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9-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科尔沁油田包1块水下冲积扇石油地质特征
刘为付 刘双龙 孙立新
1999, 6(4): 1.
摘要
(
)
PDF
(3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依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分析及地震解释结果 ,对科尔沁油田包 1块水下冲积扇的沉积类型、沉积相特征、各沉积微相的储集物性及其含油气性等进行系统研究。目的 识别水下冲积扇沉积特征并确定其含油气性 ,以便合理、高效开发此类油藏。结果 该区水下冲积扇有碎屑流、高密度流、低密度流、漫流及河道沉积 5种类型 ;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带 ,其中扇中亚相的辫状沟道微相储集物性及含油性较好。结论 包 1块水下冲积扇是由重力流和牵引流双重机制形成的沉积体 ;扇中亚相是区内主要含油相带 ,其中辫状沟道微相是开发的主力油层。
渤海湾盆地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的分类
肖尚斌
1999, 6(4): 1.
摘要
(
)
PDF
(2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依据渤海湾盆地的构造、岩浆演化及已发现油气藏的性质和特点 ,提出了一个有关该区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的分类方案。目的 为火成岩的油气勘探工作及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 该区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可分为抬升淋滤型、埋藏溶蚀型、构造裂缝型、火山碎屑岩型、火成岩体侧向遮挡型、接触变质型及超覆、披覆型 7种 ,其中构造裂缝型油气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好 ,油气藏规模大、压力高 ,内部往往具统一的油气水系统 ;埋藏溶蚀型油气藏储层物性变化大 ,且油气水系统往往不统一 ,勘探、开发难度较大 ;其它几种类型的油气藏则少见。结论 构造裂缝型 (包括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火山碎屑岩型 )油气藏是渤海湾盆地火成岩勘探的优选目标。
火山岩发育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米雪 柳世光 刘万常
1999, 6(4): 1.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针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黄金带、于楼、热河台 (简称黄、于、热 )等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采取全区振幅能量的调整 ;叠前提高信噪比和分辩率 ;速度分析 ;去多次波 ;谱白化 ;消除偏移画弧 ,完成复杂构造的一步法偏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对该区原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方法研究。目的 弄清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发育区复杂构造带的形态 ,寻找油气藏。结果 用该处理技术对黄、于、热火山岩发育区 380km2 的三维连片资料进行处理 ,其结果较原处理剖面有明显改进 ,进一步搞清了桃园—黄金带、于楼、热河台等区的构造特征及中央构造带的小断裂情况 ,并从中发现了多个有利圈闭。结论 本文总结出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流程完整、实用、合理 ;加强火山岩强反射层间的弱反射、衰减多次波、消除火山岩强反射层所致的偏移画弧干扰等措施是可行的。
油藏工程
吐玉克稠油油田拟塑性原油油井产能研究
孙玉凯 朱晴 徐君
1999, 6(4): 1.
摘要
(
)
PDF
(3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利用广义达西定律 ,结合原油流变特征 ,推导拟塑性原油产能方程。目的 寻求适合吐玉克拟塑性原油的产能方程 ,并分析影响油井产量的因素 ,提高其开发效果。结果 经 5口井测试资料对比表明 ,拟塑性原油产能方程适合于吐玉克稠油油田。结论 吐玉克原油属拟塑性流体 ,其在油层中的渗流不符合常规达西定律 ;产能方程为确定吐玉克油田单井产能 ,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奠定了基础。
高凝油油藏定点测压井不停抽压力加密监测方法探讨
杨堃 杨延明
1999, 6(4): 1.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根据达西定律 ,从高凝油油藏的矿场生产特点出发,首先建立油井生产压差与井筒产液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 ,进而通过历史拟合方法 ,建立地层压力与井筒产液量和井底流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目的 在不停抽情况下 ,根据高凝油油井地面生产资料随时定量分析地层压力变化情况 ,既起到加密求取地层压力资料作用 ,又不因长时间停井结蜡而影响产量。结果 以国内H油区S高凝油油田B单元 8口井共 49个测压点不停抽压力加密监测方法计算 ,其结果比较切合实际 ,平均相对误差仅 1 6 7% ,可以作为重点变化单元动态分析的定点测压的辅助手段。结论 定点测压井不停抽压力加密监测方法适用于高凝油油藏 ,并可作为一种油藏动态分析中压力变化趋势预测的重要辅助手段 ,在油田矿场单元动态分析及动态调配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研究
王尤富 凌建军
1999, 6(4): 1.
摘要
(
)
PDF
(2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在分析正态分布法、指数分布法、X2 (n)分布法及矩法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适用性基础上 ,研究了用矩法确定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以及孔隙结构复合特征参数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目的 探讨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有效方法 ,提高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结果 正态分布法、指数分布法及X2 (n)分布法不能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可以用矩法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其复合特征参数与水驱油效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 由矩法确定的孔隙结构复合特征参数能有效地综合描述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复杂性 ,还可以预测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效率。
杜66潜山稠油油藏治水方法研究
仲伟仁 张之武 剧世锋
1999, 6(4): 1.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鉴于杜 6 6潜山稠油油藏开发中底水锥进快 ,高含水井增多 ,平面上油水分布不均衡的实际 ,开展了以治水为中心的技术研究工作。目的 控制单井底水锥进 ,调整油水分布关系 ,为提高采收率探索新途径。结果 建立一套适于该油藏治水增油的综合治理模式 ,使杜6 6潜山稠油油藏含水上升率由上年的 1 40 %降至目前的 0 6 2 % ,月水侵速度由上年的 5 1 9× 1 0 4m3降至目前的 4 6 5× 1 0 4m3,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 该技术实现了油藏油水界面均衡上升 ,控制了水锥上突 ,从而找到了保持长期稳产的新方向。
钻采工艺
低渗透油层二次压裂评价新方法及应用
赵子刚 潘雨兰 孙庆友
1999, 6(4): 1.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在大庆朝阳沟低渗透油层水力压裂矿场资料基础上 ,运用珀金—克恩公式、卡特公式以及本文提出的压裂强度的概念 ,得到了该油田一、二次压裂缝长、缝宽的回归方程。目的 应用该回归方程对朝阳沟油田一、二次压裂缝长、缝宽及裂缝导流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在压裂强度较大时 ,二次压裂缝宽增加较大 ;而在压裂强度较小时 ,缝长增加较大 ;二次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增加较大。结论 该方法对二次压裂评价和工艺设计以及提高压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纯梁低渗透油田延长油井免修期的配套工艺技术
曲乾生 武梅英 王彧
1999, 6(4): 1.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通过对油井作业次数频繁的调查分析 ,并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 ,提出了治理作业频繁井的配套技术。目的 减少维护作业井次 ,延长油井免修期。结果 通过配套加重杆、抽油杆减震器、尼龙扶正杆、杆式泵、防腐泵等技术 ,使纯梁油田油井维护作业次数明显减少 ,1 997年平均单井免修期延长了 79d。结论 延长油井免修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综合治理 ,才能取得好效果。
克拉玛依油区浅层稠油油藏井下蒸汽干度测试技术
尚思贤
1999, 6(4): 1.
摘要
(
)
PDF
(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使汽水两相流通过KZQ I型蒸汽取样器产生重力分离 ,取出液态水样 ,进行离子分析 ,测出蒸汽干度。目的 解决浅层稠油油藏井下蒸汽干度直接监测问题 ,以便执行最佳蒸汽干度的热力采油工艺。结果 自行设计的井下蒸汽取样器取样准确 ,误差≤ 5 % ;对吞吐井、面积驱含 3种不同井下管柱进行直接监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井下蒸汽干度监测真实、可靠、方便 ;经常监测井下蒸汽干度对执行最佳蒸汽干度的采油工艺 ,选择合理的井下管柱有重要意义 ;应用该工艺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试验研究
多孔介质中原油蒸汽蒸馏实验研究
沈德煌 聂凌云 杨生榛
1999, 6(4): 1.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利用注蒸汽蒸馏模拟装置研究了原油在多孔介质中的蒸汽蒸馏率。目的 研究原油在多孔介质中的蒸馏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原油在多孔介质中的蒸汽蒸馏率与原始油量 (含油饱和度 )、注汽速度等无关 ;饱和条件下 ,提高蒸汽温度 ,原油的蒸馏率提高的有限 ;过热蒸汽能大幅度提高原油的蒸馏率 ,对于重质原油该现象尤为显著。结论 原油的蒸汽蒸馏率主要取决于原油自身的性质 ,与多孔介质、原始油量 (含油饱和度 )及注汽速度等无关 ;而温度和压力是影响原油蒸汽蒸馏率的关键因素。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稠油乳化降粘中的实验研究
李牧 杨红 刘思贤
1999, 6(4): 1.
摘要
(
)
PDF
(3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对不同的菌种进行培养并改变温度等条件 ,对菌种进行驯化、培养 ,同时对其进行评价和对原油乳化能力进行测试。目的 获得某一菌株的代谢产品 ,分离检测和评价其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含量和效果。结果 通过不同的试验条件 ,选出了一株产表面活性剂较多的菌株 ,可以使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由 88 0mN/m降到 39 0mN/m。该菌能在以液蜡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 ,但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很少 ,而在含糖培养基中则产生较多的表面活性剂。经分离、提纯、分析为脂肽 (或脂蛋白 ) ,其产物水解后 ,经薄层层析测出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和脂肪酸。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 ,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新陈代谢 ,可以产生大量的表面活性剂 ,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分散作用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中非常重要。同时也为微生物采油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相应的评价方法。
科技信息
Winter稠油油田开采实践及油藏管理的进展
生如岩 张伟伟
1999, 6(4): 1.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稠油产量的双管技术
李勇泳
1999, 6(4): 1.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