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2-25
    综述
    辐射状分支水平井产能公式研究进展
    陈元千
    2014, 21(1):  1. 
    摘要 ( )   PDF (4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地总结了辐射状分支水平井产能预测研究的始末和历程,认识到齐成伟导出的圆形水平边水油藏中辐射状分支水平井产能预测公式(简称为“圆辐公式”)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公式。产能公式的承袭关系显示:若生产段间距为0,则圆辐公式严格退化为蒋廷学公式或近似退化为程林松公式;若生产段只有1条,则圆辐公式严格退化为Giger公式或近似退化为BOpnCOB公式。根据相似原理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场模拟了辐射状分支水平井激发的渗流场,认识到:圆辐公式蕴含的产能一参数关系与实测规律一致,且其精度满足工程要求;预测精度随分支生产段条数、长度、径向距离、偏心距的增大而减小。为使圆辐公式方便指导辐射状分支水平井的井形设计与参数优化,提出了“扩径比”和“产能比”2个新概念,并据扩径比与产能比的函数关系绘制了设计图版。最后,总结全文并给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国际合作项目SEC储量评估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衣艳静,鲁兵,原瑞娥,法贵方,贾 瀛
    2014, 21(1):  7. 
    摘要 ( )   PDF (3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合作项目由于其生产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和合同模式与国内油气项目不同,进行SEC储量评估时,涉及的专业术语和评估要素有其特殊性。在海外资产油气储量计算、评审和SEC储量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从技术、经济和商务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其特殊专业词汇和评估要素,并进一步分析了储量评估面临的困难挑战及应对策略。特殊专业术语有总储量、净储量、总(作业)产量和净产量等,评估要素涉及到合同模式、开发方案、合同条款、披露内容等方面的内容。研究结果对国际合作项目油气资产的储量评估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发展趋势
    关宝文,郭建明,杨 燕,赵 恒,郑建京
    2014, 21(1):  12. 
    摘要 ( )   PDF (7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裂缝性油气藏在整个油气新增储量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对储层裂缝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的正确认识决定裂缝性储层勘探开发能否成功。在进行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地质、测井、地震和裂缝建模及构造应力场等裂缝识别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比较,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法。基于预测方法的原理提出了每种方法适合的裂缝成因和类型,并指出单一方法和技术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必须将各种预测方法手段综合应用以达到精细预测的目的。初步认为,DFN裂缝地质建模方法是将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地质勘探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充填特征
    胡向阳,权莲顺,齐得山,侯加根
    2014, 21(1):  18. 
    摘要 ( )   PDF (8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溶洞储集体是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最主要的储集体类型,大多数高产井都属于溶洞型储集体,但溶洞充填严重。实践表明,溶洞充填物的类型及充填程度,直接影响储层的物性特征及油井的产能。利用多学科资料,揭示了机械沉积充填、垮塌角砾岩充填和化学充填三种主要溶洞充填物类型,阐述了不同类型充填物的特征及充填模式;基于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溶洞储集体不同充填物类型、充填程度的测井识别方法;针对不同的溶洞充填物类型,建立了相应的属性参数解释模型,定量表征了缝洞体内部充填特征,为油田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一段高凝油成因探讨
    刘 建,宋阳林,林小云,周 盟,李思曈
    2014, 21(1):  22.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莫里青断陷为伊通盆地最南端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张扭、热沉降、压扭和挤压构造演化阶段。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地化特征及演化的分析,探讨莫里青断陷双一段高凝油的成因,对研究双一段油气成藏机理、预测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莫里青断陷双一段原油具有含蜡量、凝固点、析蜡温度高和含胶质+沥青质较低的高凝油特征。饱/芳比值高等原油地化特征显示母质主要为陆生植物为主或者为混合来源的双阳组烃源岩。丰富的陆源有机质和藻类多种先体物质和湖沼相环境为高凝油生成提供了母质条件,长期低演化的特征是构造高部位高凝油保存的关键因素。
    湘东南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与勘探前景浅析
    张成龙,唐书恒,姜 文,范二平
    2014, 21(1):  26. 
    摘要 ( )   PDF (9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钻井、野外地表露头资料,应用扫描电镜、薄片观察、有机岩石学分析、压汞实验、等温吸附实验等分析测试成果,对湘东南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页岩气气藏的勘探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中北部地区和东南地区差距明显,前者含量更高;龙潭组下段泥页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湘南的郴耒地区,形成了2个重点区域,平均厚度为30m,最厚可达200m;Ro普遍较高,总体属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并形成了以耒阳—永兴为轴心,向四周辐射降低的趋势;泥页岩孔隙以小、中孔隙为主,但孔喉分选性较好。黏土含量高,吸附性较好;中北部攸县和东南永兴一带是研究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中北部条件相对较好。
    盐家永921块沙四上砂砾岩储层特征研究
    王艳红,袁向春,范二平,薛峰,
    2014, 21(1):  31. 
    摘要 ( )   PDF (8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生产数据等资料,对盐家油田永921块沙四上亚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四上亚段主要为砂砾岩体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共划分为5类砂砾岩储层,它们在纵、横向上分布差异较大。储集性能受沉积、岩性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和岩性特征是影响储层的决定性因素,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该区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对储层有明显改善作用。
    武威盆地石炭系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邢徐娇,胡 明
    2014, 21(1):  35. 
    摘要 ( )   PDF (8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位于甘肃走廊区东部的武威盆地烃源岩发育,且盆地内上石炭统羊虎沟组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好,具有较好的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利用实测数据,从生、储、盖方面对盆地内石炭系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获得以下认识:武威盆地石炭系上石炭统太原组、羊虎沟组和靖远组是较好的生油岩,为致密砂岩气藏提供充足气源条件;石炭系致密砂岩分布广泛,其中以上石炭统羊虎沟组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最好,可作为致密砂岩储集层;生油岩和储集层间互出现,作为生油岩的暗色泥岩、页岩及泥晶灰岩同时又起到盖层的作用,因而石炭系自生、自储、自盖的生储盖组合是主要的组合类型。
    湘西—黔东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前景
    马 超,宁 宁,王红岩,拜文华,梁 峰
    2014, 21(1):  38. 
    摘要 ( )   PDF (8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湘黔地区已被列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测井资料分析和样品实验测试等手段,对湘黔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含气潜力等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页岩气勘探前景。研究表明,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为浅水—深水陆棚沉积,厚度为40~150m;有机碳含量较高,最高达17.01%;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2%~4%,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含有少量的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及黄铁矿等。资料井钻探及等温吸附实验表明,该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具有一定的含气潜力,并认为该区多期次构造活动可能对页岩气的保存条件有一定影响。结合美国Barnett页岩气选区标准,综合脆性矿物含量、构造及地形等因素,初步优选了松桃—铜仁、秀山—吉首、龙山—永顺、桑植和常德5个有利区块。
    盐家地区沙三段中浅层砂砾岩扇体成藏特征分析
    王文彬
    2014, 21(1):  42. 
    摘要 ( )   PDF (5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铸体薄片及相关分析测试等资料,对盐家地区沙三段中浅层砂砾岩扇体油藏的成藏条件及成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砂砾岩扇体主要为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沉积;构造因素、成岩作用、流体性质是形成油藏侧向封堵的主控因素。根据侧向封堵条件的差异,盐家地区主要发育4种类型的油气藏,沙三中上亚段主要为流体差异封堵的岩性油藏,沙三下亚段主要为背斜构造、构造-岩性油藏和成岩差异岩性油藏。
    长岭坳陷地区嫩江组一段页岩油资源评价
    胡望水,张 骜,王长江,黄远鑫,曾文倩
    2014, 21(1):  46. 
    摘要 ( )   PDF (5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长岭坳陷地区地质特征,进行页岩油勘探潜力分析。以泥页岩油气评价单元为基础模型,初步判断该泥页岩区域是否具有生成大范围页岩油藏的能力;结合地质实测数据资料,建立有机地球化学参数模型,系统地评价该区泥页岩的生油能力;进行储量计算时,对关键参数的补偿系数进行校正,使页岩油储量的预算值更接近实际。利用该套综合评价标准,对长岭地区嫩江组一段进行页岩油评价预测,划分出研究区东侧和腰英台南部为有利区,其余地区为远景区,不存在目标区。
    丘东洼陷水西沟群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肖传桃,梁文君
    2014, 21(1):  50. 
    摘要 ( )   PDF (15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将丘东洼陷的水西沟群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层序、5个中期旋回层序,由此建立起研究区的层序地层系统,并叙述了各层序的构成和特征。以中期基准面层序为单位,阐述了各层序格架内岩相古地理与砂体展布特征,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其中,Sq1—Sq2时期展示了基准面逐渐上升的过程,砂体主要发育于南部、北部、其次为东部;而Sq3—Sq5时期,研究区南部、东部表现为基准面不断下降,北部则表现为基准面不断上升的过程,砂体主要发育于南部和东部。研究表明,每个层序上升半旋回的下部砂体均较发育,是研究区储集砂体的勘探目标。
    成熟探区探井“出油点”资源潜力分析
    徐桂华,伍松柏,杨万芹,张富民,安天下
    2014, 21(1):  56.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济阳坳陷勘探实践为例,针对成熟探区滞留的大量“出油点”,摸清其现状,并估算“出油点”所在圈闭资源量来明确其资源规模;剖析制约每个“出油点”未上报储量的原因,即“出油点”产能未达储量起算标准、成藏主控因素复杂、地面条件限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相应的升级对策,即配套工艺措施、加强地质研究、明确成藏主控因素及协商地面条件等,使“出油点”资源量升级,为近期三级储量上报做出贡献,节省大量勘探投入资金。
    辽河西部凹陷页岩油聚集条件及有利区优选
    李婉君,张金川,荆铁亚,葛明娜,孙睿
    2014, 21(1):  59. 
    摘要 ( )   PDF (12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查明辽河西部凹陷沙三中亚段页岩油发育有利区,通过地质背景及各类试验测试分析页岩油聚集条件。结果表明:目的层泥页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值为2.18%,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热演化成熟度均值为0.59%,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泥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孔隙和裂缝发育,含油量大,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储集及后期改造条件。根据多信息叠合法预测有利区,认为清水洼陷地区页岩油聚集条件和储集性能较优越,是辽河西部凹陷沙三中亚段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塔中北坡柯坪塔格组泥岩盖层特征及控油作用
    马中远,黄苇,张黎,黄超
    2014, 21(1):  64. 
    摘要 ( )   PDF (8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综合分析柯坪塔格组中段泥岩的韧性指数、突破压力、伊利石结晶度等盖层评价参数,认为该套区域性盖层处于成岩作用的中晚期,封盖性能优越,具备良好的封盖条件。但其如果在断裂带附近,泥岩盖层的封盖性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从现今柯坪塔格组下段油藏的空间分布来看,该套区域性盖层起到了明显的封盖作用,对油藏的形成与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姬塬地区长4+5低渗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高永利,王勇,孙卫
    2014, 21(1):  68. 
    摘要 ( )   PDF (6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姬塬地区长4+5储层特征研究不足,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和电子探针等多种现代测试分析手段,对姬塬地区长4+5砂岩主要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是溶蚀作用,累计增加孔隙度0.9%,对储层孔隙性改善不足;破坏性的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累计减少孔隙度13.6%和19%;该区成岩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成岩作用序次整体上为:石盐、早期绿泥石—早期方解石—石盐溶解—石英加大、自生高岭石、长石溶蚀—伊利石、晚期方解石、白云石。对成岩作用特征的详细研究对深入认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进而为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分频技术在羊三木潜山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王芝尧,钱茂路,付立新,刘志英,罗 婕
    2014, 21(1):  73. 
    摘要 ( )   PDF (8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羊三木潜山储层为预测对象,在论述地震分频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基础上,说明了采用长短时窗相结合的频谱分解算法,既利于准确刻画薄层,又可保证信号真实性。通过结合前期的地质资料,应用基于长短时窗相结合频谱分解算法的地震分频技术,分析了羊三木潜山储层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单频地震响应赋予了更详实的地质意义,更加便于进行识别储层。
    赣东北地区荷塘组页岩气藏特征研究
    杜 艺,桑树勋,王 冉,黄登龙,李长治
    2014, 21(1):  77. 
    摘要 ( )   PDF (14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野外实地观察和样品采集为基础,结合TOC测定实验、镜质组反射率实验、X射线衍射实验、扫描电镜实验、等温吸附实验等测试方法,对赣东北地区荷塘组页岩气藏的地质背景、生烃能力和储层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的页岩分布广泛,沉积厚度较大;有机质具有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较高的特点;矿物组成中脆性矿物含量高,储层微裂隙、孔隙发育较好;且储层吸附能力较强。根据以上特征,采用综合信息叠合法,初步确定磨盘山—灵山—上饶县一带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油藏工程
    杜66块火驱开发动态调控技术研究
    许国民
    2014, 21(1):  81. 
    摘要 ( )   PDF (10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曙光油田以稠油开发为主,其中薄互层稠油油藏储量占稠油总储量的 68.4%,目前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85%以上,平均吞吐12.5个周期。在现有的开发方式下,无法进一步改善油藏开发效果。为稳定产量规模,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2005年6月在典型的薄互层稠油油藏杜66块实施火驱采油技术现场试验。针对该块在试验开展以来出现的平面及纵向动用不均衡的问题,开展了平面及纵向动态调控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现场实施效果。该技术可为薄互层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页岩气的生产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姜瑞忠,汪 洋,刘海成,何 伟,张建国
    2014, 21(1):  84. 
    摘要 ( )   PDF (5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针对页岩气的吸附解吸和生产问题,根据Langmuir吸附理论,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并进行运移机理研究。研究表明,Langmuir压力对气体的解析量影响并不大,Langmuir体积才是影响吸附解吸的重要因素。气体在页岩气中的运移主要有:气体在裂缝中的渗流、气体在基质壁面的解吸、基质中分子的扩散3个步骤,并相应给出了每个过程的数学表征。详细分析了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矿物组成、天然微裂缝等因素对页岩气开发效果的影响,为后期页岩气的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稠油油藏活性水驱注采参数优化
    杜殿发,巴忠臣,刘 洋,王伟林,刘 岗
    2014, 21(1):  88.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胜利油田尚二区油水流度比大导致的水窜问题,选取典型井组,运用单变量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定不同的注采参数方案,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预测各方案对应的开发指标,通过极差、方差分析从定性到定量研究注入浓度、注入时机、注入速度、注入年限、注入方式等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最优注采参数:注入浓度为0.30%,注入时机为含水率达到85%以后,注入速度为30m3/d,注入年限为6a,注入段塞为0.22倍孔隙体积。该研究为稠油油藏实施活性水驱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蒸汽驱注采井网对比优化设计
    王春生,王 旭,赵云婷,王晓虎,褚会娟
    2014, 21(1):  92. 
    摘要 ( )   PDF (8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锦45试验区生产井突破后,难以调整蒸汽波及、采注比偏低的问题,在试验区现有反九点井网的基础上构建反九点抽稀、小回字形、大回字形井网,有效提高采注比。应用Petrel软件进行地质建模,CMG历史拟合,在注采参数优化的基础上进行汽驱过程中注汽速度和适时封堵相结合的调整,综合评价4种井网。结果表明:反九点及小回字形井网有较高经济效益,此项优化设计为稠油油藏气驱开发的井网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春风油田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研究
    王建勇,王学忠,杨 勇,曹 坤
    2014, 21(1):  95. 
    摘要 ( )   PDF (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缘春风油田薄浅层超稠油油层单一、多轮次水平井蒸汽吞吐后产量快速递减的情况,开展了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先导试验。在对油藏特征、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分析基础上,从蒸汽驱方案要点、数值模拟优化、高干度注汽、泵提液技术、气窜封堵技术等方面对先导试验进行系统的全面研究。研究表明,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先导试验可有效提高春风油田浅薄层超稠油开采效果,为春风油田水平井蒸汽驱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气润湿性岩石吸附甲烷的实验和量子化学研究
    李颖颖,宣 扬,蒋官澄,王大喜,刘 冰
    2014, 21(1):  98.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凝析气藏开采中反凝析液堵塞损害和低渗特低渗储层液相圈闭损害,气润湿方法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岩石的润湿性改变后,其表面对CH4的吸附能力变化不容忽视。为此,对气润湿反转前后固体对CH4的吸附能力变化进行了实验和量子化学研究。采用AST系列煤层气吸附/解吸实验装置对气润湿反转前后石英砂对CH4的吸附能力进行测试,并依据所提出的液湿和气润湿岩石表面原子簇模型,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HF-3-21G)计算了两种润湿性表面与CH4分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吸附势阱和吸附距离。在同等平衡压力条件下,气润湿石英砂对CH4的吸附量约比液湿石英砂低1个数量级;量子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气润湿反转后的固体表面对CH4分子的吸附能力减弱,吸附距离增加约1nm,CH4分子在液湿岩石和气润湿岩石表面均为单分子层物理吸附。
    大庆外围特低渗透储层合理流压确定与应用
    宋考平,崔晓娜,苏 旭,何金钢
    2014, 21(1):  102.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某储层6种渗透率级别不同的岩心测试结果表明,特低渗透储层具有很强的应力敏感性和一定的启动压力梯度。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原油脱气以及油、气、水三相同时存在时油相的相对渗流能力,推导出适合特低渗透储层的流入动态方程,对老区油井参数进行调整后,日产油可增加13.7%;对新区合理流压进行预测,得出该井初始合理流压值为5 MPa,且合理流压值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老区油井参数调整以及新区投产合理流压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海上油田早期聚合物驱增油量评价的新方法
    张贤松,郑伟,谢晓庆
    2014, 21(1):  106. 
    摘要 ( )   PDF (5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确定增油量是聚合物驱方案技术经济可行性评价的关键,也是聚合物驱方案在现场实施后措施调整的重要依据。运用BP神经网络训练学习算法,建立基于早期注聚油藏的水驱产油量预测模型,得到早期注聚增油量的评价基准,解决了海上油田进行早期聚合物驱试验时,无法采用常规方法计算早期注聚增油量的难题。经验证,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增油量与实际增油量间误差仅为0.88%。实例应用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渤海油田早期注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增油量评价新方法,对海上早期注聚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评价及措施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高效开发小断块稳产控制技术效果评价
    阚青勇,马水平
    2014, 21(1):  110.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构造岩性小断块油藏投产后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严重的问题,运用超前注水、分阶段控制生产压差、注水注聚结合的稳产控制技术手段,研究油水分布变化规律及稳产对策,应用效果表明,歧南9X1断块在投产初期迅速达到高峰产量并保持高速开采,年采油速度(实产)连续8a保持在2%以上,断块最终采收率由30.04%提高至46.73%,开采10a来一直保持一类开发水平。
    低渗特低渗储层钻井液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蒋官澄,王 乐,张 朔,汤新国,郭海涛
    2014, 21(1):  113.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钻井过程中低渗储层保护难度大于常规储层,而常规储层保护技术难以达到有效保护低渗储层的目的。对成膜剂LCM-8和具有较强润湿反转作用的表面活性剂FCS-8进行性能评价,并将二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储层新概念,建立了“协同增效”型保护低渗特低渗储层钻井完井液新技术。室内实验证明,采用该项新技术,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可达90%以上。现场试验证明,该项新技术可使油井增产达1.5倍以上,储层保护效果显著,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轻质油藏注空气催化氧化技术效果评价
    付美龙,黄 俊
    2014, 21(1):  117.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ZJ油田轻质原油开展注空气氧化实验,考察了添加催化剂HS对氧化反应速率、总耗氧量及原油组分与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催化剂后氧化反应速率及总耗氧量均增加5.75倍;ZJ轻质原油经过氧化后,C9~C13组分含量有所增加,C14~C36组分含量略有下降;饱和烃含量基本不变,芳烃含量下降近4个百分点,非烃和沥青质含量均增加近2个百分点,氧化后脱气原油的黏度略有增加。研究认为,可以将注空气催化氧化技术作为油田开发的储备技术。
    长石与流体相互作用的模拟实验研究
    于川淇,李劭彧,邓西里,邓世彪,周 宾
    2014, 21(1):  120.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斜长石在不同环境下的水岩相互作用实验进行了分析,应用实验地球化学方法,通过控制物理、化学条件对长石与流体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并结合东营凹陷的实际情况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斜长石在酸性条件下形成了伊蒙混层矿物、绿泥石和伊利石;在弱酸条件下(反应开始时),斜长石溶蚀形成了片状伊蒙混层矿物;斜长石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的溶蚀机制不同;在酸性条件下(pH=5.5),斜长石溶蚀形成黏土矿物的序列为:斜长石-勃姆石-伊蒙混层、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研究不同条件下长石与流体的相互作用,对东营凹陷碎屑岩储层的物性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家岗高凝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马天态,冯雷雷,代兴益,黄艺校,孙玉海
    2014, 21(1):  124. 
    摘要 ( )   PDF (2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利油田王家岗孔店组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在采出过程中流动性差,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根据降凝机理中的共晶理论,对原油含蜡的碳数分布进行了测试分析,根据王家岗高凝油的性质和含蜡碳数分布特点,设计并合成了3种两元共聚醇解类降凝剂和5种三元共聚胺解类降凝剂,并对合成降凝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与常用降凝剂相比,合成的丙烯酸复合酯类降凝剂的降凝效果大幅提高,其中三元共聚类降凝剂更易和原油含蜡共晶析出,且极性基团的极性更强,有利于阻止蜡晶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导致的原油凝固,降凝效果优于两元共聚类降凝剂。
    钻采工程
    低渗透油藏注水井有效压裂技术探索
    姚洪田,周洪亮,窦淑萍,肖立国,尚文涛
    2014, 21(1):  127. 
    摘要 ( )   PDF (2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YSL油田储层渗透率低,致使注水井注水困难,为此进行注水井有效压裂技术研究,评价了压裂液对岩心的伤害程度,明确了清水压裂适合于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裂。开展了清水压裂及水平钻孔后清水压裂参数优化研究,给出了合理的裂缝参数、施工参数及不同孔眼数条件下的合理排量,并分析了2种压裂方式的差别。现场压裂试验表明,水平钻孔诱导配合清水压裂取得了很好的措施效果,为低渗储层注水井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漏失井堵水技术
    何 星,欧阳冬,马淑芬,李淑杰
    2014, 21(1):  131.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经过多年开发,高含水油井增多,堵水成为有效治理手段,但大多油井因为严重漏失导致堵水无效。针对缝洞型油藏漏失井堵水技术难题,运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评价的方法,研发了适合塔河油田高温高盐地层的高温凝胶预堵漏体系和具有油水选择性的可固化颗粒主体堵剂体系,并提出了多级分段堵水工艺和配套的堵后控压酸化工艺。该堵水工艺在T801(K)井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堵水增油效果,对今后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堵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射孔产能预测及影响因素
    熊军,熊友明,张林,庞浩,汪红霖
    2014, 21(1):  135.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分段射孔完井可在出水后封堵出水段,延长油井寿命,节约完井费用,应用前景广阔。综合考虑底水油藏边界的影响、孔眼间的相互干扰、污染带及孔眼对入流的影响、射孔段的变质量不规则管流等因素,耦合油藏渗流、近井筒入流及井筒管流,建立了产能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射开程度和水平段长度,产量增加,但增幅减小;增加射开段数,产量小幅增加;增加井筒直径,产量降低。
    吐哈油田致密气藏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陈志学,杨华斌,史东辉,王先国,刘力
    2014, 21(1):  139.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吐哈油田温吉桑区块致密气藏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结合地层岩性特征,在室内岩石矿物组分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3种钻井液体系的抑制性、抗高温性、润滑性及储层保护性能,优选出了适合该地区水平井安全钻井的乳化原油聚磺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强的封堵防塌、携岩和润滑性能,钻井中井下复杂事故明显减少,目的层段井径扩大率为7.63%,解决了长水平段井壁易垮塌的难题。
    稠油热采井绕油层固井技术及应用
    王朝飞,荣垂刚,张宏志,唐明,周基贤,
    2014, 21(1):  142.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风城油田浅层稠油油藏具有地层胶结疏松,开发层分散且含泥质夹层的特点,采用常规套管固井射孔完井及筛管完井时存在抽油泵砂堵砂埋、混浆原油堵塞油流通道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开展了稠油热采井绕油层固井技术研究,关键技术包括耐高温管外封隔器、热敏承压筛管和精准定位装置等,并制订了详细的绕油层施工方案,开展了现场应用。现场试验效果表明,含泥质夹层的浅层稠油油藏实施绕油层固井后,热敏筛管上、下端井段固井质量良好,耐高温管外封隔器坐封正常,达到了密封要求,为稠油井热采技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新的思路。
    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
    曹功泽,巴燕,刘涛,毕爱文,姚寒梅
    2014, 21(1):  145. 
    摘要 ( )   PDF (4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胜利油田沾3区块水驱效果差、稳产难度大的状况,开展了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通过室内激活实验,获得了针对性的激活剂,物模驱油实验能提高采收率7%以上。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现场驱油试验。结果表明,激活剂在油藏中具有良好的激活性能,油藏内源微生物被大量激活,并取得良好的驱油效果,对应油井产油量由试验前的2.5t/d上升至14t/d,含水由试验前的95%下降至74.4%。
    防蠕动多功能封隔器的研制与应用
    咸国旗,赵天浩,刘晋伟,马艳洁,崔玉海
    2014, 21(1):  148.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提解封的液力压缩式封隔器在注水过程中由于注水压力的波动会使封隔器产生上下蠕动,降低封隔器的分层效果,严重时会使封隔器由于剪钉的剪断而自动解封,使整套分层注水管柱失效。根据注水过程中遇到的以上问题,研制了防蠕动多功能封隔器。该封隔器不仅具有防止其上下蠕动的锚定机构,还有防止其自动解封的内锚定机构,并且具有上压控制式洗井机构,可以实现反循环洗井,增强了分层注水管柱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