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论坛
CO2注入技术提高采收率研究
沈平平 江怀友 陈永武 李吟天 刘俊姝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4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世纪环境保护受到高度关注,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用CO2提高采收率是埋存CO2的重要途径,CO2注入包括水与气交替注入方式和重力稳定注入方式.通过研究CO2注入机理和最佳应用思路,实现CO2埋存与提高原油产量的有机结合.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广泛,必将为全球石油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述评
楚泽涵 封锡强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7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俄罗斯近年经济发展、石油天然气资源、年产量和出口规模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俄罗斯在经济上已经不再具有"超级大国"的地位,但其石油天然气的年产量、出口量仍然不可忽视,原苏联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的经验仍具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另外,由于自然条件和资金、技术方面的原因,对世界上最后的石油天然气后备资源--极具远景的俄罗斯北极海域的全面勘探开发为时尚早.对俄罗斯目前到处结交"能源伙伴"的政策应该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
综述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特征综述
郝明强 胡永乐 刘先贵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4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是21世纪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也已成为众多学者竞相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阐述了低渗透油藏在我国石油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关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研究的重要意义;说明了对低渗透油藏界限的界定标准,并列举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介绍了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的分类,并描述了不同类型储层的流体渗流特征;详细分析了关于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的研究,以及开发低渗透油藏常用的增产措施--水力压裂技术;最后重点阐述了关于裂缝性低渗介质中渗流理论的研究进展.
地质勘探
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深部油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意义
慕德梁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5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储层特征、油藏分布特征、构造应力、成藏关键因素和成藏模式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兴隆台古潜山油藏可分为表生淋滤型和深部裂缝型古潜山油藏.表生淋滤型潜山油藏的储层形成与风化壳有关;深部裂缝型潜山油藏储层形成不仅与潜山岩性有关,还与区域应力场改变所形成的断裂有关,断裂带发育的部位是潜山储层裂缝最好的部位,而且断裂还是沟通油源与潜山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此项研究对类似成藏条件的古潜山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下白垩统碎屑岩沉积相特征
武天祥 牟中海 薛建勤 吴海欧 周星合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3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下白垩统进行了层序划分,识别出了2个中期层序(MSC1、MSC2),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沉积相分析认为,在红山构造带,MSC1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MSC2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坝;在红山凹陷,2个中期层序均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在2个中期层序中,上升半旋回底部和下降半旋回项部为有利储集岩发育部位,最大湖泛期密集段泥岩可作为本区的盖层.同时指出油砂沟-红山参2井-东沟、科木尔、红山参1井以南一带为有利油气储集区带,为下一步的深入勘探提供了建议.
胜坨地区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牟汉生 孙钰 姜在兴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4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坨地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特征特殊.综合大量地质资料描述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及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三层结构,由下而上依次发育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呈明显的进积层序.辫状河三角洲主体为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常见多个河道砂体在纵向上相互叠置,沉积砂体的储集性能良好,油气富集.
油气运移路径示踪研究
吴楠 刘显凤 徐涛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3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运移是成藏过程重要的组成单元,油气运移方向的正确分析对圈闭预测及油田的勘探开发部署至关重要.目前,对于油气运移方向的研究多基于运移中可能发生趋势性变化的示踪指标(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储层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系统总结和分析现有各种示踪油气运移的指标及应用方法(原油物性指示、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示踪、含氮化合物、伊利石测年等方法),论述了不同油气体系中油气运移研究技术的选择方法,强调了综合运用多种示踪指标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陕北姬塬油区储集层特征地球物理测井分析
秦建强 赵军龙 李新胜 李娜 刘来祥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3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保持油井稳产,提高油藏采收率,姬塬油区拟采用面积法注水,急需对油藏分布规律进行详实、系统的研究,以保证井网建设的合理、高效.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油区现有测井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再解释,从油藏特征研究出发,对储集层进行测井分析,并使用克里金技术进行了地质建模,使用容积法计算油藏储量,为油区的注水开发提供了油藏资料.
小波分析在地震资料分频处理中的应用
马朋善 高秀花 汪桂春 方谮 赵鹊桥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4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傅立叶变换在地震资料分频处理中的不足,开展了小波变换在地震资料分频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并运用Morlet小波变换分析方法,采用恰当的小波滤波器组对大港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处理,得到了不同尺度的地震资料,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同相轴变细,频带变宽,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得到了提高,对地震资料分频处理和解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信息融合技术在地层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杨健龙 张宁生 武凯 李春花 郭平平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3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常规孔隙结构研究方法不能对孔隙结构各种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分析过程中存在人为误差的局限性,开展了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首先通过选取孔隙结构的6个关键特征参数对同一地层的8块测试岩样数据分别应用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信息融合技术的决策距离概念获得相互支持的最大岩样关联组,并对其岩样的识别结果进行融合计算.最后利用由实验和经验获取的门限分类值对融合结果分类,从而得到可靠、合理、准确的地层孔隙结构的等级分类结果.它为地层划分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油藏工程
抽汲井测试资料数值试井分析
刘洪 王新海 王祖文 毕全福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抽汲井极容易出现段塞流而导致井底压力变化非常复杂,采用的抽汲生产将进一步加剧井底压力的不可预见性.对这类井,若采用以往根据自喷井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解释,难以准确地描述整个地层压力变化过程,而且试井解释率低,可靠性差.本文建立了圆形封闭地层中心一口抽汲井的定产量试井模型,在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系数的情况下,建立块中心网格并应用Crank-Nicholson格式对定解问题离散后编写软件求解.对克拉玛依芳3井进行了解释,得到的地层参数与试井软件得到的参数值拟合非常好.数值模型最大的优点是不需停产恢复也可以计算出抽汲过程中任一时刻的地层压力、井底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特低渗油藏微生物驱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黄冬梅 杨正明 史连杰 张训华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朝阳沟油田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微生物浓度对微生物驱油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一定的微生物浓度下,存在合理的微生物用量;而相同微生物用量条件下,多段塞式注入优于单一段塞式注入;在注微生物1a以后,再注入一段营养液,可以提高微生物的驱油效果.数值模拟表明,微生物驱6 a后较水驱提高采收率1.73%,并使含水率降低,最大降幅可达14.32%.
蒸汽吞吐极点降维法注汽量设计
汪桂春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2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蒸汽吞吐是目前稠油油藏开发的主要方式,合理利用蒸汽热能、提高油汽比对于稠油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非常重要.蒸汽吞吐中注汽量对周期油汽比影响巨大,但注汽量是多相关、多维空间的一个复杂组合.参考数理统计中"分类"、"聚类"及数学分析中极点降维的思路对注汽量问题进行分析,先"分"再"析",对合理注汽量进行设计,并编制了相关软件,为稠油蒸汽吞吐中的注汽量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薄层油藏合采层间干扰分析及技术对策研究
鲜波 熊钰 石国新 李鹏程 陈明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3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薄层油藏开发过程中,油井纵向上大都穿越多个油层,而在油藏合采开发方案决策中,多层油藏合采层位组合主要基于开发油井时的层系划分原则,并没有对多层油藏开采中多层合采的划分方法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而研究多层油藏合采和分采的技术对策对划分薄层油藏的开发层系和确定单井采油方式具有明显的工程意义.在建立层间无窜流双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单因素、正交因素分析方法,获得薄层油藏合采开发层间干扰程度、消除或降低干扰程度的技术对策以及相应的技术图版.实例分析表明,明确合采层间干扰因素及干扰程度,确定合理的技术对策,可指导现场工程人员科学、高效、迅捷地开发此类特殊油藏.
低渗透气藏应力敏感性分析及对开采的影响
张李 张茂林 梅海燕 王艳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低渗透气藏压敏效应较强,随着储层压力的下降,有效应力不断变化,引起气藏产能逐渐降低的特点,通过固定围压,改变内压(四升四降内压)的方法来研究内压变化对储集层渗透率的影响,同时分析评价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根据实验结果,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苏里格气田的1口低渗气井进行研究,近似模拟考虑和不考虑应力敏感条件下生产指标的变化,以及间歇式开采和波动式开采对气井生产动态的影响,从而综合分析应力敏感现象在低渗透气藏开采过程中的影响程度,为低渗透气藏的合理开采提供参考.
低渗透气藏应力敏感性分析及对开采的影响
张李 张茂林 梅海燕 王艳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低渗透气藏压敏效应较强,随着储层压力的下降,有效应力不断变化,引起气藏产能逐渐降低的特点,通过固定围压,改变内压(四升四降内压)的方法来研究内压变化对储集层渗透率的影响,同时分析评价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根据实验结果,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苏里格气田的1口低渗气井进行研究,近似模拟考虑和不考虑应力敏感条件下生产指标的变化,以及间歇式开采和波动式开采对气井生产动态的影响,从而综合分析应力敏感现象在低渗透气藏开采过程中的影响程度,为低渗透气藏的合理开采提供参考.
高含水普通稠油油藏二次开发研究
司勇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老油田开发中存在低速开采等主要矛盾,应用新技术重新开发老油田,创新性地提出以改善老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为主的老油田二次开发,建立了二次开发配套技术标准,并以新海27块普通稠油油藏为例,在精细油藏描述及油藏工程研究基础上,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展二次开发研究,实施效果显著,预计可提高采收率10.2%.
复杂岩性多底水断块油藏合理开发方式研究
程时清 唐恩高 谢林峰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复杂岩性和多套油水系统、断块油藏的合理开发问题.以实际油藏为例,通过各油井开发差异对比分析、不同油水系统动用差异分析,找出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研究认为,对于复杂岩性多底水小断块油气藏,制定合理的油井工作制度,采用适当的采油速度,依靠底水天然能量,采取一套井网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同时,老井侧钻既能挖掘井间及高部位剩余油,完善井网,又能有效控制底水锥进,是复杂底水小断块油藏经济高效开发的措施方法.该研究对于多油水系统、多岩性油藏合理开发方案制订及提高其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深层高凝油油藏注水研究
徐萍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4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潜山高凝油油藏埋藏深,其裂缝分布规律需要综合应用岩心观察、测井识别与解释、地震属性与相干体分析、有限元分析、构造应力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而且该类油藏温度高,储层润湿性为中-强亲水,对水、酸、碱不敏感,具有较好的注水可行性.沈625-229块边底水不活跃,天然能量不充足,需要注水进行开发.目前,该块全面注水已经初见成效,预示了良好的组合注水开发前景.
巨厚块状特稠油油藏水淹特征及堵水效果评价
梁柱 姜岭 姚军 任勇 姚为有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厚层块状特稠油油藏边底水的动、静态认识为基础,分析该油藏的水淹特征.针对缺乏评价特稠油油藏堵水效果的问题,运用无因次水淹特征曲线方法进行评价.通过油井堵水措施前后实际生产数据的验证,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大牛地气田储集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徐艳梅 郭平 黄伟岗 陈召佑 陈路原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牛地气田具有低渗、低产、低压、低丰度的特征,而低渗透气藏常伴随着应力敏感性影响.为了研究大牛地致密气藏的应力敏感性,特别是多次开井和关井条件下的应力敏感性,开展了闭合回路下的应力敏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应力敏感性对储层渗透率造成的伤害不可忽视.随着有效压力的升高,渗透率逐渐降低,并且在有效压力升高的早期渗透率降低的幅度最明显,在后期则趋于平缓;而在有效压力恢复过程中,渗透率不能恢复到原来大小,即应力敏感对渗透率的伤害具有永久性.研究结论为大牛地气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也为其它低渗透气田的开发提供参考.
丙烯酸改性原油破乳剂的研制
商绍程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2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丙烯酸改性溶剂的种类(甲苯和二甲苯)、丙烯酸的用量、引发剂的用量以及酯化时间进行考察,并针对改性后的破乳剂的脱水速度和脱水率进行了初步的检测.应用该破乳剂后,明显提高破乳剂的脱水率,节约了运行成本.
特低渗透岩心单相渗流实验研究
贾振岐 韩少鑫 覃生高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2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岩心气、油或水单相流动渗透率的变化,利用朝阳沟油田扶杨油层岩心进行了室内实验,证实了特低渗透岩心单相流体渗流的启动压力和渗透率降低幅度与所用流体性质有关,启动压力增大幅度随气测渗透率减小而增加,渗透率降低幅度随着气测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
钻采工艺
基于变权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低渗油藏调剖选井中的应用
房灵太 陈月明 闫军 苏成涛 雷占祥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4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调剖措施选井中存在影响因素多、盲目性大等问题,并且在实际生产中某些参数难以录取,若仍采用常权方法决策,会使决策结果不合理,为此,引入了基于变权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0.1~0.9标度的基础上量化调剖措施各评价参数,建立模糊一致矩阵,结合最大隶属度原则,优选出不同区块各评价参数的隶属度,最后将这些隶属度值组合得到各评价参数对最终结果的评价结果.该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消除了专家权重分配困难的缺陷,克服了在某些参数缺少时用常权方法决策不合理的缺陷.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降低调剖井选择的盲目性,使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水力喷射定向射孔与压裂联作技术在水平井压裂中的应用
崔会贺 姚光宇 徐胜强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水平井施工是通过油管传输射孔和分段压裂来进行的,为简化其施工工序,降低成本,在长庆油田多口水平井中应用了水力喷射定向射孔与压裂联作技术.结果证明了该技术是水平井压裂工艺中比较安全、高效的一种工艺.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井下工具简单、工序少等特点,一趟钻具可以压裂2~3层,明显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胜利油田火烧油层现场试验
蔡文斌 李友平 李淑兰 谢志勤 白艳丽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胜利油田大多数稠油区块及其他难动用区块开发方式单一,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进行了火烧油层配套技术的研究.火烧油层的相关配套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在高渗透稠油油藏、低渗透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稠油油藏及敏感性稠油油藏4种类型的油藏中进行点火试验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火烧油层法开采难动用储量提供了技术储备.
调剖参数优化设计理论研究
吴楠 姜玉芝 姜维东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3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注水开发的层间矛盾,充分发挥同一层系中不同渗透率油层的生产潜力,将化学调剖优化决策技术与模糊数学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对调剖井确定、调剖半径确定、调剖剂用量和效果评价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把影响调剖效果各种因素的定性概念转变为定量概念,解决了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矛盾,是一种简单、易行、可靠的优化设计方法,同时该技术具有选井、效果预测、参数优化设计、效果评价等功能,基本可以满足现场施工设计的需要.
文昌油田裸眼水平井砾石充填防砂技术应用及分析
梅庆文 陈孝贤 王玲娜 王玉臣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3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裸眼水平井砾石充填是当今国内外正在试验的新技术.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和工艺效果,对其充填过程及特征进行了细致剖析,分析认为砂浆排量、携砂比、携砂液性能、滤失强度等是决定水平井砾石充填成败的主要施工因素.据此,在文昌13-2油田A15h、A13h、A14h 3口裸眼水平井砾石充填防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达到了预期的防砂目的.
其他
稠油热采锅炉给水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研究
冯悦刚 李国玉 李琦
2007, 14(3): 1.
摘要
(
)
PDF
(5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油田稠油热采锅炉给水反渗透水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22.5t/h燃煤锅炉反渗透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反渗透水处理膜的清洗及维护技术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实施后水处理能力达到22.5t/h,能够去除原水中97%的盐分,水利用率为75%,使煤燃料锅炉在燃油锅炉不稳定的工况下能够高效运行,且安全、可靠、稳定.由此认为,该项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稠油热采蒸汽发生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