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8-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可容空间变化机理及其图解
胡受权
1998, 5(4): 1.
摘要
(
)
PDF
(3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根据沉积基准面原理,探讨在一个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空间梯度迁移所引起的沉积程序效应;利用Fischer图解法对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进行研究。目的指导陆相层序的划分及其体系域的识别,进而预测陆相层序中生储盖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规律。结果在一个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空间梯度随地理位置而发生迁移,与之相伴的是层序地层结构以及在相同相域内沉积物体积、厚度和侧向分布的变化;该图解法可把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划分为3个完整且规模较大的实际可容空间旋回,进而又可划分为15个次级旋回,与分析研究实际资料得到的结果基本上吻合。结论沉积基准面是受海(湖)平面、构造沉降、沉积物负荷及沉积地形等诸多综合因素制约的一个等势面,只有沉积基准面旋回及其伴随而发生的可容空间变化,才是控制沉积层序发育的内在机理;采用图解法求得的可容空间变化曲线,对于指导陆相层序的划分及其体系域的识别,进而预测陆相层序中生储盖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利用地层产水率参数判断稠油等级
刘正锋 燕军
1998, 5(4): 1.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组合参数,对稠油储层进行研究。目的划分稠油等级,优选开采方案。结果地层产水、产油率与含水、含油饱和度组合参数(foSo和fwSw)其比值(FSK)大于1,稠油等级高,热采效果好,产量高;等于1,稠油等级低,热采效果差,产量低;小于1,热采无效果。结论用该方法确定的稠油等级较目前采用的其它方法效果好,简便易行且应用范围较广。
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稠油油藏形成分布特点及勘探成果
郭金瑞 蔡厥珩 高荣杰
1998, 5(4): 1.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应用测井、区域地质和油气藏动态资料,对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稠油油藏的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目的为该区的滚动勘探提供依据。结果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生储盖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长期广泛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及早期或同期形成的多种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油气在长距离的运移过程中,轻质组分大量散失,重质组分浓缩聚集成稠油油藏;而有利岩相带与构造的有机配合则控制了稠油的分布。结论通过对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稠油油藏形成条件和分布特点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进行实施,取得了齐40和齐108块的连片及齐108块扩边的成功,发现了新区欢616块,为下步滚动勘探指明了方向。
油藏工程
低渗透油田吸渗驱油微观机理
胡雅礽 郭和坤
1998, 5(4): 1.
摘要
(
)
PDF
(3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应用理想变管径毛管和数理分析方法,研究了低渗透油层水自发吸渗驱油的微观机理。目的改善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结果吸渗驱油采出程度与时间是指数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与他人实验结果一致。结论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时,应考虑吸渗驱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其开发效果。
二连盆地吉32块稠油热采特征及后续开采方式研究
卢玉社 李明 邓维佳
1998, 5(4): 1.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根据吉32试验区的地质条件,结合生产实际,应用干扰剔除法和数值模拟技术,进行蒸汽吞吐开采特征研究,提出了后续开采方式。目的研究生产特征、优选合理的技术参数,为该区稠油大规模开发提供依据。结果采用70m井距正方形井网蒸汽吞吐方式生产四个周期后,蒸汽吞吐生产阶段基本结束;蒸汽吞吐效果集中在前两个周期,该阶段产量递减快、无稳定生产期;注汽井间干扰频繁,使回采水率高,并且含水曲线呈锯齿状;注汽强度、注汽速度均较低;注汽压力随周期增加而降低。结论选择合理的油层厚度,既能保证热采的地质基础,又能减小层间差异;优选合理的注汽参数,可保证蒸汽质量,充分利用注入热能,扩大波及体积;井间干扰对提高蒸汽吞吐效果有利,但应避免汽窜;该区后续开采方式不适合蒸汽驱,应先补孔,然后注入120℃热水驱开采。
砂砾岩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效果分析
徐丕东 袁向春 刘欧
1998, 5(4): 1.
摘要
(
)
PDF
(3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结合矿场实验,应用油藏工程方法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砂砾岩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的开采规律及其效果。目的改善稠油油藏的热采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结果砂砾岩稠油油藏按照优选的注采参数实施蒸汽驱,除遵循一般的蒸汽驱开采规律外,还表现为:蒸汽驱受效过程较温和,反映在采油井上,蒸汽驱有效期长,蒸汽突破晚;转驱后,初期对采油井适时吞吐引效,中期开展蒸汽泡沫调剖,后期关汽窜采油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对改善汽驱效果均是有效的。结论适时转蒸汽驱预计可比一直吞吐到底提高采收率10%左右,经济上可行;选择合理的转驱时机、井网井距和注采参数是提高汽驱效果的关键;采取一系列的调整措施是改善汽驱效果的保证。
火烧油层技术在庙5块低渗透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胡士清 白国斌 赵春梅
1998, 5(4): 1.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在物理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对影响火烧油层的技术参数进行了优选研究,并对影响火驱成败的油藏地质参数、注气参数进行了分析。目的寻找适合庙5块低渗透稠油油藏的开采方法。结果提出了庙5块火驱的最佳开采方式、点火参数及注气参数;庙5块火驱生产后,平均单井日产液由01t上升到56t,平均单井日产油由01t上升到35t,生产26d后由于压风机供风不足被迫停止火驱注气;从数模结果看:火驱最终采收率可达398%。结论火烧油层是一种潜力很大的稠油开采方法,但其物理、化学反应机理复杂,火烧前缘难以控制;庙5块火驱初期虽然见到了一定的生产效果,但没有取得经济效益。
钻采工艺
油管加热采油工艺技术
叶金胜 张全胜 郝金克
1998, 5(4): 1.
摘要
(
)
PDF
(3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油管和套管作为发热体直接加热油管内的原油。目的提高井筒内原油的温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结果该项工艺在胜利油区高凝油井及高含蜡井应用后,可明显提高井筒原油温度,增加原油流动性,在不采取其它工艺条件下可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结论油管加热采油技术工艺简单,现场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加热效果明显,是开采中低粘度稠油油藏、高凝油油藏及高含蜡油藏的一种较为理想和经济的方法。
史深100高压低渗透油藏开采配套技术
游龙潭 孟桄玉 李英
1998, 5(4): 1.
摘要
(
)
PDF
(3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以油层保护为前提,应用高能气体压裂、酸化、杆式泵深抽等配套技术开采低渗透油藏。目的解决低渗油藏高效开发的问题。结果利用配套开采技术取得史深100断块连续4年稳产的好效果。结论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在预防油层伤害的基础上,优选油层改造工艺,完善深抽配套技术,可达到高效开发的目的。
杜84块超稠油油藏完井固井工艺技术
蔡长立
1998, 5(4): 1.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下双地锚提拉预应力,应用泵注三段制G级水泥浆,进行超稠油固井。目的开发利用超稠油资源。结果经92口井应用可知,其固井质量合格率为100%,优质井率为85%。结论该技术大大简化了施工程序,提高了钻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其它类似热采井的固井作业开辟了新路。
试验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储层岩石物性特征实验研究
高旺来
1998, 5(4): 1.
摘要
(
)
PDF
(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通过实验对安塞油田低渗透储层岩石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目的了解低渗透储层在物性和孔隙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分析低渗透储层对物性测量、渗流能力的影响。结果低渗透岩心物性对上覆压力有一定的敏感性,而且孔隙度与渗透率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在物性测量、储层评价及开发过程中要考虑这一因素带来的影响。结论安塞油田低渗透岩心存在多种孔喉体系,孔隙间片状喉道较发育;而岩心中的微裂缝在储存能力上不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改善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能力;采用早期压裂注水可以改善开发效果。
月东构造储层敏感性实验及油层保护技术
邸婷婷 王树奇 蒋玲
1998, 5(4): 1.
摘要
(
)
PDF
(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寻找油层保护措施。目的解决月东构造稠油开采中的油层保护问题。结果月东构造是一个敏感性较强的储层,所使用的钻井液与储层配伍性较好,伤害指数07<Dd<1,储层为轻度伤害;据此,对月东构造开发全过程中油层保护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结论解决了海上油田稠油开采过程中的油层保护问题,节约了作业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海上同类油田提供了可借鉴的油层保护技术和措施。
科技信息
深层油气生成带
时常福
1998, 5(4): 1.
摘要
(
)
PDF
(1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年来,深层油气生成带问题,由于其理论和实际意义而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深层一般是指4000~8000m深度范围。在我国陆相沉积盆地,一般把3500m以下的地层称为深层。深层油气生成带研究是深层含油气远景评价的基础,它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在一定温压...
油层出砂机理与防砂方法综述
王玉纯 顾宏伟 张晓芳
1998, 5(4): 1.
摘要
(
)
PDF
(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井出砂可加速设备腐蚀,严重时,可造成设备无法工作。对于稠油油藏,由于稠油的长期作用,油层往往处于弱胶结状态。当油井处于中后期且油层亏空较大或油井见水时,油井出砂会加剧。本文在调研大量中外文献及结合现场实践经验基础上,对油井出砂机理及防砂方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