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高升探区滚动勘探实践
唐清山
2001, 8(4): 1.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随钻分析、老井试油、加深钻探等措施对高升探区进行滚动勘探研究,以扩大该区的含油气面积,提高其储量动用程度.其结果,在牛心坨潜山、牛心坨油层、高升老区至东部陡坡带,滚动勘探获得了成功,深化了该区的勘探,并对下一步滚动勘探提出工作方向.实践证明,在勘探开发程度较高的老区,滚动勘探是行之有效的勘探方式,值得在类似地区推广.
酒西盆地鸭儿峡油田志留系潜山油藏地质特征及油水分布
谢全民 李锋 马彩琴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三维地震解释、储层反演和相干数据体新技术,结合野外露头、地质、测井、钻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酒西盆地鸭儿峡志留系油藏的构造形态(尤其是次一级构造)、断裂系统、裂缝控制因素及发育区带、水体分布及运动规律、油气聚集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油藏的油气聚集主要受构造高部位、断层、裂缝发育、岩性4大因素的控制;潜山顶部,白云岩分布区、侵入体拱起区的次一级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也是目前剩余油富集区.
盘河地区深层孔店组石油地质特征
许建华 肖焕钦 黄梦云
2001, 8(4): 1.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盘深3井地质录井资料的解释入手,利用孢粉等生物分析资料,对盘河地区深层孔店组等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划分与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有机碳、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等多种化验分析资料,对孔二段烃源岩进行系统评价;最后,指出下一步深层勘探的方向.储盖层、构造圈闭及油气运移条件研究表明,盘深3井构造条件较好,储层发育,缺乏油源是该井落空的主要原因.
钱家店凹陷胡力海洼陷成藏条件分析
田晓玲 汪国文 邹荷丽
2001, 8(4): 1.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胡力海洼陷的成藏条件进行分析,以搞清区内的断裂展布、构造特征、砂体分布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圈闭评价并优选有利的勘探目标.研究结果认为:胡力海洼陷构造带为凹陷内的有利构造带,东、西部断阶带位于该带两侧;该区带构造背景、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两套生油岩系、多种储集体类型和多种构造类型;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式为主;区内大、小断层发育,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黄沙坨地区火山岩成藏条件分析
张坤 罗海炳 王国勇 吴文柱 初振淼
2001, 8(4): 1.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地震、钻井、岩心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黄沙坨地区火山岩的生、储、盖等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以便为下一步勘探提供理论指导.该区烃源岩主要为沙三段的暗色泥岩,具有分布广、厚度大、干酪根类型好、演化程度高等特点;火山岩储层上下及西北侧都有生油岩;火山岩储层岩性为粗面岩,孔隙结构复杂,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储层分布受北东向断层控制;本区成藏条件优越,油藏类型为断块油气藏,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其中岩性是基础,构造是关键;界西断层西侧是有利的含油气区带.
斜坡颗粒流沉积末端可以存在微型沟道
王冠民 吴李泉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胜利油田济阳坳陷坨147井沙三段水下颗粒流退积沉积序列的末端,存在着由中细砂岩、粗砂岩组成的大量指状砂体.横剖面透镜状,其最大厚度一般为2~3 cm,甚至可见3~5mm的超微型指状砂体.通过具有底冲刷、上下油页岩层基本不变形等一系列构造现象分析,这些指状砂体属颗粒流末端的微型沟道沉积.由此进一步推断出颗粒流砂体是呈树枝状分叉的,而非常见的扇形或透镜状所代表的沉积意义是沟道较慢的沉积速率和长距离保持一定的侵蚀能力.由于流体底面的剪切力决定了侵蚀或沉积作用的变化,因此认为,具有一个适宜的小于18°休止角的较长沉积斜坡是形成颗粒流树枝状分叉砂体的主要原因.
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稠油地化特征识别
车晓峰 邓已寻 马建民 将建平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稠油种类复杂,依据测井资料远不能满足识别稠油种类的需要,在此情况下,通过建立本区原油分析资料与地化录井分析参数的关系,提出了地化录井参数识别稠油机理.在分析大量地化录井参数与原油物性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化录井参数与稠油粘度关系图版,并制定了地化录井定量评价稠油级别标准,经现场初步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新型的现场定量评价稠油级别的好方法.该方法不仅有助于勘探开发人员及时、准确定量评价稠油级别,而且对于深化该区的勘探开发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测井评价
刘国全 祝文亮 邓荣敬 贾丽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港油田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为基础,对利用成像测井技术结合岩样化验分析资料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寻求测井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定量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参数的有效方法.结果是:以FMI为代表的成像测井技术为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宏观孔隙特征提供了手段;与岩样化验分析资料相结合,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计算储层参数,精度较高,具有可行性;采用本方法对大港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开展的研究,为其它地区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
油藏工程
文33块沙三段深层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杜燕 赵卫华 常剑 吕迎红 扬丽英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原油田文33块沙三上亚段油藏埋藏深、高温、高压、低渗透等地质特点和近10余年来一直注不进水、难采出、开发基本面临瘫痪状态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逐层上返先导试验,结合细分层系、加密井网,并采取压裂改造、改善水质等技术措施,成功实现了该深层低渗油藏的全面注水开发.
老君庙油田M油藏压裂井产能递减规律研究
杨明松 陈永恒 田群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玉门老君庙油田M油藏20多口井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产能递减研究,以便为M油藏的合理开发、最优压裂、经济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结果表明:M油藏在单采M3层时,压裂井产能递减规律呈直线递减;当合采M2、M3或合采M1、M2、M3层时,压裂井产能递减规律呈调和递减.
蒸汽驱过程中油藏压力的控制
张鹰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矿场实践,以某油藏的100m井距、反九点井网的一个井组为例,对蒸汽驱过程中分阶段油藏压力控制进行探讨,以提高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开发效果.蒸汽驱过程中对油藏要分阶段控制压力,保证在有效的生产压差下使蒸汽带不断扩展,从而高效率地驱替井间原油,提高了在现有的开采工艺条件下汽驱的可操作性.蒸汽驱的全过程必须要把对油藏压力的控制贯穿到方案设计中,才能实现较好的蒸汽驱效果.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技术应用难点分析
许房燕 杨军 胡锌波 李淑敏
2001, 8(4): 1.
摘要
(
)
PDF
(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低孔、低渗油藏实钻的2口水平采油井为例,分析了2口水平井的整个实施过程;总结了油藏筛选、产能预测、井网部署、钻(完)井技术、油层保护、动态分析等几个关键环节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分析基本摸清了水平井技术特点,以避免在推广应用水平井过程中出现失误,以改善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采收率确定方法
赵洪岩 鲍君刚 马凤 黄梦云
2001, 8(4): 1.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研究稠油油藏有关参数及井网密度与蒸汽吞吐采收率的关系,利用回归方法及多种公式对比,确定出一种新的蒸汽吞吐方式下的采收率预测公式.与其它公式相比,该公式考虑到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应用现金流量法计算稠油油藏储量价值
刘秀兰
2001, 8(4): 1.
摘要
(
)
PDF
(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金流量法是根据油藏工程和地面工程提供的参数,进行产量、投资、开发成本预测,计算其储量价值.稠油油藏储量价值计算主要采用现金流量法.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内容,并利用实例计算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在应用现金流量法计算稠油油藏储量价值时,要注意参数选取的准确性.
高二、三区气顶稠油油藏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柴利文 计秋 王伟林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升油田高二、三区为辽河油气区典型的下第三系块状气项稠油油藏,气顶具有较大的驱油能量,在开发初期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开发的深入,气顶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暴露的矛盾日益尖锐,气顶气窜严重影响气顶稠油油藏的正常开发,造成油气资源的损失.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综述前期有效做法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对影响气窜的关键因素(垂向渗透率、气层油层压差、油层避射厚度等)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确定了关键因素相关的技术界限及油藏开发的合理井网密度,为目前油气层措施挖潜、提高油藏油气最终采收率及下一步开发方式的有效转换提供决策依据.
油藏地质研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应用
王颖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图形技术,建立地质研究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已存储大量静态基础数据和代表研究人员观点的成果图件,并且可分类统计地质参数,快速准确地生成基本地质图件.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地质研究的精度和水平,实现了基础资料、图件、项目及研究成果的一体化计算机管理.
钻采工艺
胜利油田稠油开采技术现状
田仲强 黄敏 田荣恩 李芳田 张新丽
2001, 8(4): 1.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稠油的流动性差,粘度大,开采的关键问题是降粘、改善其流动性.胜利油田根据不同油藏的条件选择了多种降粘开采方式,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和热采技术.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降粘、井筒加热、稀释降粘、化学降粘、微生物单井吞吐、抽稠工艺配套等;稠油油藏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丛式定向井及水平井、火烧油层以及与稠油热采配套的其它工艺技术等.
富集烟道气双注采油工艺试验研究
朱成林 行登恺 丁建民
2001, 8(4): 1.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集烟道气双注采油工艺技术是将稠油热采的锅炉烟道气经过处理、增压后,作为一种溶剂注入油层,与油层中的残留原油混溶成一种流体被驱替产出的三次采油方法.在锦45块进行了锅炉烟道气注入的现场工业性先导试验,从试验结果看,该工艺起到了保护套管、减少热损失、强化助排、降低原油粘度、增加油层渗透性的作用.锅炉烟道气用于油田稠油和超稠油开采的注入气体,既能提高原油产量和油藏采收率,又可减少废气的排放,利于保护环境.
螺杆泵掺药降粘采油技术试验
李大庆 王修朝 初振淼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空心杆向井筒内掺入活性水或稀油,降低油流阻力,实现应用螺杆泵开采深层稠油.螺杆泵掺药降粘采油技术在冷家油田冷43-19-570井应用取得了成功,该井原油粘度为8 630mpa@s(50℃),螺杆泵下深达1 500m,应用后该井产量略有上升,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基建投资及日常生产操作费用.螺杆泵掺药降粘采油技术为深层、含砂稠油、海上稠油的开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振动法采油的增产机理研究
李骥 李波 曲绍刚 孙良田 孙宪利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岩石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以及油层物理化学理论,首次从理论上定量研究了振动法采油的增产机理,给出了各种增产机理发生的条件.研究结果证明:振动法采油能更有效地开采稠油油藏、深层及低渗透油藏.
南方海相低压地层堵漏新技术
何兴贵 乔军 张新旭 杨景利 唐代绪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天然垂直裂缝发育、裂缝宽而且长、地层压力特低的南方海相地层,难以成功地应用常规堵漏方法进行堵漏.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MTC技术配合充氮气进行气举堵漏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云参1井低压地层中.解决了低压地层漏失问题.
稠油加热装置的热效率监控技术研究
柳文国 孙宪利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够对稠油加热装置进行热效率监控的技术.该稠油加热装置以微机控制为核心,可分析、检测并显示锅炉烟气中的多个参数,且可控制燃料与空气的比例,保持最佳燃烧,达到既节约能源又减少环境污染的双重效益.实验证明,该稠油加热装置对注汽锅炉具有明显的节能降耗作用.
多底分支井钻井液研究及在海14-20井的应用
李建成 柳颖 曲明生 鲁政权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多底分支井对钻井液的性能要求,从抑制性、悬浮、携岩、油层保护等主要方面考虑,优选出适合于多底分支井钻井施工要求的钻井液体系配方;该钻井液体系满足了多底分支井施工要求,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应用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性能稳定、携岩洗井能力强、滤失量小,能够有效地稳定井壁、保护油气储层,为老区挖潜、降低油田开发成本以及提高采收率、增加油气产能提供了保证.
试验研究
洼38块蒸汽复合烟道气驱试验研究
马春红 段永旭
2001, 8(4): 1.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物理模拟试验手段--利用特长基础管式模型,评价各种驱替方式的驱油效率,以探讨蒸汽吞吐后转蒸汽复合烟道气驱的适应性.确定合适的开采方式和优化的注入参数.研究结果,在本物理模型中最佳注蒸汽速度为2.0 mL/min,最佳气-汽比为1:1,气-汽同注方式可提高驱油效率10.33%,明显提高了蒸汽驱驱油效率.综合考虑,可选择添加0.1 PV的泡沫剂,添加泡沫剂后比蒸汽驱驱油效率提高了13.91%.蒸汽复合烟道气驱比单纯蒸汽驱具有明显优势,是稠油区块吞吐后期一种很有前景的接替开发方式.
储家楼油田CO2非混相驱油试验及效果评价
钱卫明 张奉东 张家仁 孟彩仁
2001, 8(4): 1.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过充分的地质论证和研究,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储家楼油田开展了CO2非混相驱油试验,截至2001年6月底,已累积注入CO2 2 605 t,增产原油988 t,提高采收率0.5%.在现场试验过程中,及时进行了动态监测和生产动态分析,对CO2非混相驱油开采过程及生产动态特点取得了一定的认识.该项技术在复杂断块油藏应用前景广阔.
科技信息
稠油冷采
孟巍 汪国文 庄丽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采是指无供热条件下,利用某种施工技术和特殊的抽油设备积极开采稠油的方法.该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胶结疏松砂岩油藏的产量.常规开采方法日产油量一般为2~5m3/d,而用这种开采方法能容易地使原油产量提高到10~15m3/d. ……
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冯庆贤 郭海莉 倪方天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源微生物是地层中一定时期内在数量和种类上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它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含有大量细菌的注入水进入油层的.由于细菌种类等的差异,有的不适应地层环境而亡,有的转入休眠状态,也有少量的细菌通过自身调节而适应了恶劣的地层环境,并利用地层中有限的营养进行缓慢的生长和代谢.本源微生物在形成过程中,阻碍其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足够的营养,因此,只要提供适量的营养物质就可以有选择地将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的菌激活,并快速代谢有益于原油流动的产物,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和采收率. ……
利用地震识别漏掉的油藏
田士章 冯敬 王悦田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印尼苏门达腊岛上的杜里油田由13个开发区块组成.1到8区已进行了蒸汽驱开采,其中1区始于1985年.但由于多种原因,使得一次采油只采出了很少一部分原始储量.本次利用地震知识及多变量统计法,对该油田重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结果:发现了不少漏失的油藏,其中1区的采收率从8%升至64%左右;目标区增加了200万桶的可采储量.从而改善了杜里油田的开发现状. ……
环保
曙一区超稠油污水处理流程的改进
王兆安 刘福余 王曙光 姜公杰 李信仪
2001, 8(4): 1.
摘要
(
)
PDF
(1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曙一区超稠油污水特征,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改造,以提高外输水水质.采用两级罐除油,隔油池改气浮池,出水污油去除率提高到97.6%,悬浮物去除率提高到91.7%;停用部分效率低、耗能大的处理设备,砂滤罐体进行保温,提高了过滤温度,防止了污染,悬浮物去除率达到50.5%;应用厢式板框压滤机,污泥脱水成型,制作型煤,2001年上半年共节省运费153万元.通过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改进,使外输水含油降到1 mg/L,悬浮物降到10 mg/L,为污水回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述
声波测井仪器发展及刻度井研究
姜皓 楚泽涵 薛梅
2001, 8(4): 1.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声波测井仪器的发展及固井质量测井刻度井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的评述,重点对国内外声波测井仪器的功能、水平进行了说明、分析和比较,讨论了国内外目前有关固井质量测井刻度井的研究及发展水平.据此阐述声波固井质量测井及评价方法面临的问题,并对我国声波测井仪器研制、方法应用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