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勘探开发方法
叶爱杰 孙敬杰 贾宁 白云程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6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气水舍物是一种可能替代油气的新能源.其岩石物理特性及勘探方法成为专家的关注热点.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及有关岩石的物理特性,探讨了其勘探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地质、物探、测井、地球化学方法的应用.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法也做了介绍.作为一种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能源,分析了其勘探开发工作存在的风险.
地质勘探
高尚堡油田构造式样及油气分布规律
张继春 彭仕宓 刘大听 张淑娟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2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高尚堡地区继承性披覆背斜的发育背景、构造组合式样、断裂组系特征及其结构形式,分析了不同规模断层在控制圈闭形成与分布、圈闭的有效侧向封堵性及其在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疏导分配作用.进而揭示了高尚堡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类型,明确指出了影响该区油气分布的3个主要因素,对今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
冉波 单俊峰 金科 李春峰 张菊香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5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地质条件复杂的勘探现状,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分析入手,运用勘探新理论和新方法,加强多学科的有机配合,树立岩性勘探的找油新理念,将勘探重点转移到寻找隐蔽油气藏中来.通过储层反演预测和勘探目标优选,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台北凹陷西部七克台组油气成藏有利条件分析
罗权生 孔繁志 马青云 宋学良 荆文波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4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台北凹陷西部七克台组自生、自储、自盖,构成良好的区域性生储盖组合.上段为大套暗色泥岩,既是生油层,也是区域性盖层;下段集中发育储集层,可分为上、下2个砂岩组,其中上砂岩组砂层单层厚度小,岩性细,排驱压力略高、孔喉半径略小,属滨湖滩坝砂和席状砂,含油气性优于下砂岩组,是今后滚动勘探的重点层系.受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双重影响,台北西部七克台组具备形成低幅度背斜、断块和岩性多种(圈闭)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火焰山构造带上盘是今后评价勘探低幅度背斜型油藏的重点领域;火焰山构造带下盘是继续滚动勘探断块型(圈闭)油藏的重点区域;古弧形带东斜坡和火焰山构造带北坡是突破岩性油藏的重点地区.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及有利区带预测
王占国 乔卫 吕茜 徐友梅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面研究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的3个主控因素:嫩一段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宏观上控制了黑帝庙油层的油气分布;具良好储集性能的河道、河口坝和湖底扇砂体及强封盖能力的泥岩隔层是黑帝庙油层成藏的关键;晚期形成的T06、T2-T06、T1-T06断层对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起主要控制作用.烃源岩、砂体与构造、断层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研究区存在4个有利油气聚集带和1个远景带.
伸展构造体系中反转构造研究
沈华 陈发景 尹微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转构造作为盆地中的重要构造类型以及它对油气的聚集作用,已成为石油地质界广泛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反转构造是一种良好的油气生成、运移和存储的空间组合,是控制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构造类型.本文在综述反转构造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对伸展盆地反转构造概念及样式、反转构造识别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东部伸展含油气盆地中寻找与反转构造有关的油气藏提供科学基础.
雷11井区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吴国华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雷11井区莲花油层复杂的储层和构造条件,依托VSP测井、环井开发地震、地质目标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反演等为主的开发地震技术,低阻油层综合解释技术以及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配套应用研究,解决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复杂性和多解性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新增含油面积1.62 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56×104t;部署34口开发井,已实施18口,成功率100%.实践证明,复杂小断块油藏必须实行滚动勘探开发;应用多学科,研究配套的滚动勘探开发技术,不断深化认识油藏地质特征是获取效益的关键.
油藏工程
蒸汽超覆对块状超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影响研究
刘尚奇 王晓春 杨立强 由世江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测井资料,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建立了非均质地质模型.通过高温吸汽剖面、井温剖面、产液剖面等测试资料的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蒸汽的超覆作用,揭示了蒸汽超覆导致独特的油层温度分布特征及井间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通过改变油井射孔方式、调整注汽参数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缓蒸汽超覆,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降低油层纵向上的剩余油.在油层下部钻水平井,采取直井与水平井组合重力泄油方式,可以有效地动用井间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
齐40断块蒸汽驱试验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刘斌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辽河油田蒸汽驱开发实践入手,在认真分析齐40断块6 a先导试验的基础上,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提出了5种蒸汽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对蒸汽驱油藏内部蒸汽和原油运动规律进行了初步揭示.齐40断块蒸汽驱效果评价表明,该区的蒸汽驱开发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将对国内稠油的规模化转驱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灰色识别法在单井流动单元预测中的应用
张吉 张烈辉 郭建新 唐静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华北油田岔39断块油藏为例,在流动单元取心井划分、建立各类标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识别方法,回判取心井流动单元类型.研究表明,该识别方法判识精度较高,且方法简易,可作为建立识别非取心井流动单元预测模型的一种较好方法.
裂缝型底水块状变质岩古潜山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张吉昌 綦玉明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欢喜岭油田变质岩古潜山油藏所具有的储集岩性特殊、储层构造裂缝发育、底水能量强等特点,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的裂缝发育情况、油水运动规律取得了新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局部井网加密、堵水、侧钻等技术措施,同时对水平井挖掘锥间带剩余油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为提高油藏开发效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权重法"在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刘克奇 徐俊杰 杨喜峰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权重法"对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储层进行了评价.结果为:I类油层组有2个;Ⅱ类油层组有16个这一评价结果.为下一步开发方案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M稠油油藏蒸汽驱方案优化研究
向祖平 张烈辉 冯国庆 陈军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稠油油藏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等特性,为了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注汽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间歇注蒸汽驱方案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方案,经济效益较好.
"三低"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胡书勇 张烈辉 陈论韬 胡绪军 胡仁权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三低"(低孔、低渗、低矿化度)油田现场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建立了适合油田实际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对储层水淹规律及岩电特征有了准确认识,搞清了强亲水岩石、低矿化度地层水储层的水洗特征,为准确识别油水层提供了依据,并根据这些成果进行挖潜上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油田效益现状描述及效益形势分析方法研究
陈国利 王永春 姜鹏飞 王洪涛 罗显坤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制订了单井区块统一效益分类标准和确定了效益状况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某油区为例,从产量和成本状况、区块和单井效益分类、各类区块和单井分布状况及效益状况不确定性分析4个方面对效益现状进行了描述;采用操作成本、高效区块产油量比例、高成本区块产油量比例、边际井和负效井比例和盈亏平衡油价等5项评价指标对效益形势进行了分析.上述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已开发油气田的效益状况,应用效果较好.
钻采工艺
井身轨道设计的优化计算方法
佟长海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井眼轨道设计中,假设井眼轨道上的每一段都是空间平面圆弧或直线段,相互之间在连接处相切.根据这一假设,建立了描述井眼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非线性方程组,并采用数值优化理论进行井身轨道参数的数值计算.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设计出任意轨迹类型的井身轨道,在优化计算时增加适当约束条件,可以解决诸如三维多靶轨道设计、侧钻水平井轨道设计、随钻修正设计以及复杂分支井轨道设计等诸多相关问题,从而开辟了井身轨道设计的新途径.
刘庄、胡状集油区压裂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孔令飞 张冬霞 刘长印 孙梅侠 张国英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刘庄和胡状集油区地质情况复杂,目的层构造复杂,物性参差不齐,因此不能正常投产,只有通过压裂改造才可以获得工业油气流.本文通过对刘庄和胡状集油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出适合两个油区的压裂新工艺技术--复合压裂、粗砂压裂和加液氮压裂工艺技术.经过现场实施,获得了显著的压裂效果.
井温测井在塔河油田超深井中的应用
吴春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温测井在产出和注入剖面测井过程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可为生产井的动态分析和井内技术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借助井温、温度梯度的大小和变化情况,可以定性地判断产层位置、产液量的大小等.本文主要研究了塔河油田生产测井中井温曲线的形态特征,介绍了如何利用井温和温度梯度曲线准确地判断产层位置.
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在双坨子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王殿军 李文革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井下节流工艺原理、工具技术指标及适用范围,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设计在双坨子气田开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可达到控制气井产量、取消地面加热设备、节约加热用气、降低集气支线管线压力等级和降低气井开采成本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丘陵油田增压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林长久 郭军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低渗透注水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井欠注的问题,常规的酸化、压裂等措施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增压注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丘陵油田实施这一措施后,见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一技术对类似油田欠注井的增注具有借鉴意义.
井筒集肤效应电热举升工艺方案设计方法
夏洪权 徐宏权 巨孝文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筒集肤效应电热举升工艺技术是目前稠油开采中最佳的配套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稠油井,有不同的电热举升方式,相应的电加热运行参数也不同.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井筒集肤效应电热举升工艺技术方案的电加热转换原理、配套设备、结构系统及主要运行参数的确定方法.
试验研究
户部寨地区强水敏储层压裂改造保护技术研究
刘洪升 郎学军 王稳桃 程宝生 李赣勤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原油田户部寨地区Es4层位粘土矿物含量高、水敏性强这一问题,分析了压裂改造过程中粘土矿物对储层的主要损害机理,研制出了适应于强水敏储层压裂改造的复合型粘土稳定剂与酸碱度控制技术.其中粘土稳定剂在1%浓度下防膨率为92.4%,且具有耐温高、使用有效期长、与压裂液配伍性好等特点.酸碱度控制剂可有效的中和高pH值压裂液中的强碱性物质,使液体保持在弱酸性的环境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水敏程度.通过上述技术的综合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地层污染,提高了压裂效果.
弱凝胶与微生物调驱联作技术的研究
陈玉军 巨登峰 宋义伟 李胜华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理论,结合油田生产实际,探索研究了弱凝胶与微生物调驱联作技术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弱凝胶与微生物茵液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具备技术联作的可操作性,该项技术将会成为二次采油向三次采油过渡的技术先导,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也为发展三次采油技术奠定了良好基础.
低渗透油田地层堵塞因素分析
徐振峰 向忠远 郭宏 申坤 吕亿明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注水能力是影响水驱开发油藏开发效果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地层堵塞的原因入手,综合考虑影响地层堵塞的各种因素,重点从影响注水水质因素、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以及敏感性等方面对地层堵塞机理进行研究.
其他
文留油田低产井油层保护工艺研究及应用
黄学宾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3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断块油田油井油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文中通过介绍文留油田3个典型区块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储层敏感性研究、采油工程入并液综合评价等)及应用到现场的效果,提出了低产能油井油层保护的一系列措施,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超声波特稠油燃油节能装置的研究与开发
文华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采用超声波换能器对热采锅炉燃油(特稠油)进行处理,采用化学表面活性剂、超声波喷咀等进行处理后,可使特稠油中油包水、水包油分子团细微化,并大大降低了粘度及凝固点;可有效防止熄火现象,提高燃烧值,节约燃油.
采油平台自动化计量技术实施与应用
徐恩宽 卢时林 岳玉全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动计量采用了翻斗分离器原理,每斗测量净重,利用数学积分模型,可以精确计量出每斗液体质量.不仅提高了液量的计量精度,而且自动化程度高,可以真正实现无人职守化管理,是石油行业地面计量与集输模式的一种新突破.为节省投资、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国石油生产经营监测预警系统概念框架构建及指标选取的探讨
李行
2005, 12(1): 1.
摘要
(
)
PDF
(5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石油生产经营监测预警系统概念框架的构建及其指标的选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认为,该系统的建立,对我国石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