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6-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煤层气──我国未经开发的能源
张文昭
1996, 3(3): 1.
摘要
(
)
PDF
(3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层气的地质评价应开展两项重要工作,一是煤层评价,二是勘探选区评价。在勘探、开采技术上要附合煤层气自身特点,搞好地化特征分析、煤层气藏钻井、完井技术、水平并技术和开采技术(即脱水、降压、解吸技术)。进而提出有力措施,以促进我国煤层气工业蓬勃发展。
地震技术在低孔低渗砂岩油藏描述中的作用
李春华 张映红 陈怀莉
1996, 3(3): 1.
摘要
(
)
PDF
(4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应用冷家堡油田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油层物性资料,描述了L35井区低孔、低渗深层滑塌浊积扇砂岩体油藏形态和储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地震信息,预测含油砂岩的分布、物性多数横向变化及含油气面积,为油田勘探及开发部署提供依据。
油藏工程
稠油油藏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布井方式数模式研究
杨洪 姚远勤 俞晓林
1996, 3(3): 1.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布并热采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水平并与立并组合布并的原则,推荐了两套最佳实施井网.这两套并网与全直井井网相比,采收率提高3%~7%,油汽比提高0.05~0.15t/t.目前,两套井网已全面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开采效果。
百色盆地林蓬浅层稠油油藏热采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高智 廖广志
1996, 3(3): 1.
摘要
(
)
PDF
(3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色盆地林蓬油藏为一浅、薄、低产、低渗的普通稠油构造油藏。通过对油藏特征、原油热物性、热采数值模拟初步分析及热米开发经济效益的初步评价,认为林蓬油藏利用我国现有的热采技术投入开发具有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意见.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井网调整研究
尹万泉 张吉昌 陈忠
1996, 3(3): 1.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采井网调整是提高老油田高合水期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欢50断块低渗透油层地应力和储层裂缝方向的研究,进行渗流场的数值模拟.找出了影响低渗透油层油水运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注采井网调整方案,为低渗透油田中晚期注采井网调整提供了依据.
应用周期注水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
曹刚
1996, 3(3): 1.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利油区渤南油田三区是一个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低渗透油藏,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较差。通过对周期注水机理及适用条件的研究,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提出应用周期注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案。实施周期注水一年多来,取得了控水稳油的良好效果。说明对一个非均质性严重,尤其是裂缝发育的低渗透油藏,应用周期注水可以提高注水的波及系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钻采工艺
水泥伞在稠油井注水泥作业中的应用
王俊德
1996, 3(3): 1.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洼38块稠油井注水泥作业中,弹簧片帆布衬式水泥伞的应用效果的评估,认为水泥伞用在稠油井上第三系馆陶组以上易漏井段,能起到降低水泥浆漏失的作用,是提高水泥面的辅助附件。
大井眼井技术在超稠油油藏热采试验中的应用
过洪波 丛培臻
1996, 3(3): 1.
摘要
(
)
PDF
(3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克拉玛依浅层超稠油油藏首次应用大井眼井技术进行蒸汽吞吐试验认为:在目前超稠油开采尚处于先导性试验情况下,选择5型抽油机的长冲程、慢冲次模式和杆管优化组合适应性好;采用大井眼、大泵径、加深泵挂和高射孔密度,能明显提高井的排液量和采收率。该套工艺简单实用,经济效益较理想。与普通井相比,具有生产周期长、综合油汽比高、日产液量高又含水率低的特点。
热采井高温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何德文 刘喜林 暴富昌
1996, 3(3): 1.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稠油井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油层吸汽剖面不均匀、油藏动用程度差等问题,采取了机械调剖和化学调剖两种方法,其中机械调剖工艺有选层分注合采工艺、投球选注合采工艺和选层分注分采工艺。进行机械调剖的井,同本并上周期相比,注汽压力平均提高2~3MPa,投入产出比为1:74.1;而高温化学调剖堵剂和高温发泡剂,经现场应用表明,具有优良的注入选择性,经施工压力和注入速度的合理控制,使调剖剂优先进入汽窜层或高渗透层,其投入产出比为1:5.14。
试验研究
稠油油藏剩余油微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李伟 王石 李忠利
1996, 3(3): 1.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注蒸汽后稠油剩余油微观分布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目的,以实取岩心进行含油薄片鉴定及室内模拟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剩余油主要以吸附在杂基表面形式滞留于细喉道连通的孔隙内,且其分布区域及含量与岩石热物性、敏感性及孔隙类型等密切相关。通过本次试验研究,不仅从理性上掌握了注蒸汽后剩余油微观分布状态,而且为剩余油分布及提高稠油采出程度提供了研究途径。
蒸汽泡沫调剖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姚凯 王志刚 郭洪全
1996, 3(3): 1.
摘要
(
)
PDF
(4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稠油在注蒸汽开采中发生的汽窜问题,阐述了蒸汽泡沫调剖的应用机理,在室内对各种泡沫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并对调剖敏感因素的影响及泡沫注入方式的筛选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现场应用效果分析,证实了蒸汽泡沫调创对提高采收率具有显著效果.
储运与加工
稠油集输工艺设计
行登恺 王兴阁 史同浩
1996, 3(3): 1.
摘要
(
)
PDF
(4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稠油集输工艺设计参数的选取中,当稠油乳状液为牛顿流体时,可按达西公式计算水力损失,其粘度可由粘度比法求出;非牛顿流体乳状液紊流态水力计算,应通过实验确定摩擦系数,再按过西公式计算压降;对纯稠油、含地层水稠油、稠稀混合油和掺破乳剂溶液稠油的停输启动压力.采用剪切力公式推算。在稠油的油气分离工艺设计中,对计量分离器,应尽量简化分离器的结构;对生产分离器.可适当增加分离元件,使油气分高效果相对提高;终端油气分离器或气体除油器,应设计较完善的油气分离结构;此外,应慎用丝网除雾器。在稠油脱水工艺设计中,应注意脱水措施及脱水方法的选择。在稠油集输中应多采用低级数、低转数的容积式转子泵。但在选用泵型时,应根据设计工作条件对泵的流量、扬程、轴功率及高效率区间进行校核。
科技信息
一种巨大的潜在能源──天然气水合物
李强 孙乃有 王焕新
1996, 3(3): 1.
摘要
(
)
PDF
(2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巨大的潜在能源──天然气水合物李强,孙乃有,王焕新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天然气与水结合可生成一种外观似冰的白色结晶固体——天然气水合物。虽然人们在很多年前对该水合物就有所觉察,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本世纪70年代初,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进一步发...
沥青质沉积问题文献综述
李美霞
1996, 3(3): 1.
摘要
(
)
PDF
(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沥青质沉积问题文献综述李美霞前言在石油的生产、加工和储运过程中,沥青质沉积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成为石油工业中需重点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将重质原油转为轻质燃料是石油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该转化过程中,沥青质不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