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6-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低渗层油气运聚条件和运聚模式
刘晓冬 徐景祯
1996, 3(2): 1.
摘要
(
)
PDF
(3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低渗层油气生成、储集、封盖及运聚条件的研究,结合油水分布特征及油气运移实例的分析,总结出陆西凹陷三种油气运聚模式,即包日温都断裂构造带运聚模式、马家铺高垒带运聚模式和马北斜坡带(预测)运聚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辽河油区稠油分类及其储量等级划分
康志勇
1996, 3(2): 1.
摘要
(
)
PDF
(3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原油在油层中的流动状态及工业性开发潜力为出发点,根据辽河油区5个油田17个稠油区块255个稠油样品分析结果,采用地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为主要指标,地面原油密度作为第二指标,将稠油分为常规稠油、重稠油、特稠油和超稠油四类。同时还运用了与开发效果密切相关的深度及油层产状等因素将稠油分为浅层、中浅层、中深层和深层四类及块状稠油和层状稠油两类。最终结合现有采油工艺水平,将稠油储量分为一等储量(已开采储量)、二等储量(可开采储量)和三等储量(难开采储量)。从而初步实现了新增稠油储量区块在申报中不必块块试采的目的,并为稠油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油藏工程
蒸汽驱中主要工艺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李平科 张侠 岳清山
1996, 3(2): 1.
摘要
(
)
PDF
(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蒸汽驱中注汽速度、采注比和蒸汽干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汽驱开发效果受它们的影响强烈。要确保项目在真正的蒸汽驱条件下运作,就必须使注汽速度、采注比和蒸汽干度在其临界值以上,否则开发效果急剧下降。国内外几个实例证明,其研究结果是正确的。
沈84断块高凝油油藏开采方式模拟研究
高永荣 刘尚奇 张霞
1996, 3(2): 1.
摘要
(
)
PDF
(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阳油田沈84断块原油的主要特点是高含蜡、高凝固点,低胶质和低沥青质含量。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较低;油藏埋藏深,油层非均质性严重。针对本断块油藏及其流体特征,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在建立非均质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开采方式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注80℃热水段塞是改善这类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红山嘴齐古组浅层稠油油藏注汽参数研究与效果评价
李油城
1996, 3(2): 1.
摘要
(
)
PDF
(3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山嘴浅层稠油齐古组油藏原油粘度高,注汽参数不合理,在投产初期吞吐效果较差,周期生产指标与方案设计值差距也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在重新确定地层参数和建立油层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热采参数的数值模拟,其结果作为理论依据,在生产中针对不同类别的油层,设计多种不同的注汽参数进行现场试验,并以此对数模结果加以验证,确定出本油藏吞吐期合理的注气参数。
提高蒸汽吞吐阶段采出程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马德胜 赵洪岩 张修文
1996, 3(2): 1.
摘要
(
)
PDF
(3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辽河油区不同稠油油藏类型,选取典型蒸汽吞吐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影响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渗透率、地层系数、油层在射孔井段位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提高该阶段采出程度的三种措施是选注合采、交互式注汽合采及加深注汽管柱注汽。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开发效果。
钻采工艺
辽东湾 JZ20-2-S4 异常高压气井漏喷及其井控的处理
姜伟
1996, 3(2): 1.
摘要
(
)
PDF
(3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渤海辽东湾JZ20-2-S4井在钻探过程中打开高压气层后钻遇断层裂缝带,而发生井漏、井涌的复杂情况,并结合该井的特点,在最大立压16.2MPa,套压8.12MPa的情况下,采用常规堵漏剂加重晶石沉淀与注水泥堵漏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共耗费重晶石1219t,泥浆1119m3,水泥浆20.37m3,经过20d的工作,取得了压井堵漏的成功。
稠油水平井注蒸汽热采时加热深度的确定
王宝权 柳文国 李伟
1996, 3(2): 1.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垂直井、斜直井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的研究,推导出水平井注蒸汽热采时井筒温度分布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解析求解,依据油品性质(包括地层热物性参数),计算出了不同产量、含水量,不同油层条件下的井筒温度分布,从而确定出油井在不同条件下的加热深度。
注汽系统及其热能的综合利用
朱新立 田福丁 刘子林
1996, 3(2): 1.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我国注汽干度普遍较低的情况,在注汽锅炉出口加装汽液分离器,把湿蒸汽中的饱和水尽可能多地从饱和蒸汽中分离出来,从而产生干度值较高的饱和蒸汽。同时,研究了汽液分离器分离出的饱和水的热能综合利用技术。经现场应用,证明工艺流程设计合理,自动化水平适中,为提高稠油采收率开辟了新途径。
试验研究
CO_2吞吐法在低渗透油藏的试验
刘炳官
1996, 3(2): 1.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江苏油田低渗透复杂小断块油田,其油藏分散、储量少,形不成常规注采对应井网的特点,进行CO2吞吐,在保证气源的条件下,可与压裂增产法相媲美。通过CO2对江苏油田典型原油的作用研究,分析了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提出了在长岩心物理模型上进行的吞吐试验,明确了CO2吞吐的主要机理。同时给出了用组分模型进行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的结果,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具有丰富CO2资源的江苏油田,进行CO2单井吞吐来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可行的。
蒸汽驱低压比例物理模型改变注采井网试验
陈永忠 关文龙 万仲谋
1996, 3(2): 1.
摘要
(
)
PDF
(3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改变注采井网关系,在蒸汽驱高压比例物理模型和蒸汽驱真空比例物理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蒸汽驱低压比例物理模型。利用试验温场图,可明显地观察到蒸汽驱油的宏观过程,为研究蒸汽驱工艺机理提供了较完善的物理模拟方法。
科技信息
用多底井开采稠油
龙铄禺
1996, 3(2): 1.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我国采油速度不断降低,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和改进技术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之一是用水平井和多底井开发油田。对于裂缝性储层、在急剧形成水锥和气锥条件下具有底水的油藏,以及海上油田,这种井效果好。对于致密、低渗透储层,水平井是必不可少的。若用传统的直...
储运与加工
沈──抚高凝油管道清管厚度计算
张维志 秦玉龙 魏秀清
1996, 3(2): 1.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热力及水力计算公式,对沈—抚高凝油管道“结蜡”后的进出站油温、摩阻损失、热力损失、动力损失等进行计算,确定出清管厚度(即“结蜡”厚度)为20~30mm,确保了管道的安全合理运行。
科技信息
确定油藏流体类型的关键指标——修正气油比
赵林生
1996, 3(2): 1.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谈的是利用现场数据确定流体类型、区分流体类型的实验室数据以及五种流体(黑油、挥发油、凝析油、湿气、干气)的开采动态。表1提供了根据现场数据确定流体类型的三项特性指标:初产气油比(GOR)、地面标准状态下流体的比重及颜色。初产气油比是重要的指标,应...
连通性作图改善对低渗储层的认识
韩云
1996, 3(2): 1.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钻头是连通性作图理想的震源,它频带宽度大,可在几英里以外对其进行探测。根据探测得到的资料,可以临时调整钻井计划,以获取最大的开发效果。钻加密井可以提高垂向和平面波及效率。为了更好地描述井间储层,可采用更高分辨率的作图技术。连通性作图(CM)和随钻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