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2-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辽河油区注水地面工艺现状分析与对策
武俊宪 王宝锋 初振淼
2002, 9(1): 1.
摘要
(
)
PDF
(2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辽河油区供水、水质处理和注水地面工程现状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找出了注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与科研攻关方向,对提高油田注水工艺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地质勘探
塔中11井志留系储集岩烃类地化特征
张俊 张敏 胡伯良
2002, 9(1): 1.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11井是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产层的发现井.本文通过对该井储集岩烃类地球化学的描述,筛选出6个样品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储集岩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模式相同,可对比性强,揭示了该烃类可能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沥青砂岩和油砂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反映出志留系古油藏曾遭受过较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形成沥青砂岩;后期形成的油气继续注入该储集岩,导致了沥青砂岩和油砂饱和烃色谱图上既有很多未分辨有机化合物(UCM),又有碳数齐全的正构烷烃的分布模式.储集岩烃类组成特征和成熟度非均质性还揭示了该井志留系储层可能存在3期油气注入过程.
综述
乐安油田稠油热采配套工艺技术综述
郭洪金 姚凯 刘军 刘东亮 党龙梅
2002, 9(1): 1.
摘要
(
)
PDF
(2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乐安油田为复杂疏松砂砾岩薄层特稠油油藏,已累积产油980×104 t,采出程度18%以上,油藏开采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特稠油油藏开发后期系列工艺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各类配套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简单评价.现场开发实践表明,应用综合配套工艺技术是实现乐安油田稠油高效稳产开发行之有效的方法.
地质勘探
模糊数学识别火山岩岩性
刘为付 孙立新 刘双龙 王艳丽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火山岩地层岩性识别成功率低的状况,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模糊数学识别火山岩岩性模式,识别和划分火山岩地层岩性,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火山岩油气藏储层.选择8个反映火山岩岩性测井参数,确定阈值;利用所建立的火山岩岩性识别模式,对火山岩岩性进行分类;依据最大隶属原则,识别火山岩岩性.应用实地研究资料,识别10种火山岩岩性,并与岩心鉴定统计分析结果对比,一致性达85%.表明该方法识别火山岩岩性精度较高,在地质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辽河滩海地区盐水泥浆测井资料分析校正方法及应用
宋子齐 谭成仟 陆万雨 李能根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图像网络采样加权算法及图像网络参数控制的统计拟合分析方法,编制了盐水泥浆测井资料的网络分析校正系统.经过辽河油田滩海地区海南构造带30多口井测井资料(盐水泥浆)的环境影响校正分析,明显地提高了测井资料的质量和测井评价解释的精度,为该区构造带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相应的地质依据.
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ZJD地区阜二段泥岩裂缝
邱兰军 陆梅娟 朱煜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对盐城凹陷ZJD工区阜二段泥岩裂缝进行纵、横向预测,以寻找裂缝发育区带.结果认为:阜二段底部泥岩裂缝发育;对该区高角度泥岩裂缝所做的预测与实际岩心、钻井吻合较好,从而为该区泥岩裂缝油气藏研究提供了方法.
油藏工程
有关稠油油藏驱油效率的讨论
岳清山 沈德煌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油藏工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对稠油油藏水驱和蒸汽驱的两组驱油效率室内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第一组实验结果违背了油藏工程基本事实;第二组实验结果符合油藏工程基本事实.
原油蒸汽蒸馏作用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
吴淑红 李秀娈 于立君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原油蒸汽蒸馏特性,建立蒸汽蒸馏的理想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蒸汽驱中的蒸汽蒸馏机理,以分析原油蒸汽蒸馏作用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蒸汽蒸馏作用对蒸汽驱开发有一定的贡献,特别是轻油的贡献不可忽略;对于稀油油藏,如果进行蒸汽驱,需要考虑蒸汽蒸馏作用的影响.原油的蒸汽蒸馏率与原油粘度有一定的关系,原油粘度越小,其蒸汽蒸馏率越大;对于蒸汽蒸馏率大的原油,忽略蒸馏作用所造成的计算结果偏差过大;当原油粘度小于50 mPa·s时,蒸馏作用不可忽略.
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草13块砂砾岩薄层特稠油
袁明琦 邱国清 李迎春 肖刚
2002, 9(1): 1.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采水平井技术是科学有效开发稠油油藏的重要手段.以胜利油田草13块为例,系统论述了利用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具有边底水的砂砾岩薄层特稠油油藏的开发程序和研究方法.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热采筛选、产能评价、直井和水平井数值模拟、开发方式优化及指标预测等油藏工程研究技术方法,综合论证了利用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草13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了砂砾岩薄层特稠油油藏水平井油藏工程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并在生产实践中见到明显效果,为胜利油田其它区块和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模糊原理综合评判油田注水开发
张兴焰 樊继宗 陈天钢 顾勤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模糊变换原理,确定了评价油田开发状况的步骤和计算方法,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和对油藏的分析,明确影响油田开发状况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评价结果,明确油藏今后开发调整的方向.
稠油油藏的注汽量预测
张中鹏 凌建军 佟彦明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HCZ预测模型,可对已开发油田的年产量和累计产量进行全程预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本文结合稠油油田的实际情况,推导出HCZ预测模型在热采中注汽参数的预测公式.结合曙光油田曙1-7-5块的开发数据进行了预测,效果较好.
热采井生产过程中节点分析方法
黄烈林 侯健 于波 陈月明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采井生产过程中的节点分析方法研究是研制注蒸汽热力采油井筒-油藏一体化数值模拟软件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建立了从地层、井筒到地面一体化的热采井节点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井筒中的三相流特征和热传导作用.针对自喷井和抽油井2种情况,讨论了节点分析过程.计算结果与油田测试数据相比,吻合性较好.
钻采工艺
用地层预处理方法提高侧钻小井眼固井质量
刘乃震 王廷瑞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传统固井工艺不能满足侧钻小井眼固井质量要求的原因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辽河油田侧钻小井眼井多发的水淹、水窜问题研究了地层预处理技术,并参照国外处理此类问题的实践经验给出了该技术的工艺过程及实施要点.
高压低渗微裂缝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宗进旗 闫文鹏 杨建华
2002, 9(1): 1.
摘要
(
)
PDF
(3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濮城油田沙三段油藏属非均质性油藏,开发过程中经多次压裂改造,地层裂缝发育,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应用优化设计技术和PI决策专家系统,进行室内研究,开发了盐酸-硅酸钠、氯化钙-硅酸钠近解远调堵剂、水泥复合堵剂、钙土体系等高强度微裂缝和大孔道堵剂,以及YH103系列、FD系列、STP-01系列、油井水泥等油井堵水堵剂.通过和堵剂相适应施工工艺:水井施工工艺技术,水井多段塞封堵技术,油井找水工艺技术,油井分层封堵等工艺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提高了注入水波及系数.
应用多级分注技术提高高凝油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朱宝龙 刘广东 梁武全 郝春联 阚立岩
2002, 9(1): 1.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在注水井上应用多个封隔器和配水器,对不同的油层层段进行定量注水.该技术在沈84-安12块的应用表明,启动了新的吸水层,控制了高渗层吸水,提高了注水开发效果.对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注水砂岩油藏,多级分注工艺是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溶剂酸解堵在沈阳油田的应用
商兴伟 沈伟 占良 代本亮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溶剂酸解堵技术是针对沈阳油田高凝油特殊原油物性而研制的,该技术由有机溶剂和无机酸液两部分组成,有机溶剂解除由于冷伤害造成的蜡堵,无机酸液解除机杂和岩石颗粒造成的无机堵塞,即通过溶剂酸的作用同时解除高凝油有机、无机堵塞,提高解堵效果,提高油层渗透能力,恢复油井产能.
LH-I型液体桥塞的研制及应用
杨建平 王浩 龙华 刘恩宏
2002, 9(1): 1.
摘要
(
)
PDF
(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LH-I型液体桥塞进行室内实验研究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LH-I型液体桥塞具有封堵层位可靠,节省两次作业,施工简便,不需要打捞等优点,可以用于井筒内的下层封隔及封堵,尤其是对于隔层小、坐封困难的井及先期防砂井,177.8 mm套管、127 mm尾管完成的井,利用机械封隔器和机械桥塞难以实施,LH-I型液体桥塞显示了其良好的应用性能.
井下温度补偿器的打捞方法
刘志华 王志敏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稠油热采工艺中,为了减少井筒热损失,提高井底注汽干度,有效保护套管,通常是封隔器与井下温度补偿器配套使用,但在生产过程中,井下温度补偿器经常断脱造成作业打捞事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对打捞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效的打捞方法与打捞工具.该方法加快了作业施工速度,成功率达100%.
井下自生气复合泡沫技术在稠油热采中的研究与应用
姚凯 王史文 孙明磊 党龙梅 刘艳波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乐安稠油老区吞吐末期开发效果日益变差的状况,开展了井下自生气复合泡沫技术研究.根据室内研究,在高温下引发剂迅速分解产生的CO2等气体,能扩大蒸汽扫油面积,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注汽效果.当引发剂与泡沫剂混合注入时,则兼具气驱、活性液驱与泡沫驱的功效.该工艺现场施工简单,费用低,在草20区块开展了3口井的现场应用试验,收到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试验研究
原油氨基酸在碱液中的乳化性能
曾昭槐 陈汝熙
2002, 9(1): 1.
摘要
(
)
PDF
(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辽河、克拉玛依、胜利3个油田6个遴选的原油氨基酸与碱液的乳化性能.辽河、克A、克B、孤岛、胜坨Ⅰ、胜坨Ⅲ原油氨基酸馏分均使同一原油不乳化馏分与碱液形成体系的界面张力升高.
CHY稠油热采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宫兆波 乔琦 韩世寰
2002, 9(1): 1.
摘要
(
)
PDF
(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工业废料经处理改性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羧酸盐类降粘剂CHY,对CHY 产品进行了室内评价,同时进行了矿场试验.结果表明,CHY产品来源广、价格低,降粘效果和洗油效果好,能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在一定条件下,含有一定质量分数的CHY油水体系可形成水包油乳状液,降低稠油粘度,从而改善稠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科技信息
开采稠油并原地提高原油品位的新技术
高益桁 张冰 马雁
2002, 9(1): 1.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HAI(" Toe-to-Heel" Air Injection)水平段注空气技术是一项重力辅助的火烧油层工艺.它结合了水平井先进技术以获得潜在的、极高的稠油采收率;通过热裂化实现原地提高原油品位、开采出改质的原油.该工艺利用重力稳定性原理限制向狭窄的可流动区域泄油,这样就可以使已经处于流动状态的流体直接进入生产井的裸露井段.该工艺可用于一次采油、作为现代技术的配套技术或作为热效率要求高的工艺的配套工艺.该技术能够凝聚能量,使原油在油藏中流动、采出和热力升级.THAI中还结合了清洁技术.因此,该技术为稠油工业提供一条新的、成功的路.……
环保
高效净水药剂的研究与应用
谢加才 高廷耀 王正江 李明义
2002, 9(1): 1.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辽河油区稠油污水粘度大、油水密度差小、乳化严重、水温高、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研制了高效净水药剂,并利用该药剂对欢四联、杜84块稠油污水及兴一联稀油污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药剂TJ-1投加量为75~100 mg/L,絮凝剂P-3投加量为1~3 mg/L,GT值控制在104~105范围内,处理后的水清亮透明.其含油量为1 mg/L左右,去除率可达99.9%以上;悬浮物为4 mg/L左右,去除率可达98.5%;COD为200 mg/L左右,去除率可达96.9%.
科技信息
综合采用酸化压裂、推进器、聚合物技术增储上产
韩云 于连东 张荧
2002, 9(1): 1.
摘要
(
)
PDF
(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regon 盆地的主力油层之一是碳酸盐岩油层,其下部层段比上部层段裂缝发育,孔隙度也更高.加密井中的裸眼测井曲线表明,层段下部的衰竭程度比上部严重,下部的含油饱和度很低.衰竭程度差异大的原因是,油层纵向渗透率差异大、水驱的波及效率差.层段内岩石物性变化及天然裂缝的存在,使得有效地对产层的上部进行激产非常困难.这样也导致了油层衰竭程度的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