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2-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潜山面趋势面剩余值分布与构造活动
杨世明 张建英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潜山趋势面剩余值分析结果与潜山地层构造样式,进行线性趋势面分析、剩余值分布与构造样式对比研究,以找出潜山面剩余值分布与潜山构造样式的关系.结果认为:趋势面分析中剩余值分布的高值区域对应于构造活动的两种方式,两种构造样式都有潜山地层的错断,而不是简单的地层褶皱弯曲;前者构造样式对油气成藏十分有利.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杨喜贵 付广
2002, 9(2): 1.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藏类型、分布特征及与成藏条件空间分布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扶杨油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4个主控因素:青一段有效源岩分布及青一段好盖层分布控制了扶杨油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青一段超压、扶杨油层的低水位砂体和青山口组底部断层的发育是扶杨油层形成上生下储大面积岩性油藏的重要条件;地下水碰撞带为扶杨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水动力圈闭条件.
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裂缝分析
王振升 李军 王书香 周立英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岩心描述、微裂缝电镜扫描、裂缝包裹体测试、地层倾角测井等多项资料对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裂缝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歧北地区下第三系碎屑岩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多种因素控制:早期缝的形成与构造应力场密切相关,构造缝的产生是本区裂缝形成的基础;晚期缝的形成与孔隙流体压力演化密切相关,孔隙流体压力主导本区裂缝的进一步演化;岩石成分及岩性剖面组合特征影响裂缝的形成和演化.裂缝的分布规律:断层附近今裂缝分布密度最大;烃类的大量充注期与烃类聚集成藏期势差变化的最大区,裂缝的开启程度最高;在岩石成分相同的情况下,薄互层的砂泥岩性剖面组合中裂缝出现频率最高.
综述
济阳坳陷古潜山油气藏体系及勘探技术
刘传虎 王军
2002, 9(2): 1.
摘要
(
)
PDF
(3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潜山油气藏分布规律严格受构造带控制,断陷盆地不同构造带及其演化特点,决定了不同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古潜山圈闭体系和油气藏形成条件.济阳坳陷"古潜山"圈闭体系按二级构造带可划分为高潜山油气藏体系、中潜山油气藏体系和低潜山油气藏体系.其勘探程序依次为:区域构造带研究,确定古潜山展布区;潜山构造特征研究,落实潜山顶面及内幕储层构造形态;油气源及油气运聚分析,落实潜山油气藏形成类型;有利储集层预测,利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寻找有利储集相带;综合分析,评价潜山油气藏勘探潜力和规模,设计探井.通过对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进行体系的划分和勘探技术与方法的优化,近期在低潜山的车3、中潜山的CBG4和CB30、高潜山带的广饶潜山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
地质勘探
应用分形理论评价齐家古潜山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富集性
张国禄
2002, 9(2): 1.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分形理论对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圈闭裂缝发育程度进行研究,以确定有利的油气聚集区.研究结果认为:2号和3号圈闭裂缝最发育,是齐家古潜山的最有利油气聚集区;应用分形理论对裂缝性潜山油藏各圈闭的裂缝发育程度可以进行定量评价.
陆西凹陷包日温都断裂构造带岩性油藏研究
张浩
2002, 9(2): 1.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寻找岩性油藏,应用波阻抗反演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对包日温都断裂构造带砂体展布情况进行了预测,发现并落实了2个岩性圈闭.由此认为: 研究区北部是大型水下扇砂体与半深湖相暗色泥岩交汇之处,有利于形成岩性油藏.这一结论将对今后加强储层预测工作和寻找有利砂体提供借鉴.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南部地区深层储层特征
鞠俊成 周鹰 于天才 张凤莲 张淑坤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运用钻井、录井、地球物理测井、试采油及各类分析化验数据,对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南部地区深层沙河街组二段的扇三角洲砂岩及沙三段湖底扇砂砾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总结了该区深层储层的岩性、沉积相带、物性、成岩等特征,为该区今后的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大民屯凹陷中段潜山裂缝预测研究与应用
么景臣 郭彦民 曹滨海 柳占武
2002, 9(2): 1.
摘要
(
)
PDF
(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辽河断陷盆地大民屯凹陷中段潜山为实验区,在地质研究和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把三维可视化、地震相干体、地震多属性处理与解释、测井约束反演、测井特征曲线反演等多项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10多项最新综合技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开展了变质岩潜山裂缝储层的预测研究、圈闭评价和井位部署,并在实际钻探中获得重大突破.
大港油田中浅层低阻油气层成因分析及评价
卞应时 张凤敏 高祝军 孙广伯 徐柒忠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阻油气层的出现与地质背景和储层特点有很大关系.以往由于对低阻油气层成因机理的复杂性认识不清,致使大量低阻油气层被忽略.本文根据大港油田中浅层储层特点,在对大量实验数据及生产数据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大港油田中浅层低阻油气层成因机理及其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
油藏工程
分形油藏非达西低速不稳定渗流的研究
宁正福 姚约东 葛家理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分形几何学并结合非达西渗流力学,建立了分形油藏低速非达西渗流的数学模型.根据拉氏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求得了有限半径井的实空间解,并分析了分形参数、非达西渗流指数等对压力动态的影响.研究分形油藏非达西低速不稳定渗流的动态特征,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稠油油藏水平井、垂直井产能分析
朱维耀 鞠岩 杨正明 孙玉凯 徐君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稠油油藏非牛顿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点,研究了水平井、垂直井定常三维渗流,建立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非牛顿流体的水平井、垂直井产能公式,分析了各种流体特征对产能影响.这些公式可较好地用于稠油油藏的开发设计评价中.
锦45断块区于Ⅰ组油层开发方式优选数值模拟研究
胡其权 凌建军 黄鹂
2002, 9(2): 1.
摘要
(
)
PDF
(2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根据经济优化原则研究不同油价下蒸汽吞吐、蒸汽驱及热水驱等开发方式的筛选标准,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依照提出的稠油开发方式筛选标准,对锦45断块区于Ⅰ组油层的地质参数的适应性进行了判断,并对其3种开发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于Ⅰ组油层的最优开发方式是以原井网转蒸汽驱开采.
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合理界限研究
陈民锋 郎兆新 莫小国
2002, 9(2): 1.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在经济、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地开发超稠油油藏,增加可利用的储量资源,本文应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达9块超稠油的流体组成、粘温关系和油藏渗流特征,以及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建立蒸汽吞吐开采目标优化函数,提出开发超稠油油藏的合理工作制度和技术经济界限.研究认为,在实施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时,应采取注高温、高干度、高强度的蒸汽和短周期、多周次的工作制度,同时在完井方式和注采工艺等方面采取配套措施,才能取得一定的效益.研究结果为该类油藏的热采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严重非均质断块油田稳产技术
席继强 贾建明 贾蕊 田维志 蒋曙光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胡状集油田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和构造的地质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微构造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改善高渗层剖面,挖掘中、低渗层潜力,提高油田开发水平.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油田含水上升率,实现了"九五"期间的稳产目标.
新区油田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
相天章 于涛 汪浩 胡东
2002, 9(2): 1.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数学和油藏工程方法,结合矿场实际,以建立一种既满足水驱曲线,又与最终采收率相一致的合理算法.双208等新区块的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符合水驱规律,原理可靠,可以应用于新区油田开发指标计算.
胜利油区稠油蒸汽吞吐开采井网加密技术经济界限评价方法
孙建芳 邱国清 吴光焕
2002, 9(2): 1.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注蒸汽吞吐加密参数进行了研究,以建立一套评价胜利油区蒸汽吞吐加密开发效果和加密可行性的方法.现场应用表明:所建立的加密评价方法,包括了不同的地质和开发参数,增加其合理性,同时为中后期评价加密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该评价方法不仅适用于油田的评价,而且适用于井组的评价.
钻采工艺
整体烧结金属纤维筛管-Ⅲ型防砂技术研究及其在超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
柳文国 张建军 吴智勇
2002, 9(2): 1.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超稠油区块油藏特性,通过一系列防砂技术先导实验,开发研制了整体烧结金属纤维筛管-Ⅲ型防砂技术.该筛管防砂效果明显,且不影响渗流能力,可提高超稠油油田开发效果.
胜坨油田稠油油藏防砂治理技术对策研究
李晓荣 程斌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针对胜坨油田胜三区东营组油藏地质及油藏特点,分析了1998年以来在东营组油藏不同单元、不同油藏条件、不同原油物性油层所采取的防砂措施,结合目前油藏开发状况,提出了对稠油油藏及其边部的低产能井采用管外高压一次充填防砂或PS防砂;对泥质粉、细砂出砂层段采用PS防砂或酸化-抑砂剂处理;对油藏高部位供液能力强的井采用防砂提液与油层预处理相结合的措施.
提高有杆泵井机械采油系统效率技术应用
蒋生键 李勇 牛文金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低、浪费能源这一问题,试验应用提高有杆泵井机械采油系统效率技术.在产液量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油井系统效率,节能降耗,延长油井检泵周期.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油井的机械采油系统效率,平均单井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单井年节约电费1.5×104元以上,节能效果显著.
自动力套管补贴加固技术及其在B125井的应用
朱用斌 康义逵 彭仁林 李古正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水井井下套管的损坏将越来越严重,套管故障井将越来越多.为了恢复套损井生产,将套管损坏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配套波纹管补贴、水动力补贴、爆炸补贴等专门修套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又配套了操作方便简单、适用套管损坏类型广的自动力套管补贴加固技术,使各种套管变形、套管断错(错开没有位移或位移量不大时)、套管破裂、误射孔井段封堵、已射开水层封堵等修井作业的难度进一步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修复井综合开发经济效益.
试验研究
新型低温压裂液体系的实验研究及应用
李军 刘伟 刘德铸 刘建权 赵力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低温破胶影响因素室内实验,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低温压裂液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52℃时,APS破胶剂只有在一种低温破胶助剂的作用下才可以发挥破胶作用,且破胶速度随AP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压裂液体系的破胶速度随溶胶液pH值增加而减小,随环境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加;压裂液体系的破胶速度受低温破胶助剂用量的影响较大;压裂液中其它添加剂对压裂液体系的破胶速度影响不大.通过现场60余井次的成功压裂,以及施工所取得的良好增产效果,证明新型低温压裂液体系非常适合浅井复产和增产的压裂工艺改造.
生物标记物色谱-质谱-质谱分析及地质应用研究
韩霞 吴拓 黄毅 王刚
2002, 9(2): 1.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生物标记物色谱-质谱-质谱(GC/MS/MS)分析方法.通过GC/MS/MS与GC/MS对比分析可知,GC/MS/MS在鉴定极微量生标组分、分离复杂组分及对复杂和未知组分更准确定性、定量方面独具优势.对辽河、塔里木盆地岩石及原油饱和烃样品进行GC/MS/MS分析,对几个系列生物标记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生标组分:时代意义三环二萜、四环二萜、双杜松烷、五环三萜等多个系列;甲藻甾烷、甲基甾烷系列、C26降胆甾烷系列,以及高碳数五环萜、六环萜等多个系列生物标记物.
环保
稠油污水处理现场小试
谢加才 王正江 李明义
2002, 9(2): 1.
摘要
(
)
PDF
(3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稠油污水问题,利用辽河油区欢四联的稠油污水进行了现场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稠油污水经过斜板隔油池和溶气气浮池预处理后,出水油含量和悬浮物均可达到回注和进热采锅炉的要求;再经生物处理后,COD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科技信息
声波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周万山 李迎环 王玉铃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分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它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进一步拓宽了声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本文仅介绍声波技术近几十年来在石油工业中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阻止抬升盆地原油生物降解的深埋灭菌作用
马安来 张大江
2002, 9(2): 1.
摘要
(
)
PDF
(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活动造成的原油生物降解作用发生于地球中大多数的油藏中,人们认为生物降解作用大大降低油藏中原油的质量.为成功寻找工业油藏,理解地质建造中生物降解作用发生的条件与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最近的研究推测微生物活动在温度大于150℃仍能有效地发生,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在地质时代,有效的石油生物降解作用通常发生在温度低于80℃的储层中.然而奇怪的是在温度低于80℃的储层中,还可发现未降解的原油.本文收集了一些油藏中有关生物降解程度的数据,发现未降解原油局限于埋藏浅的冷盆地.这些盆地曾是地球中更深、更热的部位,后经抬升作用形成的.我们认为这些石油储层在深埋过程中,在温度为80~90℃时经历了灭菌作用,使得深部生物圈中降解烃类的生物停止活动.尽管这些储层后期抬升到较冷的部位并再次发生石油充注,也不会发生生物降解作用,表明灭菌后的沉积物不再适合降解烃类的细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