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新型压裂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
李庆辉 陈 勉 金 衍 王明远 姜海龙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16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进的压裂技术是页岩气藏得到商业开发的关键。目前页岩气藏压裂大多采用水基压裂液,存在清水用量巨大,回收、处理困难的问题。在分析清水压裂的特点和中国压裂条件的基础上,指出页岩气压裂的约束条件和发展方向。通过深入调研国外最新技术,从研发背景、施工工艺、技术特点和应用效果等方面介绍了新兴的混合压裂、纤维压裂、通道压裂、CO,压裂 和液化石油气压裂技术,并针对中国页岩气开发现状进行适用性分析。认为清水压裂对于验证中国页岩气可采性和进行试探性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型压裂技术能够不同程度解决清水压裂的现存问题,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将在中国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设备运输问题的现状和页岩气长期商业开发的实践中日益凸显;分析认为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 时应加快新型压裂技术的自主研发和试验,这样才能尽早使中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成为现实。
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法开采技术
杨进 严德 田瑞瑞 周波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国油砂矿藏分布特点和油砂矿开采技术要求,通过对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法(SAGD)开采技术机理及工艺过程的研究,对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优点和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产能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油砂矿藏自身特点和工艺技术因素。通过理论分析研究,并结合国外工程实践,对影响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产能的技术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热能利用、井对间距离和布井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井对间距离及布井方式的合理模型。通过对中国油砂资源的分布范围和矿藏特点进行调研,对中国油砂的分布及开采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开采方式方法及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技术采收率高,能有效提高油砂产能,对中国深部地层(大于100 m)储量丰富的油砂矿开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地质勘探
冯地坑一洪德地区低渗透油藏成藏规律
胡光明 罗顺社 王海红 淡卫东 侯长冰
2012, 19(6):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冯地坑一洪德地区长8一长4+5段低孔特低渗油藏为研究对象,从烃源条件、储层条件、运移特征(包括运移方向、运移通道和运移动力)等方面开展研究,认为目的层段非均质性强,局部存在相对高孔渗的物性圈闭,优越的烃源条件不仅形成了充足的油源,而且为石油的运移提供了动力,驱动原油沿高角度和垂直构造裂缝运移到相对高孔渗的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优越的烃源条件和构造裂缝是成藏的关键。该认识对低渗透油藏的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临清坳陷东部早-中侏罗世地层剥蚀量恢复与原型盆地
王明健 张训华 张运波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6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中生代以来多次构造运动的控制,临清坳陷东部在不同构造时期盆地性质也不相同。在对研究区进行地震解释基础上,分析了临清坳陷东部自侏罗纪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恢复了下一中侏罗统剥蚀量和原始地层厚度,并结合同一时期的断裂系统图对盆地发育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临清坳陷东部J1-2处于坳陷盆地发育阶段;地层剥蚀程度的强弱主要受 自晚侏罗世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各种构造的控制,呈现剥蚀厚度呈NE向大小相间分布的规律;J1-2时期盆地整体展布方向为NE向,盆地展布主要受印支期所形成的挤压构造所控制。
里151油藏延安组延8-延10油层微构造研究
代金友 李建霆 王宝刚 潘瑞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6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里151油藏处于开发前期,微构造及其对油井产能影响认识尚不清。为指导后续开发,结合钻井、测井、生产动态资料进行了微构造研究,详细描述了小层微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研究表明:里151油藏存在小高点、小洼地和斜坡等3种微构造类型,油藏充满系数低,微构造对油井产能影响较大。小高点处主要为产油井,小洼地井油水同产,斜坡井以产水为主。为完善注采井网,小洼地井可考虑适当转注。研究成果具有实际意义,可直接指导该地区侏罗系油藏的滚动开发工作。
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1储层为例
唐俊 王琪 马晓峰 廖朋 郝乐伟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该研究区已经探明的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层位之一。油藏成藏机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效储层的预测和评价难度较大。鉴于研究区这一地质特点,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储层为例,选择资料丰富的20口井的小层参数数据,首先应用Q型聚类分析对该区域长8 储层进行了分类,得到了评价分类指标;然后利用判别分析法对Q型聚类分析的分类指标进行了验证,综合给出了储层评价的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在砂岩储层的评价中是可行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与储集层分离型空间关系研究
秦峰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搞清烃源岩与储集层空间关系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为油气藏勘探提供依据,对有代表性的301个国内外大中型油气田主力源、储集空间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关系大致分为2种类型:分离型和接触型,分离型空间关系是主要的生储组合类型。沉积作用是控制烃源岩与储集层空间关系的主要因素,相序发育及相变演化决定了烃源岩与储集层在空 间上的分离。油气成藏过程研究应更多考虑分离型空间格架下断裂输导体系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
歧口凹陷滨海地区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与探讨
王踽 钱茂路 于超 楼达 杨冰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1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滨海地区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大型斜坡式构造,其中沙河街组一段由于受到多向物源的影响,砂体分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开展精细油气藏预测十分困难。近年来,以沉积和油藏建模为指导构建研究区地质模型,以地质模型为基础,利用地震多属性联合、稀疏脉冲反演、频谱分解和AVO等前沿技术,对储层进行精细刻画,使定量化含油气预测研究获得巨大成功,对歧口凹陷扩大海域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琼东南盆地生物礁的识别和分布演化特征
田世存 王英民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10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建立琼东南盆地西南部地区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重点分析层序SQ11~l6地层格架内生物礁的识别、类型、形成时代、分布规律和生长期次,指出地震剖面上识别礁体的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生物礁和生物丘形成环境的水动力差别。在层序内共识别出堡礁、塔礁、补丁礁、环礁4种类型。中新世是该区主要成礁期,平面分布形态与古地貌和海平面的升降有关,主要沿北西向大断裂呈半环形分布。礁体生长期次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影响,划分出高频生长单元, 并总结出了该区的成礁模式。
孟加拉湾盆地东部某区块深水扇沉积特征
张鑫 朱光辉 赵汝敏 杨松岭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6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地震相和钻井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研究区上新统和下更新统的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上新统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下更新统为1个三级层序。研究区深海平原地区每个层序的不整合面之上依次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深海平原和陆坡地带低位体系域发育深水扇沉积,主要类型包括海底扇和斜坡扇沉积,经典的海底扇和斜坡扇属于水道化沉积体系,此外,该区还发育非水道化的滑塌体沉积。通过深水扇沉积特征的分析,弄清深水扇的类型与分布规律,对该区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泥页岩GRP层序地层划分方法及应用意义
杨特波 王宏语 刘振华 伍岳 胡文峰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8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泥页岩的沉积过程、特征及其内部岩相类型的研究,运用GRP法对泥页岩的界面识别特征、岩相组合样式和关键控制因素进行描述,阐述了GRP法在页岩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可预测页岩的含气位置、良好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岩相类型,精确定位水平井水力压裂来开发页岩气。同时,探讨了泥页岩GRP法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方向和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油藏工程
应用量子神经网络预测低渗储层水锁损害
孙玉学 谢建波 才庆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低渗储层最主要的损害类型水锁损害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在油气层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水锁损害产生机理和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生物神经元对信息处理方式和量子神经算法原理构造出一种量子神经元,建立预测储层水锁的量子神经网络模型,并编制软件,进行气藏水锁损害预测。该方法克服了灰关联分析法需要进行评价矩阵分析、操作复杂的缺陷,经大庆油田龙西地区实践证明,该方法运算速度快,系统所需参数少,准确率高(总体符合率达到90%),可为低渗储层层保护技术提供可靠的支持。
深层稠油油藏多层火驱关键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户昶昊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9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田D块为深层薄—中互层状稠油油藏,历经20多年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处于蒸汽吞吐开发后期,油藏压力低,周期产油低,油汽比低,亟待开发方式的转换。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转火驱开发相对其他开发方式经济有效。根据该块油藏埋藏深、薄互层状、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火驱开发井网、燃烧方式、注采井配置关系等火驱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现场先导试验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试验规模。该研究对同类油藏的火驱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油田开发中水平井主要参数设计方法
窦宏恩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水平井与直井替换比概念,给出使用水平井与直井采油对比所能提高采收率幅度的计算方程。同时,分析推导出3种近似椭圆域渗流泄流面积的计算式,给出了不同泄油面积下的水平井段长度确定方法。进一步考虑了水平井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导出了水平井井网密度的计算式。以五点法矩形井网为例,给出了井网井距和排距的确定方法。研究表明:当水平井注采井网为五点法正方形井网时,水平井注采井距等于1.253倍的水平泄油半径。研究给出的所有水平井开发中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可供油田进行水平井设计和施工使用。
一种快速确定储层岩石压缩系数的方法
丁克文 马时刚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确定岩石压缩系数的经验公式(Hall图版法和Newmen经验公式法)仅考虑了岩石压缩系数与岩石孔隙度的变化关系,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从影响岩石压缩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入手,研究了岩石压缩系数与孔隙度和地层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利用EXCEL多元回归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函数公式,计算储层的岩石压缩系数。实例应用表明,利用新方法建立的储层岩石压缩系数函数公式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小,计算结果更加合理且方法简便快捷,易于操作。
春风油田排601块浅层超稠油HDNS技术优化及决策系统开发
孙立柱 王金铸 乔明全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5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缘春风油田排601区块浅层超稠油油藏,“浅”、“稠”、“薄”、“低”的特点,采用HDNS(水平井+降黏药剂+氮气+注蒸汽)工艺开发。通过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优化了HDNS工艺的各项技术参数,通过近2年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HDNS技术是开采浅层超稠油的有效手段。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汽窜特征研究
郑家朋 东晓虎 刘慧卿 孙蓉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稠油油藏开发过程的进一步深入,存在汽窜的区块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大。在定性认识热采汽窜通道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引入了汽窜时间与热侵体积的概念,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法,较准确地描述了稠油油藏汽窜的敏感因素,研究了储层渗透率、原油黏度、地层埋深、注汽强度和胶结程度等因素对汽窜时间和热侵体积的影响,结果发现储层渗透率越高、原油黏度越大、埋藏越浅、注汽强度越大、油藏越疏松,发生汽窜的可能性越大,汽窜时间越短。之后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级差分析与方差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汽窜指标的影响排序与显著性参数,结果表明渗透率对汽窜时间和热侵体积的影响最为显著。
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试井分析
任俊杰 郭平 汪周华 张小龙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5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裂缝和溶洞与井筒连通,同时存在溶洞和裂缝、基岩和裂缝、基岩和溶洞之间发生拟稳态窜流的三孔双渗介质,建立了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试井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对模型进行求解,绘制了相应的典型无因次压力曲线图版。分析了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渗流规律,分别讨论了影响试井特征曲线的因素,对比分析了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试井特征曲线与三孔双渗油藏牛顿流体的试井特征曲线的区别,所得的结果有利于提高对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渗流规律的认识,为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试井解释奠定基础。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油藏渗吸潜力评价方法
姜宝益 李治平 蔡喜东 王希刚 史庆阳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渗吸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裂缝性油藏、裂缝性低渗透、低渗透油藏,并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渗吸作用提高油藏采收率,需要对油藏进行适用性筛选评价,确定油藏渗吸潜力。由于油藏的多因素,对其定量评价,需要在多种因素定量化的基础上综合研究这些参数的影响。本文引入最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油藏渗吸潜力区块进行评价和筛选,对油藏毛管压力、润湿性、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比值等多因素影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W-R均值模型验证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渗吸潜力区的正确性,为低渗透油田渗吸潜力评价提供了指导意义。
低渗致密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研究
陈汾君 汤勇 刘世铎 刘成川 李华昌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5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开发低渗致密气藏难动用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水平井分段压裂参数优化设计研究是这类气藏有效开发的基础。针对常规网格加密和气藏工程在描述水平井压裂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应用PEBI网格加密进行水平井分段压裂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以某低渗致密气藏为例,通过建立低渗致密气藏的地质模型,研究了压裂水平井水平段长度、裂缝条数、裂缝长度以及裂缝导流能力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平井段长800m、裂缝5条,裂缝半长70m,裂缝导流能力3.03 ~3.06μm2cm且在气藏中下部时开采效果最佳。该研究对低渗致密气藏水平井渗流规律和优化水平井参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镇泾油田长8块储层压力传播研究与井网初步模拟
周思宾 杜箫笙 靳卫广 于荣泽 王洪超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镇泾油田长8块超低渗油藏储层类型分为孔隙型、裂缝型2种,不同储层类型产生的地层压力传播效果不同。要保证油藏的开采效果,需明确不同类型储层对应的井网排布关系。为此,针对长8块储层地质特征,在油水井动态指标分析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储层类型的压力传播特征,并初步确定出相应的井网形式。然后应用矢量井网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井排距方案进行了模拟,预测出了井网的合理排距。该研究对长8块超低渗油藏不同储层类型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辽河油田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潜力评价标准建立
武 毅 肖红林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低渗油藏以复杂断块为主,具有构造破碎、沉积多样、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及敏感性强等特点,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水驱开发矛盾突出,部分油藏经历多次注水开发调整仍无法有效动用。为此,从油田开发实际出发,以室内分析测试资料和开发评价为基础,分析低渗油藏水驱开发的主控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优选不同方面的关键单因素指标,在分类评价基础上建立辽河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标准。进而结合具体油藏的实际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分析方法重新评价辽河低渗油藏的水驱开发潜力,判断其是否适合水驱开发方式。
海上低幅底水稠油油藏特征及水平井开发初探
李廷礼,廖新武,徐玉霞,张效楠,郑建军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4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秦皇岛32-6油田属海上低幅底水稠油油藏,经多年定向井开采目前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受储层非均质性、隔夹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油层水淹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极为复杂。为解决以上问题,在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基础上,研究了油层水淹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水平井参数的优化设计,并实施了水平井先导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油层底部水淹严重、剩余油较少;油层中上部水淹较轻,是剩余油富集区。平面上定向井能够动用的区域只是井筒附近油层,即井间和油层中上部无水淹,为剩余油富集区。实际生产证明,利用水平井开发海上低幅底水稠油油藏可提高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
热力采油H2S生成机理研究
张洪君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力采油过程中,由于原油中的硫醇、硫醚以及二硫化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生成H2S,并随伴生气产出,不仅危及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H2S溶于水后生成的氢硫酸会对采油设备造成损坏。为了明确热力采油过程中H2S生成的机理,将原油、水、岩心粉末、土酸、磺酸盐助排剂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加入合成釜中,模拟井下不同温度条件下,原油热降解生成H2S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岩心粉末、土酸对原油热裂解起到催化作用,但磺酸盐助排剂对原油热裂解产生的H2S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在蒸汽驱、SAGD等开发区块加入磺酸盐助排剂,以减少H2S的危害。
低渗油藏水平裂缝井增产规律研究
熊 健 王绍平 郭 平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低渗油藏压裂开采特征,基于稳定流理论,利用等值渗流阻力法,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地层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推导出了低渗油藏有限导流水平裂缝井的增产率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各因素对增产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油井压裂后增产率影响较大;在一定裂缝导流能力下,裂缝长度越长,对油井压裂后增产率的影响越强;在一定裂缝长度下,存在一个最佳裂缝导流能力;在裂缝参数中,增加裂缝长度比增加裂缝导流能力更重要,且更易实现;污染半径不同,压裂增产措施改善程度差别较大。
芳48断块CO2驱油试验区脉冲注气数模研究
霍丽君,郭平,姜彬,王娟,苑志旺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选芳48断块的F180-129井组,进行见气后的脉冲注气调剖模拟,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脉冲注气的注气周期、注气量等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得到的最佳方案参数为:注气4个月,停注1个月,周期注入0.02HCPV。另外在最优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脉冲时机优选,结果表明F180-129井组在第1或第2口井见气后实施脉冲注气的效果较好,在采出程度较高的同时最终换油率也较高。
应力敏感煤层气藏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
张 强 章双龙 杨玲智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正则摄动、拉普拉斯变换和有限傅里叶余弦变换方法,并通过修正Langmuir等温吸附公式,得到应力敏感煤层气藏水平井和垂直裂缝井的压力动态分析模型。与常规气藏模型对比可知,所推导的公式合理,适用于煤层气藏压力动态分析。从压力特征曲线可知:Langmuir极限吸附量、压力常数和残余吸附量主要影响导数曲线偏离0.5水平线的时间以及“V”形曲线的深浅;渗透率模数主要影响曲线的中晚期形态。该研究对煤层气藏的压力动态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型防水锁处理剂的研制及室内性能评价
付美龙,王荣茹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双河油田江河区和下二门油田由于层间差异导致油井减产的状况,研制出1种新型防水锁处理剂,通过测定防水锁处理剂与地层的配伍性、动态界面张力、抑制原油乳化能力、抑制黏土水化膨胀能力,并进行微观可视化流动实验及一系列岩心流动实验,对其性能进行室内评价。结果表明,防水锁处理剂与地层配伍性良好,可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10-3mN/m),抑制原油乳化率在75%以上;防水锁处理剂的岩屑回收率为83.4%,具有良好的抑制黏土水化膨胀作用;当温度为70℃、注入压力为0.4MPa、段塞尺寸为15PV时,将防水锁处理剂加入地层水中一起注入,反应24h后,低渗透层的渗透率保留率超过85%。室内实验证明,该新型防水锁处理剂能有效预防水锁伤害的产生。
轻质油低温氧化反应实验研究
王杰祥,夏金娜,刘双龙,朱 艳,任文龙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特低渗油藏注水开采的采收率较低,而空气注入油藏后具有驱替作用和低温氧化作用,能有效提高采收率。为此,通过对长庆油田安234-47区块的油样进行注空气静态氧化实验,运用压力降法计算反应速率,通过改变压力、温度等外界条件,研究低温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标油藏可以发生低温氧化反应,注空气技术可行;耗氧速率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均较大;反应后原油黏度增加,物性变差。
一种适用于筛管完井水平井的耐高温调堵材料
朱富林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筛管完井水平井水窜难以解决的问题,介绍了1种耐高温调堵材料。通过分析该种耐高温调堵材料的固化机理,结合室内实验数据,确定了调堵材料添加剂的种类及配比,并对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实验证明,该种调堵材料具有高温黏度低、组分粒径小、固化时间可调、耐高温、稳定性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筛管完井水平井的高温调堵作业。
煤层气气驱吸附及解吸规律实验研究
张 杰,林珊珊,曲永林,王 荣,李登峰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煤层气的赋存形式和气驱原理,通过实验测量了煤层气注气开采中主要涉及的3种气体CH4、CO2和N2的吸附及解吸量,并利用Langmuir模型和BET模型进行实验处理拟合等温曲线,比较3种气体吸附性的强弱和模型的适用性,得出气驱煤层气的机理。此外,还通过实验研究了注入不同气体后煤岩渗透率的变化情况,定性分析了不同气体驱替煤层气时流量的大小以及不同气体驱替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开采煤层气时可利用CO2和N2的竞争吸附将煤层气采出,N2具有增渗作用,CO2具有减渗作用。
担载催化注空气低温氧化实验研究
史国蕊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杜1块储层为研究对象,筛选了8种担载催化材料,经过石英砂表面处理制成低温氧化实验岩心。通过常规岩心和担载催化岩心的空气与原油低温氧化实验,比较了反应前后空气组成和原油组分的变化。实验说明:有效的担载催化岩心可大大提高空气与原油的低温氧化反应速度,与常规岩心相比氧化反应速度可提高7倍多;低温氧化反应使长链的碳氢化合物部分氧化形成短链的碳氢化合物,加入催化剂后使发生断裂的碳链范围增大,生成的短碳链更加集中;通过担载催化材料的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注空气低温氧化的安全范围,为现场试验提供了一个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安全保障。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正韵律油藏动用规律
刘 凡,姜汉桥,贾俊山,李俊键,肖 康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5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利孤岛油田是一个高渗透、高饱和的河流相正韵律沉积的疏松砂岩油藏。根据Ng5-6砂层正韵律厚油层渗透率分布特征及实际注采状况,利用物理模拟手段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水平井开采后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并分析低、中、高渗透层的孔隙动用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水平井开发可以有效控制高含水期顶部剩余油,尤其是主流线区和以水平井为中心的区域,中心区对采出程度的贡献最大且主要集中在高含水期。高含水期中—大孔隙相对含油饱和度分布较平均,而小孔隙相对含油饱和度分布变化很大。水驱过程中优先动用的是中—大孔隙中的原油,当开发至相对含油饱和度为38%时,开始动用小孔隙中的原油;当相对含油饱和度小于25%时,由于小孔隙的渗吸作用,小孔隙的动用程度甚至大于中—大孔隙。
钻采工程
压裂充填防砂方案参数优化设计
曲占庆,苏 程,温庆志,常 琨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裂充填防砂技术是针对油气井出砂现象发展起来的油层改造和防砂技术,是端部脱砂和充填两大技术的结合,具有增产与防砂的双重作用。建立了压裂防砂施工设计理论模型,编制施工设计软件。应用该软件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增产防砂效果为目标,对支撑剂类型、施工排量、施工泵压、脱砂时间、支撑剂用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现场应用表明,理论模型可靠,计算结果准确,对提高施工的成功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托甫台地区超深井优快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养龙,蒋金宝,马升武
2012, 19(6): 1.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托甫台地区钻井现状与技术难点基础上,研究了大排量35MPa高压喷射优快钻井技术,优化了水力参数和钻进参数,并在3口井的一开和二开井段进行试验。与常规技术相比,钻速可提高50%~260%,钻井周期可缩短38%~58%。在深部地层推广应用了螺杆+PDC钻头复合钻井技术,试验了等壁厚螺杆复合钻井技术、扭力冲击器钻井技术,与邻井相比钻速可提高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