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0-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灰色系统理论在科尔沁油田储层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宋子齐 谭成仟 张胜文
2000, 7(4): 1.
摘要
(
)
PDF
(5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测井地质综合评价分析准则和自动处理方法,分析了科尔沁油田交2断块九佛堂组储层及其资料;利用建立的评价解释参数、标准、权系数和自动分析解释系统,对该区断块20多口井主要目的层段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处理。目的为该区断块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结果通过对该区断块20余口井主要目的层段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和实际处理,建立了储层综合评价的解释参数、标准、权系数和自动分析解释系统,经应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能够为该区交2断块九佛堂组储层作出较为可靠的地质解释和评价。
民和盆地致密砂岩油藏油气充注史及含油气系统研究
张金亮 常象春
2000, 7(4): 1.
摘要
(
)
PDF
(4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对民和盆地致密砂岩油藏进行油气充注史和含油气系统研究。目的定量评价油气注入储层时间,深入认识油气有利分布区。结果民和致密砂岩油藏油气注入时间距今分别为100 Ma和14 Ma,侏罗系油气系统为已知的含油气系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发生在距今100~11 Ma之间,关键时刻在距今11 Ma的中新世晚期,其后油气藏进入保存时期。结论民和盆地致密砂岩油藏存在两期油气充注史,其中第二期对油气藏形成起重要作用;早白垩世形成的圈闭是最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场所,侏罗纪中早期形成的圈闭也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宝中区块低渗透储层油气特征研究
王海明 刘洪友 黄爽英
2000, 7(4): 1.
摘要
(
)
PDF
(5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应用油气藏流体特征的分析对宝中区块低渗储层的原油及凝析气的高压物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目的认识该区块油气藏流体特征,为加快油田开发步伐创造条件。结果宝中区块地层原油中间烃(C2~C6)含量较高,油质轻,收缩性强,有饱和油藏和未饱和油藏;气藏属高合凝析油的近饱和凝析气藏类型。结论宝中区块油气性质和油气藏类型比较特殊,存在常规黑油中轻质油、挥发油和凝析气,焉参1断块Ⅲ油组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Ⅳ油组为凝析气藏;宝3断块Ⅱ、Ⅳ油组为常规黑油中轻质油藏。本次研究为进一步落实宝中区块油气储量,合理选择油气藏的开采方式提供了依据。
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蔡国钢 冯殿生 于兰 刘立 陈富新
2000, 7(4): 1.
摘要
(
)
PDF
(3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从岩心和测井响应分析入手,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镜扫描、岩化和地化综合分析等手段,对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岩的储层特征和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目的认识和评价该区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为今后勘探开发该油气藏奠定基础。结果该区主要储集岩为粗面岩;储集空间可分为裂缝、熔孔(洞)、气孔、斑晶裂纹和晶间孔5种类型;储层分布范围约30km2,物性较好,圈闭条件优越,油源丰富。结论欧利蛇子地区大山岩储层发育,成藏条件好,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牛心坨地区成藏条件分析及深化勘探研究
王丹
2000, 7(4): 1.
摘要
(
)
PDF
(3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运用岩心观察、化验分析等手段,结合地质特征研究,对牛心坨地区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在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优选圈闭进行钻探部署。目的深化对该区的勘探,寻找新的有利勘探目标。结果新井勘探及老井试油取得成功,使该区的勘探取得突破。结论该区成藏条件较好,是下一步辽河盆地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
油藏工程
千22块莲花油藏水驱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宋文宁 陆笑心 徐宝森 郭振朋 张敏
2000, 7(4): 1.
摘要
(
)
PDF
(4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在分析总结千22块莲花油藏蒸汽吞吐开采及近期转注水井组开发动态的基础上,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以 63-447井组(9 0井)为模拟研究区,就影响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注水指标、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注采井网、注水方式以及注水温度等因素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目的优化注水参数,改善水驱效果。结果在综合评价 20个不同模拟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最佳注水方案;即采用五点井网,以1.2的注采比恢复地层压力至6.0MPa后保持压力开采,采用50℃水周期注水开发;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含水率小于95%时可采用100℃热水驱,预计最终可提高采收率10%。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改善千22块莲花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其它普通稠油油藏的注水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平井在草古1潜山裂缝性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林毅 王铭宝 雷平
2000, 7(4): 1.
摘要
(
)
PDF
(4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采用油藏地质研究、数值模拟研究和现场试验分析等技术,对胜利油区草古1潜山裂缝性稠油油藏利用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目的在分析水平井开发潜山油藏可行性的基础上,利用水平井开发潜山稠油油藏,提高开发效果。结果利用水平井开发草古 1潜山裂缝性稠油油藏的生产实践证明,水平井日产油能力一般为 20~30 t,而相邻直井一般为 7~10 t,水平井产油量是其邻近直井相同生产时间产油量的 2~3倍。结论水平井开发潜山裂缝性稠油油藏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长位移水平井在夹层发育的小型低渗透底水油藏中的应用
徐军 孙尚如 龙国清 郑俊峰
2000, 7(4): 1.
摘要
(
)
PDF
(4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从地应力和裂缝、沉积相与物性特征、层内夹层分布等方面对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Ⅲ2油藏影响水平井开发的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目的从地质角度论证利用水平井开发夹层发育的小型低渗透底水油藏的可行性。结果分析了在该油藏内部署水平井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布井原则,进而设计出具有鲜明特点的长位移阶梯状水平井轨迹。结论结合油藏特点,合理设计井位和水平段轨迹,利用水平井开发夹层发育的小型低渗透底水油藏是可行的,能够达到最大限度动用储量和低投资、高效益的目的。
影响经济极限油汽比因素分析
李菊花 凌建军
2000, 7(4): 1.
摘要
(
)
PDF
(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数模手段模拟预测某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的生产动态,并借助经济评价软件分析该油藏开采效果。目的研究原油售价、原油采收率及采油速度等因素对油藏注蒸汽热采极限油汽比的影响。结果随着原油售价、原油采收率、采油速度的提高,经济极限油汽比降低。结论原油售价、原油采收率及采油速度等是影响经济极限油汽比的主要因素。只有确定出适合本油田的热采经济极限油汽比,才能取得较好的稠油开采经济效果。
热采稠油油藏经济可采储量的简便计算方法
郭福军 王丽娜 孙东明
2000, 7(4): 1.
摘要
(
)
PDF
(2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投入产出原理,推导出热采稠油油藏的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目的为油田编制开发方案和中长远规划及储量资产化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该方法应用于某块的经济可采储量计算的结果同现金流量法比较,相对误差较小,完全符合经济可采储量计算的要求。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热采稠油油藏,但在实际应用时,要严格界定适用条件和经济参数的选取。
钻采工艺
4英寸套管技术在提高油田采收率方面的应用
贾建明 张硕 雷霆 王丹
2000, 7(4): 1.
摘要
(
)
PDF
(4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针对胡状集-庆祖集油田具体情况,开展下4英寸套管工艺技术研究。目的解决胡状集-庆祖集油田开采中暴露的问题:一是套管腐蚀加剧,破坏了注采并网;二是油水井射孔井段长,层间矛盾突出,中低渗透层动用较差.结果截止 1999年底,胡收集一庆祖集油田共在 18口井(其中水井 12口)中实施了下 4英寸套管措施,均获得了成功。结论该工艺可提高油田的水驱动用储量,增加可采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提高老油田开发水平,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泵上掺水技术在孤东油田稠油开采中的试验和应用
王文驭 李林祥 程天阁
2000, 7(4): 1.
摘要
(
)
PDF
(4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本文通过对孤东油田目前稠油开采工艺现状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稠油开采工艺方法──泵上掺水工艺技术。目的实现井筒降粘和稠油常规开采。结果通过在现场24口井的实施,累计增油1.192 6x104t,投入产出比达1:10.36。结论泵上掺水工艺技术投入少、产出高、不污染地层、不影响泵效、占井周期短、生产过程稳定,为提高稠油油藏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
大斜度抽稠泵在水平井中的应用
董法昌 姚凯 姜玲 刘景山 刘东亮
2000, 7(4): 1.
摘要
(
)
PDF
(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针对常规泵开采水平井泵效低的问题,通过对固定凡尔的改造,开发研制了适合于水平井开采特点的大斜度抽稠泵。目的加深抽稠泵在水平井中的下入深度,以增加沉没度,提高泵效。结果该泵结构简单,效果明显,与常规泵相比,加深泵挂100 m以上,泵效可提高30%。结论大斜度泵技术提高了水平井的泵效,延长了生产周期,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水平井的开采效果。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科尔沁油田交二块的应用
白云度 徐凤廷 孙岿 马非 孙希勇
2000, 7(4): 1.
摘要
(
)
PDF
(4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对裂缝性低渗透油田进行开采。目的解决交力格油田采油速度低,开采程度较差的问题。结果微生物采油技术在交力格油田 3口井上实施后,至今已正常生产 6个月,累积增油 783 t,实际创效益78. 357 4万元。结论微生物采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油藏的层间矛盾,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为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找到了出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侧钻水平井轨迹的地质设计方法及有关计算问题
刘文龙
2000, 7(4): 1.
摘要
(
)
PDF
(4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 利用平面解析几何的方法研究不同井况条件下,用二维平面图完成三维设计的问题。目的用准确的设计,为现场实施调整轨迹提供依据。结果在无 MWD等随钻测井仪器的条件下,可保证在油层厚度仅为 5~8 m时准确入靶,并使油层钻遇率达到设计要求。结论为侧钻水平井设计、实施提供了一种简明、准确的手段。
试验研究
利用微焦点X射线CT描述特殊岩性油藏岩心
李玉彬 李向良
2000, 7(4): 1.
摘要
(
)
PDF
(3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利用微焦点X射线CT对特殊岩性(如碳酸岩、火成岩、泥岩、砂砾岩、疏松砂岩等)油藏岩心进行分析和描述。目的探索一种准确分析特殊岩性油藏岩心的方法。结果该技术在特殊岩性油藏岩心的裂缝分布和微裂缝的描述、再现微观孔隙结构、确定砂砾岩的储集性、筛选岩心、层理判断、解释异常压缩系数、观察孔洞连通性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其结果是用常规方法无法获得的。结论微焦点 X射线CT分析描述特殊岩性油藏岩心,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能解决许多复杂的地质现象,回答一些常规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泥浆密度对裂缝性油藏力学损害机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朱彩虹 闫秦斌 牟月倩 衣春霞
2000, 7(4): 1.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采用常规三轴岩石强度试验装置,进行井下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泥浆侵入过程模拟试验。目的观察不同泥浆密度条件下井下天然裂缝的开闭状态、张开度及泥浆侵入裂缝的过程和深度。结果随着泥浆密度的增加,裂缝张开的最大距离和张开的区域减小,当泥浆密度达到临界值时,节理完全闭合,继续增大泥浆密度,裂缝张开的最大距离和张开的区域也增大。当裂缝有充填物时,随泥浆柱压力增加,泥浆侵入深度增大,当泥浆柱压力超过第一临界值后,侵入深度急剧增大。结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降低泥浆密度,使力学损害降至最低。泥浆柱压差应小于 10 MPa,以使泥浆侵入深度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减小油气层损害。
科技信息
分支井技术开采Orinoco稠油
赵卫红 邹枫
2000, 7(4): 1.
摘要
(
)
PDF
(1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湖(加拿大)沥青储集层热采过程中渗透率伤害的潜在性研究
田利 张莹
2000, 7(4): 1.
摘要
(
)
PDF
(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