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1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3-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低电阻率油气层评价技术研究
袁祖贵 楚泽涵 方小东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3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分析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地质特征、沉积特征及其变化机理;指出了常规电法测井识别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局限性;举例说明了应用薄层测井、核磁共振测井与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来识别低阻油气层的可行性.
开鲁坳陷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何长文 李云明 苏辛轩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鲁盆地是一个表层与深层地震地质条件都十分复杂的中生界盆地.复杂的表层与深层地震条件组合是造成该区地震资料低信噪比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原因,采取了以提高信噪比为主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含氦二氧化碳气藏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王平在 李明生 王江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天然气组分分析以及氦、碳、氢同位素分析的方法,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含氦二氧化碳气藏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尔逊断陷苏仁诺尔和巴彦塔拉构造带CO2气均来自于地幔;气藏的分布受深大断裂控制的断块、断鼻和断裂背斜构造控制;深大断裂是幔源无机成因CO2气成藏的运移通道;深大断裂、受控深大断裂的局部构造和砂岩、砂砾岩储层三者的合理配置是CO2气藏富集的关键.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构造裂缝储层特征
吴兴录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3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宏观观察、微观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构造裂缝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缝洞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其结果为该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
包北地区储层特征及勘探目标选择
李晓晨 高立江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充分利用地质、地震、测井、钻井等多种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包北地区储层特征及勘探目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评价出Ⅱ、Ⅲ类储层,其中Ⅱ类储层为有效储层.评价出Ⅰ类圈闭4个,Ⅱ类圈闭1个,Ⅲ类圈闭1个.Ⅰ类和Ⅱ类圈闭总面积为8.42 km2.新发现圈闭4个,新增圈闭资源量为3 268×104t.
胜利油区车古20古潜山油藏裂缝分布规律
刘为付 邵剑平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3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车古20古潜山油藏裂缝的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利用岩心、测试资料划分裂缝类型;利用双侧向测井资料识别裂缝类型并求取裂缝孔隙度;利用地震资料求取裂缝分维数;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裂缝发育规律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该区油藏整体上表现为块状特征,裂缝发育带呈近南北向展布,裂缝发育程度受岩性、岩层厚度和断层控制.
磁盘阵列RAID技术在地震解释工作中的应用
宇振全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网络应用的丰富,催生了计算机系统存储容量和速度的飞速跃升;同时人们对大容量存储数据的安全性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由此推动了磁盘阵列RAID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磁盘阵列已成为地震解释工作站局域网服务器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用户的解释数据存储备份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辽河油区西部凹陷西斜坡三维地震连片解释项目的顺利实施,即体现了RAID技术与科研生产需要的完美结合.
高升油田南部储层特征及储层预测
吕小东 佟国辉 王佩虎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深化高升南部地区的勘探,针对该区断裂不清,储层横向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开展了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特征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区具有10个有利区域和9个有利圈闭,从而为该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油藏工程
变异函数在平面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
赵伟新 于春华 李磊 张卫华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非均质性将影响剩余油的分布,进而影响到油田的高产稳产以及最终采收率.本文将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异函数引入到平面非均质性研究中,并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用变异函数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具有良好的可信性和可行性.
瑞利分布模型在辽河油区稠油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李艳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3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中石油在国外上市,对产量预测的要求日益严格,在利用纯数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瑞利预测模型推导公式应用于稠油开发领域,研究结果与近年来辽河油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趋势预测结果十分吻合,增加了对稠油产量预测的可信度,为辽河油区稠油产量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疆塔河裂缝溶洞型油藏储层建模研究
邱立伟 杨安平 康志江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塔河油藏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判断裂缝溶洞与基岩的物性差异,并应用于储层模型建立中.该方法能够更加精细地描述其地质特征,为裂缝、溶洞型油气藏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方法,同时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及开发该油藏提供了科学依据.
油气层渗透率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杨满平 李治平 王正茂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3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油气藏流体的流出,储层岩石受力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储层渗透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内部和外部因素,各因素对渗透率的影响较大,并最终影响到油气井的产能,因此该类油气藏开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渗透率的影响,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认识,为油气藏的合理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复杂气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挖潜对策研究
董国庆 王张锁 张永亮 周林海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11块砂岩气藏在开发中暴露出稳产期短、产量递减快、开发动态与地质认识不符等问题,通过分析气藏产能递减快的原因,采取井网调整、气层改造、排液采气以及储集层保护等一系列调整挖潜措施,明显改善了气藏开发效果,实现了气藏持续高速开采.
海南3块储层非均质特征研究
孙岿 吕世全 安丙学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层的非均质性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开发效果.通过应用海南3块岩心测试和测井资料,建立了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标准,应用该标准将该块东三段储层分为强、中、弱非均质性.结合研究成果,成功地部署了3口调整井,开发效果较好.
Z2断块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廖光明 刘辛 肖瑶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Z2断块为中低渗油藏,早期实施注水开发,目前已处于中高含水期.在对其水驱开发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测试、水淹层测井解释及数值模拟结果,详细研究了该断块的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钻采工艺
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影响因素分析
邵先杰 凌建军 马玉霞 崔连训 杜刚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4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古城油田矿场先导试验资料、室内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地质因素和油藏工程参数对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技术的影响,并初步得出了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油藏筛选标准.
低渗透油气藏中高含水期调整井压裂技术
刘圣战 孙国奇 张国英 黄红梅 孙敏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中原油田是低渗透油气田,目前已整体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如何使水力压裂成为增储稳产的有效手段是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难点.针对中高含水阶段的生产特征,压前优选井层与裂缝参数,优化压裂设计,达到最佳压裂效果.
滨660-665块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压裂的成功做法
于永 李行船 唐汝众 杜宝坛 闫治涛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砂岩裂缝性油藏压裂过程中,裂缝对液体滤失影响的预测与控制是压裂工艺成功的关键,过大滤失量在压裂施工中会出现早期脱砂,形成砂堵.针对滨660-665块砂岩裂缝性油藏压裂工程的特点,分析了防止压裂液滤失的工艺做法,提出了分段加砂与暂堵工艺,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KS-T携砂助抽器在吐哈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曹红英 杨清玉 毕国强 焦亚军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KS-T携砂助抽器的技术特点、选井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该携砂助抽器在吐哈油田应用后,平均单井增产6.12m3/d,提高泵效15.5%.实践证明,该助抽器对提高有杆泵采油井的单井产量和泵效具有明显效果.
超高压复合射孔技术
王显荣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3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高压复合射孔技术是在原有的增效复合射孔技术和深穿透复合射孔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先压裂后射孔的一种形式,是一次综合性改造油气层的新技术.研究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射孔装置的结构和设计原理及现场施工工艺,现场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超高压复合射孔技术是开发后期油田增产的理想措施.
人工井壁防治细粉砂技术研究
黄文民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辽河油田油井细粉砂防治问题,从分析地层出砂机理入手,探讨了地层出砂的表现形式和防治细粉砂的机理,并进行了室内实验及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所研制的人工井壁防砂技术具有防治细粉砂的能力.截至2002年,该技术在现场应用了50多井次,施工成功率及有效率达90%以上,使一些长期停产井恢复了正常生产,取得了较好的防砂效果.
海南油田钻井液技术
董明利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海南油田井斜大、位移大、裸眼段长,钻井施工中易发生井漏、卡钻、垮塌的特点,以及油气层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特殊要求,研究了相应的钻井液.现场施工表明,该钻井液技术完全满足海南油田钻井工艺和环保要求.
机械找堵水技术在兴隆台采油厂的应用
孙大树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3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兴隆台油田地下油、水分布复杂,高含水井出水层逐渐增多,致使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进一步激化,给油田的找、堵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引进了新型的找、堵水工艺技术,优选了机械堵水工具.现场应用后效果较好.
试验研究
利用大剂量调剖技术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水驱状况
魏兆胜 王英柱 李迎九 李玉彤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田注水开发到中后期,高产液、高含水是其主要特点,但仍存在未充分动用的低渗、高含水油层.2001年扶余油田东区针对其高含水开发的特点,实施区块大剂量深度调剖试验取得成功,单井2个月增油61t,预测单井累计增油150~180t,为探索低渗、高含水油田的后期开发方式提供了借鉴.
低渗透油田注水预处理用粘土稳定剂的优选
靳保军 马兴芹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3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利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粘土稳定剂最佳使用浓度的优选、防膨效果和在地层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能的评价,并结合模拟注水过程进行的岩心流动实验,优选出了适合于具体区块注水预处理用的粘土稳定剂,在现场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注水效果.这些实验研究将对粘土稳定剂的应用和改善低渗油田注水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梁家楼浊积岩油藏不稳定注水试验
蔺明杰 谢绍敏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阐述了梁家楼浊积岩油藏实施不稳定注水的可行性;介绍了不同构造和井网特点的4个区块分别实施周期脉冲注水、对角井交替注水、两排井交替注水、隔井分组交替注水的试验情况;讨论了按注采井距和地层导压系数确定注水周期和选择注水量的方法;并通过梁家楼浊积岩油藏不稳定注水的试验结果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得出几点认识.
综合
翻斗式称重计量装置
赵志宏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3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种油的油井量油工作长期依靠50 m3高架罐,这种计量方法投资高、时间长、误差大.为了解决这此问题,在设备、生产试验、效益分析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研究,研制出了翻斗式称重计量装置.在现场应用后,对不同油井分别进行了10 min、30 min、1 h、3 h和4 h的计量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计量时间的增长,分离器计量数值与大罐长时间(3~4 h)计量数值吻合情况逐渐变好,分离计量器受油井产出液温度、含水影响不大,能够较好的适应现场环境.
MapGis技术在油藏地质中的应用
潘琳 孙岿 华中雄 王元顺 刘卫民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油田开发资料较多,管理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在完成了对开发数据的转换、编辑的条件下,建立了研究区的开发动态分析电子地图系统.利用油田开发分析Gis电子沙盘,对研究区的研究成果实行基于Gis的形象化、简易化、准确化的资料管理,信息查询和系统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了解整个研究区的动态开发特征,提出完善的开发措施.
采油厂油水井施工设计系统开发
陈保利 张海英 周勇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油田现有信息软硬件环境和多年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结合业务管理规范,按Client/Server结构开发,利用微软办公软件和模型技术,实现了采油厂油水井施工设计工作的规范化、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加密、数字签名和IC卡技术,保证了系统和信息的安全.
油藏地质研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应用
颜惠兰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图形技术,建立地质研究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存储大量静态基础数据和代表研究人员观点的成果图件,并且可分类统计地质参数,快速准确地生成基本地质图件.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地质研究的精度和水平,实现了基础资料、图件、项目及研究成果的计算机管理一体化.
科技信息
凝析气藏的时间推移地震模拟
李雪梅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最近在美国墨西哥湾进行的一次时间推移地震.首先,该目的层为一次采油凝析气储层,所观测的四维声波响应是从压力变化中而不是从饱和度变化中得出的;其次,将四维地震结果与生产资料一同使用,从而对优化的历史拟合过程进行约束.
应用内热凝胶提高原油采收率
柳芭夫 阿尔杜尼娜 刘文民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在,俄罗斯的大型油田平均产水率已上升到80%.这些油田具有渗透率降低、粘度升高、地质构造日趋复杂的特性,因此,建立和广泛地应用开发难采油藏的新工艺迫在眉睫.在这些新工艺中有物理-化学方法,其中包括以注入起胶凝作用为主的加入其他试剂的方法. ……
套管井电阻率测井技术
田永庆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行,准确可靠地测量套管井电阻率一直是油田开发人员面临的一道难题,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套管井电阻率测井终于成为现实.它可以使油田开发人员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了解油藏流体饱和度变化,从而确定剩余油分布,延长油田开发寿命,提高最终采收率.本文着重介绍这项新的测井工艺技术的原理、方法、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相关仪器的结构、指标.
高温对岩性的影响
廖代勇 樊玉 孙大树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较高的温度与压力同样可以显著改变储层岩性.一项实验显示,利用激光产生的高温可以提高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并能降低岩石强度.高温还导致微裂缝的产生,使胶结物汽化,使粘土脱水.激光相位不同,对岩石的渗透率、孔隙度及强度等特性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利用欠平衡水平钻井提高Hugoton油田的产能
王志军
2003, 10(6): 1.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