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1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研究进展
张凤英 李建波 诸林 杨光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4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油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机理,介绍了降粘剂的种类及合成降粘剂的典型单体;综述了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国内外研究应用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国外降粘剂在国内油田中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溶性降粘剂研制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油溶性降粘剂的发展方向.分析认为,降粘剂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原来酯性分子骨架上引入具有极性基团或表面活性的侧链等.
石油工程中的水合物抑制
白云程 孙敬杰 罗向权 周晓惠 孟繁宇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4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石油勘探和开发向深水和高寒地区发展,施工中产生的天然气水合物已成为安全生产和正常施工的主要危害之一.为了在石油工程中有效地抑制水合物,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水合物产生的条件及其抑制方法.如物理法、热动力抑制剂法、低剂量抑制剂法.最后,探讨了利用水合物生成机理生产淡水的设想.
大庆油田机械堵水技术回顾与展望
刚振宝 卫秀芬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4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大庆油田不同含水开发阶段控水措施面临的矛盾,论述了机械堵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堵水用封隔器由挤压式逐步发展为压缩式和平衡压缩式,提高了工艺的密封率和成功率;堵水器由同心活动式配产器逐步发展为偏心式配产器、滑套式堵水器、液压式一次可调层堵水器、机械式和液压式重复可调层堵水器,实现了不动管柱分层调配,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工艺有效率;管柱由整体式发展为丢手式,克服了整体管柱泵抽时的上下蠕动,提高了封隔器的密封性.此外,针对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井控水技术将面临着多层高含水的矛盾,指出"十一五"期间及以后堵水技术应向地面方便重复调层的分层采油技术及智能分采技术方向发展.
地质勘探
砂岩透镜体成藏的成岩控制机理--以济阳坳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为例
饶孟余 张遂安 赵常艳 陈元春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4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对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的显微特征及成岩矿物的组合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成岩作用对砂岩透镜体成藏具有控制作用:一方面为砂体成藏提供储集空间和有效圈闭,另一方面增加了油气进入砂体的阻力.根据对牛庄洼陷96个砂岩透镜体的物性分析发现,在成岩作用的控制下,砂体成藏的物性存在临界值.该认识不仅丰富了油气成藏机理的理论,而且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灰色理论在裂缝性储层测井识别中的应用
梁利喜 许强 刘向君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缝预测识别是裂缝性储层评价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开展了裂缝性储层的常规测井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裂缝性储层常规测井识别,具有较好的效果,为裂缝性储层的识别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薛永超 程林松 彭仕宓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3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等资料,对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和定量评价,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成岩储集相,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为最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储集相类型.
东辛油田馆陶组、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
孙国栋 李宇志 刘克奇 徐兵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复查、地质分层、构造解释、试油试采等基础地质工作的开展,对东辛油田馆陶组、东营组次生断块油藏的油气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馆陶组、东营组次生油藏的油气分布规律为:平面上东营背斜构造比辛镇背斜构造油气富集,纵向上油气富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东二段、东三段、东一段和馆下段,并总结出馆陶组、东营组次生油藏的成藏机理:宏观上油气成藏由构造背景控制,断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外,砂体分布、不整合面以及储、盖组合等因素都成为馆陶组、东营组油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Weh油田 T2k1组储量分布与挖潜目标选择
欧成华 刘瑞兰 夏宏泉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6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eh油田T2k1组油藏为低渗透、难开发油藏.运用砂体微相分析方法,采用储量分布模型建立技术,达到了弄清新疆Weh油田T2k1组低渗难采油藏储量分布特征和下一步挖潜靶区选择的目的.结果表明:油水界面受构造、断裂、砂体展布、物性和成岩后生作用等多因素控制,为一不规则的倾斜面;储量分布与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辫状水道微相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辫状水道微相是下一步扩边挖潜的有利目标.上述工作对低渗难采油藏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东营凹陷永安镇断裂带气藏成藏规律研究
刘利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4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营凹陷永安镇断裂带天然气藏为石油伴生气经多次运移分异聚集形成的次生气藏,其成藏因素较为复杂.为了总结天然气成藏规律,指导下步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对天然气成藏条件与成藏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充足的气源条件提供了天然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多套储盖组合良好的配置关系构成了天然气成藏的重要地质要素;断裂作用不仅控制圈闭的形成,还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和油气藏遮挡条件;温度和压力条件控制了天然气的分异,埋深小于2 000 m有利于天然气分异、聚集形成气顶气藏和纯气藏.天然气藏分布由洼陷中心到边缘呈现油藏-气顶气藏-纯气藏的分布规律.
华北油区隐蔽油藏评价关键技术
梁星如 吕传炳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5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华北油田近年来预探发现的隐蔽油藏构造背景复杂、储层类型多样、电性差异大、以低孔低渗型储层为主的实际特点,在油藏评价研究中采用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储层预测与描述、复杂油层的识别及改造等关键技术,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油藏评价的效益,也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新建产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双台河口地区油源及运聚机理研究
韩霞 田世澄 张占文 黄毅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4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河口地区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剖析及油源对比研究基础上,依据平面上不同井原油成熟度参数变化趋势,油藏剖面上不同原油含氮化合物绝对浓度及不同极性烷基咔唑类化合物异构体比值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了本地区主力油源区、油气运移方向和有利油气聚集区带.结果表明,油气从双201井向双110-1井方向运移,油源区位于东南部位双201井下倾一侧的沉积凹陷沙三段源岩层,在该凹陷的上倾方向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油藏工程
评价注水油田注水利用率的一种新方法
蔡厥珩 周吉培 黄红兵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存水率和耗水率是衡量油田注水利用率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注水开发油田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存水率和耗水率的定义出发,引入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相关经验公式,推导出了绘制累计存水率、阶段耗水率和累计耗水率理论曲线的经验公式.将实际生产数据标注到利用这些经验公式绘制出的理论曲线图版上,即可对注水油田(或区块)的注水利用率和水驱开发效果进行准确评价.
砂岩油藏水平井停喷时间预测及应用
王陶 陈军 王怒涛 阳建平 韩易龙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停喷时间研究在开发方案设计初期及投产后油藏动态分析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塔里木油田整体采用水平井开发的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油藏的开发实例的研究,在对水平井停喷流压计算分析的基础上,证实水平井停喷流压研究不仅有助于准确预测停喷时间,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还有助于适时快速诊断异常停喷并及时挖潜,此项研究可在油田高产稳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水吞吐开发低渗透裂缝油藏探讨
王鹏志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3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室内油层岩心驱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注水吞吐采油技术可发挥油层毛管力吸水排油作用,实现水驱,能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恢复地层压力.通过多周期的注水吞吐开发,逐渐扩大水驱波及半径,提高驱替效率.油层润湿性和渗透率是影响注水吞吐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该技术简单易行,在头台油田实施后,效果十分显著,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油田开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神经网络方法
康小军 袁爱武 高健 郑晓松 尉小明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油田开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介绍了油田开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原理.对神经网络结构、评价指标数据的规范化和该方法的计算机实现步骤做了介绍,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在油田开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中的作用.
边底水稠油油藏蒸汽驱注采系统优化研究
杨光璐 唐震 王中元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锦91块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及边底水侵入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边底水稠油油藏蒸汽驱效果、合理井网形式、合理注采参数进行了研究,并预测了蒸汽驱阶段的指标.本研究为锦91块下步转蒸汽驱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类似油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套保稠油油田火烧油层可行性分析
杨玉梅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火烧油层的筛选标准、实际地质条件及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入手,对该油田火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套保油田进行火烧总体上是可行的,在实际火烧时应避开底水的影响,火烧区域应选在构造高部位或仅烧其主力层.
低渗透油田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研究
何贤科 陈程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启动压力规律和渗流理论研究表明,只有当驱替压力梯度完全克服油层启动压力梯度时,注采关系才能建立,因此克服低渗透油层启动压力梯度的最小驱替压力梯度所对应的注采井距,即是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能够建立有效驱替的最大注采井距.根据低渗透油田油气渗流理论推导出不等产量的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驱替压力梯度的分布表达式,可以反映出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压力分布情况.模拟计算表明,若将该成果应用于低渗透注水开发油田将会明显改善开发效果.
三角洲前缘韵律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调整
赵红兵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4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水开发后期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复杂.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特征、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受注采、储层沉积特征等因素影响,三角洲前缘储层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坝主体的上部以及坝侧缘、远砂坝沉积的韵律层.在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细分韵律井网调整及配套挖潜措施完善潜力韵律层注采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开发后期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水驱开发效果.
钻采工艺
裂缝高度延伸机理及控缝高酸压技术研究
李年银 赵立强 刘平礼 张倩 史鸿祥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已建立的裂缝高度延伸机理模型的基础上,从地层应力、岩石物性和施工参数等方面分析了酸压裂缝高度延伸的影响因素,并对裂缝高度延伸控制给出了诊断方法.结合酸压工艺特点,从降低地层破裂压力、人工隔层控缝高、降滤失控缝高以及从酸压液体系、完井方案的优化、施工压力监控等各个方面讨论了控缝高酸压技术.
稠油井调堵防一体化工艺技术
王峰 张建国 袁士宝 朱继东 初杰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3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稠油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常遇到出砂、出水的问题,开采时分别进行防砂、堵水、调剖3种措施给地层带来了伤害.一次性实现防砂、堵水、调剖的工艺技术,可节约费用,减少对地层的伤害.调堵防材料在防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调剖(堵水)效果,能实现调剖堵水防砂一体化,将该材料注入需要改造的油层,充实地层的大孔喉,颗粒胶结膨胀封堵大孔喉,并改变流体的流动通道起到调剖的作用.
段六拨低渗透油田酸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刘柏良 武茂芹 赵洁 郭海勇 赵志勇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段六拔油田储层低渗、水敏严重引起的注水井注水压力高、注水困难的问题,应用"压裂造缝+酸化解堵溶蚀+连续防膨"技术,解决了13口井注水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日增注494m3,累计增注21.3×104m3,措施有效率100%.为低渗油田注清水引起的储层伤害提出了解决措施,具有推广利用价值.
PCR技术及其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
张巍 吕振山 邸胜杰 王笠沣 王淑芳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4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概述了PCR技术、细菌基因序列分析、基因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微生物采油(ME-OR)研究工作对其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混合酶切PCR技术、直接PCR技术;论述了DNA基因跟踪检测技术在MEOR中的应用情况和监测结果.该技术能准确地识别和评价目的菌种在油藏的适应性和矿场应用潜力,能确切说明影响和制约MEOR矿场试验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因素,为决策MEOR工艺、指导矿场试验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PCR及基因工程相关技术的应用,对构建复合性多功能石油烃降解菌及促进MEOR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浅海海上油井井口保护桩结构分析模型及计算
刘小白 顾玉兰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3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东湾北部浅海单井井口保护桩采用隔水管抗冰技术,应用ANSYS公司的最新版本结构分析软件ANSYS 7.0作为运算手段,通过结构模型处理、结构静力与动力性能仿真、线性与非线性力学响应分析,最终计算结果证明了其安全性. 关键词:保护桩;结构模型;分析计算
油藏工程
桥69-平1井水泥环酸洗研究
魏明军 孟莲香 冷少波 赵鹊桥 赵立文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桥69-平1井井身结构特殊及井下高温的特点,在充分了解水泥环的情况下,研究了溶解效率高、对管柱腐蚀小的酸洗液配方.以充分溶解水泥环为目的,以保证施工安全为前提,确定了酸洗的反应时间、次数和施工工序.现场实施顺利,达到施工目的,保证了该井的顺利投产.
试验研究
污水回注岩电相驱实验及其应用
高兴军 宋新民 褚人杰 王立环 刘淑波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扶余油田采用污水进行注水开发的特点,运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开展模拟污水回注情况下的岩电相驱实验,得出不同物性的岩样在不同的注入水驱替的情况下的电阻率变化特征.实验结果显示了L、S和小幅度U型曲线的特征.根据该实验结果,认为对于扶余油田水淹层,电阻率下降是油层水淹的主要特征,不存在通常认为的明显U型曲线的特征,即高阻强水淹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是存在局部高渗强水淹层导致的.
高含水油藏储气库建库微观模型可视化实验研究
何睿 郭平 孙良田 黄爱斌 易敏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人造微观储层模型模拟实际建库过程中的各个过程.应用可视化方法,观察各驱替过程的驱替现象,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流体进入和驱替的全过程,并分析了储气库的注气、储气机理.天然气驱油和水的效果十分明显,说明高含水后期油藏进行储气库建设,其注气、储气能力较好.在渗透率较高的高倾角油藏中局部注气时,其重力驱动效果明显,气液界面不平行.随着注气速度的增加,油藏的注入能力和储气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辽河油区超稠油低温破乳剂配方研究
尉小明 王影 王平 杨晓莉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测定室内合成的15种水溶性低温破乳剂中间体对辽河油区超稠油的破乳脱水效果,选择其中10种中间体进行复配实验,选定脱水效果相对较好的复配组合TY08+TY10进行正交实验,得到了超稠油低温脱水优化配比.采用该优化配方可使超稠油48h内脱水率达95.6%(净化油含水1.85%),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气液交替注入参数的选择
张茂林 梅海燕 顾鸿军 董汉平 李新科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气液交替注入技术可以提高高含水油藏的波及效率,改善油层的动用程度,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针对氮气/起泡剂溶液交替注入方式,分别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评价了起泡剂的使用浓度、注入速度、气液比、注入方式、岩心渗透率等参数对泡沫封堵性能的影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气液交替注入方式好于气液同时注入方式,能够在岩心中形成性能稳定的泡沫,对岩心的封堵作用较强.
其他
天然气储层中硫化氢分布规律、成因及对生产的影响
樊建明 郭平 孙良田 张显军 田义民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4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高低受储层岩性的控制,碎屑岩储集层天然气不含或贫含硫化氢,其含量最高不超过1%;碳酸盐岩储集层天然气中则较普遍含有硫化氢,有的含量非常高.碳酸盐岩-蒸发岩中的石膏是形成天然气储层中硫化氢的基础.本文概述了天然气储层中硫化氢形成的地质条件、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并讨论了由于天然气储层中存在硫化氢气体,储层改造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以及由于硫沉积所带来的腐蚀问题对生产的影响.
陆梁油田地层结垢预测
蒋伟 郑云萍 梁光川 胡修俊 缪建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3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陆梁油田自开发以来结垢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应用Oddo-Tomson饱和指数法建立结垢趋势预测模型,并引入压力、温度梯度场建立结垢位置模型,开发出陆梁油田结垢预测软件.实践证明,陆梁油田地层结垢以碳酸钙垢为主,预测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软件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可靠性及实用性.
Fenton试剂降低采油污水CODCr的研究与应用
仝坤 王琦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辽河油区超稠油采油污水的特点,采用Fenton试剂催化氧化,对采油污水处理进行研究.实验研究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此方法对污水的CODCr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处理后污水经过简单生化,进一步降解污染物,能够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且具有能耗低、运行成本低和操作简单等特点.
井下刻度解释法在油水两相井中的应用
郑剑锋 郭海敏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液剖面测井能为油田的合理开发提供重要参数,在油、水两相流产液剖面测井资料解释过程中,为了消除实验及理论模型的差异,利用井下刻度法进行解释,即对实验模型和理论模型进行标定,利用标定后的模型确定其它解释层的油、水流量.根据上述方法,用VC编写了解释软件,并处理实际资料,解释效果良好.
英文摘要
2006, 13(2): 1.
摘要
(
)
PDF
(6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