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05-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中国南沙海域的油气资源及地质特征综述
李宗飞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南沙海域面积为82.6×104km2,该区含油气沉积盆地发育,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资源量为136.7×108~246.7×108t.周边国家已发现大量大中型油气田,已成为世界海上重要的产油气区之一.我国应大力加强南沙海域的油气勘探,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形成相当规模的油气生产能力.
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动向
魏忠元 张勇刚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4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描述就是对油藏的各种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建立反映油藏构造、沉积、成岩、流体等特征的三维油藏地质模型.对具有中国陆相油藏特色的油藏描述技术的一些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未来的油藏描述将进一步提高多学科协同分析的综合程度;进一步发展及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应用井间地震技术和四维地震技术监测油藏开采动态.
我国东北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分布
刘洪林 王红岩 杨帆 李贵中 赵国良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东北地区含煤盆地的基本地质情况分析认为,要想在东北低煤阶含煤盆地的煤层气勘探中有所突破,就必须加强保存条件和高含气饱和度地区预测研究;重视二次生物成因气,加强盆地的水动力因素的研究.
地质勘探
川西坳陷致密非均质储层地震识别技术
李显贵 甘其刚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6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主线,多学科协同,深入研究含气地震响应特征,充分利用地震资料信息,取得了一系列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本文结合川西地区致密非均质气藏勘探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川西坳陷致密非均质储层地震识别的系列技术.
沧县隆起中南段煤层气勘探前景浅析
董萍 易继贵 谭振华 史长林 王春仲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国内外煤层气研究的新思路,按照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标准,从该区含煤性、含气性和可采性三个层次展开研究.在含煤性研究中从大华北煤层对比开始,分析沧县隆起中南部煤层展布特点,并结合常规地震资料,研究地震相的变化规律,预测煤层分布;运用等温吸附曲线并结合测井资料特殊处理进行煤层含气量预测;在构造分析中,从该区基底结构研究入手,分析构造演化史对煤层气藏的形成和影响,最后计算了该区煤层气资源量,指出了煤层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BASUP53油藏三维储层建模研究
崔成军 姜玉新 王伟 王志红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5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及数值模拟(或克里金)算法计算三维属性体.根据构造模型,从点-线-面-体建立全三维的数字化地层格架模型、储层砂体模型和物性模型,对BASUP53油藏储层的分布特点和成藏规律进行研究,以加深对BASUP53油藏的构造、储层、流体性质及开发规律的认识和评价,提高该油藏的开发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孔低渗储层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赵志东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生界储层低孔低渗特点,利用地化热解参数、热解气相色谱资料及地化参数计算出的含油饱和度判别储层性质,建立储层判别标准.对照试油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辽河油区原油稠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守昌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辽河油区稠油油藏的构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该区原油稠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构造位置、油藏埋深、储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异常压力分布等,是影响该区稠油油藏稠变的主要因素.
王庄地区地层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王化爱 高永进 张建忠 张宇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王庄地区地层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太古界、古生界、沙三段、沙一段和馆陶组等多套含油层系,油藏类型有原生砂岩体(岩性上倾尖灭和透镜体)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超覆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和生物礁块油气藏等.成藏条件分析表明,处于盆地边缘的王庄地区发育多种地层圈闭和两种输导体系.对于它源型油气藏来说,输导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油层多沿输导层分布,形成上下叠置的复式地层油气藏.
胜利油田孤东新滩西地区断裂封堵性分析
周波 蔡忠贤 王长江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利油田孤东新滩西地区是一个勘探程度较低的区块,多发育浅部断裂,馆陶上段是主要含油层段.因此,研究该区断裂的封堵性对寻找油气运移规律,指导后续勘探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岩性并置图、泥岩粘污因子、流体性质等来研究该区的断层封堵性.
地震预测技术在辽河断陷盆地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赵淑琴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辽河断陷盆地岩浆岩油气藏主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对多种预测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该盆地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的地震预测技术系列.应用该技术手段可预测火成岩的岩性(主要指粗面岩和辉绿岩)、物性(主要指裂缝)及含油气性.
辽河油区石油资源潜力预测
高险峰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4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定量、半定量指标划分了辽河油田各凹陷的勘探阶段,得出辽河油区总体上处于勘探中期的结论.同时运用资源探明率法、统计趋势预测法、油藏规模序列法和地质类比法,分别对辽河油区不同凹陷和地区的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并定量给出了各区的待探明储量;指出了辽河陆上、滩海和外围各地区的勘探潜力.
辽河坳陷三维工区拼接支持系统软件研制
张天亮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辽河坳陷三维工区块数多、面积小,不利于整体认识凹陷地质结构及储层分布的现状,通过分析研究三维工区的基本数据组成,研制开发了三维工区拼接支持系统软件,从而实现了三维工区的快速、准确拼接,为进行凹陷整体编图提供了优质的基础数据.
油藏工程
稠油油藏平面动用程度定量计算方法探讨
胡士清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吸汽剖面以及电测解释等资料,对油藏平面动用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在传统加热半径研究方法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将含油饱和度下降作为储量动用的主要标准,将油层温度上升作为储量动用的辅助标准,进行了平面动用程度的计算,为洼38断块稠油油藏后期综合调整提供了依据.该计算方法对于其它稠油区块平面动用程度的研究以及后期调整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河流相储集岩体流动单元的划分及空间分布规律--以埕岛油田馆上段油藏为例
孔卫国 陈清汉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埕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集岩流动单元划分研究,建立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剖面组合模式,揭示了不同流动单元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油藏油水井部署及注采井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储层宏观物性参数随注水开发动态演化模式研究
杜玉洪 张继春 侯翠芬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冀中油田砂岩储层为例,在储层原始物性参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室内岩心样品在不同水驱倍数下的驱替、压汞实验以及不同开发阶段完钻井的测井参数评价,定量分析了4种典型储层流动单元宏观物性参数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并建立了各项参数相应的数学定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随水驱开发时间的延长,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而泥质含量则呈递减趋势.通过储层物性参数动态演化定量模式研究,可建立储层"四维"动态演化模型,进一步探讨流动单元剩余油分布规律,因此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吐哈盆地红连边底水油藏高效开发实践与认识
魏尚武 刘曰强 李艳明 赵健 李旭东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小型块状边底水油藏特征,编制了适合油藏特点的开发方案,在开发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合理调整,探索出低含水期控制液量、中含水期油水同采、高含水期老井侧钻、关井压锥等有效防治和治理底水锥进的新方法,形成了小型边底水油田开发的成熟技术,实现了油田高速高效开发,为今后同类型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多极子阵列声波(MAC)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颜惠兰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14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AC-多极子阵列声波技术是目前较先进的测井技术.高质量的数字阵列声波提供纵波、横波和斯通利波时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综合处理,可以得到各种岩石强度参数和岩石的破裂压力等,为油层的改造和油田的生产提供准确的参数.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在启动压力梯度预测中的应用
朱长军 杨卫华 刘学伟 周娟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启动压力梯度直接影响着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量以及油藏压力的预测精度,它与流体粘度、密度、渗透率、孔隙度等影响因素呈非线性关系.而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表示任意非线性关系和学习的能力,是解决复杂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时变性问题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利用径向基函数(RBF)人工神经网络对启动压力梯度进行预测,并结合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际测定结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BF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该方法可以为低渗油田的开发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节省了人力、物力.
海南3块稳油控水技术对策研究
高立江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南3块为岩性-构造油藏,注水开发后出现油井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幅度大等特点.通过储层精细研究,结合油水运动规律,进行综合治理,有效地减缓了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和产量递减速度,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低幅度构造油藏滚动勘探开发实践
荆文波 李道阳 宋学良 刘波 冯利平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雁木西油田是一个典型的低幅度构造油藏,通过分析总结油气聚集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采用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思路、技术方法、开发技术政策和运作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第三系含油面积由1.8 km2增加到6.3 km2;白垩系新发现雁6-27、620、19、20等断块,新增含油面积5.7 km2;在含油层系上新发现了第三系Ⅰ、Ⅱ和白垩系Ⅰ油藏,使油藏由2个增加到5个;油田的储量规模增加到最初的9倍,产能规模由方案编制初期的2.5×104t增加到19.0×104t,并且仍在继续扩大.
钻采工艺
油层出砂预测
李治军 张公社 聂飞朋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井的出砂已经成为困扰疏松油藏生产的一个严重问题.科学有效地进行出砂预测对于指导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井底流压降至某一临界值,岩石骨架开始出现屈服.屈服带随出砂量的增加沿井径向外扩张.针对绥中36-1油田疏松砂岩油藏建立出砂预测模型,计算出砂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注多采"技术在辽河油田超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孙旭东 冯玉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注多采"技术在杜84断块的应用,改善了生产效果,提高了经济效益."一注多采"方式的提出对于解决超稠油中、后期开发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块整体调剖技术在濮城油田沙三段油藏的研究与应用
李道亮 付丽丽 马建国 毛书军 丰再坤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濮城沙三段是典型深层低渗非均质油藏,经多次压裂改造,人工裂缝的形成导致注入水沿裂缝水窜,注入水波及系数大大降低,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开发效果变差.应用优化设计技术和PI决策专家系统,通过室内研究,开发出系列高强度微裂缝和大孔道堵剂,并形成油水井配套封堵工艺技术.应用后,注入水波及系数得到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适用于松散地层的玻璃钢取心工具
董明利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玻璃钢取心工具是专为提高辽河油田含砾石松散地层取心收获率和岩心完整性而研制的.现场试验表明,该工具具有结构新颖、设计科学、使用可靠和取心收获率高的特点,与邻井相比,取心收获率提高了22.5%.其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随钻信息的有线钻杆传输技术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
程华 张铁军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回顾了有线钻杆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有线钻杆传输技术原理、工作方式及发展方向,指出了制约其推广的技术和经济因素.重点对其关键技术即接头处导线连接方式和管壁中导线的绝缘、密封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开发有线钻杆传输系统的思路和建议.
低渗透油藏增压注水技术应用实践
封永利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点是储层孔隙小、喉道细、渗流阻力大,油井产油能力和吸水能力都非常低.注水井大多启动压差大,要求注水压力高,常压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其结果是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注水效果不理想.受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整体增压运行成本高、效率低.通过单井装增压泵的增压注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注水量,促进油井见效增产,达到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目的.
试验研究
稠油油井综合调堵助排剂研制
闫玉鹏 张玉蝶 吴永革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稠油蒸汽吞吐井汽窜和注汽指进问题,利用室内实验,研制出高温调堵助排剂,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可以进行现场试验.该助排剂的研制成功为稠油注汽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河86地区生物灰岩油藏注水水源评价及储层伤害研究
马功联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和水质对地层的伤害是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要因素.在五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垢趋势计算、室内流动实验对河86生物灰岩油藏注水水源进行了系统评价;通过膜滤实验、岩心堵塞实验、细菌堵塞实验等对注水水质控制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郝现联合站、史南联合站污水经处理后是理想的注水水源,并给出了主要水质控制指标.
聚合物驱细分复合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陈渊 谢建军 赵长喜 王晓东 宋春红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合物驱细分复合解堵技术中的复合解堵剂配方不但能将HPAM的C-C键主链彻底氧化分解,而且具有极强的杀菌、除硫和解除无机垢类堵塞的能力,而细分注入工艺则提高了解除聚合物地层堵塞的针对性.该技术注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可有效解除聚合物驱有机和无机堵塞,平均有效期在8个月以上,增油效果显著,是解除聚合物驱地层堵塞的一种新方法.
克拉玛依稠油热采H2S的动态分布研究
尚秦宇 吴平 魏新春 尚思贤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新疆油田稠油热采的具体情况,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研究了H2S等有毒有害气体对环保工作的巨大影响.通过大量的现场研究测试资料,研究分析了新疆油田稠油热采现场H2S动态分布规律,对环保、稠油热采的影响,以及防护和治理措施.
综合
平台集输工艺在锦607稠油区块的应用
冯雨新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稠油油田地面建设中,传统布站采用三级布站模式,不仅投资大,而且采用开式流程输送,油气损耗大.在锦607块稠油地面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新型平台集输工艺.该工艺简化了流程,从而减少了设备和投资,并降低了油气损耗,适应于锦607稠油区块的生产.
单井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霍燚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办公自动化,管理规范化、现代化,设计了单井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整个系统技术先进,效率高、开放性好,完全能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使用后能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脉冲燃气吹灰技术在燃油锅炉上的应用
刘利坚 李洪林 刘杰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脉冲燃气吹灰技术与蒸汽吹灰技术进行了比较,以河南油田精蜡厂DG65/3.82-2燃油锅炉配套的脉冲燃气吹灰装置为实例,分析了脉冲燃气吹灰技术在燃油锅炉上的应用情况.
科技信息
应用四维地震辅助管理边底水油藏
高仁新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时间推移三维,即四维地震技术对安得鲁油田及哈丁油田进行油藏管理.这两块油田具有相似的技术,都使用水平井开采位于气顶及水层之间厚度为48.768~100.617 m的油层.因此,必须使用地震数据来确定不同区域流体界面的纵向变化.……
重力泄油室内实验及油藏模拟
李凤霞
2004, 11(5): 1.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证实重力泄油能够获得预期的高采收率,采用相同性质的岩心和液体分别进行长岩心驱替实验和短岩心离心实验,计算原油相对渗透率,根据实验数据实施油藏模拟进行动态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