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油藏地质模型研究进展
毛治国 胡望水 余海洋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7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是对油气藏的类型、几何形态、规模、油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及流体分布的高度概括.它由圈闭结构模型、储层地质模型和流体分布模型3个部分组成,其核心是储层地质模型.对油藏地质模型的研究,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经历初步认识、快速发展和成熟3个阶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在跟踪国外研究的同时,逐步探索并形成了适合于我国陆相储层的随机建模体系.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地质建模的发展趋势将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地震资料信息,以期与测井资料的有机结合,并有机地利用随机模拟.
大庆油田机械分层注聚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卫秀芬 刘伟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5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长垣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自1991年开始进入工业性矿场试验以来,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聚驱对象由主力油层转变为二类油层,并开展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的先导性试验,聚合物驱可以扩大波及体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层间矛盾,必须进行分层注入,以改善聚驱效果,为此,大庆油田最早发展了双泵双管分注工艺管柱.随着聚驱对象的转变,渗透率降低,分注层段数增加,为适应不同时期聚驱开发的需要,聚驱分注技术以提高注聚效果和降低成本为目的,发展应用了双泵双管分注工艺、单泵双管分注工艺、单管同心环形降压槽分注技术、单管桥式偏心分注技术、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对聚驱注入剖面调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地质勘探
姬塬古高地东斜坡侏罗系油藏特征与勘探策略
张明山 王天新 王萌 王秋霞 张卫刚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6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姬塬地区侏罗系油藏存在探井成功率较低,油藏空间变化复杂,缺少大面积连片油藏,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等问题,在新井钻井、物探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古地貌形态和标志层构造起伏进行了精确刻画,恢复了延安组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规律.通过构造与岩性叠置的最优化靶区的预测,发现了几处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总结出了油气成藏的规律,并提出了有效的勘探开发策略,为生产提供了指导,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常规测井识别致密地层含气性
魏钦廉 肖玲 李康悌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5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致密地层和致密气层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同井纵向对比观察、不同井横向对比观察、层内对比观察分析及图形刻度显示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致密地层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进而确定了致密地层的含气性,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方法对快速准确识别致密地层含气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港172断块储层特征研究
郑亚斌 王延斌 邓宝荣 李巧云 刘玉明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港172断块是大港油田港西北斜坡上的一个含油断块,主要目的层为沙三段Ⅱ油组(Es3Ⅱ)的重力流水道砂岩.运用储层地质学理论,利用钻井、岩心分析、测井解释资料,对港172断块Es3Ⅱ油组储层展布和储层物性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描述,达到充分认识港172断块Es3Ⅱ油组储层特征的目的.同时,结合构造研究和试油、试采流体分析数据,确定了港172断块Es3Ⅱ油组的油藏类型.该研究成果为储层地质建模和区块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油气成藏的孔隙门限及油藏充满度研究——以济阳坳陷为例
朱家俊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4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济阳坳陷砂岩油藏油层孔隙度下限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储集层孔隙门限的影响因素及油藏储集层充满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不同层位的储层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和成藏阻力;处于不同部位的油气具有不同的成藏动力;油藏充满度受控于储层本身的属性(即孔隙结构属性)和成藏动力2个方面.研究成果对济阳坳陷砂岩油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影响油气勘探经济评价的主控因素
王雅春 石荣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油气勘探经济评价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北部某一深层火山岩圈闭天然气勘探经济评价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油气价格、油气产出量、行业基准收益率、经营成本、投资额5个要素对经济评价指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的影响程度,指出油气价格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油气产出量、行业基准收益率、开采成本和投资额,为实际勘探目标决策提供了参考.
辽河油区地震精细采集质量跟踪与监控
徐荣才 陈树凯 朱志峰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4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研究分析地震勘探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础上,运用基础工作质量监控技术,对施工设计及采集试验因素进行审核论证,运用现场处理软件监督生产数据等质量跟踪与监控技术对野外采集生产进行了指导,提高了地震勘探野外采集的质量,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质量跟踪与监控技术,为精细地震资料采集提供了技术保障.
柴西红沟子地区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李臣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4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红沟子地区侏罗系地层的研究表明,该地区侏罗系本身具有一定生烃能力,纵向上为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具有断鼻、断块等多种圈闭类型,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但成藏后期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的破坏较为严重,对油气藏的保存十分不利.分析认为,月牙山北为一持续沉降凹陷区,侏罗系地层厚度大,埋深大,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且后期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较小,因此,应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震积岩发现及研究
陈杰 周鼎武 杨仁超 邢吉辉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4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年,通过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岩心的观察研究,在沙河街组发现了大量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变形构造,如液化砂岩脉、角砾状构造、不协调岩块、液化卷曲变形构造、阶梯状小断层等.通过对牛18、牛22、台3、台10、龙9等井的系统观察,发现震积岩的分布和震积特征的强烈程度与区域的断裂构造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辽河盆地震积岩的发现不但有助于判断控盆边界断裂的强烈活动时期,而且震积岩自身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油气储集体.此外,通过对震积岩的研究,还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代地震发生的规律,为人类预测地震活动提供有利证据.
原油相对密度预测模型研究——以东辛油田辛11断块区为例
蔡东梅 孙立东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3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油密度是油藏工程计算和石油储量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性参数,但目前其模型预测方法还较少.通过对瑞利模型和指数预测模型公式的推导,利用济阳坳陷东辛油田辛11断块区实际流体性质的开发动态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原油相对密度随开采时间变化的地质预测模型.模型研究表明,原油密度随开采时间的变化具有瑞利模型和指数模型2种变化规律,且瑞利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原油相对密度的开发动态,但2种模型在对原油密度进行预测时均受到油藏构造部位、开采层位以及油源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油藏工程
文203断块沙三中剩余油分布研究
王勇 钟建华 鱼宏珍 黄新文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4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濮凹陷文203断块沙三中为深湖-半深湖浊积扇沉积,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区内断层发育,油层多而薄,开发效果较差.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注水井吸水剖面资料、调整井资料及综合开发动态资料,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对油藏进行剩余油定量化、可视化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剩余油区的水淹状况可划分为水淹区分布型和弱(未)水淹区分布型.该研究对于指导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色谱指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蔡继荣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田开发中后期,油井含水升高,产量接替困难.色谱指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主要有2方面应用,一是利用指纹参数计算生产层对井口原油的贡献率,二是对未生产层进行分析、确定潜力层,为油田实施"稳油控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该项技术监测时不需停关井、不用作业,避免停关井带来的产量损失,而且监测快速、准确.现场应用,在增油、降水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非均质油藏稳定渗流压力计算方法
尹洪军 贾俊飞 贾世华 杨静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3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考虑源(汇)影响的任意形状非均质油藏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采用区域剖分边界元方法对其进行求解,获得了任意形状、复杂边界条件下非均质油藏内的压力分布,绘制了相应的压力剖面图.研究表明,由于非均质油藏存在渗透率不同的区域,因而其压力分布与均质油藏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压力分布呈阶梯状,并且渗透率差异越大,阶梯状越明显.分析其原因为渗透率的不同导致压力消耗不同.
气顶油田开发中隔障开采法浅议
袁昭 邵明记 于家义 乔向阳 张国松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外对于气顶油田的开发主要是采用衰竭式和注水开发方式.随着对气顶油田开采机理认识的深化和工艺技术的进步,目前隔障开采已成为气顶油田开发中重要方法之一.文章总结了气顶油田开发应用中主要的隔障开采方法,可为合理开发气顶油田提供经验和借鉴.
齐40块蒸汽驱蒸汽波及规律研究
王中元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齐40块蒸汽驱先导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开发效果,但由于受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蒸汽驱过程中出现了蒸汽波及效率低、稳产时间短等现象.针对蒸汽波及程度不均匀等问题,通过开展油藏地质、射孔资料及注汽井吸汽剖面、蒸汽驱开发动态及数值模拟研究等,对蒸汽驱过程中的蒸汽波及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了影响蒸汽波及程度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及时调整蒸汽驱方案,有效地保障了蒸汽驱的效果.
注水水质对低渗油藏开发指标的影响研究
吴锋 李晓平 廖伍彬 杨洋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水质对低渗透油藏储层渗流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合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注水水质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油藏工程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注水水质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动态和开发指标(包括油藏含水变化规律、驱油效率、波及系数、采出程度和水驱动用储量等)的影响,此研究结果可能对油藏注水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双线性流动模型的应用
张大为 曾昭英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试井分析人工压裂井油层参数时,压力导数中后期出现上翘时可能是由于边界、裂缝等因素的影响,准确区分边界、裂缝或其他因素一直是试井解释中的一个难题.有限导流双线性流动垂直裂缝模型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可解释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裂缝表皮系数、地层渗透率、井筒存储性能等参数,并计算了理论图版、确定了裂缝半长辅助线,完成了油气井试井资料解释软件的开发.
气体性质对特低渗透油藏气驱效果的影响——以大庆油田芳48断块为例
赵明国 孙忠新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油田芳48断块为特低渗透油藏,为高效、经济开采该油藏,选择合理的驱替介质,在模拟油藏条件下,进行了水及CO:、N2、天然气3种气体的长岩心驱油室内物理模拟研究,以确定气体类型对开发特低渗透油藏效果的影响,合理的注入气体.实验结果表明,芳48断块低渗透油藏注水能力低,见水早,含水率上升快.在气驱中,同样条件下,CO2、天然气驱采收率、换油率、注气能力明显高于N2驱,而生产气油比低于N2驱.因此,芳48特低渗透油藏气驱开采应优先选择CO2,其次为天然气.但CO2对设备具有腐蚀作用,选择CO2时,应考虑防腐措施.
改性石蜡选择性堵水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
李金权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石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石蜡改性,配制一种适合油水同层、高含水、边底水油井的新型选择性堵水剂.该堵剂体系对裂缝发育、底水大孔道、近井地带亏空严重的高渗透层更为适宜,重点研究了该堵水体系的制备方法及该堵水体系的自身特性(水溶液结晶与聚集、堵塞率、渗透率恢复值和水溶液稳定性)以及现场应用效果等.
钻采工艺
模糊数学方法在江苏油田聚合物优选中的应用
徐新霞 卢祥国 赵兰兰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改善江苏油田聚合物驱的增油效果,针对其高温、高矿化度和断块油藏地质流体特点,通过室内实验对聚合物溶液增粘性、稳定性、耐温性、抗盐性、抗剪切性、滞留特性和流变特性等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判.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可以实现对多因素影响下不同品质聚合物溶液性质优劣的定量评价,为合理选择聚合物提供了新的方法.
辽河油区细粉砂防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洪忠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3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辽河油区出细粉砂区块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出砂因素、出砂机理及细粉砂难于治理的原因.结果表明,根据不同井况,采用前置液+石英砂+树脂砂、前置液+陶粒砂+耐高温树脂砂和前置液+树脂砂+高强度树脂砂的防砂技术,对稀油井、蒸汽吞吐稠油井和天然气井采用不同的防砂方法,防砂效果较好.
浅谈侧钻水平井在改善薄层、底水稠油油藏开发效果中的运用
杨智 丁艺 羊玉平 张利锋 戴翔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薄油层和底水油藏的特点,综合运用三维地震解释、综合测井解释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砂层的展布方向,通过筛选原则优选原井井位,并进行水平段优化设计,有效地避开油藏底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磨料射流切割金属套管机理研究
于鸿椿 刘勇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4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磨料射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高新切割技术,可在远低于水射流的工作压力下切割同样的材料.通过分析磨料射流切割金属套管的机理,认为磨料颗粒在水射流携带下,与被切割材料相接触,由于接触面积小,可以产生极高的接触剪应力,使接触区域破碎成微粒从母体上脱落,从而实施切割,并根据弹性力学中接触理论建立了力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提高磨料射流油井割缝关键技术的试验认识,为井下切割参数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杜84-兴H73井多井防碰绕障技术与施工
赵峰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曙1区杜84-兴H73水平井由于受邻井的限制,施工难度很大,为此利用MWD随钻监测井眼轨迹,施工中通过变换钻具组合、调整钻进方式、改变钻进参数及防碰绕障等技术和方法准确有效地控制井眼轨迹,达到钻井目的.该井钻进过程中及完钻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对相关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其他
PL/SQL程序设计在油田生产数据中的应用
张加贝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4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L/SQL是一种高级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专门用于各种环境下对ORACLE数据库进行访问.由于该语言集成于数据库服务器中,所以PL/SQL代码可以对数据进行快速高效处理.PL/SQL是ORACLE的过程化语言,包括一整套的数据类型、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和异常处理结构.PL/SQL是ORACLE对标准数据库语言的扩展,ORACLE公司已经将PL/SQL整合到ORA-CLE服务器和其他工具中.在现代化企业,特别是石油生产企业的日常信息管理工作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影响超稠油脱水速度的因素分析
王诗中
2007, 14(4): 1.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辽河油区超稠油粘度高、密度大、油水密度差小、油水乳化严重,采用两级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脱水速度慢、脱水周期长的状况,开展了温度、破乳剂浓度、混合强度等因素对超稠油脱水速度影响的实验分析.结果认为,超稠油破乳脱水温度控制在85~95 ℃之间,破乳剂浓度控制在300~400 mg/L之间,混合强度控制在500~800 r/min之间,可有效提高超稠油的脱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