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9-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不同压力气藏的天然气扩散特征
付广 付晓飞
1999, 6(1): 1.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在研究不同压力气藏含气浓度及盖层生烃能力封闭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压力气藏的天然气扩散作用的特征。目的评价气藏中天然气扩散损失量及其保存条件。结果高压气藏中的天然气扩散散失作用强,只有上覆盖层具更高的含气浓度时,方可阻止其天然气的向上扩散散失;常压气藏在通常情况下,其天然气向上扩散散失,但在上覆盖层具较高含气浓度时,也可阻止其天然气的向上扩散散失;低压气藏中天然气的向上扩散散失已被抑制,保存条件好。结论不同压力气藏具有不同的天然气扩散特征,其扩散损失量和保存条件也就不同。
浅析断裂活动对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白新华
1999, 6(1): 1.
摘要
(
)
PDF
(2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应用地质基本原理,结合济阳坳陷等地区,分析了断裂对火山活动及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目的为寻找火山岩油气藏指明方向。结果断裂运动其强烈活动期是控制火山活动及火山岩分布的构造因素,也是控制同期火山岩喷发及生油层发育的重要因素;火山岩作为热载体可促使有机质向烃类转化,作为储集层以次生裂缝及溶蚀孔隙为主。因此,可以说断裂活动控制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结论断裂运动是诱发火山活动的重要因素和通道,但盆地形成后期的火山活动不利于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我国东部地区裂谷盆地形成的后期,其火山作用弱,是寻找火山岩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冷家堡油田稠油油藏储层岩性识别模式
康志勇
1999, 6(1): 1.
摘要
(
)
PDF
(2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以冷家堡油田的岩心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电对比,建立了稠油油藏储层岩性识别图版;依据粒度分析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砾石含量定量划分储层岩性的测井解释模型。目的定量解释稠油油藏复杂的储层岩性。结果该模式可将冷家堡油田稠油储层岩性划分为砂岩、砂砾岩、中—细砾岩和泥质岩四类,与岩心描述划分的岩性类别相吻合。结论该模式的建立不仅为冷家堡油田储层的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储层参数及沉积相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油藏工程
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新方法
朱圣举 刘宝良
1999, 6(1): 1.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总结前人方法的基础上,用解析方法和经济评价方法推导出了一种计算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及极限井网密度的新方法。目的为加密井网提供依据。结果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某一低渗透油藏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比较实用。结论该方法可对投入开发后的油田(油藏)井网是否具有继续加密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水平井蒸汽驱开采稠油数值模拟研究
喻高明
1999, 6(1): 1.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蒸汽驱过程中注汽速度、蒸汽干度及水平注采井距对蒸汽驱效果的影响。目的提高水平井蒸汽驱开采稠油的开发效果。结果注汽速度越高,相同时间内采出程度越大;注汽速度对累积油汽比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规律;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不同注汽速度下净产油量的净现值,确定出开发期内的最佳注汽速度,本油藏模拟期内的最佳注汽速度为127m3/d;蒸汽干度对蒸汽驱效果的影响受注汽速度制约,注汽速度较低时,蒸汽干度越高,开发效果越好,但注汽速度较高时,蒸汽干度过高,反而使开发效果变差;注采井距对蒸汽驱效果,特别是蒸汽突破时间影响显著,注采井距应大于水平段长度。结论水平井蒸汽驱开采稠油主要受注汽速度、蒸汽干度和注采井距的影响,只有合理选择上述参数,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深层巨厚砾岩稠油油藏划分开发层系的隔夹层研究
张哲 张晖 史迹忠
1999, 6(1): 1.
摘要
(
)
PDF
(2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根据砂体岩性变化及电性特征,利用测井资料、压裂分析结果,计算出不同岩性隔夹层的杨氏模量、泊松比、破裂压力等,从而选择隔夹层。目的为深层巨厚砾岩稠油油藏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和采收率提供依据。结果该方法应用于冷43块开发方案,有效地选择了非泥质隔夹层,将E2s23油层划分为两套层系开发,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单井初期日产油10~15t;转注水后,非泥质隔夹层起到划分开发层系的隔层作用。结论对于巨厚砾岩稠油油藏,在泥岩隔层不发育情况下,将非泥岩隔夹层有效组合隔离段,可以实现划分层系开发。
茨13块稠油油藏注稠化水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杨正明 朱维耀 迟砾
1999, 6(1): 1.
摘要
(
)
PDF
(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茨13块稠油油藏注稠化水开发方法。目的优选注稠化水方案,提高茨13块开发效果。结果稠化水驱不宜注入较高浓度的稠化水,而且应避射底水,其效果优于水驱。经济评价认为,方案六和方案七为最优方案,先实施方案六,见效后,再实施方案七;方案实施中,应注意油层解堵、配产、配注等问题。结论稠化水驱可以提高稠油油藏的采出程度,增加产油量;茨13块适于稠化水驱。
钻采工艺
玻璃钢套管井在羊三木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监测中的应用
刘树明 郑华 李国庆
1999, 6(1): 1.
摘要
(
)
PDF
(1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在目的层下入玻璃钢套管,代替常规钢套管。目的避免因磁性干扰而产生监测误差大的现象,利用玻璃钢套管导电性差的原理,应用感应测井、介电测井、声波测井及放射性测井等,达到周期性定量评价水淹程度和剩余油饱和度的目的。结果对大港油区羊三木油田三断块馆二上油组常规稠油油藏两口玻璃钢套管井进行监测,经取心和测井资料分析,对主流线水淹层及分流线的剩余油进行定量评价,并研究了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出了潜力方向。结论用玻璃钢套管代替常规钢套管,进行系列测井,主要测试结果与密闭取心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利用该技术能准确监测油层动用状况;充分利用高频电测和电阻率系列综合测井,可对油层水淹程度和剩余油饱和度进行周期性定量评价。
利用灰色理论预测高含硫油井的硫化应力腐蚀
付亚荣 吕德福 徐定光
1999, 6(1): 1.
摘要
(
)
PDF
(2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依据现场取得的少量样本,应用灰色动态趋势预测理论,预测高含硫油井在不同含水期的硫化物应力腐蚀速率。目的为高含硫油井在不同含水期采取防腐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通过对预测数据进行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其平均相对误差为0785%,最大相对误差为24%,关联度RK0≥063,达到了预测精度。结论该方法所需样本数(项目、数据)少,可靠性高,预测结果可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稠油注蒸汽热采中添加化学剂技术
杨德远
1999, 6(1): 1.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在注蒸汽热采稠油中,往油层中添加相应的化学剂,对油藏进行处理。目的解决稠油热采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提高稠油热采效益和采收率。结果该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已获得好效果:改善油层吸汽剖面;提高驱油效率;抑制底水和边水入侵;改善稠油流动性能;保持和提高油层渗流能力;防止油层出砂。结论添加化学剂技术已成为提高注蒸汽热采效益和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并已形成系列技术,且日趋完善。
试验研究
小区块稠油开采配套工艺技术的试验研究
付亚荣 胡书宝 胡占国
1999, 6(1): 1.
摘要
(
)
PDF
(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根据室内试验结果,从地层预处理、井筒降粘、管柱组合等方面入手,开展小区块稠油开采工艺技术的试验研究。目的解决常规小区块稠油开采难的问题。结果在冀中南部不同的常规稠油小区块的29口油井进行现场试验,到1997年底,累计生产稠油200167t,创经济效益10809×104元。结论解决了常规小区块稠油开采过程中,地层、井筒降粘,管柱组合及脱水的难题,为同类稠油区块的开采提供了借鉴。
辽河油区砂岩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中储层变化的实验研究
于兰兄 杨延东 汪宝华
1999, 6(1): 1.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根据砂岩稠油储层的基本特征,运用室内模拟实验、结合检查取心井及动态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出储层变化规律。目的为有效地保护储层提供依据。结果建立了蒸汽吞吐开采中储层变化模式。结论蒸汽吞吐中储层变化受温度、pH值及溶液介质影响,使近井筒处储层物性变好,远离井筒区域储层物性向差的方向变化。
科技信息
Pikes Peak地区热采过程的地震特征描述
黄子齐
1999, 6(1): 1.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采过程的地震监测在最近几年已经成为一种得到确认的技术。这项技术提供了有关储层中注入蒸汽的平面分布的有关信息,这种信息可用于帮助钻探加密井,与未排泄区域相连,改进最终采收率。但是,最近的研究(Eastwood等,1996)表明,地震监测可以在单次...
俄罗斯水平井技术浅析
路成刚
1999, 6(1): 1.
摘要
(
)
PDF
(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俄罗斯对稠油开发研究极为重视。随着钻井技术的提高,水平井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开发稠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水平井发展远景在俄罗斯乌德摩尔特地区的各油田,大约有60%的石油储量属于难开采的、具有特稠油、低渗透率的薄层以及较高的非均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