖面监测技术解决了蒸汽驱开采过程中油藏动态的监测问题,热电偶束技术可实现各油层同时连续监测,与地面系统配合,实现了油藏温度地面直读和自动记录油藏温度剖面。
试验研究
改变蒸汽发生器热交换方式的试验研究
罗荣章 魏善全
1997, 4(4): 1.
摘要
(
)
PDF
(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小型直燃式热采蒸汽—气体发生器注混合气体开采稠油。目的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结果该新型设备可使高温烟气与雾化水直接换热,改变了目前现场采用的蒸汽发生器间接换热方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烟道气的驱油作用,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另一方面又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结论该新型设备热效率高,燃料耗量低,能源利用率高,耗水量低,是很好的节能设备,便于推广和现场应用。
单家寺油田稠油矿场脱水工艺试验
余大民
1997, 4(4): 1.
摘要
(
)
PDF
(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采用原油脱水电容调压补偿供电装置进行稠油脱水试验。目的解决一般供电装置经常出现的跳闸问题,提高脱水效果。结果稠油电脱水器内应采用少电极结构(设两层电极),既能降低耗电量,又能保证脱水效果。结论这是一种“永不跳闸”的脱水供电装置,不仅可以确保脱水质量和速度,还可大量减轻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储运与加工
辽河油田欢喜岭低凝环烷基原油的合理利用
汪太龙 张玉贞
1997, 4(4): 1.
摘要
(
)
PDF
(3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欢喜岭低凝环烷基原油,研究采用直馏深拔工艺和半氧化工艺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的可行性。目的开发质量稳定的重交通道路沥青。结果用直馏深拔工艺生产出了AH-90、AH-110、AH-130号重交通道路沥青,用半氧化工艺生产出了AH-90和AH-110号重交通道路沥青,半氧化沥青的使用性能优于直馏沥青。结论利用欢喜岭低凝原油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的生产工艺成熟、技术可靠,其产品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开裂性能,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试验研究
一种连续分析蒸汽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先进系统
康志勇
1997, 4(4): 1.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信息
加拿大西部Lloydminster油田的泡沫稠油油藏的地震监测
傅文敏
1997, 4(4): 1.
摘要
(
)
PDF
(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底乳化──降粘增产
郭秀文 许宁
1997, 4(4): 1.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