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4-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国内钻井堵漏材料现状
张洪利 郭艳 王志龙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我国堵漏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应用实际,对堵漏材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并将其分为十大类,列举了一些现场常用的堵漏材料和产品.阐述了堵漏材料的应用原理,列举了通常采用的堵漏技术,并对其应用环境进行了说明.
地质勘探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稠油降解特征及稠变机制
苏传国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鲁克沁构造带原油密度大、粘度高,但降解程度相对较低,多属于中、低降解程度原油.古构造背景、断层发育程度及油藏内部连通性直接控制着不同区块原油的降解程度,呈现东强西弱、上油组降解程度强而下油组降解程度较弱的特点.源岩低、中演化阶段生烃及成藏后期持续的浅埋,造成原油轻质组分散失、生物降解等,是本区原油稠变的主要原因.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成组火山岩储集层特征
刘为付 王永生 杜刚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3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晚侏罗世火山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认为,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程度受火山岩相、构造作用、风化作用、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不同火山岩相以及同一岩相带中不同亚相的储层及其储集特征差异较大.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裂缝不仅本身可作为储集空间,还可连通各种孔隙并促进后期溶解作用的进行,对改善储集条件具有重要作用;次生成岩期的溶解和风化作用可形成大量孔隙,但该期也常发生自生矿物充填孔隙和裂缝,从而降低储层的物性.该区火山岩储层可划分为4类:宏观孔缝型、细孔缝型、裂缝型和孔隙型,每种类型又可按储集空间的成因划分若干亚类.
胜利油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部分生标参数的成熟度意义
张学军 陈致林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胜利油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可溶有机质的饱和烃、芳烃GC-MS及有机岩石学分析.分析发现:在高过成熟碳酸盐岩中,有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构型随成熟度变化较有规律,且与等效镜质体反射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确定成熟度的指标.从而为判断缺少镜质体的高过成熟碳酸盐岩地层有机质成熟度提供了辅助手段.
热河台-黄沙坨地区沙三段火山岩成藏的控制因素
马志宏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热河台-黄沙坨地区沙三段火山岩油藏分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沙三段火山岩成藏的控制因素,结果认为:界西断层西侧的欧27井-小29井条带是勘探的空白区,存在小30、欧13、欧30和欧27火山岩圈闭,是本区今后重点的评价目标;界西断层的东侧条带,是本区今后重要的勘探目标和突破领域;欧利坨子构造的主体及黄沙坨地区小4井区的北侧,是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这一研究成果对该区火山岩油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火山岩的分布及其对油气藏的作用
路波 赵萍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山岩的喷发、沉积及后期作用等,对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在对火山岩的分布、岩性、物性、构造演化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火山岩对油气藏的作用,揭示了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特征,为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欧利坨子-黄沙坨地区粗面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平面预测研究
张坤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4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岩心观测和薄片显微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了欧利坨子-黄沙坨地区粗面岩储层的裂缝特征和类型,并应用地震方法预测了黄沙坨地区的裂缝平面分布特征.其裂缝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岩石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包括岩石类型、所处相带和喷发形式,外因包括构造运动、溶蚀和风化作用等.对油气储集有利的裂缝是次生构造裂缝,裂缝发育区为优质储层,油井产能较高.
济阳坳陷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特征及综合评价
武刚 邢正岩 彭寿英 何伟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4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相碳酸盐岩是济阳坳陷下第三系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之一,主要分布于沙河街组四段上部和一段中、下部.不同的岩体类型在湖盆中有不同的分布特点,本文在对湖相碳酸盐岩成因、分布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湖相碳酸盐岩分布的一般模式,并以邵4井区沙四上湖相碳酸盐岩储层为例,介绍了该类储层综合评价的具体方法.
层序地层学原理在地震剖面解释中的应用
邢国才 曲兆选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地震剖面解释过程中,针对地震反射前积特征,既要考虑构造作用的影响,又要兼顾沉积充填作用.本文着重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按照进积、退积复合叠置型式,提出"包络线(面)"的方法,井将其应用于地震剖面解释过程中地震相位的追踪标定.
油藏工程
锦98断块成功复产的主要做法
刘雪梅 徐萍 曹剑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锦98断块因储层物性差等原因,采出程度低、开发水平差.通过"三老"资料复查以及精细地质研究,结合断块生产实际,逐步实施老井侧钻、加密调整及滚动扩边等复产方案,使断块产能得到全面恢复,并且取得了勘探开发"双丰收"的效果.
细分油层在欢喜岭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刘影 徐萍 张胜全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欢喜岭油田为开发时间较长的老油田,在油层对比过程中采用的整套砂体直接对比的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采用"旋回-厚度"与等时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油层发育特点、沉积微相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区块实际,进一步细分油层,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牛16断块"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挖潜对策研究
曾艳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牛16断块经过长期高速开发和多次调整,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本次结合油藏特征及开发现状,从沉积微相研究入手,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确定各单砂体剩余油富集区.通过综合挖潜工作,原油产量保持稳定,综合含水有所下降,采收率得到提高.
单井效益分析在稠油油藏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王丽洁 廖耀辉 黄金武 陈金燕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蒸汽吞吐开采区块进入开发中后期后,针对稳产难度大、经济效益变差的生产经营矛盾,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认为,其原因主要为控制成本方向不明确、产量措施结构不合理、单井决策缺乏科学性,通过适时开展单井效益分析,运用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调整,提高了经济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稠油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措施挖潜对策研究
伍志敏 李铁栓 张钦花 安丽丽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1断块通过应用"精细油藏研究"技术深化储层认识、细化微构造及沉积微相研究,找到剩余油富集区,开发了"隐蔽性油藏".同时,结合"三老"资料复查以及测井曲线重新认识,开展"水中找油"工作,动用了一批过去忽略的薄(差)油层、油水层.通过措施优化及运作,保证了较好的措施挖潜效果.
钻采工艺
连续柔性抽油杆采油配套技术及应用
范姝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柔性抽油杆采油配套技术是一项新的采油工艺技术,连续柔性抽油杆具有弹性系数小、质量小、强度高、作业起下快等特点,可以提高泵效、加深泵挂,应用该技术是深井、超深井增产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2000年辽河油田共实施25口井,年累计增油9 547.8 t,创效益387×104元,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稠油开采中抽油杆柱的优化配比设计应用
茅惠忠 王加富 王丘 杨立龙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牛心坨油田是一个高凝稠油油田.在开发初期,抽油杆柱均采用D级杆,φ25、φ22、φ19mm三级抽油杆配比为0.3:0.3:0.4.从1998年开始,随着潜山油藏的开发,抽油泵下深达到2000 m,将抽油杆逐步更换为H级高强度抽油杆,但抽油杆柱配比未作调整,造成抽油井负荷增大,断脱增多,能耗增大.为此作业区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抽油杆柱优化设计,降低抽油机悬点最大载荷,减少抽油杆断脱问题,实现了节能降耗.
水平井抽油杆柱防偏磨研究及应用
王大勋 李文华 龙之辉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游梁式深井泵装置应用于水平井之后,由于井筒弯曲,普遍存在杆柱偏磨、断杆、脱扣等问题.文中根据抽油杆柱的运动及受力特点,运用纵横弯曲弹性稳定理论,结合工程实际,分析得出了求解下部抽油杆柱合理安装扶正器间距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解决了机械抽油系统的这一难题.
高温井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魏英杰 银本才 张洪新 陈小新 庄照锋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获得一定的导流能力,二是获得一定的有效缝长.对高温储层,由于酸岩反应速率快,需要酸液体系具有优良的缓速性能,同时应选择合适的酸压工艺,这是低渗高温深井酸化改造成功的关键.文古2井是东濮凹陷的一口重点探井,完钻井深4 750.18 m,属超深井范畴,酸压改造层段-4 480.1~-4 495.5m,储层温度高达160℃,施工难度大.通过优选酸液配方和施工工艺,现场应用获得成功.裂缝监测结果表明,酸蚀有效缝长达到58 m,达到国内较高水平.
桥口地区凝析气藏压裂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王和琴 刘长印 张国英 黄红梅 刘圣战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桥口地区凝析气藏储层、地质情况、压裂情况、压裂施工材料、粘土矿物、选井选层、施工方式、施工规模和凝析气藏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各类井压裂效果的原因,为今后该区压裂增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振动-化学复合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荣军 蒲春生 刘洋 蒋华义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大功率的振动波与化学解堵剂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化学解堵剂的反应速度,提高作用效果,而且可以延长作用距离和有效期.本文介绍了大功率井下振源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对选井条件和施工工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在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9口高难度注汽井上进行了首次振动-化学复合解堵注蒸汽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注汽高压井,该工艺降压效果明显,处理后注汽效果较好.
史深100油藏钻井油层保护技术研究及应用
党龙梅 姚凯 孙明磊 张学军 刘丽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史深100油藏储层伤害机理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优选了聚合醉防塌钻井液,同时对钻开储层时油层保护措施进行了精心设计.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聚合醇防塌钻井液及其配套油层保护技术适应史深100油藏特点,起到了降低储层渗透率损害程度、保护油层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史103断块小井距整体压裂技术先导试验
姚凯 党龙梅 唐汝众 李英 张学军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3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史103断块为典型的高压低渗透油藏,2003年加密调整后开展了整体压裂技术研究,重新优化了压裂方案及施工工艺,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整体压裂技术提高了压裂效果,可提高整个区块的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
茨13、34断块抽油杆断脱原因分析及对策
曹建新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茨13、34断块抽油杆断脱频繁的问题,从理论及生产实际入手,分析了抽油杆断脱原因,并采取了优化抽汲参数和优选机械采油方式的措施,从而大大降低了抽油杆断脱井次.
试验研究
非均质地层多轮次堵水调剖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王桂勋 柴德民 周戈庆 姜霞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胜坨油田为例,通过交联聚合物驱油动态实验装置,模拟纵向非均质地层多轮次堵水调剖.通过实验得到各种堵剂对岩心的封堵能力、多轮次堵水调剖与采收率的关系,并分析了多轮次堵水调剖中堵剂选择对调剖效果的影响.为今后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水膨体调剖有效期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张桂意 王桂勋 李克新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膨体堵剂性能、剂量大小、油藏条件和注采管理等是影响其调剖有效期的主要因素,为延长调剖有效期,提高调剖效果,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矿场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低渗透油藏可动流体饱和度研究--以冷西地区为例
姜来泽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对冷西地区低渗透储层中可动流体饱和度与物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进而推导出可动流体饱和度计算公式;结合地质和测井研究成果,计算出储层可动流体的饱和度,确定其分布规律,并与开发动态资料结合,确定可动流体与油井产能关系,提出下步工作方向.
河南油田安棚区块GRJ-11压裂基液性能研究
黄朝阳 裴铁民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河南油田安棚区块压裂具体情况,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对配制GRJ-11压裂基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压裂基液配制的最佳条件.优化后配制的压裂基液投入现场施工,效果显著,达到了对油层改造的目的.
王庄油田"五敏"稠油油藏注水先导试验
宋文芳 杨元亮 王平贵 杨胜利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敏"(强水敏,中等酸、碱敏,弱速敏,弱盐敏)油藏能量补充方式一直是油田开发难题,对此类油藏国内外尚无实施注水开发见效的实例.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王庄油田郑408块沙三段五敏油藏进行注水试验,并初见成效,表明该方法为一套基本可解决五敏油藏地层能量补充的有效方法.
综合
让油气难动用储量"动"起来--东胜精攻公司有效开发难动用储量模式调研
刘其先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前国际背景下,难动用油气储量的开发,对缓解中国石油能源紧张的形势有一定作用.东胜精攻公司依靠股份制、专业化、低成本、高技术,在可持续开发难动用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创造了"东胜模式",对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道路工程的新型材料--改性沥青
王福贵 汪太龙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适当的生产工艺,选择不同牌号的欢喜岭重交通道路沥青,对几种SBS改性剂的配伍性进行考察,从中优选出配伍性好的改性剂.结果生产出两种类型的改性沥青:一种是基于现场不添加稳定剂的改性沥青,另一种是稳定性较好且能长期贮存的改性沥青.经使用证明,两种改性沥青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变径井捞油技术研究
高彦生 虎镇峰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增产的理论依据、工艺原理、关键技术和现场应用等入手,对变径井捞油技术进行了阐述.现场试验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使一些停产捞油井恢复生产,实现增产增效.
科技信息
利用光进行井下监测
边醒建 边芳霞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油气藏里自始至终地探测流体运移,这一设计,开创了油气藏管理的新篇章.就此设计,Terry Knott谈了Weatherford对光学地震传感器的突破性研究.……
地质勘探
辽河断陷盆地深层石油地质特征
王学良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辽河盆地深层(>3200m)勘探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新石油地质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详细研究了深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总结了深层有别于中、浅层的石油地质特征;重点阐述了深层构造、沉积特征并对储层进行了评价;系统地总结了深层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及油气分布特点;确认辽河盆地深层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从而为下一步开展深层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油藏工程
MS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及稳产对策研究
李代立 余晓琴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S油田是低渗油藏,已开采20多年.油藏先后采取了压裂、酸化、深抽、补孔、加密调整以及注水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油田增产、稳产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对以上措施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油藏的稳产工作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复杂断块油藏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王国民 高江取 刘孔章 胡心玲 付春华
2004, 11(2): 1.
摘要
(
)
PDF
(3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氮气、氮气-水脉冲以及氮气-泡沫调驱物理模拟实验,分别对均质模型、非均质模型以及倾角模型进行提高采收率研究,为矿场应用提供了依据.根据室内实验成果,在八面河油田面一区沙三上油藏开展了先导试验,试验区油井增油降水效果显著,采收率提高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