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06-25
    油藏工程
    中国石油二次开发技术综述
    胡文瑞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4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中国石油所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石油产量的70%仍然来自老油田,其剩余可采储量仍相当可观.面时油田日益老化、潜力巨大、三次采油适用范围有限且成本相对较高的现实,老油田"二次开发"成了必然选择.明确了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涵义与界定条件,论证了老油田二次开发的目标和技术路线,提出了老油田二次开发的初步规划与部署.老油田二次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整体部署,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原则高效、有序进行,以降低经济技术风险和提高油田开发的效果与效益.中国石油老油田二次开发前景广阔,意义重大,将从根本上改变地下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获取程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
    辽河油区热采稠油Ⅱ、Ⅲ类储量蒸汽驱、SAGD 长远规划及先导试验部署
    张方礼  张鹰  曹光胜  庄丽  户昶昊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5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辽河油区稠油主力生产区块已相继进入蒸汽吞吐的中后期,适时进行开发方式转换是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必由之路.从辽河稠油开发方式转换的前景及潜力分析入手,对全油区将来占主导地位的蒸汽驱及SAGD方式进行了整体部署与规划.在总结已成功开发方式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决进行开发方式转换试验的设计部署,该项研究将对辽河油区稠油油田的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齐40块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开发研究
    龚姚进  王中元  赵春梅  宫宇宁  李艳玲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4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齐40块莲花油藏1987年投入蒸汽吞吐开发,截至2005年底,采出程度已经高达30.3%,区块年递减率达到13.3%,转换开发方式势在必行.针对齐40块油藏特点,开展了转蒸汽驱方式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齐40决油藏适合进行蒸汽驱开发,可提高采收率24.58-26.9个百分点(理论值);根据油藏工程研究结果,可以利用现有井网,在主体部位分莲Ⅰ、莲Ⅱ2套层系,边部采取1套层系进行蒸汽驱开发,并对汽驱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共部署汽驱井组139个,预测阶段采出程度22.93%,全块蒸汽吞吐+汽驱采收率51.9%.2006年底在齐40块转蒸汽驱65个井组,已经见到初步效果.
    精细油藏研究实现锦98块二次开发
    柴君良  赵辰军  周小兵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锦98块储层物性和连通性差,断块二次开发前表现出开发效果差,长期处于低产低速开发状态的矛盾,在锦98块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了井网井距优化和水驱室内物理模拟等研究,重新建立了断块构造模型、井网模型,并适时制定以水驱为主的二次开发调整方案.现场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为油藏二次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
    精细油藏描述提高包1块二次开发效果
    柴伟栋  杨士萍  曾艳  张雪梅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包1块开发过程中注采井网混乱、平面注水受效不均、水井分注率低的情况,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方法,在地质体、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微构造重新认识基础上,对区块实施复注、剩余油挖潜、调驱等措施,使包1块在含水高、采油速度低的情况下,取得了二次开发的成功.对同类型油田的二次开发调整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辽河油区老油田二次开发探索与实践
    任芳祥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5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辽河油田面临的严峻开发形势,创新提出了利用新技术通过改变驱替类型、驱替方式、渗流方式,重新开发老油田、进一步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二次开发理念.在探索与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二次开发技术框架,建立了二次开发技术标准,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地质开发特点,形成了系列二次开发研究和配套技术.通过现场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从根本上改善了老油田开发效果,实现了新一轮有效开发,为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路,对老油田开发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水平井技术在冷家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刘高华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冷家油田块状边底水油藏和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技术应用情况分析基础上,通过与国内水平井技术应用实例的对比分析认为,水平井技术可在冷家油田老油田挖潜、难采储量动用、SAGD开发、低渗透油藏开发和裂缝性油藏开发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在冷家油田二次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辽河油田二次开发经济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探讨
    刘斌  易维容  梁生朗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辽河油田二次开发比一次开发对象更趋复杂,技术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情况,通过二次开发经济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在财务赢利能力评价基础上,增加了一次开发经济效益总结评价和二次开发试验效果跟踪经济评价2方面的内容,建立了一套适合二次开发的经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辽河油田新海27块的二次开发评价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创新性,并对二次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杜229块超稠油油藏二次开发潜力研究及认识
    周大胜  胡新正  孟强  支印民  张海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4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杜229块蒸汽吞吐开发后期暴露出的采油速度低、吞吐效果差、北部低效区储量有效动用难、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等一系列开发矛盾,运用精细油藏管理理念,进行了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二次开发部署研究;并利用井间加密水平井、SAGD、蒸汽驱等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二次开发先导试验井组的试采,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延缓递减、实现区块稳产的目的.对区块下步转换开发方式及稳产起到了保障作用,对同类型油藏的二次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超稠油SAGD开发蒸汽腔形成及扩展规律研究
    武毅  张丽萍  李晓漫  张辉  马凤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ACD蒸汽腔的形成及扩展与油藏压力、注入蒸汽干度密切相关,是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成功的关键.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及动态监测手段对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AGD蒸汽腔的形成及扩展规律进行研究,确定了蒸汽腔形成及扩展规律:蒸汽腔形成于注汽井点,初期腔体较小,横向扩展较快;连续注汽时,蒸汽腔纵向扩展速度逐渐加快并超过横向扩展速度,蒸汽腔下部横向扩展最慢.根据蒸汽腔的形成和扩展规律时蒸汽腔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SACD泄油通道的2种形式,为辽河油区SACD试验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辽河油区未来SACD规模实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欢2-7-13块边底水油藏二次开发技术
    王文  周旭  蔡玉川  张鑫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改善欢东油田边底水油藏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阶段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在欢2-7-13块进行了边底水油藏二次开发试验和二次开发技术研究,并取得较好效果,初步形成了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水平井技术、侧钻挖潜技术、注采井网调整等二次开发技术,对欢东边底水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沈67块二次开发初步效果与认识
    徐艳光  王庆文  魏娟  王志勇  关亮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2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67块油藏由于受地层压实作用的影响,地层出砂严重,导致油水井管柱损坏严重,区块油水井开井率低,按目前井网难以达到预期的开发效果.针对油藏的开发特点,抓住有利调整时机,及时制订油藏二次开发方案,通过加密井网、重新划分层系、合理优化注采方案,较大幅度地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高一区薄互层鲕粒灰岩油藏二次开发方式探索
    吴宝华  李庆章  刘广东  田永庆  常颖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高一区薄互层油藏的开发效果,开展了二次开发方式探索研究,主要进行了长停井复产效果分析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通过部署水平井实现井网加密调整,提高薄互层油藏采收率.
    茨13块弱凝胶注水转向实验及现场实施
    邱衍辉  王桂杰  刘涛  边朝亮  迟淑梅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稠油区块注水开发过程中,受油水粘度和重力因素影响,注入水沿高渗层向低部位突进,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利用岩心流动实验仪,进行了弱凝胶注入岩心一维多点测压模型室内实验,重点研究了弱凝胶强度、弱凝胶注入压力、阻力系数、水驱残余阻力系数与注入时间、注入距离的关系,分析了岩心渗透率对弱凝胶注入施工的影响.确定了弱凝胶在相同的注入压力条件下优先进入高渗层,并在高渗层中形成有效堵塞,从而降低高渗层渗流能力.现场应用弱凝胶进行常规稠油区块深部调驱试验,实现了注水优势流道的转向.
    高246块厚层块状稠油油藏二次开发研究
    金兆勋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246块莲花油层属于厚层块状砂砾岩底水稠油油藏.受油水粘度比高、储层非均质性强及出砂出底水等因素制约,采用直井注水开发水窜严重,含水上升速度快,采油速度低,达不到标定采收率.在深入开展精细油藏地质、剩余油分布规律、压力水平及水平井优化设计研究基础上,利用水平井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研究部署,现场实施效果显著,预计可提高采收率3.4%.
    高3624块难采储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李树山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3624块莲花油层为深层块状稠油油藏.针对区块油藏埋藏深、物性差、粘土矿物含量高等主要问题,从地质特征再认识入手,在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开展粘土防膨、压裂及注汽参数优化等改善注汽效果研究工作,针对性提出压裂注汽、高压注汽、粘土防膨等措施,前期试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对区块进行了整体二次开发部署,现场实施后,开发效果明显改善,日产油与采油速度显著提高,预计最终采收率将提高8个百分点.
    洼38块蒸汽吞吐后期二次开发探索与实践
    石利华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洼油田洼38块自2003年8月始,先后建立了6个蒸汽驱试验井组,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实践证明,小洼油田进入高采出程度、高轮次吞吐期后,适时进行开发方式转换、实施油藏二次开发、开展蒸汽驱试验是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减缓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时同类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利用水平井技术实现欢东油田稠油难采储量有效动用
    覃青松  周旭  蔡玉川  张鑫  孙作海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欢东油田稠油油藏经过10多年的开发,主力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后备资源接替不足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2006年以来,欢东油田加大了对稠油难采储量研究和动用的工作力度,按照"整体研究、系统解剖、优选目标、滚动发展"的工作思路,对目标区的油藏地质特征进行精细描述,对直井生产特点进行详细分析,采用数值模拟等技术对水平井开发可行性进行综合研究,优选出4个区块进行水平井开发,取得了好的效果,使欢东油田稠油难采储量得到了有效动用.
    青龙台油田二次开发部署研究——以龙11块、龙12块为例
    黄华  王振  安博毅  蒲秀萍  曾艳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龙11块、龙12块构造、地层层序、沉积体系再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压力、流体性质、油层发育以及剩余油分布等方面资料进行精细研究分析,根据油田开发效果及存在问题,对剩余资源量及最终采收率进行科学预测;指出了有利的勘探目标及调整方向,为二次开发部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曙三区综合防砂先导试验研究
    徐梅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使曙三区出砂区块得到更有效开发,选择曙三区杜21块作为先导试验区,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目前先进的防排砂技术手段,进行综合防砂技术研究形成了适合该块先导试验区的早期防排砂技术、地层深部防砂技术及后期举升工艺的综合防砂技术.该技术对曙三区及同类油藏的二次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双高"期高渗砂岩油藏化学驱部署研究
    王奎斌  温静  李程  崔智勇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锦16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为保证其化学驱油效果,实现优化部署,重点开展了以流动单元研究为基础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同时采用了岩心分析、测井、数值模拟、动态分析、油藏工程概算、微观驱替等方法,全面、细致地描述了试验区剩余油分布的规律及特点.在细致总结、吸取锦16块近30 a注水开发取得的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类比等方法进行了优化部署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化学驱部署研究的相关技术,对辽河油区高含水期砂岩油藏化学驱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平井技术在老区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许国民  王卫东  高忠敏  刘永华  王玉玲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改善老区开发效果,近年曙光油田加强了老区水平井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精细前期地质研究,结合水平井开发技术优势,共优选处于开发中后期的4类油藏(稀油薄层油藏、稠油薄互层油藏、块状油藏、边底水油藏),部署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11口,投产后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充分显示了水平井技术在老区剩余油挖潜中的重要作用,为油田实施水平井二次开发提供了有利依据和技术积累.
    稠油热采井套管保护技术研究
    陈延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蒸汽吞吐时发生汽窜、地层出砂及水泥环破裂掏空的情况,利用ANYSIS有限元分析的数值模拟,对井筒热应力和热膨胀进行了分析.注蒸汽井间发生汽窜时,易诱发地层出砂,最大热应力都发生在套管内壁,且超过了N80套管的热弹性屈服极限,最大热膨胀都发生在温度变化过渡区,是诱发热采井套管变形损坏的主要原因.套管周围地层掏空时,其热应变达到了2%,远超过材料弹性极限应变的0.3%,是热采井套管变形损坏的主要原因.提出套管保护对策,并开展了4项相应防治技术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保护套管效果,形成了稠油热采井套管保护配套技术.
    稀油出砂区块二次开发方式试验研究
    许国民  王卫东  高忠敏  白婷春  陈静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曙三区是曙光稀油主力区块之一,由于出砂严重,造成实际注采井网不完善,影响开发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防砂治砂试验研究,为老区二次开发探索新途径.在油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注采井网,实施配套的钻井、完井、防砂、治砂技术.试验区共部署新井22口,注采井组6个,分批实施,第1批完钻新井12口,目前已全部投产.油井油层钻遇情况及投产效果均达到预期效果,防砂、治砂取得初步成果,为稀油出砂区块二次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油藏监测技术在SAGD开发中的应用
    王强
    2007, 14(6):  1. 
    摘要 ( )   PDF (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块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注汽井监测、生产井监测、观察井监测和远程油井测控系统4大部分.SAGD开发对油藏监测系统的要求与蒸汽吞吐有所不同.2006年2月以来,通过监测技术在杜84块馆陶和兴Ⅵ先导试验区的应用,认清了蒸汽腔的展布、温度和压力在平面和纵向的分布、水平段的动用状况,指导了SAGD注采参数的调整、注汽井的选择及单井注汽量的分配,为SAGD先导试验的成功提供了保障.